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饼西施

sw7799 (2025-11-27 01:25:11) 评论 (2)


说起炒饼,大概只有北方山河四省才有吧?这些地方人喜欢吃烙饼,那么问题来了,剩的烙饼怎么办?就像你问南方人,吃不完的米饭怎么办?回答肯定是:“炒呀” !

印象里,这种连民间小吃都算不上的吃食,是在京畿或河北省常见的百姓饭。不算一盘菜,也不纯是饭,算是饭菜结合,一盘下肚,实惠管饱,和打卤面,炒牛河有异曲同工之妙。

家严和家慈是江浙人,八十年代初期搬到北京,所以我家几乎天天吃米饭。第一次吃炒饼,那会儿刚上高中,大师兄和师嫂他们在阜成门附近开了一个小饭馆,经营山西刀削面,烙饼之类的简单饭食。有一天去找大师兄玩儿,结果饿了,嫂子说还剩点烙饼,说给我炒饼吃。

我吃过炒面,炒饭。还真没吃过炒饼。可能是饿得狠了吧?一尝之下,顿时惊为天人。从此爱上这北方特色了。大嫂长得不算差,结果我一起哄之下,给她起了个外号叫“炒饼西施”。哈哈,这是后话了。。。

后来注意到,街边饭铺(老话儿叫二荤铺),那些连招牌都没有的苍蝇小馆,都能吃到炒饼。印象里好像三毛钱,二两粮票。一半饼丝,一半芽菜和卷心菜,加一点碎鸡蛋,炒完撒一把蒜末,端上来一热气腾腾满满大盘,一半饼一半菜,加点醋,一搅和,风卷残云,嗬!那叫一个香啊。有时候再喝一碗5分钱的蛋花汤。绝了!简单的炒饼,是我青少年时,兜里没啥钱,又不想让狐朋狗友看出我窘迫时的人间美味!

细说之下,嫂子介绍,这是她家传的手艺。她家老爷子和大爷是某工厂食堂里两位专门负责馒头大饼的白案老师傅。他们在解放前就在北京郊区门头沟附近的饭铺卖烙饼和炒饼。早年间那地界儿是有土匪出没的地区,而那些穷土匪都喜欢吃这两位的烙饼和炒饼,为此,在“文化大革命”中的“清理阶级队伍”阶段,不少人还怀疑这老哥俩是否和土匪有“牵连”。最后查明,就因为他们的炒饼好吃!哈哈,虚惊一场啊!

过了些年,这炒饼好像就渐渐淡出京城了。我也好些年没吃过了。也怪了,前几天突然想起来,这念头便发不可收拾。恰好家里有剩烙饼,驱动着我在厨房忙活起来,按照“炒饼西施”的真传,一招一式地演练起来。看看,咱放鸡蛋,木耳,虾仁,卷心菜,洋葱,来个大丰收炒饼,做个菠菜蛋汤。

这简简单单又是一顿!吃着半截儿,又想起师傅,诸位师兄们,还有“炒饼西施” ……你们还安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