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来到布恩不久,正值圣诞节,麦琪觉得一切都新鲜而陌生。来美国之前,她虽然对圣诞节略有耳闻,或在书中读到不少片段和故事,但对节日的认识依旧模糊。于是,她提议和丈夫一起,在圣诞夜去附近的教堂看看。麦琪的公寓对面正好有一所小教堂,于是夫妻俩便带着丹尼尔去了教堂。
教堂不大,但因是圣诞夜,内部布置得格外温馨喜庆,前来的人也很多。麦琪对教堂与宗教认识有限,而且她是第一次去教堂,只是随着牧师的指引照做:一会儿跟读,一会儿唱歌;一会儿吃下一小片面包,一会儿又喝一点红色果汁;甚至还随着众人,将零钱放入传递的奉献盒中。整个过程让她似懂非懂,完全不明白其中的意义。出门时,牧师与大家逐一握手致意。对初到新大陆的麦琪来说,这一切都是第一次经历,虽然充满好奇,却没有来得及去深究其中的宗教内涵。
不久后,麦琪看到一则广告:有人需要人在周日上午帮忙照看几名五六岁的孩子。她打电话应征,很快被约去面试。原来,对方是一位小学老师,她的丈夫是一名牧师。他们与朋友共同组织了一个小型教会,需要有人在大人礼拜时看护孩子。这位老师十分热情,当场便邀请麦琪下周日开始工作。麦琪觉得反正只是一个上午,又能挣些零用钱,便愉快地答应了。此后几个周日,她都带着孩子们玩耍,让家长们安心做礼拜。教堂里的成员都很友善,经常关心她是否需要帮助。
有一次,麦琪牙痛难忍,便告诉了其中一位成员。对方立刻打电话联系了自己的牙医朋友,并带麦琪去就诊。牙医检查后发现问题出在智齿,建议暂时观察,并给她一些止痛药。当麦琪问及费用时,牙医却说“不必付钱”,这让她十分感动。几天后,牙痛果然缓解,她也就没有再去复诊。又过了一阵子,某个夜晚,麦琪家的车窗玻璃被砸坏,教会的人很快帮忙联系车行,并让她丈夫把车开过去修理。更令她惊讶的是,修理店竟没有收一分钱。
(二)
为了补贴家用,麦琪闲暇时常接一些零工,多数是帮人打扫屋子。有的家庭每两周需要一次,有的则只是临时请人。有一次,她看到一则广告,说需要人帮忙打扫一次房子。她立刻打电话,对方是一对冬天住在佛罗里达的老夫妇。那时正值初夏,他们刚刚返回北卡不久,需要有人彻底打扫一遍房子,并愿意支付一天工钱。
麦琪觉得酬劳还算不错,就问是否可以带孩子一起去。女主人爽快地答应了,甚至特意叮嘱麦琪一定要来。约定那天,麦琪带着儿子驱车前往。那座房子在布恩不远处的山区飞石小镇(Blowing Rock),是夏季避暑和秋季赏枫的旅游胜地。一到那里,麦琪便被眼前壮丽的山景震撼:群山起伏,景色如画,美得令人屏息。
老夫妇的房子依山而建,宽敞明亮,房间众多。刚进门,他们便热情迎接,还拿出糖果和饼干招待丹尼尔。老先生笑着说:“我太太会告诉你要做什么,我就先带丹尼尔玩吧。”说完便牵着小家伙走开了。女主人南希则带着麦琪在屋里走了一圈,逐一说明需要打扫的地方,同时告诉麦琪这幢房子不是她和丈夫平时住的,她有另一幢房子在附近,冬天是住在佛罗里达州。这幢房子是他们的客房, 所谓“guest house”,是夏季和秋季亲戚朋友来短时避暑,打高尔夫球和秋季赏枫住的。麦琪立刻注意到房子里房间虽多,但因平时无人居住,并不算很脏。麦琪早已熟悉各种清洁工作,很熟练地使用吸尘器等清洁工具,打扫时有条不紊。南希完全不用多说,便已对她的效率十分满意。
