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城黑鹰

风城黑鹰 名博

芝加哥夜空下的绚丽北极光:太阳给地球的礼物

风城黑鹰 (2025-11-13 05:42:36) 评论 (5)
芝加哥夜空下的绚丽北极光:太阳给地球的礼物

这几天,全球的目光齐刷刷地投向了夜空,社交媒体上充斥着来自世界各地极光的照片和视频:芬兰的雪原上舞动着绿色的丝带,美国中部城市的天际线被粉红与紫色的光幕点缀,甚至连热带地区都传来了目击报告, 而挪威则不会让他人领先,贴出了夜空中白色极光的照片, 宣示”我还是老大“。

作为一名居住在芝加哥多年的普通人,我从未想过自己也能亲眼见证这一幕, 尽管以前在芝加哥也曾经见过一两次小规模的极光。11月11日晚上大约7:30-8:50期间,我站在自家后院,门前街道,附近的高中操场上,手持手机,捕捉到了那片梦幻般的多彩极光——绿色的波浪如海浪般涌动,偶尔夹杂着红色的火光和蓝紫色的边缘。它不只是光影的游戏,更像是一场来自宇宙的私人表演,让我久久难以忘怀。







北极光是大自然的荧光画卷,是太阳给地球的礼物

北极光(Aurora Borealis, 俗称Northern Lights),又简称极光,是地球大气层中一种壮观的发光现象。它主要发生在高纬度地区,如北欧如挪威,冰岛、北美北部如加拿大,阿拉斯加,和俄罗斯北部,但偶尔也会“南下”造访更低纬度的天空。

简单来说,北极光源于太阳的“馈赠”:太阳不断喷射出带电粒子组成的“太阳风”,这些粒子以高速(约400-800公里/秒)穿越太空,最终抵达地球。

当这些粒子与地球的磁场相遇时,会被引导至磁极附近(北极和南极),然后撞击大气层中的原子和分子。碰撞激发了气体分子,释放出能量,形成可见的光芒。这种现象并非地球北极独有,南半球也有对应的“南极光”(Aurora Australis)。有趣的是,极光并非总是“北方”的专利——它更像是一场全球性的磁场芭蕾,规模取决于太阳的活跃度, 规模大的时候如这几天,连美国南方的弗罗里达州和阿拉巴马州都有见到。

极光的颜色从何而来?

极光的多彩并非随意涂抹,而是大气化学与物理学的精妙结合。颜色取决于碰撞的深度和大气成分:地球大气中主要由氮气(约78%)和氧气(约21%)组成,这些气体在不同高度被激发时,会发出特定波长的光。

•  绿色:最常见的颜色,由氧原子在约100-150公里高度的碰撞产生。氧原子吸收能量后,跃迁回基态时释放出557.7纳米的绿光,就像夜空中飘荡的精灵,通常是极光的主色调。

•  红色:较少见,通常出现在极光的上缘(约200-300公里高度),同样由氧原子激发,但能量更高,导致630纳米的红光。或者在低高度(由氮分子产生。我们有看到。

•  紫色/蓝色:氮分子或离子在较低高度(约80-100公里)发光,波长在400-500纳米间,营造出神秘的紫蓝调, 有种梦幻感,我们有看到。

•  其他色调:如粉红或橙色,往往是绿色与红色的混合,取决于大气密度和粒子强度。



这些颜色不是静止的,而是动态流动的,受风、磁场扰动影响,形成波浪、螺旋或冠状结构。科学家通过卫星和地面观测仪(如挪威的EISCAT雷达)不断揭开其秘密,但每一次极光都像一幅独一无二的抽象画,提醒我们宇宙的无限创意。

为什么这次极光特别?太阳风暴的“世纪级”惊喜

通常,极光是北极圈的专属景观,俺们都要花钱去那些地方(如北欧如挪威,冰岛、北美北部如加拿大,阿拉斯加)观看 (那些地方也不是每次都能看到),但2025年11月的这场事件,却让它“入侵”了芝加哥这样的中纬度城市,甚至触及了美国南部和欧洲低地。这次特别之处在于一场罕见的“超级太阳风暴”:11月11日起,太阳爆发了强烈的日冕物质抛射(CME),伴随X级太阳耀斑,粒子云以惊人速度直扑地球。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OAA)将其评为G4级别(严重级),强度堪比几十年一遇的“历史性事件”。 

目前太阳活动正处于11年周期的极大期(Solar Maximum),2024-2025年是高峰,太阳黑子增多、日冕物质抛射频发,导致地磁风暴增强。结果是极光“南移”数百公里,在芝加哥这样的地方(纬度约42°N),只需找个光污染低的地方,就能用肉眼或手机捕捉到。全球范围内,从阿拉斯加到德国,从加拿大到新西兰,数亿人同时目睹了这场“光之狂欢”。它不只是一场视觉盛宴,还有可能影响卫星通信、电网和GPS——但对我们这些观星者而言,它是难得的礼物,证明人类不过是宇宙大家庭中的一员, 一个极为渺小的成员。



11/11日晚,约7:40,当我第一次看到街前手机屏幕上那抹绿光时,心跳加速得像孩子般雀跃。于是赶紧穿上冬衣,戴上帽子,拿着三脚架,就出门走到附近的高中操场,这里还是有光污染的,即使这样,肉眼还是能看到极光,在手机上就很清楚了。

拍下照片后,我反复查看那些模糊却真实的像素点,内心涌起一股暖流, 不用花钱也能看到强极光了, 免费“去了一趟北极圈”:这不仅仅是“战利品”,更是一份与地球、太阳系的亲密连接。在这个快节奏的世界,能亲历这样的奇观,谁都能感受到生命的脆弱与美好的两个方面。它提醒我们,在快节奏工作的日子里,多抬头看看天,或许下一个奇迹就在不远处,北极光,如同一场短暂的梦,夜空,从不吝啬它的礼物。不过下一次“世纪级”风暴,可能还要等上好几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