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烟火,广府人的中秋三餐!(笨小孩的世界之285篇。)

Caroline0466 (2025-10-07 11:09:28) 评论 (0)
                    百年烟火,广府人的中秋三餐!(笨小孩的世界之285篇。)

 

中宴3.png

在中国人的传统里,八月十六,是中秋节里的追月,俗话说:十五的月亮十六圆。

在食为天的广州,总将人间的团圆,藏在碗筷之间。儿时的中秋节总会过上三天。

月色如水,流淌千年不息。每到中秋,尘世的灯火与天上的圆月,便再一次彼此凝望,月明在天,温暖在人心。

远古传说的深处,嫦娥依然独居广寒。只是世人不知,她早已学会与孤独相安。千年前,她偷食仙丹,化羽升空,千年后,她煮茶听风,看凡间的烟火一再盛开。那一盏桂花酒的香气,从人间飘上月宫,也从她手中,缓缓流回凡尘。

也许她也愿人间多一盏灯火,少一分冷意。

 

到了追月的清晨,十五月圆的温馨还在,早上在白粥香气中醒来。

广府人的中秋,从早上的一碗白粥开始。

锅里的粥熬得久,米粒开花,白如月色。桌上摆着咸蛋黄、酱菜、花生米、炸油条,偶尔还有几片腊肉。老广人讲究“早味清”,连节日也不例外。中秋前夜在月亮下开怀畅饮,次日的清晨就要让胃“回一回魂”。

 

这顿粥,是一种对家的仪式感,无论你昨夜赏了几轮月,吃了几块月饼,清晨的一碗白粥,仍要提醒自己,日子再圆,也得脚踏实地,广府人是务实的人群。

小时候巷子里飘出的香味,是潮汕咸香、番禺烟火、顺德细腻的融合。那一刻,整座岭南都慢下来了,连风都带着桂花味。

 

中宴1.png

到了 午餐:是团圆宴,总是有味有情,午饭是中秋的重头戏。广府人讲“中午团圆”,因为夜里要赏月,白天先聚食。

一桌菜上,总少不了,白切鸡,那鸡皮晶亮、肉质嫩滑的走地鸡,是家宴的灵魂。

蒸鱼:寓意“年年有余”,清蒸最考厨功,清蒸鱼的功夫,非顺德人莫属。

蚝豉发菜炖猪手:取其“好市发财”,味浓情更浓;

炆鹅、炒芥蓝、虾仁蒸蛋:皆是人间的温润细节。

田螺: 中秋吃田螺寓意“向田攞食”,即向田间“张罗”食物,寄托丰收和丰衣足食的愿望,同时田螺肉肥美且有壳,剥壳吃“肉心”也有“食心(新)转运”的寓意,象征去除晦气、添置新运。

鸡: 广东有“无鸡不成宴”的说法,吃全鸡取“家”的谐音,寓意“吃鸡起家”,也象征全家团圆。

饭后,总会端上一碗莲子百合糖水,甜而不腻。广府人说:中秋要甜口,来年好年头。

这一桌菜,不是炫技,而是心意。每一道都有祝福、团圆、顺遂、丰收的期盼。

老一辈在斟酒,小辈在添饭,几代人的笑声交织成家的温度。

 

中宴.png

到了夜幕降临的 夜宴,体现月下人间,用一盏茶来圆满。

入夜,天光澄澈,月亮挂得极圆。街巷的灯笼红得温柔,阳台、天台、乡村的祠堂前,全是“赏月宴”。

 

桌上铺着青花瓷盘,月饼、柚子、芋头、红枣排成一圈。

 

中宴6.png

?

月饼: 作为中秋节不可或缺的象征,广式月饼皮薄馅大,寓意着人与人之间的美好心意和团圆。月饼 更是心意的传递——五仁、莲蓉、咸蛋黄,每一口都是百年传承的密码。

柚子: 在南方很多地区,吃柚子也是中秋的传统,其圆润的外形和“柚”与“佑”的谐音,寄托了月亮保佑的愿望。

芋头: 广东人吃芋头与“护头”谐音,也表示一家人一起吃,象征合家团圆平安,意在“护佑”家庭。

 

芋头 象征“人缘好”,柚子 也有“团圆“之意,茶 是普洱或铁观音,苦尽甘来。

近年曾加了很多现代元素,例如,功夫茶、奶茶、花茶、养生茶等等,将品茶发展成一种社交仪式。

中宴5.png

在桂香与烟火之间,人们举杯望月。长辈讲旧时月饼铺的故事,孩子剥着柚子皮堆成花;有人怀念远方亲人,也有人默默祈福。

此刻的月亮,照着珠江、照着西关的骑楼,也照着每一个漂泊在外的广府人。

在外的游子,也许没能回家,但只要手中有一盏茶,心里就仍在那张圆桌旁。

一粥、一宴、一盏茶,从晨到夜,广府人的中秋三餐,不是节日的形式,而是一种生活的温度。

他们用食物告诉我们,月亮有阴晴圆缺,人生有冷暖悲欢。

唯有那一顿热饭,一盏清茶,能让人,在世间风尘里,找到回家的方向,将千年习俗、百年烟火留在心中,留着唇齿之间。

月是故乡明,饭是人心暖。

广府的中秋,不只是团圆的夜,更是为了记得彼此的味。

 

佛手.jpg

作者简介:张允遐,中国财经出版传媒集团合作作家,【滚滚红尘美利坚】作者。该书被中国各地图书馆和美国公共图书馆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