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因为罗永浩怼西贝这件事,让预制菜一次次上了热搜,似乎好像大家对这个特别的有情绪,非常反感,网上新段子堆如山:
因为不想做饭去了餐馆,结果餐馆也不想做饭!
我家表姐在西贝权势熏天,一人管9个微波炉!
真是好笑!
在国外生活,感觉对国内吐糟最严重的一是环境不好,二是吃的不健康,这个怎么说呢,空气质量,水确实差,工业化飞升的过程中,免不了。吃的方面,像人造鸡蛋,复合肉,孔雀绿保鲜之类的事不少,各种化学品用在食品上,为了卖相好;养殖业用各种药,抗生素什么的,种植业各种农药,说起来确实问题一大堆,不过有些方面我到并不觉得那么糟糕,因为一定程度上这是趋势,尤其是养殖、种植业上的各种做法,那些早已工业化标准化的发达国家,早就这样了,廋肉精什么的,欧美国家一直用,大规模养殖业你不用药的话,基本没法儿干;种植业也一样,包括各种转基因食品,我信任这些发达国家的标准,能卖就能吃,我不CARE,也不会去交这个智商税,任何个人是无法回避时代潮流带来的变化的,像什么有机食品,那东西完全胡扯,在南极这种鸟不拉屎的地方,浅一点的冰层里都能检测出很多现代化工微粒,你怎么在这样的大环境里给我造有机食品?商业噱头而已。
中国吃的再不健康,大概比不过老外家里一打开食品储藏室,一墙的罐头和包装食品那么夸张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搞过一次测评,认为大量食用罐头食品非常不好,可是但是,人家人均寿命不低啊!其实从新鲜度和多样性方面,中国其实是遥遥领先的,坚持原材料自己采购的话,稍微提高一点辨识力,还是很有保证的,但问题是,要吃的这么“健康”好味,你得花时间,家有保姆、阿姨、钟点工,买汰烧全包,那么你就享受到了,否则,睁眼的16小时,不少时间分配给了吃上,玩得起吗?
我回国尽孝,为满足老人习惯,很多时间花在这上面,天天跑菜场,方便是方便,出门10分钟就有大菜场,各种小超市,走一圈,至少半小时,回去再处理又是一大段时间,天天如此,实在心有不甘,好在待的日子不长,现在老人做不动了,请了住家保姆,也就解放了。
在国外就比较好,一周一采购,回来把后面六天的吃食一次性安排好了,处理成能立即下锅烧的状态,鱼统一清理好,排骨预先飞水,鸡切块,然后冻起来,蔬菜相对好办,吃之前再弄,总之保证一荤一素,营养对路就OK,早餐牛奶鸡蛋,其它花样也是周末一次性弄好,这样每天花在吃上的时间就很有限了。
我看了一下预制菜的标准,我这种玩法,基本妥妥的就是了,最近预制菜快被喷成贬义词了,岂不是在自作孽吗?
我倒不是不讲究,烹饪是我的天赋之一,刚出来还在租公寓的时候,请新认识的几家邻居吃饭,被评为他们出国以后吃的最高质量的一餐,这还真不是虚夸,我不谦虚,要么不弄,要弄就色香味俱全。锅气菜当然好吃,但是初来租房那时,同住的一位广西人,炒一个菜爆一次蘑菇云,没几周就把人家厨房祸祸完蛋了,不好吧!后来独立屋了,我也不愿意家里油烟,要吃火候菜,或者气味大的菜都到后院外面烧烤炉边上明火灶去弄,家里厨房一般不炒菜,后来买了电高压锅,很多菜一焖了事,省事,没气味,也挺好吃。
确实牺牲了一些讲究,但节省大量时间,比较下来,我很乐意,现代化生活的趋势大概就是这样的,不是甚至有人提出,以后食品业牙膏化吗,营养都给你配好,打成酱,挤到牙膏筒里,到了餐点挤一罐完事,和我家猫猫的猫粮一样,顿顿如此,还吃的蛮好,不忍心给它换点花样它还给你不适应,闹肚子,简单了反而好。
中国人对吃的重视程度,大概可以在世界上做头牌,我每次回去面对花样多到一日十餐也几年吃不过来的多样性,反而有点无所适从,觉得还是简单些更好,对新鲜的要求也是,猪肉绝对是国内香,热气猪总是很容易找到,就算是冷气的,也不会储存太久,北美这边的猪肉,真是吃不出新鲜感,也不知冷冻多久,大概COSTCO 的还好些。
不过,这些新鲜度和多样性,发展的趋势最终是会像发达国家看齐的,吃会越来越工业化,标准化,预制化,年轻人会越来越不愿意像老一辈那样在吃上面花费太多时间,餐饮从业者也是的,这是个辛苦程度远超一般人想象的行业,尤其是那些没有实现标准化的小餐饮店,真的干不了,除非是热爱,作为一种工作,365天无休天天这样干,年轻一代是无法接受的了的,所以很多东西会慢慢消失的,想保留就标准化,工业化,也就是预制菜化,所以,为适应现代化生活,收起你的讲究,赶紧加入预制菜行列中吧!
