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为风鸣拾夕原创,未经原作者许可不得转载复制,盗版侵权必究。This article is copyright-protected.】
这场历史性大逆转展示美国人政治心态的实质变化——一场对政治领袖与体制的深度信任危机。高投票率与普遍不满并存,说明美国人仍想参与政治,却越来越不知该信谁。若是真正的信任坍塌,投票率应当下跌,而不是上升。本系列探讨:为何美国人不再相信?美国何以如此四分五裂?这是上篇,导入两个全新概念。
选民急转
G. Elliott Morris认为,那个“重组”本就是严重夸张,称2024与2025其实都同样反映经济焦虑驱动的“反执政党”情绪,所以才连续翻转——谁掌权谁就得输。
有趣的是:2025 年回摆最大幅度的,恰是共和党策略家视为“已成功纳入”的群体:非白人、劳工阶级与年轻选民。Morris 比对2024与2025后发现:共和党净优势在
— 拉美裔选民中下降 20 点;
— 18–29岁选民中下降22点;
— 亚裔选民中下降40多点。
白人选民只左移6点,说明主要摇摆发生在去年被共和党大力欢呼的“多族裔、工人阶级右转大联盟”群体内部。性别差距持续存在:男性左移3点,女性左移 15点。
回头看,那次所谓“重组”更像仓促间的拼凑,而非稳固政治联盟。MAGA基本盘才算稳固,直到川普二期才显露不稳迹象。被“重组”的各群体,并不认同臭名昭著的《2025 计划》MAGA2政纲,正式推行引爆崩盘。各群只不过对所谓“没劲的拜登”治下经济郁闷普遍不耐。
但把拜登四年说成灾难,与历史严重不符。首先,2023真比2019更惨吗?类似奥巴马、罗斯福,拜登接手时国家状况也很糟,罗斯福前四年远比拜登艰难郁闷。伤损的确需要时间修复啊。同样,把拜登的辩论表现说成“彻底崩溃”也是夸张:开头十分钟后,他比特朗普更差吗?看完整场的许多人并不那样觉得。奥巴马与里根都有辩论失误却仍获胜;哈里斯和希拉里辩论全胜却败选。
所以,特朗普2024年的“奇迹复辟”不是因为政策强、对手弱,更非“更不坏”。从2016到2024,特朗普每次都吸引更多选票;但共和党却在每次中选与州选都惨败。总统赢了,党却一直输——刺眼反差却非偶然。
也不是那种能说清前因后果的“完美风暴”。缺失的是:究竟是什么推动反差与大翻转?
川普将2025本党选举失败归咎于他本人不在选票上,这个因素不能完全排除。媒体耸动、民主党过度反应、“群体余量摆动”潮涨潮落等因素都存在,但还有更深一层。
2025是共和党“大跃退”:2024年搭川普顺风车的赚得尽失。来得容易,去得也快,殊为震惊。这一次,没有拜登可供吊打。
不再相信
美国从未见过一年内选民两位数规模的巨幅翻转。这不是偏好的变化,而是一场信任危机。近年民调一直显示:总统、国会、法院、媒体——所有体制,选民信任度都远不过半。
政治瞬息万变,但对美国制度的基本信仰通常不会如此潜水。当今的不信任远超政治:涉及种族、宗教、地域、阶层、教育,是文化的,也是文明层面的。一个深层的国家级信任缺口,正在重塑选民的判断。
信任的所有支柱都遭到侵蚀:
— 感情上的好感;
— 身份与归属;
— 对领导者品格与目的的认可;
— 基本事实与规范的共识;
— 共同成就的荣誉感。
当这些全部破裂,美国人不再知道该信谁、为什么信。
唯一例外是川普在MAGA基本盘中的忠诚度。MAGA 之外,很少有人认为他是“更不恶”。三大错位挥之不去:
- 川普得票从来高过他的民调;
- 他的民调高过共和党民调与得票;
- 他个人支持率从来高于对其政策支持度。
川普的执政支持率长期潜水,而且在10个百分点区间上下浮动:大三十几到大四十几。Pew的Carroll Doherty将之称为“MAGA 地板”与“反对者天花板”。2024年大选,这10个百分点流向特朗普,2025年又全部投往民主党。家贫思贤妻。
Morris指出,在2025年的新泽西与弗吉尼亚州长选举中,“经济信任度在党派间向民主党移动了93点”。只从损益视角看,无论是少数族裔、劳工阶级还是年轻选民——乃至许多MAGA选民——在2024年选择川普都有悖常理。只看自家损益。
川普经济政策——关税战、“大美法”、导致史上最长政府关张的医保预算大战——首当其冲伤害的是底层穷人。美国穷人更多集中在红州、共和党选区,许多人甚至不知道自己在享受奥巴马医保的福利。
那么,为何最受伤害的选民仍紧跟川普,却同时拒斥执政的共和党?
摇摆算术
股票可以卖掉;选票不能退回。现实补救方式就是在下一次无人领衔的地方选举中“反向投票”。
川普支持率在2024年大选中冲到顶峰,然后迅速溃败为失望与幻灭。“他无法掌控美国人的心与脑”,保守派评论员Bill O’Reilly如是说。也许他从未真正掌控过。
在MAGA内部,他能掌控情绪与思维;但在MAGA之外,许多人却只是因鄙视另一方才投票选他。几个百分点足以改变大势,而这恰好对应了2024与2025两度漂移的少数族裔选民。
反建制情绪并非右翼独有:左翼与中间同样被卷入,且与拉美裔、亚裔、穆斯林等群体规模同步扩张。人口基数增加本身就增强了其政治影响,而哪怕小幅提高投票率,也会带来显著净效应,四两拨千斤。
他们的人数增长同时作用于左、中、右三方,但决定性力量落在流动的中间带。美国历史上首次出现:不再有任何稳定多数,而一群政治活跃、族裔多元、立场流动的无根选民拍板决定大局。
过去几十年里,美国已变成“众多少数族社会”,再无清晰或可维持的多数结构。不论极右MAGA还是左翼势力,都无法单独掌控局面——双方都依赖中间选民。
问题在于,中间选民各不相同。许多人会理性评估,平衡意识形态、政策与自身利益——用“脑”与“心”投票。但另有一批人开始无根漂移:无原则,无信念,无归属,无根由,无长性,在政治风潮里漂泊。
我称他们为“漂流票”(drifters),与正宗的独立“摇摆票”(independent swing votes)根本不同。漂流票情绪化冲动、跟风,无所用心,无从判断,只跟着当下政治漩涡随波逐流,一旦陷入则纠结不清。
在日益极端化的美国,温和务实中左-中右主流日益不敌两极激进压制,终于让“漂流票”主宰了大势,开启一个“少数派暴政”时代。
当中间选民不再投自己的利益、不再投体面与正直,心与脑便不再重要。逻辑Logos与伦理ethos都不再是公共话语的手段或目的。还剩下点什么?什么重要?川普如何多拿走那几点,又如何在下一年全失?是什么在驱动着漂移票们漂移?
请看下篇:《民粹时代的真相战争》。
我是风鸣,评论区见。记得订阅点赞分享,下集更精彩。
延伸阅读
The “Tyranny of Minorities” and the Great Voter Reversal of 2025 — Can America Trust Again? Part I谁说川普是保守主义?| 川普时代-2
美国躺平:政府停摆关张 仇恨政治死结?| 川普时代-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