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的七月有夏季的热烈却没有三伏天的燥热,学校都放暑假了,学生们聚在一起就是玩。去公园玩去商场玩去同学家玩,也有的同学被父母送回农村老家去玩。白天没有暑热,傍晚有时还要披件薄外套,蚊子苍蝇很少,晚上可以睡个安稳觉。这个季节是沈阳旅游的季节,可以去故宫看清室皇家遗物,可以去北陵东陵看湖光山水,也可以去中街太原街采买商品。今年这个夏天,有国家领导人陪同国际友人来沈阳访问,参观社会主义制度下中国工业的建设和发展。
新华社北京一九六五年七月二十七日电讯:
缅甸联邦革命委员会主席、革命政府部长会议主席奈温将军和夫人,由刘少奇主席和夫人王光美,陈毅副总理和夫人张茜陪同,今天上午乘专机离开北京,前往沈阳参观访问。
周恩来总理,彭真、郭沫若副委员长,罗瑞卿副总理和夫人郝治平,政协全国委员会副主席高崇民、沈雁冰、许德珩,国防委员会副主席蔡廷锴,最高人民法院院长杨秀峰,以及首都各界数千人,到机场欢送贵宾。
八时许,奈温主席和夫人由刘少奇主席和夫人王光美陪同,在一片欢呼声中,自宾馆乘车来到机场。欢送仪式开始,乐队奏缅甸和中国国歌。礼炮齐鸣二十一响。奈温主席由刘主席和周总理陪同,检阅了陆海空三军仪仗队。
奈温主席和夫人以及随行的其他缅甸贵宾,绕机场一周,同欢送群众告别。这时,机场上锣鼓喧天,鼓掌声和欢呼声交织成一片。人们挥舞中缅两国国旗、花束和彩带,高呼“中缅两国人民友好万岁”。一些女青年从欢迎行列中跑出来,把一束束鲜花献给奈温主席和他的夫人。奈温主席和夫人同献花青年亲切握手,并且不断挥手向全场欢送群众致意。
陪同奈温主席和夫人去沈阳参观访问的,还有外交部副部长韩念龙和夫人王珍,中国驻缅甸大使耿飚和夫人赵兰香,以及缅甸驻中国大使沙马杜瓦·信瓦瑙和夫人。
今天到机场欢送缅甸贵宾的,还有政府各部门、人民团体、民主党派、中国人民解放军和北京市的负责人,以及首都各界人士。
各国驻中国的使节,在北京的缅甸朋友,也到机场欢送。
缅甸是中国的近邻友好国家,二十七号是星期二,省和市政府在中街欢迎来访的外国友人。上午中街就戒严了,禁止车辆和群众在正阳街和中街通行,中街所有商业活动都暂停。坐中街环路无轨电车的人们戒严期间要乘坐其它公交车绕路而行,各单位按上级要求组织政治可靠的人们很早就沿中街东西向的南北人行道排成两列欢迎人群。国家主席刘少奇陪同缅甸革命委员会主席、革命部长会议主席奈温将军即将抵达沈阳访问,同时参观辽宁省工业展览馆和游览沈阳市容。
中街是沈阳的商业中心,更是这座城市政治、文化活动的舞台。这里不仅承载着繁华的商业发展,也见证了无数次历史性的群众集会和游行。每年的五一国际劳动节和十一国庆节,或者是为了支援兄弟友好国家的反帝反修斗争,群众游行不管从哪儿出发,也不论在什么地方结束,中街都是游行队伍的必经之路。被执行死刑的犯人游街时,街道两旁围满观众,向绑着“犯由牌”的人投以憎恶与鄙视。欢迎上级领导的视察时,欢迎群众都会排队在中街两边表达热烈的欢迎与敬仰。多次运动和常年的宣传教育,社会秩序稳定人心思安,平时的游行或表演队伍不需要多少公安的警力维持秩序,观看游行的大人或孩子们可以从小东门到小西门一路尾随观看游行表演。