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十三日凌晨三点,成都天府大道上,一辆粗粮车(小米SU7)成了一个人的金属棺材。
事情经过很简单:车子失控,撞了,起火。路人们冲上去救人,用手砸,用工具撬,手破了,血流了,门始终打不开。火越烧越大,人在里面,就这么没了。
这不是意外,这是一场早已注定的悲剧。当无良厂商遇上无脑消费者,这样的结果几乎是一种必然。
造车神话该醒醒了
雨田是个聪明的商人。从手机到汽车,他最擅长的就是把一堆二流技术包装成顶级产品,然后用煽动人心的语言卖给你。
看看粗粮汽车的营销话术:续航1300公里,括弧充一次电,干爆特斯拉,国产之光……
雨田在发布会上侃侃而谈,讲屏幕多大,讲加速多快,讲设计多酷,可他从来不会告诉你:这车撞了之后,门很可能打不开。
易燃易爆的电池车设计隐藏式门把手,都踏马的是纯血坏逼!
就为了好看,为了所谓“科技感”,把最基本的安全常识都抛弃了。一撞车,电路一断,门就锁死了。外面的人进不去,里面的人出不来。这踏马哪里是门把手?这分明就是一道死亡开关。
更恶心的是他们的危机公关。出事之后,粗粮官方一声不吭。客服轻描淡写地说:“凌晨三点没人值班。”一条人命没了,就换来这么一句冰冷的官方辞令。
这就是你们吹嘘的“用户至上”?这就是所谓的“和用户交朋友”?
想起来真是讽刺。上次三个女大学生开粗粮车出事身亡,调查结果至今没出来。
当时网上那些粗粮的忠实信徒怎么说?“这是司机的问题,不是车的问题。”“谁敢质疑国产之光,就是居心叵测。”
现在呢?又一条人命没了。那些洗地的人,你们的良心不会痛吗?
不是不报,时候未到。这些厂商靠着营销忽悠,靠着民族情绪收割韭菜,迟早要付出代价。
只是这个代价,为什么要让普通消费者用生命来承担?
五十万买什么不好非要买个棺材
说完了厂商,再说说那些前赴后继的买家。我说话难听,但话糙理不糙:花五十多万买粗粮车的人,不是傻逼是啥?
五十万啊!这个价钱,奔驰E级可以买,宝马5系可以选,奥迪A6L随便挑。这些车经过了市场几十年检验,安全性有保障,出了问题至少门能打开。
可是偏有人不信这个邪,非要当小白鼠。为什么?因为雨田会营销啊,因为听起来牛逼啊。“续航1300公里”“百公里加速2秒”……这些数字多唬人啊!至于安全?那是啥?能吃吗?
我见过太多这样的车主了:驾照刚拿没多久,开车技术一塌糊涂,却非要买性能炸裂的电车。
在他们眼里,车不是交通工具,是装逼工具。他们要的是回头率,是朋友圈的点赞,是那种“我买了最新款”的虚荣。
真是可悲又可笑。
你们想过没有,当你在红绿灯前猛踩电门,享受着推背感带来的廉价快感时,你可能正在驶向一条不归路。当车子失控的那一瞬间,什么大屏幕,什么智能系统,什么星空顶,全都是狗屁。唯一重要的,是那扇能不能打开的门。
可惜,粗粮车的车门,大概率是打不开的。
这不是我危言耸听。从去年山西运城的遥遥领先M7,到今年多次出事的粗粮车,隐藏式门把手已经成了夺命设计。
可是有人听吗?没有。销量该涨还是涨,韭菜一茬接一茬。
这个疯狂的时代
说实话,这个现象很能说明问题。我们生活在一个浮躁得可怕的时代:
车企不好好造车,天天比谁屏幕大,比谁能吃火锅,比谁能在后排写作业;
消费者不好好选车,只看谁营销狠,谁吹得响,谁更能满足虚荣心;
出了事不反思不整改,第一时间删帖控评,把提出问题的人解决掉;
还有一群信徒无脑护主,谁敢说真话就网暴谁。
这个生态,烂到根子了。
想起来真是心痛。那些在事故中逝去的人,他们可能是谁的父亲,谁的丈夫,谁的儿子。他们本该平安回家,却因为选择了一辆华而不实的车,把命丢在了路上。
而那些卖车的人呢?雨田还在忙着开发布会,高管们还在开着保时捷法拉利,信徒们还在网上为他们的“信仰”辩护。
多么讽刺的画面。
写在最后
写这篇文章,我知道会得罪很多人。粗粮车会投诉我,那些粗粮车的信徒会来骂我,那些买了粗粮车的人会来说我酸。无所谓了。
如果我的文字能唤醒哪怕一个人,能阻止一个家庭悲剧的发生,那就值了。
最后想说:无论你多喜欢某个品牌,无论你多相信某个企业家,请记住,你的生命只有一次。不要拿它去赌,更不要拿它去验证一个厂商的良心。
别说五十万,就是二十万真的可以买很多好车。你又不是跑网约车的,电池车高折旧高保险那笔钱随便你加油,何必非要买个移动棺材?
