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天天泡在AI的叙事里,会有一种天上一天,地上十年的恍惚感,这种至今我还不能很好理解的物理现象,至少在当下,在人的意识里,它正在发生,现实世界的按部就班,和AI大潮的来袭之间,不合拍到了有点扭曲的程度,是的,扭曲,这个词用在这里好像有点违和,但事实确实如此,认知偏差大到离谱的程度。
当今世界,现实中,经济总体上给人感觉很好吗?应该不是的,不管哪个经济体,肯定都没有达到历史上最好的时段的状态,贸易战是全面展开的,中国就业指标一再下行,伦敦天天小游行,周周大游行,加拿大各行各业轮流罢工,美国枪声此起彼伏,俄乌没完没了,以巴似乎还要升级,绿教满世界折腾,三哥到处惹人嫌,周末的不明白播客上,是一群人回顾生活在经济上升阶段的各种美好,映衬出时下的某些失落。。。
如此等等,现在肯定不是一个让人感觉一切欣欣向荣的环境,就这样一个土壤,有些花它可是在竞相怒放,而且不是个例,是全面性的,诡异的是,它不是恶之花,它是对经济很有指向意义的资本市场,是的,你没看错,全世界大多数经济体的股市,都在近期创出了历史新高,就连经济下行感最明显的中国股市,今年也开始走牛了。
如果这是个别现象,还好解释,但这是一个群体现象,不要说美国美股有多离谱,就说加拿大,一直以来被评为人类最宜居的理想之地,最近好吗?房地产一降再降,就业不振,犯罪率上升,和美国兄弟不和,可是加股的涨势却一点不亚于美股,所以,这种和现实感觉的落差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资本为何躁动?
就像侏罗纪公园里霸王龙要来之前,它巨大的脚步声发出的震动给出的预告那样,这个看起来乱糟糟的世界,该是马上要迎来一个很多人未有预料的大变化!
是的,这个大变化,就是AI,我已经多次撰文写这个主题,可是仍然觉得未能完全揭示可能带来的变化,由于我自己一头扎进去看得很深,回到现实中,发现周边绝大部分人仍然按部就班毫无感知,觉得自己好像是被外星人劫持走了一段时间,回来的时候整个心智都乱了,所以问题会不会出在我身上呢?
但是,也有些迹象可以作证我应该是没有疯,比如三周前甲骨文一纸公告后,股价飙升40%,这是什么现象?那是一个6000多亿市值的公司啊,几个小时飙涨近3000亿,什么概念?葡萄牙、芬兰、智利、捷克、哈萨克斯坦这些国家都听说过吧,印象怎么样?查了一下,它们的GDP,就是3000亿上下。股票虽有虚拟的成分,但是真要一下子把这么一个体量的大家伙扛到那个位置,没有真金白银是办不到的,而且仅有钱还不够,关键是能那么大范围的引起共振。
AI这才是第一局,钱好像就变成赌神电影牌桌上的筹码了,抡圆了随便甩出去,上周英伟达又甩1000亿投资OPENAI,几个超大企业在第一轮的建设上都是成百上千亿的投。。。
这个架势别说一般不太接触的民众,就算老狗如华尔街,心里也是不断打小鼓的,这正常吗?泡沫乎?别想忽悠我,2000年互联网泡沫我都经历过!