在这段路上,游行队伍的表现最为认真,步伐最为整齐,口号最为响亮。无论是从东向西,还是从西向东,经过中街时,游行者都会展现出最饱满的精神状态,力求将活动以最佳状态表现给围观的群众。游行队伍离开中街,观众越来越少,游行者和表演者也开始松弛,游行变得轻松随意,口号喊得逐渐减弱。这种变化体现了中街作为沈阳政治、文化中心的特殊地位,也反映了市民对这一地段的特殊认同,中街不仅商业繁华,也是社会情绪和政治表达的场地。
有一次为了支持非洲人民摆脱殖民统治的独立运动,中街有盛大游行表演。游行队伍浩浩荡荡,口号声震耳欲聋,街道两旁挤满了围观的群众。有个特别的表演吸引了众多目光,一个装扮成小丑的演员,头戴印有星条旗纹样的高礼帽,手持文明棍,鼻子高高隆起,夸张的妆容和动作使他显得那么滑稽可笑。小丑被几位身穿非洲传统服饰的黑人兄弟押解着,手持刀枪棍棒,围绕着他做出各种威严的姿态,而小丑则不断摆出哀求、乞怜的模样,惶恐不安地躲闪,试图用夸张的动作博取怜悯。这一场景以戏剧化的方式展现了非洲人民反殖民主义的斗争,预示着帝国主义的纸老虎本质,表达了中国人民对全世界被压迫人民和民族的支援。海子和梅子刚上小学,正是对热闹场面充满好奇的年纪。他们兴奋地在人群中穿梭,紧紧跟随游行队伍,从中街一路跟到小西门,目不转睛地观看着表演。游行队伍不断高喊着口号:“打倒美帝国主义!打倒苏联修正主义!打倒国民党反动派!要解放世界上三分之二的受苦人!”口号声此起彼伏,回荡在中街的上空……。
国家主席刘少奇陪同缅甸奈温将军来参观,这是沈阳历史上规格最高的国家领导人与外国贵宾来访,整个城市沉浸在隆重而热烈的氛围中。国家主席刘少奇亲自陪同外国友人来访,沈阳人民以最盛大的欢迎仪式表达敬意。这不仅是一次外事活动,更是沈阳向世界展示自身发展与社会稳定的重要时刻。方城里各机关厂校,特别是公安与居委会,都行动起来。
为了确保安全,各种保卫工作比平时的游行更加严格谨慎,但同时必须保持“内紧外松”的状态,让外国友人充分感受到沈阳人民的热情与城市的安定祥和。正阳大街和中街上,尽管安保措施严密,却看不到身穿制服的公安民警,也没有荷枪实弹的解放军战士,所有的安全保障都隐藏在人群之中,确保秩序井然而不显压迫。街道两旁人潮汹涌,市民们挥舞着小旗和鲜花,整齐地高呼着“欢迎!欢迎!热烈欢迎!”,口号如潮水般此起彼伏。
那一年,刘少奇主席六十七岁,他那引人注目的满头白发和略大于常人的鼻子,使他的形象格外鲜明,经常出现在各大报纸的头版。沈阳市民对他的来访充满真诚的欢迎,感谢他领导负责的经济政策,使国家摆脱了“三年大饥荒”的困境,重新走上正常生产和生活的轨道。人们怀着感激之情涌上街头,以最热烈的方式表达对他的敬意。这不仅是一次对外国友人来访的欢迎,更是普通群众对国家领导人的信任与支持的体现。街道上的欢呼声、整齐的队伍、挥舞的旗帜和欢迎声浪,营造出节日般热烈的气氛。沈阳方城在他来访的那天,主要街道交通管制,居民活动都有安排。
