这是美国《华尔街日报》上周刊登的一篇文章最后推导出来的结论。如果只从作者提出的观点,分析问题的角度和观察到的现象来看,这的确是一篇有一定参考价值,能让相关决策者开拓思路的文章。比如说,文章提到了灾难后必然会发生的工业生产供应链的去中国化问题;以及,假如我们现在面对的这种高传染性的病毒,同时具备埃博拉那样的高致死率,那么美国或者国际间协同防范的体系应该如何应对;等等。当然,这样的文章所依持的主轴思想意识,肯定是在唱衰中国。这也没什么好奇怪或者说好指责的,毕竟《华尔街日报》是美国一家侧重政经的偏右翼媒体,作者Walter Rusell Mead 是位研究对外策略的学者。在美国,他们是既有权利又有义务对国际上发生的重大事件说三道四,分析评判。但特别引人注意并随之惹起争议的,是这篇文章的题目。《China is the real Sick man of Asia》, 直白地翻译成中文就是《中国是亚洲真正的病夫》。东亚病夫,实在是戳到中国人的痛点了,这是面子问题,它关系到民族的自尊了,于是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提出了抗议谴责。
其实sick man 这个词在英文中是个双关语。说一个人是sick man,表面的意思是病人,但更多的时候是指这人很恶心,很变态,是很让人讨厌的意思。所以按更常用一点的意思来翻译这篇文章的题目,那我们就会看到,Mead 真正想要 说的话是:《中国是真正恶心的亚洲人》!这恐怕就要算是谩骂了。因为,生病是客观裁定的,是根据科学的生物生理指标定义的;而让人恶心的定义则是主观意愿裁定的,是根据意识形态道德标准定义的。
我知道,这样的标题能让不少人跳出来叫好,很显然,那个说法是正中他们的下怀!可以说,这次冠状病毒的爆发,实质性催化了全球范围的厌华仇华情绪,至少在英语系国家中,那些有种族主义倾向性思维又习惯用对立情绪处理人际关系的人,这回终于又找到了一个口实,这样的口实让他们能堂而皇之地群起批判一个异类。刚好,在当今的形势下,已经没人要求你去whach your mouth, 顾忌一下政治正确,那么对那个原本就让人不喜欢的异类,就可以把心中的怨气尽情宣泄出来了。对于这一点,如果你不相信,可以去登陆Yahoo英文网站,看看那里相关标题下,各色网民的评论留言,就知道这种泄愤情绪的厉害程度了。
也许有人会给这种情绪辩解洗地,他们会解释说,“中国是个恶心的人”,这样的比喻是在抨击一个整体制度;这种攻击谩骂与中国的平民大众无关,与中国人无关,与华人无关。这话的确也不无道理。笼统地讲,China,中国这个词 在英文中的确是一个地域概念,它与个体人的概念没有直接的复合。点开韦伯斯特词典,输入大写China一词,得到的解释是:地域名称。紧接着就有两句话详细描述China的内涵,一个是960万平方公里的地域,一个是这块地域上有13.8亿人。所以,在西人眼里,中国一词是包含有族群归属含义的。因此,肆无忌惮地说出“中国让人恶心”这话,而又不明确指定这只是在批判制度或领导阶层,那么就会令我这样的中国人吃心,就会令国人认为这种抨击是恶意的,是冲着整体中国族群来的。也许还会有人辩解说,《华尔街日报》那篇文章的题目中,所选用的 Sick Man,也是一种拟人化修辞手法,作者特定使用的是单数表达形式的人一词。这样的手法通常来讲,也的确是在指明比喻的对象是个单一整体,不是Sick men 这样的泛指。但是,呵呵,但是,在当前的局势下,我有点敏感,有点玻璃心。
Virginia(?) 有一位大陆来的姓张的PhD为此事去信给WSJ抗议,结果“sick man”一文那个专栏的WSJ编辑给他打来电话,一是道歉,二是说明一下他起这个标题的时候并不知道 sick man 对中国人历史上的侮辱含义:这个编辑自己也有华裔血统,起这个标题的时候只想着 sick man 在英文中被用来形容“遇到大麻烦了”的国家,有过多个先例,比如第一次是19世纪说奥托曼帝国/土耳其,1970s英国也曾被称作 the (new) sick man of Europe,近年闹脱欧,英国无数次被指称 Britain is the sick man of Europe again.(大家可以用 Britain, sick man of Europe 去检索,看看能找到多少条目?) 这次该文刊出后引发轩然大波,他赶紧去查谷歌,才了解到“病夫”对于中国人的含义,也知道自己已经闯完祸了。说干报纸编辑工作,真是不敢松懈,每天都注意学习新东西,但 “never enough”。
主要是那样的title不合适。看到《华尔街时报》印刷版的“”读者回信”里刊登了一读者对此文的回应,摘录几句如下:
At this critical moment for millions of Chinese who are suffering from the Coronavirus, this headline triggers the extremely miserable memory for the Chinese since 1840 when the First Opium War broke out. I respect the First Amendment but in a civilized society we should not tolerate this discriminatory opinion while humanity is under siege.
