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美随笔:自信的人生

大地之晨 (2025-10-04 18:50:24) 评论 (0)

          我在网上看到这样一段话,觉得很有意思:

“判断一个人小时候过得好不好,其实很简单,就看他是不是胆子小、脸皮薄、自卑,总是觉得自己不够好。胆子小是因为早年经常被惊吓,脸皮薄是因为早年经常被羞辱,总觉得自己不够好,自卑是因为早年经常被否定、贬低。恐惧、羞耻、自卑,是压在一个人身上的三座大山。”

奥地利著名心理学家阿德勒说:“幸福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而不幸的人用一生来治愈童年。”

我所认识的中国人,有天真烂漫美好童年的很少很少。

这里有许多原因,

首先我认为是因为贫穷。

其次是因为原生家庭。

再次是因为教育。

当然也有社会环境的影响。

城乡差别,

以及底层民众对权威的服从与恐惧。

在一个机会并不均等、资源并不共享的社会,做到自信真的很难。

一切的教育最终转化为自我教育,而自我教育最终成就了人的个性,不管这个个性是积极还是消极、是自卑还是自信。

实际上,尽管中国有二千多年封建专制历史,但传统知识分子还是很有自信的,不管其所处是顺境还是逆境,许多士大夫抱有这样的信仰:“达者兼济天下,不达则独善其身。”

孟子说:

“君子不怨天,不尤人”、

“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北宋思想家横渠先生张载更有传诵千古的名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这是何等的自信、何等的气魄。

美国《独立宣言》说,人人生而平等,人人生而自由,追求幸福是天赋人权。

在上帝的眼里,每个人都是平等的,不管其肤色、性别、年龄、种族,每个人都是他所爱的孩子。

经济学家张维迎说:“现在大部分中国人,不把自己当人看。我们之所以是人,因为我们有理性,会思考,有自由意志。自由意志包括了要去表达。如果你想说话,别人不让你说,你就不说了,这就是你不把自己当人看。”

难得人间走一趟,为什么要做一个唯唯诺诺、瞻前顾后、连表达自己的好恶都不敢的人呢?!

这样的人生又有什么意义呢?!

     2025、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