海子和梅子可不想错过近距离看到国家主席的机会,他俩挤在正阳街三道湾胡同东口看热闹的人群中,想要走近中街是不可能的,胡同口有穿便衣的民警和居委会的人联合看守。三道弯胡同东口靠北边是一个有专人看管停自行车的地方,有一个石头条凳分开人行道和停车场,海子和梅子就站在石头条凳上朝中街眺望。中街十字路口被密密的人群堵得水泄不通,接待贵宾的车队还没有到达,排队欢迎的人们井然有序地耐心等待。每个通向正阳街和中街的胡同口都有人把守,三道弯胡同是离中街最近的胡同口,看守胡同口的人严格把关,不让任何人通过。
突然一阵喧闹的欢迎声浪从小西门方向传来,所有人都转头朝向中街,海子一看机会来了,他抓住梅子的手低头跑过警戒线。胡同口看守的人发现了,想去追回两个孩子,又怕这边人群一哄而上,只好看着海子和梅子跑远。中街十字路口西北角是一家饭店,海子拉着梅子跑过街角饭店靠人行道里边向西跑,到了新华书店对面时,正赶上骑摩托车全副武装的警察在前引导,后面车辆尾随缓行。海子知道梅子个子比他低,为了让梅子能看清国家主席刘少奇,他弯下腰就把梅子背起来。梅子不由得喊道:“看到了!看到了!”海子赶紧抬头越过欢迎人群的头上方,那个从报纸上看见过的满头白发高个子站在敞篷车上正向欢迎人群挥舞着右手,他真真切切地看到那个鼻子有点大的笑脸正看过来。海子大脑停止在那一刻,就像电影胶片一样把那辆敞篷车和敞篷车上挥手的白发高个子定格在那一瞬间。他在报纸上见过许多次刘少奇的照片,可从未像今天这样真实地看过他。
(注:几年后,中街墙面、候车亭上、一切可以糊大字报的角落看到太多丑化刘少奇的漫画时,海子面前闪现的却是那个自己亲眼看到的满头白发笑脸人。漫画的作者抓住了人物特点,一看那个夸张的大鼻子就知道画的是被打倒的国家主席刘少奇。更多的高级领导人被押着站在卡车上游过中街,两边的人群挥舞着右手,高举着拳头喊着“打倒”的口号。)
新华社沈阳一九六五年七月二十七日电:
沈阳各界群众数十万人今天聚集街头,隆重热烈地夹道欢迎缅甸联邦革命委员会主席、革命政府部长会议主席奈温将军和夫人前来这个城市参观访问。
奈温主席和夫人以及他的随行人员,由刘少奇主席和夫人王光美,陈毅副总理和夫人张茜陪同,今天上午乘专机由北京到达沈阳。
辽宁省省长黄欧东,副省长车向忱、陈先舟、巩天民、张正德、张庆泰,沈阳部队首长陈锡联、赖传珠,沈阳市副市长宋光、张盘新,以及各方面负责人,前往机场热烈欢迎缅甸贵宾。
上午九时四十五分,奈温主席乘坐的专机在飘扬着中缅两国国旗的东塔机场着陆。这时机场上立刻沸腾起来,数千群众鸣锣击鼓,挥舞中缅两国国旗和各色鲜艳的花束,热烈地向走下飞机的奈温主席和夫人以及其他缅甸贵宾欢呼“中缅两国人民友好万岁!”“亚非团结万岁!”等口号。
当奈温主席由刘少奇主席、黄欧东省长陪同,乘敞篷汽车驶往宾馆时,一路上受到数十万群众的热烈夹道欢迎。车队走到哪里,哪里就激起一片欢腾的声浪。奈温主席在敞篷汽车上频频向欢迎的群众招手致意。
访问车队沿着中街向东驶去,欢迎的人群慢慢地散去,街道逐渐回归平日的秩序。海子和梅子,觉得刚才看到的历历在目,他们站在新华书店对面,望着渐渐消失的车队,似乎还沉浸在那一刻的气氛之中。梅子拉了拉海子的手,小声问道:“我们真的见到了国家主席?”海子轻轻点了点头,眼神里带着一种兴奋。他不知道未来那张笑脸会像写在纸上的文字一样,被重新解读、涂改甚至抹去。但他要记住,今天他亲眼见到了国家主席刘少奇。不是墙上的画像,不是报纸上的新闻图片,而是阳光下真实存在的人。这种感觉让他的内心有种情绪在翻腾,却一时找不到确切的语言来表达。
