掏钱术

毛驴县令 (2025-10-11 11:25:55) 评论 (4)

最早见到露茜时她二岁,长得既不像妈也不像爸,怯生生的,要不是那头小黄毛,倒很像中国的娃娃。最后见到她时她十五岁,还是看不出到底像谁,气鼓鼓的对什么都不满意的样子,正值青春更年期,很不屑跟在父母屁股后面转。之后再没有见过,只是从电话里互通消息。露茜的父母在媒体做事,一个打理政治版,一个报道社区事,她外婆是应邀的音乐评论,一有音乐会报上就刊出她的文章,有一次我和她一起去听音乐会,世界级的小提琴家也笑脸相迎把自己的光盘递到她手上,谁也不愿意与评论者板着脸。总之,露茜家两代人都和纸媒有关。露茜高中毕业了,我们询问她日后动向,是否要学媒介?回答否定。都说贫富不过三代,其实从事什么职业也不过三代,这是人不肯安份的本性所为。没有多久,露茜的妈妈告诉我们,露茜决定了,要去荷兰大学读经济。

露茜家在鲁尔区,离荷兰很近,说是去国外读书也外不出几里地,荷兰文可以说是德、英的结合,作为德国人与荷兰人沟通不是件太难的事情。可是露茜去了不过两个月就坚持不下去了。大学授课用英文,下课后学生们自然用母语交流,露茜觉得自己成了外围,她很孤单,孤单得过了变成阴郁以至于不想读下去。最终重返德国进了鲁尔区的大学。我觉得,她是被养娇了的女孩。

回国后的露茜如鱼得水,学业蒸蒸日上,一考试就得1分,很被教授看好,是块日后能捞大钱的好料,因此推她去争取奖学金。这些情况都是从露茜父母口中而获悉,她到底有多么的优秀我们无从判断,经济这门高深学问,光那些专有名词就能让我们眩晕,更不要说那些数学公式和如何掏钱的伎俩啦。不过我还是很纳闷,甭管哪个国家,只要有学校就有经济专业,无数的青年学子不分肤色钻研同样的掏钱公式,就不怕掏乱了伦?

一天,露茜的父母来黑森林休假,大家畅谈言欢其乐融融,搞新闻的不缺猛料,我们退休老痴跟着补了一堂时势课。他们扯到那天在法国科尔玛,被人忽悠到奶酪摊上后就迈不出来了,离开时袋子里装着近百元的奶酪,回头还得表扬人家多么的会做生意!顺势扯到女儿露茜,伎俩之狡猾一点不比法国卖奶酪的逊色。露茜要用车时就会来找爸爸,一声娇嗔车到手。找妈妈就是找麻烦,尽管她考下了驾照,也永远是个刚上路的让人担忧。如果露茜想买衣服,便尽可能的躲着着爸爸,爸爸一口回绝不算,还带着一堆批评,她没傻到去撞爸爸的枪口。一天,和朋友一起出游的露茜给妈妈打电话:

“妈,你知道我现在在哪儿吗?”

“在哪儿?”

“我正在米兰逛街呢,有一件大衣真好看,我很想要买下来。”

露茜妈妈头一下子大了,米兰,时尚之都,一条裤衩都得上百,更何况一件大衣!!!

“大衣多少钱啊?”妈妈提心问道。

“嗨,你别问了,你肯定也不想知道。”露茜犹抱琵琶半遮面 。

完了,这大衣不过千也得八百,妈妈开始吊胆。

“大衣是哪家时装店的?”露茜妈喘大气了。

“不是时装店,是H&M。”

听到这里,露茜妈大吐一口气,H&M,谢天谢地。

“那大衣到底多少钱啊?”

“79。”

露茜妈的心和胆落地了,79和800相比,简直就是白拣!露茜如愿了。

事后,露茜妈才发现中了女儿的掏钱计,先用大头蒙吓你,然后漫不经心扔出小头,让你产生占了便宜之感。若一开始就抛出80,对一个经济不独立,但漂亮衣服一堆的学生,作妈妈的还是要考虑的。

当妈妈把经过告诉爸爸时,爸爸正准备为人伴奏,他沉重的坐在琴凳上苦笑着说:

“莱茵一浪掏一浪,后浪总比前浪高啊。”

当然,如你所想,这句高词是我替他编的。



现在,她学士学位了,成绩优秀,肯定掏钱的本事比前两年更高,等她读完硕士,那就不是掏钱了,硕士那级叫吸钱,不用下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