华尔街确实是谨慎的,过去那种预先发现未来的所谓灵性基本消失,只在小型核电类和量子计算上发作一下,盘子小,疯一疯无妨,但是对超大型企业,那必须卡的很死,见了兔子才撒鹰,不仅如此,天天测量是不是有泡沫,斗争的弦绷得很紧,股市大涨是没错,但不是那种放开了毫无顾忌的涨,那种很有预见性的涨,我觉得多少有点被各种因素拉着往上走。
这种亦步亦趋的心态,说明连牛市中期都没到。创造历史在后面。
与互联网初期发展带来的观感不同,这次AI产业的启动好像是大片看多了之后,人们没有什么太多的惊艳感那样,对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最高阶段会咋样没有预感,或者说没给应该有的关注度,这会带来很大的落差,甲骨文的跳涨绝不是泡沫的表现,那是有实业支撑的,如果初期阶段就那么大的规模,中后期更是大的现在不好理解了。
未来AI发展会不会造福人类,好像是要想一想的,因为大量的工作是要会被它替代掉的,当然也会有更多的新岗位被创造出来,但这个过程是不是衔接的很好,要打个问号,有可能过渡的很平稳,也有可能会激发很大的矛盾,形成就业冲击,但凡大的变革,总会带来社会冲击的,AI时代的社会冲击会是什么样的,还真不好想象,所以我请AI自己来回答这个问题:
是的,AI的发展正在并将继续带来深远的社会冲击,主要体现在就业结构重塑、知识工作者替代、伦理与治理挑战,以及社会公平与数字鸿沟加剧等方面。
以下是主要冲击类型及其原因分析:
1. 高技能职业的替代与重塑
• 冲击最大的是高薪、高学历的脑力劳动者,如程序员、律师、教育工作者、市场营销人员等,因为生成式AI(如大语言模型)能完成认知任务。
• AI自动化能力提升,使得过去认为“难以被替代”的岗位,如决策支持、内容创作、沟通协调等,也面临被部分或完全取代的风险。
• 麦肯锡预测:到2045年,全球约50%的职业将被AI取代,比原先预期提前10年。
2. 就业结构与劳动力市场的剧烈变动
• 低技能岗位自动化:制造业、物流、客服等领域的重复性劳动将被AI和机器人替代。
• 新兴职业崛起:如AI伦理学家、数据标注师、人机交互设计师,但这些岗位数量远少于被替代的传统岗位。
• 技能再培训压力巨大:劳动力市场需快速适应新技术,教育体系面临重构。
3. 社会公平与数字鸿沟风险加剧
• 技术红利集中于少数企业与高技能人群,可能加剧贫富差距与社会不平等。
• 边缘群体(如老年人、低收入者)难以适应AI社会,在教育、医疗、就业等方面面临排斥。
• 全球南北差距扩大:发达国家AI应用更快,发展中国家可能被边缘化。
4. 隐私、伦理与治理挑战
• AI决策过程不透明,可能导致“算法歧视”或“黑箱决策”。
• 数据隐私风险上升,尤其在医疗、金融等敏感领域。
• 治理体系滞后:现有法律与监管机制难以应对AI的快速演化,亟需建立全球协同治理框架。
5. 正向影响:生产力与社会效率提升
• AI每年可为全球经济贡献2.6万亿至4.4万亿美元,相当于一个英国的GDP。
• 在营销、软件工程、客户运营等领域提升效率,优化资源配置,推动产业升级。
为什么会发生这些冲击?
• AI的核心能力是认知自动化,这使得它不仅能“做事”,还能“思考”与“决策”,直接挑战人类的核心劳动价值。
• 技术发展速度远超社会适应速度,导致制度、教育、伦理等滞后。
• AI是通用技术,其影响类似蒸汽机、电力、互联网,具有跨行业、跨领域的颠覆性。
不愧是AI,总结的全面精炼,看到它说的冲击原因吗?技术发展速度远超社会适应速度,导致制度、教育、伦理等滞后。
最近的股市就在把这个现象用走势和图表画出来了,其中一些个股更是这样,几乎是直线飙升,和过去互联网时代的泡沫不同,有些股票,直线飙涨之后,预期市盈率还是很低的,因为之前对其认知完全错了,估值定位错了,现在拉升飙涨,估值到位了吗?没有,因为它的实际产业发展更快,股市估值认知还是没跟上,很多现象,就像甲骨文飞天那样,真是活久见!
各位能坚持读完此文的有缘人,请注意现在是一个分水岭的时点,尽快提升认知,在AI已发生和将要发生的阶段寻找机会,不要傻读书,不要以为按部就班老实工作就是好的,不一定,不确定,16年前1万个比特币只可以买两个披萨饼,放到现在可以富可敌国,社会的变革从那时就已经开始,就是只要你认知到位,这世界的所有规则就可以被打破,不论你是什么来头,何种出生,只用很简单的方式即可。
跑的太快会掉鞋是我用来类比将来这种变革可能引发的巨大社会矛盾的样貌,不管怎样,我们要尽可能站在主动的一方,就算也会被未来的矛盾冲击,也要做一个有准备的人,而且是一个有能力做准备的人!