秋天来临,海子和梅子即将分别踏入新的校园,开启人生的新阶段。海子考入了第四十九中学,梅子凭借优异的成绩,成功进入沈阳市第三女子中学。这两所学校虽相隔不远,位于方城内沈阳路的两端隔沈阳故宫相望,他们将在不同的环境中成长和学习。
沈阳市第三女子中学坐落在沈河区承德路三号,紧邻沈阳故宫西侧,大西门(怀远门)南端,是一所历史悠久的名校。它的前身是东北少帅张学良于一九二八年创办的同泽女子中学,主体教学楼有欧陆风格,建筑整体沉着优雅,充满历史韵味,校园里甚至还有一个游泳池,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课外活动空间。这里学风严谨校史厚重,成为无数优秀女生成长的摇篮。
海子所在的第四十九中学则是男女生同校,在沈河区沈阳路南苇巷四十一号,位于沈阳故宫东侧,大东门(抚近门)南端。学校氛围活泼,男女学生共同学习、交流,让校园充满青春活力。不像女中那样有着百年历史,但同样为学子们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
海子知道梅子成绩优异,考上重点中学是意料之中的事,他自己没有过多期望,考试时发挥还算正常,最终考上四十九中学。不是有名气的学校,海子和父母都非常满意,四十九中和三中在沈阳路的两端,方城里相隔最近的两所中学。
两人今后不在一个学校,上学也不是同一条路,四十九中离家远,海子要比梅子走得早。开学那天早晨,街道上还飘着夜晚残留的清爽,昨晚约定了今天一起去上学,海子早早出门,在巷子口等梅子。梅子穿着一件白色碎花布拉吉,布料在晨风中轻轻飘动,束腰的带子勾勒出她少女初绽的柔美曲线,脚上白色短袜和一双白球鞋,在晨光里一尘不染。她梳着两条大辫子,眉眼间透着些许羞涩,见到海子时笑意嫣然,少女的清纯之美照亮了整个小巷。
一路上他们不怎么说话,肩并肩走在正阳街人行道上,听见有性急的人从身后过来,两人便稍稍侧身一让。每当这时,他都看到她额前刘海和鬓边几丝柔发,看到那白色布拉吉洒满了整个方城的光和花。海子不由得说:“梅子,你真好看!”,梅子看着海子笑了。
他不能陪她去三中校门口,那条路上越来越多的女生去上学,海子和梅子在正阳街和沈阳路的交叉口挥手再见。阳光洒满了沈阳路上,有微风轻轻地拂过这个早晨。海子脑子一动,像是意识到这一刻的特别,他心中突然泛起一股失落之情,他舍不得就这样转身而去;梅子向西去走了一段路,回头看见海子站在那儿望着她,她向海子挥着两只手比划着;海子知道梅子是在催他走,他转过头向东走了十几步,回头看见梅子站在那儿望着他,两人一起挥着手再见、再见!
海子和梅子度过了他们最纯真的青梅竹马岁月,方城的风带走了他们无忧无虑的童年时光。一个少年心智渐开,一个少女如花初放,怀着对未来的憧憬各自走进属于他们自己的中学校园;一个脚步踏实栉风向东去,一个双眸若水沐光往西行,仿佛从此分出了两条不同流向的江河。他们在那个清晨无声地挥手道别,告别了耳鬓厮磨的童年,迈入了各自未知的青春年华。他们还不知道,人生多少个弯,路有多么远!他们不知道,三道弯胡同、文盛里五号、还有友情和眷恋,都被时光温柔收藏!