休息时,两人闲聊,南希得知麦琪来自上海,顿时欣喜万分。她说,自己在二战期间曾以护士身份去过中国的上海和其他城市,对那里有很深的情感。麦琪这才明白,为什么南希接到电话后便一口答应,既没多问,也没要求提前见面。
打扫结束后,南希还笑着说:“等秋天红叶季时,我再打电话让你来一次。”离开时,麦琪心里不禁感慨:美国人真的很富有啊!好几处房产,这么大的一栋房子竟只是他们亲友度假时的临时居所。
(三)
在布恩的日子里,麦琪一家虽然有丈夫微薄的助学金和她自己打散工挣来的收入,但这些钱也只够勉强支付房租、水电费和伙食开支。至于一些日常需要的厨具和家用品,她常常要等到周末去跳蚤市场(Flea Market)或附近美国家庭举办的家庭旧货出售(Yard Sale),买些旧的二手用品来维持生活。虽然是出于经济上的无奈,但慢慢地,逛跳蚤市场和家庭旧货出售也变成了一种特别的生活体验。
有一次,住处旁边一户人家正在摆家庭旧货出售,麦琪就带着儿子过去看看。很多东西她暂时用不上,正准备离开时,却看见角落里放着一台吸尘器,看起来保存得还不错。她正好需要,就上前问价。卖主说要两美元,不过不保证能用。麦琪心想,两美元买一台吸尘器,就算坏了也不过损失两个美元,何况也许能修好。于是她干脆买了下来,还顺手拣了几件小东西。回到家后,她仔细检查,发现吸尘器的滚筒里卡着一根短绳子。她把绳子取出来,重新装好,再插上电源,吸尘器竟然立刻运转起来。更让她意外的是,这台看似“废物”的吸尘器竟然跟随他们搬家多次,整整用了十来年。回想起来,这小小的经历就像是一份生活赠予的惊喜。
其实,跳蚤市场确实是个很有趣的地方。锅碗瓢盆、大小厨具,甚至衣物、玩具,只要耐心淘,总能找到物美价廉的东西。在布恩时,麦琪厨房里的大部分家什几乎都来自那里。那时候,她常常觉得“省一分是一分”,生活的节奏就是这样紧巴巴却也充满点滴的满足。后来,经济状况慢慢好转,逛跳蚤市场就不再只是为了维持生计,而成了一种周末的消遣。特别是在秋高气爽的季节,带着家人闲逛一圈,也算是别具风味的娱乐方式。有时还能买到质量很好的工具,让人觉得意外的实惠。
(四)
除了跳蚤市场,布恩生活里另一份让人心安的收获是大学的图书馆。住处离学校不远,麦琪经常带着丹尼尔去那里借书。丈夫所在的学校在北卡州算是一所较大的教育学院,图书馆里收藏了大量学龄前儿童的教育读物。麦琪每次都要借一大堆,回家一遍遍念给丹尼尔听,几天后还书,再借新的。她常常感慨,这样的环境真是太好了,既丰富了孩子的童年,又不用花钱买书。相比之下,她想起丈夫在国内准备出国留学时,常常清晨就去上海图书馆排队等开门,好不容易才能在阅览室借到一些关于美国高等院校的资料,而且还只能作为参考书不能借出。如今,走进图书馆,随手就能借到满怀心愿的书籍,这份便利更让她珍惜。记得有一本没多久丹尼尔就能背诵的书,是给孩子练习音节韵律的:Brown bear brown bear, what do you see……
布恩的夏天,也有属于小镇的独特热闹。周末常常会有户外音乐会,临时搭建的舞台就设在学校的运动场上。记得有一次,麦琪和丈夫带着儿子一起去听音乐会。因为停车不便,他们决定步行前往。没想到一路上,不时有好几辆美国人的车停下来,友善地问他们是否需要搭车。虽然他们婉言谢绝,但心里却被这份善意深深触动。对远在异乡的他们来说,这种纯朴而自然的友好,就像夏夜里的一阵清风,让人心头一暖。
2025年8月
麦琪的北美故事 (四)布恩二三事
