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得·蒂尔 (上)

刘费明 (2025-11-26 17:44:10) 评论 (0)
彼得·蒂尔1967年出生于德国,斯坦福大学毕业后不久自创风投公司。1998年的一天他去斯坦福大学开讲座,听众陆续退场最后只剩下一个从乌克兰来的犹太人,马克斯·列夫琴,小伙儿听得津津有味,两个人攀谈起来。蒂尔说,前方地平线上,商机四伏,干柴遍野,只要一个火种便可点燃熊熊大火;列夫琴说我倒是有根火柴,只差最后一个摩板就能擦出火花:付费不都要通过银行吗?我打算通过email支付。蒂尔拍着大腿说要得就是这样颠覆性的好主意,俩人一合计就成立了快捷支付公司。

与此同时另一家支付平台由年轻的马斯克推出,几度交手之后两个对手合并成贝宝支付(PayPal)。新公司生意蒸蒸日上,马斯克志得意满,带着新娘去澳大利亚度蜜月。哪知蒂尔密谋政变, 一举把他炒掉,只因为过于偏爱微软程序,这当然是避免伤害感情的,无须刨根问底的原因。

然后重金请了律师,准备小马哥回来大闹。

马斯克却平静地接受这个现实,因为不想伤害这个曾倾注他全部心血的公司。

此后彼得·蒂尔亲自主管巧妙打包,将贝宝高价卖给 eBay。所得分成多块,马斯科得到最大一块。阿猫阿狗都赚得盆满钵满,欢天喜地创建了各自的,如今成了市值数十亿、上百亿美元的七八个超大公司,耳熟能详的有特斯拉汽车、太空探索技术、爱彼迎、社交媒体以及油管。

其实在炒掉马斯克之后,出售贝宝之前,蒂尔有足够的时间做手脚,瓜分马斯克的大饼,但他没有那样做。他要的是实现自己理念的贝宝的管理权,而不是对手的腰包。

几乎同时,李彦宏加入徐勇在硅谷的初创公司,移师北京成立“百度”,很快将徐勇手上的股票稀释—— 这格局注定他永远停留在一家公司里,三十多年过去,如今的百度难与“PayPal黑帮”所创建的任何一间公司相提,李彦宏一介土豪也根本无法与横跨政府、金融、科技、学术的蒂尔并论, 这是李彦宏的个人悲剧, 也是中国的悲剧。

再说马斯克拿到贝宝给他的一亿八千万美金,立刻成立太空探索技术公司,制作可回收的火箭。

接连三次爆炸之后,马斯克烧光了几乎所有的积蓄,这时蒂尔揣着200万美金来看他。势不两立的对头如此大度,小马哥感动得稀里哗啦。这个性情中人让蒂尔感动,他拍着小马的肩膀说:“老弟,我看好你,事不过四,再试怕啥?有咱老Paypal的弟兄们呢。”

这一次成功了,马斯克立马拿到NASA的数亿美金的商业补给合同。

(话说20年后,马斯克跟特朗普反目成仇,蒂尔给特朗普打电话说:“大爷,您还真生气了不成?他就是个大孩子啊。”特朗普细想是那么回事儿,于是释怀、宽宥、重归旧好。)

火箭发射成功的消息传到硅谷, 老Paypal二三十人齐聚一堂,为小马哥干杯。蒂尔说, 我没少跟这家伙吵架, 但那是在圈里,关起门来吵;出门在外,永远不跟自家人作对。

油管的创始人陈士骏说:“老哥,您口口声声说要原创,说要言必己出;可这句‘永远不要跟自家人作对’ 是电影《教父》中迈克尔·柯里昂跟他二哥说的。

众人七嘴八舌:

“咱们就是颠覆旧秩序、制衡现有机制、重塑社会舆论争夺公共话语权的科技黑手党。

“这种来自团队的专业支持,也极大地降低了创新者的试错成本。”

“在高压下淬炼出的情谊,彼此有着可贵的信任与默契。”

“定期聚会、分享前沿趋势与关键信息,成为若干个高效的资源合作团队,推动硅谷创新生态的“核心引擎”,从科技到金融,从哲学到政治。绘制波澜壮阔的颠覆者版图。”

“咱们已然成为让人敬畏的科技强人组成的黑手党,蒂尔就是咱们的教父!”



2004年早春,马克·扎克伯格在哈佛同学圈建立通讯平台,通过人工智能,精准的定向发送广告,业绩不俗。他将这个商业模式和个人履历发给几个风投机构,希望得到融资。很快就收到回信,信上说旧金山商业街670号礼拜堂咖啡馆五月十三日下午两点半面会。

这天是礼拜天,扎克伯格19周岁的最后一天,两点刚过,便来到咖啡馆惴惴不安地等候。两点半,贵人如期而至,简短寒暄之后,落坐在临街的一个桌前。

扎克伯格本来就局促不安,哪里敢跟蒂尔那双鹰隼对视,避开刺人的眼光,低头顺眼, 可巧看到蒂尔的裤脚下的袜子,一只蓝白相间, 一只纯黑——让人谈虎色变的科技黑帮大佬这般穿搭太可笑了,他忙拿起餐巾纸,硬是把浮上嘴角的笑意摁了回去。

虎口托着下巴,蒂尔露出难以察觉的微笑 —— 出门前突发奇想,刻意换了一只不同的袜子,卖了个破绽,果然让这个半桩小子舒缓了紧绷的情绪蒂尔静静地听完轻松自若口若悬河的宣讲后,对扎克伯格说:“最打动我的是这个模式的潜在规模、海量数据和精准定向。但要将这技术构想实现成产品还有一条漫漫长的道理,如果你不怕失败,敢于试错、能够承担风险,永远不把成功和失败当作终点,那这50万美元启动资金就是你的。”

后面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这区区50万换来了千万美金的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