三道弯胡同 上 十三 挥手是少年
马振魁 (2025-10-11 09:06:34) 评论 (0) 沈阳的七月有夏季的热烈却没有三伏天的燥热,学校都放暑假了,学生们聚在一起就是玩。去公园玩去商场玩去同学家玩,也有的同学被父母送回农村老家去玩。白天没有暑热,傍晚有时还要披件薄外套,蚊子苍蝇很少,晚上可以睡个安稳觉。这个季节是沈阳旅游的季节,可以去故宫看清室皇家遗物,可以去北陵东陵看湖光山水,也可以去中街太原街采买商品。今年这个夏天,有国家领导人陪同国际友人来沈阳访问,参观社会主义制度下中国工业的建设和发展。
新华社北京一九六五年七月二十七日电讯:
缅甸联邦革命委员会主席、革命政府部长会议主席奈温将军和夫人,由刘少奇主席和夫人王光美,陈毅副总理和夫人张茜陪同,今天上午乘专机离开北京,前往沈阳参观访问。
周恩来总理,彭真、郭沫若副委员长,罗瑞卿副总理和夫人郝治平,政协全国委员会副主席高崇民、沈雁冰、许德珩,国防委员会副主席蔡廷锴,最高人民法院院长杨秀峰,以及首都各界数千人,到机场欢送贵宾。
八时许,奈温主席和夫人由刘少奇主席和夫人王光美陪同,在一片欢呼声中,自宾馆乘车来到机场。欢送仪式开始,乐队奏缅甸和中国国歌。礼炮齐鸣二十一响。奈温主席由刘主席和周总理陪同,检阅了陆海空三军仪仗队。
奈温主席和夫人以及随行的其他缅甸贵宾,绕机场一周,同欢送群众告别。这时,机场上锣鼓喧天,鼓掌声和欢呼声交织成一片。人们挥舞中缅两国国旗、花束和彩带,高呼“中缅两国人民友好万岁”。一些女青年从欢迎行列中跑出来,把一束束鲜花献给奈温主席和他的夫人。奈温主席和夫人同献花青年亲切握手,并且不断挥手向全场欢送群众致意。
陪同奈温主席和夫人去沈阳参观访问的,还有外交部副部长韩念龙和夫人王珍,中国驻缅甸大使耿飚和夫人赵兰香,以及缅甸驻中国大使沙马杜瓦·信瓦瑙和夫人。
今天到机场欢送缅甸贵宾的,还有政府各部门、人民团体、民主党派、中国人民解放军和北京市的负责人,以及首都各界人士。
各国驻中国的使节,在北京的缅甸朋友,也到机场欢送。
缅甸是中国的近邻友好国家,二十七号是星期二,省和市政府在中街欢迎来访的外国友人。上午中街就戒严了,禁止车辆和群众在正阳街和中街通行,中街所有商业活动都暂停。坐中街环路无轨电车的人们戒严期间要乘坐其它公交车绕路而行,各单位按上级要求组织政治可靠的人们很早就沿中街东西向的南北人行道排成两列欢迎人群。国家主席刘少奇陪同缅甸革命委员会主席、革命部长会议主席奈温将军即将抵达沈阳访问,同时参观辽宁省工业展览馆和游览沈阳市容。
中街是沈阳的商业中心,更是这座城市政治、文化活动的舞台。这里不仅承载着繁华的商业发展,也见证了无数次历史性的群众集会和游行。每年的五一国际劳动节和十一国庆节,或者是为了支援兄弟友好国家的反帝反修斗争,群众游行不管从哪儿出发,也不论在什么地方结束,中街都是游行队伍的必经之路。被执行死刑的犯人游街时,街道两旁围满观众,向绑着“犯由牌”的人投以憎恶与鄙视。欢迎上级领导的视察时,欢迎群众都会排队在中街两边表达热烈的欢迎与敬仰。多次运动和常年的宣传教育,社会秩序稳定人心思安,平时的游行或表演队伍不需要多少公安的警力维持秩序,观看游行的大人或孩子们可以从小东门到小西门一路尾随观看游行表演。在这段路上,游行队伍的表现最为认真,步伐最为整齐,口号最为响亮。无论是从东向西,还是从西向东,经过中街时,游行者都会展现出最饱满的精神状态,力求将活动以最佳状态表现给围观的群众。游行队伍离开中街,观众越来越少,游行者和表演者也开始松弛,游行变得轻松随意,口号喊得逐渐减弱。这种变化体现了中街作为沈阳政治、文化中心的特殊地位,也反映了市民对这一地段的特殊认同,中街不仅商业繁华,也是社会情绪和政治表达的场地。
