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大观楼孙髯翁“古今第一长联”,

-牧歌 (2005-01-05 13:53:08) 评论 (7)

今见昆明大观楼,想到孙髯翁的“古今第一长联”,孙髯翁是清乾隆年间寄籍昆明的穷读书人,原籍陕西三原,自幼好学勤奋,尤其诗文称名一时。曾赴科举童试,因不愿受搜身之辱而未进场,且终身再不应试,以“白丁”的身份诗文为业。自号“万树梅花一布衣”,晚年贫困在圆通寺后咒蛟台卖卜为生,称“咒蛟老人”,过着终日“求百钱而不可得”、时有断炊的生活,后被其女迎养,卒于云南弥勒县乡村。孙髯翁所撰大观长联,长达180字,上联写以大观楼为中心东南西北远近景物,壮美清丽,下联写云南历史渊源深远,归结浩叹,全联眼界宽阔描摹细致,气韵宏大而胸襟沉郁,将诗人卓尔不群、傲然雄视的性格表现得淋漓尽致:

  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披襟岸帻,喜茫茫空阔无边。看:东骧神骏,西翥灵仪,北走蜿蜒,南翔缟素。高人韵士,何妨选胜登临。趁蟹屿螺洲,梳裹就风鬟雾鬓。更蘋天苇地,点缀些翠羽丹霞。莫孤负:四围香稻,万顷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杨柳。

  数千年往事,注到心头。把洒凌虚,叹滚滚英雄谁在?想:汉习楼船,唐标铁柱,宋挥玉斧,元跨革囊。伟烈丰功,费尽移山心力。尽珠帘画栋,卷不及暮雨朝云。便断碣残碑,都付与苍烟落照。只赢得:几杵疏钟,半江渔火,两行秋雁,一枕清霜。

 长联经昆明名士陆树堂行书写出刊刻悬挂之南门。后火毁,又经赵藩楷书重写,题了岑毓英的名,刻制挂在新修楼门原处,是今之所见长联。

  孙髯翁的长联被誉为“古今第一长联”,游遍大观楼,细细玩味过髯翁长联,山水风云自与来时不同。 当年学生云游,在楼前读了很久,买了一张长联的照片在去乐山的列车中反复背诵现而今脑中踪迹早无,竟然想不起开头到底是5百里滇池亦或8百里滇池,180字长联,上绘美景下述历史,气势恢弘,对仗工整,更喜欢下联的历史部分,“伟烈丰功,费尽移山心力","叹滚滚英雄谁在""便断碣残碑,都付与苍烟落照。只赢得:几杵疏钟,半江渔火,两行秋雁,一枕清霜。"让年轻的我对费尽移山心力的古今英雄今谁在,惟有江山长存,却无比苍凉悲怆,更稀嘘不已.看来孙老先生虽一介布衣,但文史的功力,对历史的预言,实在是千古绝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