可能会跑的太快掉了鞋-- AI发展会怎样影响每个人
木子力_ (2025-10-04 20:15:35) 评论 (4)如果天天泡在AI的叙事里,会有一种天上一天,地上十年的恍惚感,这种至今我还不能很好理解的物理现象,至少在当下,在人的意识里,它正在发生,现实世界的按部就班,和AI大潮的来袭之间,不合拍到了有点扭曲的程度,是的,扭曲,这个词用在这里好像有点违和,但事实确实如此,认知偏差大到离谱的程度。
当今世界,现实中,经济总体上给人感觉很好吗?应该不是的,不管哪个经济体,肯定都没有达到历史上最好的时段的状态,贸易战是全面展开的,中国就业指标一再下行,伦敦天天小游行,周周大游行,加拿大各行各业轮流罢工,美国枪声此起彼伏,俄乌没完没了,以巴似乎还要升级,绿教满世界折腾,三哥到处惹人嫌,周末的不明白播客上,是一群人回顾生活在经济上升阶段的各种美好,映衬出时下的某些失落。。。
如此等等,现在肯定不是一个让人感觉一切欣欣向荣的环境,就这样一个土壤,有些花它可是在竞相怒放,而且不是个例,是全面性的,诡异的是,它不是恶之花,它是对经济很有指向意义的资本市场,是的,你没看错,全世界大多数经济体的股市,都在近期创出了历史新高,就连经济下行感最明显的中国股市,今年也开始走牛了。
如果这是个别现象,还好解释,但这是一个群体现象,不要说美国美股有多离谱,就说加拿大,一直以来被评为人类最宜居的理想之地,最近好吗?房地产一降再降,就业不振,犯罪率上升,和美国兄弟不和,可是加股的涨势却一点不亚于美股,所以,这种和现实感觉的落差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资本为何躁动?
就像侏罗纪公园里霸王龙要来之前,它巨大的脚步声发出的震动给出的预告那样,这个看起来乱糟糟的世界,该是马上要迎来一个很多人未有预料的大变化!
是的,这个大变化,就是AI,我已经多次撰文写这个主题,可是仍然觉得未能完全揭示可能带来的变化,由于我自己一头扎进去看得很深,回到现实中,发现周边绝大部分人仍然按部就班毫无感知,觉得自己好像是被外星人劫持走了一段时间,回来的时候整个心智都乱了,所以问题会不会出在我身上呢?
但是,也有些迹象可以作证我应该是没有疯,比如三周前甲骨文一纸公告后,股价飙升40%,这是什么现象?那是一个6000多亿市值的公司啊,几个小时飙涨近3000亿,什么概念?葡萄牙、芬兰、智利、捷克、哈萨克斯坦这些国家都听说过吧,印象怎么样?查了一下,它们的GDP,就是3000亿上下。股票虽有虚拟的成分,但是真要一下子把这么一个体量的大家伙扛到那个位置,没有真金白银是办不到的,而且仅有钱还不够,关键是能那么大范围的引起共振。
AI这才是第一局,钱好像就变成赌神电影牌桌上的筹码了,抡圆了随便甩出去,上周英伟达又甩1000亿投资OPENAI,几个超大企业在第一轮的建设上都是成百上千亿的投。。。
这个架势别说一般不太接触的民众,就算老狗如华尔街,心里也是不断打小鼓的,这正常吗?泡沫乎?别想忽悠我,2000年互联网泡沫我都经历过!