发声的人多了自然会引起重视。
这是美国《华尔街日报》上周刊登的一篇文章最后推导出来的结论。如果只从作者提出的观点,分析问题的角度和观察到的现象来看,这的确是一篇有一定参考价值,能让相关决策者开拓思路的文章。比如说,文章提到了灾难后必然会发生的工业生产供应链的去中国化问题;以及,假如我们现在面对的这种高传染性的病毒,同时具备埃博拉那样的高致死率,那么美国或者国际间协同防范的体系应该如何应对;等等。当然,这样的文章所依持的主轴思想意识,肯定是在唱衰中国。这也没什么好奇怪或者说好指责的,毕竟《华尔街日报》是美国一家侧重政经的偏右翼媒体,作者Walter Rusell Mead 是位研究对外策略的学者。在美国,他们是既有权利又有义务对国际上发生的重大事件说三道四,分析评判。但特别引人注意并随之惹起争议的,是这篇文章的题目。《China is the real Sick man of Asia》, 直白地翻译成中文就是《中国是亚洲真正的病夫》。东亚病夫,实在是戳到中国人的痛点了,这是面子问题,它关系到民族的自尊了,于是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提出了抗议谴责。
其实sick man 这个词在英文中是个双关语。说一个人是sick man,表面的意思是病人,但更多的时候是指这人很恶心,很变态,是很让人讨厌的意思。所以按更常用一点的意思来翻译这篇文章的题目,那我们就会看到,Mead 真正想要 说的话是:《中国是真正恶心的亚洲人》!这恐怕就要算是谩骂了。因为,生病是客观裁定的,是根据科学的生物生理指标定义的;而让人恶心的定义则是主观意愿裁定的,是根据意识形态道德标准定义的。
我知道,这样的标题能让不少人跳出来叫好,很显然,那个说法是正中他们的下怀!可以说,这次冠状病毒的爆发,实质性催化了全球范围的厌华仇华情绪,至少在英语系国家中,那些有种族主义倾向性思维又习惯用对立情绪处理人际关系的人,这回终于又找到了一个口实,这样的口实让他们能堂而皇之地群起批判一个异类。刚好,在当今的形势下,已经没人要求你去whach your mouth, 顾忌一下政治正确,那么对那个原本就让人不喜欢的异类,就可以把心中的怨气尽情宣泄出来了。对于这一点,如果你不相信,可以去登陆Yahoo英文网站,看看那里相关标题下,各色网民的评论留言,就知道这种泄愤情绪的厉害程度了。
也许有人会给这种情绪辩解洗地,他们会解释说,“中国是个恶心的人”,这样的比喻是在抨击一个整体制度;这种攻击谩骂与中国的平民大众无关,与中国人无关,与华人无关。这话的确也不无道理。笼统地讲,China,中国这个词 在英文中的确是一个地域概念,它与个体人的概念没有直接的复合。点开韦伯斯特词典,输入大写China一词,得到的解释是:地域名称。紧接着就有两句话详细描述China的内涵,一个是960万平方公里的地域,一个是这块地域上有13.8亿人。所以,在西人眼里,中国一词是包含有族群归属含义的。因此,肆无忌惮地说出“中国让人恶心”这话,而又不明确指定这只是在批判制度或领导阶层,那么就会令我这样的中国人吃心,就会令国人认为这种抨击是恶意的,是冲着整体中国族群来的。也许还会有人辩解说,《华尔街日报》那篇文章的题目中,所选用的 Sick Man,也是一种拟人化修辞手法,作者特定使用的是单数表达形式的人一词。这样的手法通常来讲,也的确是在指明比喻的对象是个单一整体,不是Sick men 这样的泛指。但是,呵呵,但是,在当前的局势下,我有点敏感,有点玻璃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