麦琪儿 (2025-10-07 09:46:17) 评论 (6)(一)
来到布恩不久,正值圣诞节,麦琪觉得一切都新鲜而陌生。来美国之前,她虽然对圣诞节略有耳闻,或在书中读到不少片段和故事,但对节日的认识依旧模糊。于是,她提议和丈夫一起,在圣诞夜去附近的教堂看看。麦琪的公寓对面正好有一所小教堂,于是夫妻俩便带着丹尼尔去了教堂。
教堂不大,但因是圣诞夜,内部布置得格外温馨喜庆,前来的人也很多。麦琪对教堂与宗教认识有限,而且她是第一次去教堂,只是随着牧师的指引照做:一会儿跟读,一会儿唱歌;一会儿吃下一小片面包,一会儿又喝一点红色果汁;甚至还随着众人,将零钱放入传递的奉献盒中。整个过程让她似懂非懂,完全不明白其中的意义。出门时,牧师与大家逐一握手致意。对初到新大陆的麦琪来说,这一切都是第一次经历,虽然充满好奇,却没有来得及去深究其中的宗教内涵。
不久后,麦琪看到一则广告:有人需要人在周日上午帮忙照看几名五六岁的孩子。她打电话应征,很快被约去面试。原来,对方是一位小学老师,她的丈夫是一名牧师。他们与朋友共同组织了一个小型教会,需要有人在大人礼拜时看护孩子。这位老师十分热情,当场便邀请麦琪下周日开始工作。麦琪觉得反正只是一个上午,又能挣些零用钱,便愉快地答应了。此后几个周日,她都带着孩子们玩耍,让家长们安心做礼拜。教堂里的成员都很友善,经常关心她是否需要帮助。
有一次,麦琪牙痛难忍,便告诉了其中一位成员。对方立刻打电话联系了自己的牙医朋友,并带麦琪去就诊。牙医检查后发现问题出在智齿,建议暂时观察,并给她一些止痛药。当麦琪问及费用时,牙医却说“不必付钱”,这让她十分感动。几天后,牙痛果然缓解,她也就没有再去复诊。又过了一阵子,某个夜晚,麦琪家的车窗玻璃被砸坏,教会的人很快帮忙联系车行,并让她丈夫把车开过去修理。更令她惊讶的是,修理店竟没有收一分钱。
(二)
为了补贴家用,麦琪闲暇时常接一些零工,多数是帮人打扫屋子。有的家庭每两周需要一次,有的则只是临时请人。有一次,她看到一则广告,说需要人帮忙打扫一次房子。她立刻打电话,对方是一对冬天住在佛罗里达的老夫妇。那时正值初夏,他们刚刚返回北卡不久,需要有人彻底打扫一遍房子,并愿意支付一天工钱。
麦琪觉得酬劳还算不错,就问是否可以带孩子一起去。女主人爽快地答应了,甚至特意叮嘱麦琪一定要来。约定那天,麦琪带着儿子驱车前往。那座房子在布恩不远处的山区飞石小镇(Blowing Rock),是夏季避暑和秋季赏枫的旅游胜地。一到那里,麦琪便被眼前壮丽的山景震撼:群山起伏,景色如画,美得令人屏息。
老夫妇的房子依山而建,宽敞明亮,房间众多。刚进门,他们便热情迎接,还拿出糖果和饼干招待丹尼尔。老先生笑着说:“我太太会告诉你要做什么,我就先带丹尼尔玩吧。”说完便牵着小家伙走开了。女主人南希则带着麦琪在屋里走了一圈,逐一说明需要打扫的地方,同时告诉麦琪这幢房子不是她和丈夫平时住的,她有另一幢房子在附近,冬天是住在佛罗里达州。这幢房子是他们的客房, 所谓“guest house”,是夏季和秋季亲戚朋友来短时避暑,打高尔夫球和秋季赏枫住的。麦琪立刻注意到房子里房间虽多,但因平时无人居住,并不算很脏。麦琪早已熟悉各种清洁工作,很熟练地使用吸尘器等清洁工具,打扫时有条不紊。南希完全不用多说,便已对她的效率十分满意。
