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币圈99.9%都是在诈骗的底层逻辑
加密货币又崩了。
这不是第一次,也绝不会是最后一次。
11月21日,比特币带头,整个币圈一片狼藉。比特币自己跌了超过7%,价格砸到了四月份以来的新低,八万六千美元出头。其他的币,什么以太坊、索尔币、狗狗币,也都跟着跌了七八个点。
光是过去一天,因为炒合约爆仓的人,就超过了25万。
他们总共亏掉了接近70亿人民币。这些数字背后,是一个个家庭的积蓄化成了烟。
如果你今年年初买了比特币,拿到现在,不仅没赚,反而还亏了。这可能是比特币自2022年以来,第一次年度收跌。
看着这些绿油油的数字(币圈跌用绿色),你是什么感觉?是麻木,是愤怒,还是又一次告诉自己“这就是币圈的常态”?
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这个圈子,总是这样?
为什么暴涨暴跌像家常便饭?为什么一个个曾经风光无限的大佬、项目,最后都成了一地鸡毛?
说到底,这个圈子里,99.9%的活动,底层逻辑都不是创新,而是诈骗。或者说,是一种被这个圈子合理化了的高级诈骗。
▌为什么说这是“合理化”的诈骗?
先讲个旧闻。曾经在创投圈和币圈都混得风生水起的薛蛮子,有一次被人戳脊梁骨,说他打着投资的幌子,老让创业者请他花天酒地,甚至还找好几个小妹。
你猜他怎么回应的?他理直气壮地说:哪个正经创业的人能他妈一直白给别人花钱,这人不是傻X么?
这话听起来无懈可击,对吧?他巧妙地偷换了一个概念:他把“创业者为了争取投资而付出的合理成本”,扭曲成了“持续不断的单方面当冤大头”。然后用自己的逻辑,证明了对方是傻X。
币圈里绝大部分项目,玩的都是这个路数。
他们打着“去中心化”、“重塑金融未来”、“代码即法律”这些高大上的旗号,干的事情却非常原始:把传统金融里那些保护普通投资者的规则,全部打碎。
在股市,你公司要上市,得披露财报,得有监管机构审核,虽然也有黑幕,但至少有个基本的框架和底线。
在币圈,所有这些都没了。发个币,几乎没有门槛。白皮书可以花钱请人写,代码可以抄袭,甚至项目可以完全不存在。
他们把这套玩法,包装成一种“共识”。什么共识呢?
“币圈有风险,入市需谨慎”的共识,“愿者上钩”的共识,甚至是《让子弹飞》里那句经典的“拉拢豪绅,交税捐款;得钱之后,豪绅的钱如数奉还,百姓的钱三七分成”的共识。
在这个游戏里,庄家、交易所、早期投资人(也就是那些“豪绅”),他们是一伙的。
他们的目标,就是吸引“韭菜”进场。他们的钱,只是走个过场,最后要么原样退回,要么赚得盆满钵满。而我们投进去的钱,就成了那被分掉的七成。
这本质上,不就是诈骗吗?但在币圈,这被美其名曰“商业模式”、“市场行为”。
他们把人类金融史上积累了一百多年的肮脏和龌龊,全都用“去中心化”这块遮羞布给合理化了。让你觉得,亏钱是正常的,被收割是必然的,有人跳楼才能有人天堂。
▌技术术语,是最好的迷魂药
你之所以会觉得这东西“高级”,看不懂但又觉得厉害,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发明和堆砌了无数让人头晕目眩的技术术语。
什么ABI、状态通道、Plasma链、zk-STARKs、分片链、MEV、BLS签名聚合……这一串名词甩出来,十个有九个半普通人会懵。
这就对了。他们要的就是这个效果。
就像过去街头卖狗皮膏药的,总要念一段你听不懂的咒语,显得他的药有神秘力量。
币圈的这些术语,就是新时代的“咒语”。它给你制造了一种认知壁垒,让你不好意思深入问,怕显得自己无知。
于是,你放弃了深究其底层逻辑,转而简单地相信,“这么牛逼的技术,肯定能赚钱”。
当你把判断依据,从“这东西到底有没有用”,变成“这东西听起来牛不牛逼”时,你就已经半只脚踩进了陷阱里。
▌理想主义的旗帜,和生意人的算盘
平心而论,加密货币和区块链技术诞生之初,是带着一点理想主义色彩的。它想为那些在传统金融体系里拿不到钱的好项目,开辟一条新的融资渠道。
初衷是:发币是为了做项目,做项目是为了创造价值,创造价值的同时顺便挣钱。
这个逻辑很完美,也很脆弱。因为它很快就在人性的贪婪面前败下阵来。
对于绝大多数后来涌入的“生意人”来说,他们一眼就看穿了本质:前面那些步骤太麻烦了,我直接跳到最后一步不行吗?
