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天,一直在写发现自己、找到自己和成为自己的文章。有网友问,如何找到这些选择。
简言之无他,任何时候的选择,可以广泛地听意见,但最终,一定要走自己最想走的那条路,而不是趋利避害的那条路。
这里要首先解决的一个问题是,我们如何知道,什么是我们想走的?因为,真实自己没有搞清楚的情况下,多半的选择都是虚假自我在做主的结果。
举个例子。我有个 19 岁的客户,父母都是医生。他告诉我,他十分不喜欢学校。我问他理想生活的样子,以及未来路径。答案里,我已经看到了,内心背离的选择。他说,他其实希望生活在远离人群的地方,不需要多大的房子,只要能自给自足。他爱读历史,希望过简单生活。我问,路径呢?我一定是要考律师的。哦。既然你那么痛恨学校,为啥还要再读个四年的法学院呢?
我还有中年人的案例。夫妻都是医生,妻子喜欢她的工作,但考虑到照顾几个孩子,兼职。先生是全职医生,一周工作八十个小时。基本诊疗,加其他工作。收入自然是很高的,豪宅外加孩子全部的私立。妻子告诉我,他一点都不喜欢他的职业。但无法离开,自小都过惯的gentleman的生活。
这样的案例不在少数。在我眼里,没有什么能比,人生大部分的时间,都在做着自己不喜欢的事情,更加折磨人身心的事情了。所以,家庭不和睦、睡眠出问题,都是必然结果。还有更糟糕的,就是压力无处去,继而找到很不体面的 outlet,比如,去嫖娼,比如,去赌博,比如,去看porn. 这些都是我经历的真实案例。
我自然不会去 Judge 我的任何客户。我希望至少可以提供一个安全的场所,让他们尽情倾诉。其实,更糟糕的是,有的父母这么痛恨自己的工作,还在逼迫孩子,继续做这样的选择。
其实,虚假自我就是如张爱玲所言,生命是华丽的孢子,里面爬满跳蚤。就是,“表”比“里”更要紧。真实的自我就是,人生不可能十全十美,我要我最想要的,且得到后,身心愉悦。
说,如何找到选择,难又不难。看多点“里子”,看少点“面子”。当然,发现自己,找到自我,是需要时间和智慧的,之前做错了选择也没什么,只是,当我们明白了之后,有力量做自己真实的,即,“里子”大于“面子”的选择吗?
这个问题,没有人可以替我们回答。只有夜深人静时,叩问自己的内心。
是的,要感恩我的父母,或许他们没有足够优秀,也没有给我太多的压力。很多时候,我都是自由地做着自己。
年轻的时候,自然也是在意外界眼光的,但总体还算好,虽然自我,但没有过于任性,人生之路,算不得大错。
我更是要感恩的,是人到中年,我做出的几个重大选择。一,自然是来美;二,是选择的职业。其实,还有一个三。故事很多,案例也很多,有些,我会留到以后慢慢聊。
我那个时候来美,很多人看来是相当不明智的。甚至房子都没有买在高点。再读书,再就业,依旧如此。当时我曾经的闺蜜说,肯定选择都财务啊,好找工作。我肯定不是她。她一直在抱怨自己的工作无趣,期盼着早点退休。这样的事情,我是干不了的。我选择了我喜欢的科目和专业,甚至都没有想过,未来的求职方向。后来得知,这个专业的职业方向,是做心理医生时,我还非常担忧,我这个二外,是否能和本土人一样,如鱼得水。
但美国真的是一个相对公平的世界。记得找实习单位时,我还担忧,是否能找得到。谁曾想,我是我们整个专业,第一个被签下的,且还是面试当场。后来,一切的一切向我证明,只要你真心喜欢这个专业,绿灯会对你开放。
而这些,我并非未仆先知。我一样的内心忐忑,但还是坚持做了自己最想做的选择。不是没有想过未来,但从来不会因为未来的不确定,就做当下做保险的选择。这在我的人生履历,从来没有过。
记得高中时候,我最好的朋友,也是我的班长,她说,她很欣赏我,做事情只有 60% 的把握,就出手了。她不行,她至少要有 90% 以上。她如今依旧在我的朋友圈,我们依旧心灵相通。但的确,成绩那么优秀的她,最后去的也是优秀高校的她,我们有着相当不一样的人生之路。
是的。人生没有百分百。每每选择时,问自己大方向对不对?自己喜欢不喜欢?别人的意见可以听一听,但最终,一定要先顾里子,做自己最心仪的选择。
今天有工作。明天继续聊。
人生十字路口,如何做最真实自我的选择?
