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一,是tailor and black trimm ing.我一开始没理解,以为是路易威登品牌的回顾展, 就急急地走进去,脑海中想着是大名牌的高定那些东西, 西式晚礼裙什么的,尽显欧美社会高端服饰文化。细一看, 大吃一惊。原来至少一半展品是英法社会在十八十九世纪时, 给其黑人家仆的“贵族化”穿着。即十八十九世纪英法上层阶级, 为了悦目, 给服务自己的黑人仆役定制穿着呢制或成套礼服或燕尾服, 让其成为与城堡厅堂家具陈设相匹配的“人道具”, 衬托自己白人面孔高贵服饰。。。这意象,维持了好多年。。。


其实我也注意到,即使美国黑人解放有二百年了, 现今很多黑人还是很容易从事传统服务业,如给人做保姆等等, 只是现今不大穿制服了。故他们穿着华贵衣服做服务的图片,如图, 让我看起来很惊讶。那是180年前。我能分析来的是, 可能那时那些黑人仆人一年也挣不到他那一件制服钱,当“ 工作需要”,主人会提供。那黑人仆人们对这些衣服是何观感呢? 荣幸?平淡?羡慕白人主流社会的服饰文化观念?亦或都有吧。
这让我想到,中国上世纪初到四五十年代,有开埠的沿海城市, 有一群中国公民专门服务来华洋人,沉浸久了,可能也“洋化洋气” 了,慢慢欣赏模仿西式的穿着西式的做派。比如上海就遗留有一批“ 老克腊”,一切穿着起居以地道洋派为目的。跟这黑仆人着华丽“ 老式贵族式”制服,有何相似性?不解沉思中。

那展会有一半内容是,当代黑人群体中穿着华服者的着装。 有些是把路易威登等的现成套装解构变化, 有些是非洲设计师设计的来源于非洲传统的改良华服。 但好些套花哨华丽的Look, 看起来像是大牌转为黑人可服务努力打造, 适应他们的皮肤颜色和欣赏口味,又用料高端些。 有些像马戏团小丑靓丽色块的连裤男装, 让我想起在FIT的服装展览馆看到的现代衣饰, 及在黑人街区偶尔看见的路人衣饰。颜色很跳,亮紫色或亮橙色。 这是现当代,黑人推崇的华服。
展厅里,有一半多参观者都是黑人, 他们似挺喜欢现当代那些Look。对我来说,稍怪异。

总归,这展览让我思考了一下从未想过的问题, 即黑人们掌握其话语权时, 他们希望自己通过服装表现出的Identity, 到底是什么样的?而我们华裔自己,在相似情形下, 又希望通过服饰传递出怎样的Identity。反正我刚来会错意时,是抱着欣赏学习路易威登类大牌所传达的西式华贵“洋气”去的。我这移民,是否终极目标是跟西人一样衣着一样“洋气”。这是入乡随俗,还是Identity不清?展览让我思考。

另一展览,叫“when objects dream”,是个小型当代设计展。有很多黑白照片,有装置, 有影像。主角是物品。反正我没看出多大意思来。 仿佛艺术家们思绪给限制在物品里,觉得它们“美”。。。 我不大了解,这些艺术品制作过程是否繁复, 只觉得比起经典的传统的艺术品,感觉思维挺浅陋, 但总是在探索中吧。



看完两展览,我就撤了!Met太大,而基础陈列已看过几次, 路过都“熟视无睹”。唯一我悟出的是,没赶上Tour, 应该是有Tour的讲解,会加深对各时期各主题艺术品的理解。 这体会,再回家后观看(陈丹青讲北朝墓室壁画线条之美) 的视频后,感触更深。我和很多国人们, 真需要中国艺术家在学贯中西之后,进行的艺术普及教育。 沁润心脾,非常受用!
仅以此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