华尔街确实是谨慎的,过去那种预先发现未来的所谓灵性基本消失,只在小型核电类和量子计算上发作一下,盘子小,疯一疯无妨,但是对超大型企业,那必须卡的很死,见了兔子才撒鹰,不仅如此,天天测量是不是有泡沫,斗争的弦绷得很紧,股市大涨是没错,但不是那种放开了毫无顾忌的涨,那种很有预见性的涨,我觉得多少有点被各种因素拉着往上走。
这种亦步亦趋的心态,说明连牛市中期都没到。创造历史在后面。
与互联网初期发展带来的观感不同,这次AI产业的启动好像是大片看多了之后,人们没有什么太多的惊艳感那样,对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最高阶段会咋样没有预感,或者说没给应该有的关注度,这会带来很大的落差,甲骨文的跳涨绝不是泡沫的表现,那是有实业支撑的,如果初期阶段就那么大的规模,中后期更是大的现在不好理解了。
未来AI发展会不会造福人类,好像是要想一想的,因为大量的工作是要会被它替代掉的,当然也会有更多的新岗位被创造出来,但这个过程是不是衔接的很好,要打个问号,有可能过渡的很平稳,也有可能会激发很大的矛盾,形成就业冲击,但凡大的变革,总会带来社会冲击的,AI时代的社会冲击会是什么样的,还真不好想象,所以我请AI自己来回答这个问题:
是的,AI的发展正在并将继续带来深远的社会冲击,主要体现在就业结构重塑、知识工作者替代、伦理与治理挑战,以及社会公平与数字鸿沟加剧等方面。
以下是主要冲击类型及其原因分析:
1. 高技能职业的替代与重塑
• 冲击最大的是高薪、高学历的脑力劳动者,如程序员、律师、教育工作者、市场营销人员等,因为生成式AI(如大语言模型)能完成认知任务。
• AI自动化能力提升,使得过去认为“难以被替代”的岗位,如决策支持、内容创作、沟通协调等,也面临被部分或完全取代的风险。
• 麦肯锡预测:到2045年,全球约50%的职业将被AI取代,比原先预期提前10年。
2. 就业结构与劳动力市场的剧烈变动
• 低技能岗位自动化:制造业、物流、客服等领域的重复性劳动将被AI和机器人替代。
• 新兴职业崛起:如AI伦理学家、数据标注师、人机交互设计师,但这些岗位数量远少于被替代的传统岗位。
• 技能再培训压力巨大:劳动力市场需快速适应新技术,教育体系面临重构。
3. 社会公平与数字鸿沟风险加剧
• 技术红利集中于少数企业与高技能人群,可能加剧贫富差距与社会不平等。
• 边缘群体(如老年人、低收入者)难以适应AI社会,在教育、医疗、就业等方面面临排斥。
• 全球南北差距扩大:发达国家AI应用更快,发展中国家可能被边缘化。
4. 隐私、伦理与治理挑战
• AI决策过程不透明,可能导致“算法歧视”或“黑箱决策”。
• 数据隐私风险上升,尤其在医疗、金融等敏感领域。
• 治理体系滞后:现有法律与监管机制难以应对AI的快速演化,亟需建立全球协同治理框架。
5. 正向影响:生产力与社会效率提升
• AI每年可为全球经济贡献2.6万亿至4.4万亿美元,相当于一个英国的GDP。
• 在营销、软件工程、客户运营等领域提升效率,优化资源配置,推动产业升级。
为什么会发生这些冲击?
• AI的核心能力是认知自动化,这使得它不仅能“做事”,还能“思考”与“决策”,直接挑战人类的核心劳动价值。
• 技术发展速度远超社会适应速度,导致制度、教育、伦理等滞后。
• AI是通用技术,其影响类似蒸汽机、电力、互联网,具有跨行业、跨领域的颠覆性。
不愧是AI,总结的全面精炼,看到它说的冲击原因吗?技术发展速度远超社会适应速度,导致制度、教育、伦理等滞后。
最近的股市就在把这个现象用走势和图表画出来了,其中一些个股更是这样,几乎是直线飙升,和过去互联网时代的泡沫不同,有些股票,直线飙涨之后,预期市盈率还是很低的,因为之前对其认知完全错了,估值定位错了,现在拉升飙涨,估值到位了吗?没有,因为它的实际产业发展更快,股市估值认知还是没跟上,很多现象,就像甲骨文飞天那样,真是活久见!
各位能坚持读完此文的有缘人,请注意现在是一个分水岭的时点,尽快提升认知,在AI已发生和将要发生的阶段寻找机会,不要傻读书,不要以为按部就班老实工作就是好的,不一定,不确定,16年前1万个比特币只可以买两个披萨饼,放到现在可以富可敌国,社会的变革从那时就已经开始,就是只要你认知到位,这世界的所有规则就可以被打破,不论你是什么来头,何种出生,只用很简单的方式即可。
跑的太快会掉鞋是我用来类比将来这种变革可能引发的巨大社会矛盾的样貌,不管怎样,我们要尽可能站在主动的一方,就算也会被未来的矛盾冲击,也要做一个有准备的人,而且是一个有能力做准备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