休息时,两人闲聊,南希得知麦琪来自上海,顿时欣喜万分。她说,自己在二战期间曾以护士身份去过中国的上海和其他城市,对那里有很深的情感。麦琪这才明白,为什么南希接到电话后便一口答应,既没多问,也没要求提前见面。
打扫结束后,南希还笑着说:“等秋天红叶季时,我再打电话让你来一次。”离开时,麦琪心里不禁感慨:美国人真的很富有啊!好几处房产,这么大的一栋房子竟只是他们亲友度假时的临时居所。
(三)
在布恩的日子里,麦琪一家虽然有丈夫微薄的助学金和她自己打散工挣来的收入,但这些钱也只够勉强支付房租、水电费和伙食开支。至于一些日常需要的厨具和家用品,她常常要等到周末去跳蚤市场(Flea Market)或附近美国家庭举办的家庭旧货出售(Yard Sale),买些旧的二手用品来维持生活。虽然是出于经济上的无奈,但慢慢地,逛跳蚤市场和家庭旧货出售也变成了一种特别的生活体验。
有一次,住处旁边一户人家正在摆家庭旧货出售,麦琪就带着儿子过去看看。很多东西她暂时用不上,正准备离开时,却看见角落里放着一台吸尘器,看起来保存得还不错。她正好需要,就上前问价。卖主说要两美元,不过不保证能用。麦琪心想,两美元买一台吸尘器,就算坏了也不过损失两个美元,何况也许能修好。于是她干脆买了下来,还顺手拣了几件小东西。回到家后,她仔细检查,发现吸尘器的滚筒里卡着一根短绳子。她把绳子取出来,重新装好,再插上电源,吸尘器竟然立刻运转起来。更让她意外的是,这台看似“废物”的吸尘器竟然跟随他们搬家多次,整整用了十来年。回想起来,这小小的经历就像是一份生活赠予的惊喜。
其实,跳蚤市场确实是个很有趣的地方。锅碗瓢盆、大小厨具,甚至衣物、玩具,只要耐心淘,总能找到物美价廉的东西。在布恩时,麦琪厨房里的大部分家什几乎都来自那里。那时候,她常常觉得“省一分是一分”,生活的节奏就是这样紧巴巴却也充满点滴的满足。后来,经济状况慢慢好转,逛跳蚤市场就不再只是为了维持生计,而成了一种周末的消遣。特别是在秋高气爽的季节,带着家人闲逛一圈,也算是别具风味的娱乐方式。有时还能买到质量很好的工具,让人觉得意外的实惠。
(四)
除了跳蚤市场,布恩生活里另一份让人心安的收获是大学的图书馆。住处离学校不远,麦琪经常带着丹尼尔去那里借书。丈夫所在的学校在北卡州算是一所较大的教育学院,图书馆里收藏了大量学龄前儿童的教育读物。麦琪每次都要借一大堆,回家一遍遍念给丹尼尔听,几天后还书,再借新的。她常常感慨,这样的环境真是太好了,既丰富了孩子的童年,又不用花钱买书。相比之下,她想起丈夫在国内准备出国留学时,常常清晨就去上海图书馆排队等开门,好不容易才能在阅览室借到一些关于美国高等院校的资料,而且还只能作为参考书不能借出。如今,走进图书馆,随手就能借到满怀心愿的书籍,这份便利更让她珍惜。记得有一本没多久丹尼尔就能背诵的书,是给孩子练习音节韵律的:Brown bear brown bear, what do you see……
布恩的夏天,也有属于小镇的独特热闹。周末常常会有户外音乐会,临时搭建的舞台就设在学校的运动场上。记得有一次,麦琪和丈夫带着儿子一起去听音乐会。因为停车不便,他们决定步行前往。没想到一路上,不时有好几辆美国人的车停下来,友善地问他们是否需要搭车。虽然他们婉言谢绝,但心里却被这份善意深深触动。对远在异乡的他们来说,这种纯朴而自然的友好,就像夏夜里的一阵清风,让人心头一暖。
2025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