于是,公式就简化成了:发币 for 挣钱。
还有什么比这个来钱更快?写个白皮书,找几个名人站台,上线交易所,媒体造势,拉高币价,然后……然后就是经典的“砸盘”走人。
苦哈哈地做项目?伺候用户?解决实际问题?别开玩笑了,那多慢啊。
所以你会看到,这个圈子里,最活跃、声音最大的,往往不是那些埋头搞技术的极客,而是各种大V、网红、甚至前总统(比如川普家族)都下场发币。连币安这样的巨头内部,都爆出高管腐败的丑闻。
这个环境,就是一个逆向淘汰的环境。老老实实做事的,可能因为币价不涨被骂成狗;而明目张胆割韭菜的,却被奉为“大神”、“梭哈领袖”。
在这里,赚钱的速度,基本和你不要脸的程度,以及做人的底线成反比。
下次你再听到有人激动地跟你说“这就是币圈的力量!”,你在心里把它翻译成“这就是不要脸的力量”,瞬间就通透多了。
▌尾声
回到最初薛蛮子那句话。
他骗的,就是那些自以为精明,绝对不会当“一直白花钱的傻X”的人。高端的骗局,往往用的就是这种最低级的逻辑,让你觉得自己绝对不会犯那种低级错误,于是放松了警惕。
币圈也一样。它用一堆复杂的概念和一夜暴富的神话,包装着一个最简单的核心游戏:零和博弈,甚至负和博弈(因为交易所、项目方要抽水)。
这个游戏本身不创造任何社会价值。所有的赢家,他们的盈利都来自于输家的亏损。
它不像你开一家公司,生产了商品,满足了社会需求,你赚的钱是社会对你贡献的奖励。在币圈的投机游戏里,你赚的每一分钱,都是另一个“韭菜”割掉的肉。
这也就是为什么,我说这里99.9%都是诈骗。因为它的核心驱动力,已经不是创造价值,而是财富转移。
而绝大多数包装和话术,都是为了让你心甘情愿地、甚至兴高采烈地成为被转移的那一方。
我写这些,不是想一杆子打翻一船人。我相信这个领域依然有极少数的人在默默耕耘,试图做出真正改变世界的东西。但他们就像沙漠里的金子,太稀少,被太多的黄沙掩埋。
我更多的是为那些爆仓的25万人感到悲哀。他们中的大多数,可能只是想让家人生活得更好一点,在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想抓住一根稻草。
如果你看到了这里,说明你是一个愿意思考的人。请保护好你口袋里的那点血汗钱。
在这个丛林里,活下去,比什么都重要。如果你觉得这篇文章让你看清了一些东西,少亏了哪怕一分钱,那它就有了价值。
作者: 难得君
彻底崩了,全部暴跌
sandstone2 (2025-11-27 06:37:50) 评论 (2)▌币圈99.9%都是在诈骗的底层逻辑
加密货币又崩了。
这不是第一次,也绝不会是最后一次。
11月21日,比特币带头,整个币圈一片狼藉。比特币自己跌了超过7%,价格砸到了四月份以来的新低,八万六千美元出头。其他的币,什么以太坊、索尔币、狗狗币,也都跟着跌了七八个点。
光是过去一天,因为炒合约爆仓的人,就超过了25万。
他们总共亏掉了接近70亿人民币。这些数字背后,是一个个家庭的积蓄化成了烟。
如果你今年年初买了比特币,拿到现在,不仅没赚,反而还亏了。这可能是比特币自2022年以来,第一次年度收跌。
看着这些绿油油的数字(币圈跌用绿色),你是什么感觉?是麻木,是愤怒,还是又一次告诉自己“这就是币圈的常态”?
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这个圈子,总是这样?
为什么暴涨暴跌像家常便饭?为什么一个个曾经风光无限的大佬、项目,最后都成了一地鸡毛?
说到底,这个圈子里,99.9%的活动,底层逻辑都不是创新,而是诈骗。或者说,是一种被这个圈子合理化了的高级诈骗。
▌为什么说这是“合理化”的诈骗?
先讲个旧闻。曾经在创投圈和币圈都混得风生水起的薛蛮子,有一次被人戳脊梁骨,说他打着投资的幌子,老让创业者请他花天酒地,甚至还找好几个小妹。
你猜他怎么回应的?他理直气壮地说:哪个正经创业的人能他妈一直白给别人花钱,这人不是傻X么?
这话听起来无懈可击,对吧?他巧妙地偷换了一个概念:他把“创业者为了争取投资而付出的合理成本”,扭曲成了“持续不断的单方面当冤大头”。然后用自己的逻辑,证明了对方是傻X。
币圈里绝大部分项目,玩的都是这个路数。
他们打着“去中心化”、“重塑金融未来”、“代码即法律”这些高大上的旗号,干的事情却非常原始:把传统金融里那些保护普通投资者的规则,全部打碎。
在股市,你公司要上市,得披露财报,得有监管机构审核,虽然也有黑幕,但至少有个基本的框架和底线。
在币圈,所有这些都没了。发个币,几乎没有门槛。白皮书可以花钱请人写,代码可以抄袭,甚至项目可以完全不存在。
他们把这套玩法,包装成一种“共识”。什么共识呢?