Oasisflying (2025-11-22 04:28:35) 评论 (2)最近几天,一直在写发现自己、找到自己和成为自己的文章。有网友问,如何找到这些选择。
简言之无他,任何时候的选择,可以广泛地听意见,但最终,一定要走自己最想走的那条路,而不是趋利避害的那条路。
这里要首先解决的一个问题是,我们如何知道,什么是我们想走的?因为,真实自己没有搞清楚的情况下,多半的选择都是虚假自我在做主的结果。
举个例子。我有个 19 岁的客户,父母都是医生。他告诉我,他十分不喜欢学校。我问他理想生活的样子,以及未来路径。答案里,我已经看到了,内心背离的选择。他说,他其实希望生活在远离人群的地方,不需要多大的房子,只要能自给自足。他爱读历史,希望过简单生活。我问,路径呢?我一定是要考律师的。哦。既然你那么痛恨学校,为啥还要再读个四年的法学院呢?
我还有中年人的案例。夫妻都是医生,妻子喜欢她的工作,但考虑到照顾几个孩子,兼职。先生是全职医生,一周工作八十个小时。基本诊疗,加其他工作。收入自然是很高的,豪宅外加孩子全部的私立。妻子告诉我,他一点都不喜欢他的职业。但无法离开,自小都过惯的gentleman的生活。
这样的案例不在少数。在我眼里,没有什么能比,人生大部分的时间,都在做着自己不喜欢的事情,更加折磨人身心的事情了。所以,家庭不和睦、睡眠出问题,都是必然结果。还有更糟糕的,就是压力无处去,继而找到很不体面的 outlet,比如,去嫖娼,比如,去赌博,比如,去看porn. 这些都是我经历的真实案例。
我自然不会去 Judge 我的任何客户。我希望至少可以提供一个安全的场所,让他们尽情倾诉。其实,更糟糕的是,有的父母这么痛恨自己的工作,还在逼迫孩子,继续做这样的选择。
其实,虚假自我就是如张爱玲所言,生命是华丽的孢子,里面爬满跳蚤。就是,“表”比“里”更要紧。真实的自我就是,人生不可能十全十美,我要我最想要的,且得到后,身心愉悦。
说,如何找到选择,难又不难。看多点“里子”,看少点“面子”。当然,发现自己,找到自我,是需要时间和智慧的,之前做错了选择也没什么,只是,当我们明白了之后,有力量做自己真实的,即,“里子”大于“面子”的选择吗?
这个问题,没有人可以替我们回答。只有夜深人静时,叩问自己的内心。
是的,要感恩我的父母,或许他们没有足够优秀,也没有给我太多的压力。很多时候,我都是自由地做着自己。
年轻的时候,自然也是在意外界眼光的,但总体还算好,虽然自我,但没有过于任性,人生之路,算不得大错。
我更是要感恩的,是人到中年,我做出的几个重大选择。一,自然是来美;二,是选择的职业。其实,还有一个三。故事很多,案例也很多,有些,我会留到以后慢慢聊。
我那个时候来美,很多人看来是相当不明智的。甚至房子都没有买在高点。再读书,再就业,依旧如此。当时我曾经的闺蜜说,肯定选择都财务啊,好找工作。我肯定不是她。她一直在抱怨自己的工作无趣,期盼着早点退休。这样的事情,我是干不了的。我选择了我喜欢的科目和专业,甚至都没有想过,未来的求职方向。后来得知,这个专业的职业方向,是做心理医生时,我还非常担忧,我这个二外,是否能和本土人一样,如鱼得水。
但美国真的是一个相对公平的世界。记得找实习单位时,我还担忧,是否能找得到。谁曾想,我是我们整个专业,第一个被签下的,且还是面试当场。后来,一切的一切向我证明,只要你真心喜欢这个专业,绿灯会对你开放。
而这些,我并非未仆先知。我一样的内心忐忑,但还是坚持做了自己最想做的选择。不是没有想过未来,但从来不会因为未来的不确定,就做当下做保险的选择。这在我的人生履历,从来没有过。
记得高中时候,我最好的朋友,也是我的班长,她说,她很欣赏我,做事情只有 60% 的把握,就出手了。她不行,她至少要有 90% 以上。她如今依旧在我的朋友圈,我们依旧心灵相通。但的确,成绩那么优秀的她,最后去的也是优秀高校的她,我们有着相当不一样的人生之路。
是的。人生没有百分百。每每选择时,问自己大方向对不对?自己喜欢不喜欢?别人的意见可以听一听,但最终,一定要先顾里子,做自己最心仪的选择。
今天有工作。明天继续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