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晚年在出版社发挥余热,周末常去天坛、陶然亭走走,去公园的茶座会几个“吃茶老头儿”,旧雨新知,海阔天空,谈笑有鸿儒。
1989年11月16日,大概是一个天气不错的日子。
父亲正在公园里信步消遣,一位素不相识的画家迎上前来,说要给父亲画张像。画家画的是速写,手起笔落,不一会儿就完成了,署名李明玉1989.11.16。随后画家把他的这个作品送给了父亲。
父亲觉得画家把握人物特征很到位,线条简练不拖泥带水,只不过画得匆忙略显粗糙,让二姐拿去改改,润色一下。
父亲的意图,能写会画的二姐心领神会。改动的不多,只把眉毛皱纹重新画了一下,笔触柔和流畅,凸显了老人的神采,一位饱经风霜的儒者。
这幅画像,它妙就妙在传神于似与不似之间,我们家的人看了都说好。目光,眉宇之间透着父亲那股特别的劲儿,嘴角浅浅的微笑,也正是我们都熟悉看惯了的自得。

这幅经二姐修改过的速写,1994年被父亲收入他的个人文选《老树集》。
一个速写的故事
燕山吴人 (2025-11-17 13:13:18) 评论 (1)父亲晚年在出版社发挥余热,周末常去天坛、陶然亭走走,去公园的茶座会几个“吃茶老头儿”,旧雨新知,海阔天空,谈笑有鸿儒。
1989年11月16日,大概是一个天气不错的日子。
父亲正在公园里信步消遣,一位素不相识的画家迎上前来,说要给父亲画张像。画家画的是速写,手起笔落,不一会儿就完成了,署名李明玉1989.11.16。随后画家把他的这个作品送给了父亲。
父亲觉得画家把握人物特征很到位,线条简练不拖泥带水,只不过画得匆忙略显粗糙,让二姐拿去改改,润色一下。
父亲的意图,能写会画的二姐心领神会。改动的不多,只把眉毛皱纹重新画了一下,笔触柔和流畅,凸显了老人的神采,一位饱经风霜的儒者。
这幅画像,它妙就妙在传神于似与不似之间,我们家的人看了都说好。目光,眉宇之间透着父亲那股特别的劲儿,嘴角浅浅的微笑,也正是我们都熟悉看惯了的自得。

这幅经二姐修改过的速写,1994年被父亲收入他的个人文选《老树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