有一次为了支持非洲人民摆脱殖民统治的独立运动,中街有盛大游行表演。游行队伍浩浩荡荡,口号声震耳欲聋,街道两旁挤满了围观的群众。有个特别的表演吸引了众多目光,一个装扮成小丑的演员,头戴印有星条旗纹样的高礼帽,手持文明棍,鼻子高高隆起,夸张的妆容和动作使他显得那么滑稽可笑。小丑被几位身穿非洲传统服饰的黑人兄弟押解着,手持刀枪棍棒,围绕着他做出各种威严的姿态,而小丑则不断摆出哀求、乞怜的模样,惶恐不安地躲闪,试图用夸张的动作博取怜悯。这一场景以戏剧化的方式展现了非洲人民反殖民主义的斗争,预示着帝国主义的纸老虎本质,表达了中国人民对全世界被压迫人民和民族的支援。海子和梅子刚上小学,正是对热闹场面充满好奇的年纪。他们兴奋地在人群中穿梭,紧紧跟随游行队伍,从中街一路跟到小西门,目不转睛地观看着表演。游行队伍不断高喊着口号:“打倒美帝国主义!打倒苏联修正主义!打倒国民党反动派!要解放世界上三分之二的受苦人!”口号声此起彼伏,回荡在中街的上空……。
国家主席刘少奇陪同缅甸奈温将军来参观,这是沈阳历史上规格最高的国家领导人与外国贵宾来访,整个城市沉浸在隆重而热烈的氛围中。国家主席刘少奇亲自陪同外国友人来访,沈阳人民以最盛大的欢迎仪式表达敬意。这不仅是一次外事活动,更是沈阳向世界展示自身发展与社会稳定的重要时刻。方城里各机关厂校,特别是公安与居委会,都行动起来。
为了确保安全,各种保卫工作比平时的游行更加严格谨慎,但同时必须保持“内紧外松”的状态,让外国友人充分感受到沈阳人民的热情与城市的安定祥和。正阳大街和中街上,尽管安保措施严密,却看不到身穿制服的公安民警,也没有荷枪实弹的解放军战士,所有的安全保障都隐藏在人群之中,确保秩序井然而不显压迫。街道两旁人潮汹涌,市民们挥舞着小旗和鲜花,整齐地高呼着“欢迎!欢迎!热烈欢迎!”,口号如潮水般此起彼伏。
那一年,刘少奇主席六十七岁,他那引人注目的满头白发和略大于常人的鼻子,使他的形象格外鲜明,经常出现在各大报纸的头版。沈阳市民对他的来访充满真诚的欢迎,感谢他领导负责的经济政策,使国家摆脱了“三年大饥荒”的困境,重新走上正常生产和生活的轨道。人们怀着感激之情涌上街头,以最热烈的方式表达对他的敬意。这不仅是一次对外国友人来访的欢迎,更是普通群众对国家领导人的信任与支持的体现。街道上的欢呼声、整齐的队伍、挥舞的旗帜和欢迎声浪,营造出节日般热烈的气氛。沈阳方城在他来访的那天,主要街道交通管制,居民活动都有安排。
海子和梅子可不想错过近距离看到国家主席的机会,他俩挤在正阳街三道湾胡同东口看热闹的人群中,想要走近中街是不可能的,胡同口有穿便衣的民警和居委会的人联合看守。三道弯胡同东口靠北边是一个有专人看管停自行车的地方,有一个石头条凳分开人行道和停车场,海子和梅子就站在石头条凳上朝中街眺望。中街十字路口被密密的人群堵得水泄不通,接待贵宾的车队还没有到达,排队欢迎的人们井然有序地耐心等待。每个通向正阳街和中街的胡同口都有人把守,三道弯胡同是离中街最近的胡同口,看守胡同口的人严格把关,不让任何人通过。