作者: 难得君
成都粗粮车惨剧
sandstone2 (2025-10-18 06:33:08) 评论 (2)十月十三日凌晨三点,成都天府大道上,一辆粗粮车(小米SU7)成了一个人的金属棺材。
事情经过很简单:车子失控,撞了,起火。路人们冲上去救人,用手砸,用工具撬,手破了,血流了,门始终打不开。火越烧越大,人在里面,就这么没了。
这不是意外,这是一场早已注定的悲剧。当无良厂商遇上无脑消费者,这样的结果几乎是一种必然。
造车神话该醒醒了
雨田是个聪明的商人。从手机到汽车,他最擅长的就是把一堆二流技术包装成顶级产品,然后用煽动人心的语言卖给你。
看看粗粮汽车的营销话术:续航1300公里,括弧充一次电,干爆特斯拉,国产之光……
雨田在发布会上侃侃而谈,讲屏幕多大,讲加速多快,讲设计多酷,可他从来不会告诉你:这车撞了之后,门很可能打不开。
易燃易爆的电池车设计隐藏式门把手,都踏马的是纯血坏逼!
就为了好看,为了所谓“科技感”,把最基本的安全常识都抛弃了。一撞车,电路一断,门就锁死了。外面的人进不去,里面的人出不来。这踏马哪里是门把手?这分明就是一道死亡开关。
更恶心的是他们的危机公关。出事之后,粗粮官方一声不吭。客服轻描淡写地说:“凌晨三点没人值班。”一条人命没了,就换来这么一句冰冷的官方辞令。
这就是你们吹嘘的“用户至上”?这就是所谓的“和用户交朋友”?
想起来真是讽刺。上次三个女大学生开粗粮车出事身亡,调查结果至今没出来。
当时网上那些粗粮的忠实信徒怎么说?“这是司机的问题,不是车的问题。”“谁敢质疑国产之光,就是居心叵测。”
现在呢?又一条人命没了。那些洗地的人,你们的良心不会痛吗?
不是不报,时候未到。这些厂商靠着营销忽悠,靠着民族情绪收割韭菜,迟早要付出代价。
只是这个代价,为什么要让普通消费者用生命来承担?
五十万买什么不好非要买个棺材
说完了厂商,再说说那些前赴后继的买家。我说话难听,但话糙理不糙:花五十多万买粗粮车的人,不是傻逼是啥?
五十万啊!这个价钱,奔驰E级可以买,宝马5系可以选,奥迪A6L随便挑。这些车经过了市场几十年检验,安全性有保障,出了问题至少门能打开。
可是偏有人不信这个邪,非要当小白鼠。为什么?因为雨田会营销啊,因为听起来牛逼啊。“续航1300公里”“百公里加速2秒”……这些数字多唬人啊!至于安全?那是啥?能吃吗?
我见过太多这样的车主了:驾照刚拿没多久,开车技术一塌糊涂,却非要买性能炸裂的电车。
在他们眼里,车不是交通工具,是装逼工具。他们要的是回头率,是朋友圈的点赞,是那种“我买了最新款”的虚荣。
真是可悲又可笑。
你们想过没有,当你在红绿灯前猛踩电门,享受着推背感带来的廉价快感时,你可能正在驶向一条不归路。当车子失控的那一瞬间,什么大屏幕,什么智能系统,什么星空顶,全都是狗屁。唯一重要的,是那扇能不能打开的门。
可惜,粗粮车的车门,大概率是打不开的。
这不是我危言耸听。从去年山西运城的遥遥领先M7,到今年多次出事的粗粮车,隐藏式门把手已经成了夺命设计。
可是有人听吗?没有。销量该涨还是涨,韭菜一茬接一茬。
这个疯狂的时代
说实话,这个现象很能说明问题。我们生活在一个浮躁得可怕的时代:
车企不好好造车,天天比谁屏幕大,比谁能吃火锅,比谁能在后排写作业;
消费者不好好选车,只看谁营销狠,谁吹得响,谁更能满足虚荣心;
出了事不反思不整改,第一时间删帖控评,把提出问题的人解决掉;
还有一群信徒无脑护主,谁敢说真话就网暴谁。
这个生态,烂到根子了。
想起来真是心痛。那些在事故中逝去的人,他们可能是谁的父亲,谁的丈夫,谁的儿子。他们本该平安回家,却因为选择了一辆华而不实的车,把命丢在了路上。
而那些卖车的人呢?雨田还在忙着开发布会,高管们还在开着保时捷法拉利,信徒们还在网上为他们的“信仰”辩护。
多么讽刺的画面。
写在最后
写这篇文章,我知道会得罪很多人。粗粮车会投诉我,那些粗粮车的信徒会来骂我,那些买了粗粮车的人会来说我酸。无所谓了。
如果我的文字能唤醒哪怕一个人,能阻止一个家庭悲剧的发生,那就值了。
最后想说:无论你多喜欢某个品牌,无论你多相信某个企业家,请记住,你的生命只有一次。不要拿它去赌,更不要拿它去验证一个厂商的良心。
别说五十万,就是二十万真的可以买很多好车。你又不是跑网约车的,电池车高折旧高保险那笔钱随便你加油,何必非要买个移动棺材?
作者: 难得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