“币圈有风险,入市需谨慎”的共识,“愿者上钩”的共识,甚至是《让子弹飞》里那句经典的“拉拢豪绅,交税捐款;得钱之后,豪绅的钱如数奉还,百姓的钱三七分成”的共识。
在这个游戏里,庄家、交易所、早期投资人(也就是那些“豪绅”),他们是一伙的。
他们的目标,就是吸引“韭菜”进场。他们的钱,只是走个过场,最后要么原样退回,要么赚得盆满钵满。而我们投进去的钱,就成了那被分掉的七成。
这本质上,不就是诈骗吗?但在币圈,这被美其名曰“商业模式”、“市场行为”。
他们把人类金融史上积累了一百多年的肮脏和龌龊,全都用“去中心化”这块遮羞布给合理化了。让你觉得,亏钱是正常的,被收割是必然的,有人跳楼才能有人天堂。
▌技术术语,是最好的迷魂药
你之所以会觉得这东西“高级”,看不懂但又觉得厉害,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发明和堆砌了无数让人头晕目眩的技术术语。
什么ABI、状态通道、Plasma链、zk-STARKs、分片链、MEV、BLS签名聚合……这一串名词甩出来,十个有九个半普通人会懵。
这就对了。他们要的就是这个效果。
就像过去街头卖狗皮膏药的,总要念一段你听不懂的咒语,显得他的药有神秘力量。
币圈的这些术语,就是新时代的“咒语”。它给你制造了一种认知壁垒,让你不好意思深入问,怕显得自己无知。
于是,你放弃了深究其底层逻辑,转而简单地相信,“这么牛逼的技术,肯定能赚钱”。
当你把判断依据,从“这东西到底有没有用”,变成“这东西听起来牛不牛逼”时,你就已经半只脚踩进了陷阱里。
▌理想主义的旗帜,和生意人的算盘
平心而论,加密货币和区块链技术诞生之初,是带着一点理想主义色彩的。它想为那些在传统金融体系里拿不到钱的好项目,开辟一条新的融资渠道。
初衷是:发币是为了做项目,做项目是为了创造价值,创造价值的同时顺便挣钱。
这个逻辑很完美,也很脆弱。因为它很快就在人性的贪婪面前败下阵来。
对于绝大多数后来涌入的“生意人”来说,他们一眼就看穿了本质:前面那些步骤太麻烦了,我直接跳到最后一步不行吗?
于是,公式就简化成了:发币 for 挣钱。
还有什么比这个来钱更快?写个白皮书,找几个名人站台,上线交易所,媒体造势,拉高币价,然后……然后就是经典的“砸盘”走人。
苦哈哈地做项目?伺候用户?解决实际问题?别开玩笑了,那多慢啊。
所以你会看到,这个圈子里,最活跃、声音最大的,往往不是那些埋头搞技术的极客,而是各种大V、网红、甚至前总统(比如川普家族)都下场发币。连币安这样的巨头内部,都爆出高管腐败的丑闻。
这个环境,就是一个逆向淘汰的环境。老老实实做事的,可能因为币价不涨被骂成狗;而明目张胆割韭菜的,却被奉为“大神”、“梭哈领袖”。
在这里,赚钱的速度,基本和你不要脸的程度,以及做人的底线成反比。
下次你再听到有人激动地跟你说“这就是币圈的力量!”,你在心里把它翻译成“这就是不要脸的力量”,瞬间就通透多了。
▌尾声
回到最初薛蛮子那句话。
他骗的,就是那些自以为精明,绝对不会当“一直白花钱的傻X”的人。高端的骗局,往往用的就是这种最低级的逻辑,让你觉得自己绝对不会犯那种低级错误,于是放松了警惕。
币圈也一样。它用一堆复杂的概念和一夜暴富的神话,包装着一个最简单的核心游戏:零和博弈,甚至负和博弈(因为交易所、项目方要抽水)。
这个游戏本身不创造任何社会价值。所有的赢家,他们的盈利都来自于输家的亏损。
它不像你开一家公司,生产了商品,满足了社会需求,你赚的钱是社会对你贡献的奖励。在币圈的投机游戏里,你赚的每一分钱,都是另一个“韭菜”割掉的肉。
这也就是为什么,我说这里99.9%都是诈骗。因为它的核心驱动力,已经不是创造价值,而是财富转移。
而绝大多数包装和话术,都是为了让你心甘情愿地、甚至兴高采烈地成为被转移的那一方。
我写这些,不是想一杆子打翻一船人。我相信这个领域依然有极少数的人在默默耕耘,试图做出真正改变世界的东西。但他们就像沙漠里的金子,太稀少,被太多的黄沙掩埋。
我更多的是为那些爆仓的25万人感到悲哀。他们中的大多数,可能只是想让家人生活得更好一点,在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想抓住一根稻草。
如果你看到了这里,说明你是一个愿意思考的人。请保护好你口袋里的那点血汗钱。
在这个丛林里,活下去,比什么都重要。如果你觉得这篇文章让你看清了一些东西,少亏了哪怕一分钱,那它就有了价值。
作者: 难得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