突然一阵喧闹的欢迎声浪从小西门方向传来,所有人都转头朝向中街,海子一看机会来了,他抓住梅子的手低头跑过警戒线。胡同口看守的人发现了,想去追回两个孩子,又怕这边人群一哄而上,只好看着海子和梅子跑远。中街十字路口西北角是一家饭店,海子拉着梅子跑过街角饭店靠人行道里边向西跑,到了新华书店对面时,正赶上骑摩托车全副武装的警察在前引导,后面车辆尾随缓行。海子知道梅子个子比他低,为了让梅子能看清国家主席刘少奇,他弯下腰就把梅子背起来。梅子不由得喊道:“看到了!看到了!”海子赶紧抬头越过欢迎人群的头上方,那个从报纸上看见过的满头白发高个子站在敞篷车上正向欢迎人群挥舞着右手,他真真切切地看到那个鼻子有点大的笑脸正看过来。海子大脑停止在那一刻,就像电影胶片一样把那辆敞篷车和敞篷车上挥手的白发高个子定格在那一瞬间。他在报纸上见过许多次刘少奇的照片,可从未像今天这样真实地看过他。
(注:几年后,中街墙面、候车亭上、一切可以糊大字报的角落看到太多丑化刘少奇的漫画时,海子面前闪现的却是那个自己亲眼看到的满头白发笑脸人。漫画的作者抓住了人物特点,一看那个夸张的大鼻子就知道画的是被打倒的国家主席刘少奇。更多的高级领导人被押着站在卡车上游过中街,两边的人群挥舞着右手,高举着拳头喊着“打倒”的口号。)
新华社沈阳一九六五年七月二十七日电:
沈阳各界群众数十万人今天聚集街头,隆重热烈地夹道欢迎缅甸联邦革命委员会主席、革命政府部长会议主席奈温将军和夫人前来这个城市参观访问。
奈温主席和夫人以及他的随行人员,由刘少奇主席和夫人王光美,陈毅副总理和夫人张茜陪同,今天上午乘专机由北京到达沈阳。
辽宁省省长黄欧东,副省长车向忱、陈先舟、巩天民、张正德、张庆泰,沈阳部队首长陈锡联、赖传珠,沈阳市副市长宋光、张盘新,以及各方面负责人,前往机场热烈欢迎缅甸贵宾。
上午九时四十五分,奈温主席乘坐的专机在飘扬着中缅两国国旗的东塔机场着陆。这时机场上立刻沸腾起来,数千群众鸣锣击鼓,挥舞中缅两国国旗和各色鲜艳的花束,热烈地向走下飞机的奈温主席和夫人以及其他缅甸贵宾欢呼“中缅两国人民友好万岁!”“亚非团结万岁!”等口号。
当奈温主席由刘少奇主席、黄欧东省长陪同,乘敞篷汽车驶往宾馆时,一路上受到数十万群众的热烈夹道欢迎。车队走到哪里,哪里就激起一片欢腾的声浪。奈温主席在敞篷汽车上频频向欢迎的群众招手致意。
访问车队沿着中街向东驶去,欢迎的人群慢慢地散去,街道逐渐回归平日的秩序。海子和梅子,觉得刚才看到的历历在目,他们站在新华书店对面,望着渐渐消失的车队,似乎还沉浸在那一刻的气氛之中。梅子拉了拉海子的手,小声问道:“我们真的见到了国家主席?”海子轻轻点了点头,眼神里带着一种兴奋。他不知道未来那张笑脸会像写在纸上的文字一样,被重新解读、涂改甚至抹去。但他要记住,今天他亲眼见到了国家主席刘少奇。不是墙上的画像,不是报纸上的新闻图片,而是阳光下真实存在的人。这种感觉让他的内心有种情绪在翻腾,却一时找不到确切的语言来表达。
