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旅游随想曲 (续)

白熊from北京 (2025-11-03 05:02:58) 评论 (0)

8. 归途余波 10 月 29 日,我踏上返美航班,思绪却仍系于台湾——更确切地说,是台湾的命运。我们在台湾前后不过七八天,国际上已风云变幻:中共四中全会重申统一大势,十五五规划已把统一大业纳入其中,并将 10 月 25 日定为“台湾光复日”;APEC 韩国峰会,特朗普与习近平握手寒暄,虽无联合公报、未提台湾,但“未提”不等于“未谈”?或许早在私下谈妥。国民党的郑丽文当选新主席,习近平亲致贺电。提到中国人的骨气,郑丽文在以前的演讲中也提到国民党要有骨气,可谓是一拍即合。于是在11 月 1 日就职演说就放言:为和平统一,“见习近平一百次都行”。

台北101 大厦的稳定靠的是一个660吨的平衡器,而台海的平衡器则是统一。



   川习会 

                                  

 国民党新主席郑丽文(女)

9. 岛上忧虑  旅行途中,从台北到台中、再到台南,大巴一路南下,导游以地图为经、历史为纬,娓娓道来:荷兰人据岛,郑成功驱逐,清廷入主,甲午割让,日本统治,1945 年光复。数百年间,主人换了又换。她苦笑道:“We have a lot of owners.”

蒋公纪念馆的老照片更添悲情:1971 年联合国席位易手,国际孤立,街头游行,泪眼与标语交织。我们感同身受,却也忍不住想:政客高喊“台湾命运由台湾人民决定”,可荷兰人、日本人可曾征求过台湾人意见?若真能自决,何来数世纪的“换主”?

台独论者幻想美国会为台湾、为台积电出兵。我想起华盛顿韩战纪念碑上的铭文:“Freedom is not free.”

美国大兵确曾为素未谋面的国度、陌生的民族洒血——却在 1953 年因国内反战浪潮撤军。若为“未见之自由”继续流血才算高尚,那撤军岂不是不高尚了吗?实际上不过是意识形态之战,美苏争霸的延续。今日“美国优先”当道,答案不言自明。

10. 祥和表象 台海被列世界三大火药桶,岛内却仍马照跑、歌照唱,夜市灯火、美食飘香,一派升平。作为五星级酒店的过客——每日两趟泳池健身房跑步、三顿高热量美食、 四天胖五磅的吃货——我本可无视风云。但吃货也是人,位卑未敢忘忧国。远观之下,总觉大变将至,恰似泰坦尼克号沉没前夜的华尔兹。

11. 乡音余韵 当年台湾校园歌曲风靡大陆,正值改革开放,我们青春正盛,磁带里循环播放的是《橄榄树》,《外婆的澎湖湾》。我还发现,邓丽君是河北邯郸人——和我同乡。原来,台湾最动听的歌,是老乡唱的呀!最喜欢的是1985年的《明天会更好》,由60位台湾歌星的接力演唱。如今我们唱给21世纪的台湾大学生,引来极大的好评。

12. 台湾最美的风景是日月潭,湖光山色让人流连忘返。愿再来观光时,中国已经统一乐了。神州合唱团2010年初访台湾,15年之后再次光临,相信第三次再来时,不用等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