秋天来临,海子和梅子即将分别踏入新的校园,开启人生的新阶段。海子考入了第四十九中学,梅子凭借优异的成绩,成功进入沈阳市第三女子中学。这两所学校虽相隔不远,位于方城内沈阳路的两端隔沈阳故宫相望,他们将在不同的环境中成长和学习。
沈阳市第三女子中学坐落在沈河区承德路三号,紧邻沈阳故宫西侧,大西门(怀远门)南端,是一所历史悠久的名校。它的前身是东北少帅张学良于一九二八年创办的同泽女子中学,主体教学楼有欧陆风格,建筑整体沉着优雅,充满历史韵味,校园里甚至还有一个游泳池,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课外活动空间。这里学风严谨校史厚重,成为无数优秀女生成长的摇篮。
海子所在的第四十九中学则是男女生同校,在沈河区沈阳路南苇巷四十一号,位于沈阳故宫东侧,大东门(抚近门)南端。学校氛围活泼,男女学生共同学习、交流,让校园充满青春活力。不像女中那样有着百年历史,但同样为学子们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
海子知道梅子成绩优异,考上重点中学是意料之中的事,他自己没有过多期望,考试时发挥还算正常,最终考上四十九中学。不是有名气的学校,海子和父母都非常满意,四十九中和三中在沈阳路的两端,方城里相隔最近的两所中学。
两人今后不在一个学校,上学也不是同一条路,四十九中离家远,海子要比梅子走得早。开学那天早晨,街道上还飘着夜晚残留的清爽,昨晚约定了今天一起去上学,海子早早出门,在巷子口等梅子。梅子穿着一件白色碎花布拉吉,布料在晨风中轻轻飘动,束腰的带子勾勒出她少女初绽的柔美曲线,脚上白色短袜和一双白球鞋,在晨光里一尘不染。她梳着两条大辫子,眉眼间透着些许羞涩,见到海子时笑意嫣然,少女的清纯之美照亮了整个小巷。
一路上他们不怎么说话,肩并肩走在正阳街人行道上,听见有性急的人从身后过来,两人便稍稍侧身一让。每当这时,他都看到她额前刘海和鬓边几丝柔发,看到那白色布拉吉洒满了整个方城的光和花。海子不由得说:“梅子,你真好看!”,梅子看着海子笑了。
他不能陪她去三中校门口,那条路上越来越多的女生去上学,海子和梅子在正阳街和沈阳路的交叉口挥手再见。阳光洒满了沈阳路上,有微风轻轻地拂过这个早晨。海子脑子一动,像是意识到这一刻的特别,他心中突然泛起一股失落之情,他舍不得就这样转身而去;梅子向西去走了一段路,回头看见海子站在那儿望着她,她向海子挥着两只手比划着;海子知道梅子是在催他走,他转过头向东走了十几步,回头看见梅子站在那儿望着他,两人一起挥着手再见、再见!
海子和梅子度过了他们最纯真的青梅竹马岁月,方城的风带走了他们无忧无虑的童年时光。一个少年心智渐开,一个少女如花初放,怀着对未来的憧憬各自走进属于他们自己的中学校园;一个脚步踏实栉风向东去,一个双眸若水沐光往西行,仿佛从此分出了两条不同流向的江河。他们在那个清晨无声地挥手道别,告别了耳鬓厮磨的童年,迈入了各自未知的青春年华。他们还不知道,人生多少个弯,路有多么远!他们不知道,三道弯胡同、文盛里五号、还有友情和眷恋,都被时光温柔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