我家的预制菜
木子力_ (2025-09-27 05:33:32) 评论 (0)最近因为罗永浩怼西贝这件事,让预制菜一次次上了热搜,似乎好像大家对这个特别的有情绪,非常反感,网上新段子堆如山:
因为不想做饭去了餐馆,结果餐馆也不想做饭!
我家表姐在西贝权势熏天,一人管9个微波炉!
真是好笑!
在国外生活,感觉对国内吐糟最严重的一是环境不好,二是吃的不健康,这个怎么说呢,空气质量,水确实差,工业化飞升的过程中,免不了。吃的方面,像人造鸡蛋,复合肉,孔雀绿保鲜之类的事不少,各种化学品用在食品上,为了卖相好;养殖业用各种药,抗生素什么的,种植业各种农药,说起来确实问题一大堆,不过有些方面我到并不觉得那么糟糕,因为一定程度上这是趋势,尤其是养殖、种植业上的各种做法,那些早已工业化标准化的发达国家,早就这样了,廋肉精什么的,欧美国家一直用,大规模养殖业你不用药的话,基本没法儿干;种植业也一样,包括各种转基因食品,我信任这些发达国家的标准,能卖就能吃,我不CARE,也不会去交这个智商税,任何个人是无法回避时代潮流带来的变化的,像什么有机食品,那东西完全胡扯,在南极这种鸟不拉屎的地方,浅一点的冰层里都能检测出很多现代化工微粒,你怎么在这样的大环境里给我造有机食品?商业噱头而已。
中国吃的再不健康,大概比不过老外家里一打开食品储藏室,一墙的罐头和包装食品那么夸张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搞过一次测评,认为大量食用罐头食品非常不好,可是但是,人家人均寿命不低啊!其实从新鲜度和多样性方面,中国其实是遥遥领先的,坚持原材料自己采购的话,稍微提高一点辨识力,还是很有保证的,但问题是,要吃的这么“健康”好味,你得花时间,家有保姆、阿姨、钟点工,买汰烧全包,那么你就享受到了,否则,睁眼的16小时,不少时间分配给了吃上,玩得起吗?
我回国尽孝,为满足老人习惯,很多时间花在这上面,天天跑菜场,方便是方便,出门10分钟就有大菜场,各种小超市,走一圈,至少半小时,回去再处理又是一大段时间,天天如此,实在心有不甘,好在待的日子不长,现在老人做不动了,请了住家保姆,也就解放了。
在国外就比较好,一周一采购,回来把后面六天的吃食一次性安排好了,处理成能立即下锅烧的状态,鱼统一清理好,排骨预先飞水,鸡切块,然后冻起来,蔬菜相对好办,吃之前再弄,总之保证一荤一素,营养对路就OK,早餐牛奶鸡蛋,其它花样也是周末一次性弄好,这样每天花在吃上的时间就很有限了。
我看了一下预制菜的标准,我这种玩法,基本妥妥的就是了,最近预制菜快被喷成贬义词了,岂不是在自作孽吗?
我倒不是不讲究,烹饪是我的天赋之一,刚出来还在租公寓的时候,请新认识的几家邻居吃饭,被评为他们出国以后吃的最高质量的一餐,这还真不是虚夸,我不谦虚,要么不弄,要弄就色香味俱全。锅气菜当然好吃,但是初来租房那时,同住的一位广西人,炒一个菜爆一次蘑菇云,没几周就把人家厨房祸祸完蛋了,不好吧!后来独立屋了,我也不愿意家里油烟,要吃火候菜,或者气味大的菜都到后院外面烧烤炉边上明火灶去弄,家里厨房一般不炒菜,后来买了电高压锅,很多菜一焖了事,省事,没气味,也挺好吃。
确实牺牲了一些讲究,但节省大量时间,比较下来,我很乐意,现代化生活的趋势大概就是这样的,不是甚至有人提出,以后食品业牙膏化吗,营养都给你配好,打成酱,挤到牙膏筒里,到了餐点挤一罐完事,和我家猫猫的猫粮一样,顿顿如此,还吃的蛮好,不忍心给它换点花样它还给你不适应,闹肚子,简单了反而好。
中国人对吃的重视程度,大概可以在世界上做头牌,我每次回去面对花样多到一日十餐也几年吃不过来的多样性,反而有点无所适从,觉得还是简单些更好,对新鲜的要求也是,猪肉绝对是国内香,热气猪总是很容易找到,就算是冷气的,也不会储存太久,北美这边的猪肉,真是吃不出新鲜感,也不知冷冻多久,大概COSTCO 的还好些。
不过,这些新鲜度和多样性,发展的趋势最终是会像发达国家看齐的,吃会越来越工业化,标准化,预制化,年轻人会越来越不愿意像老一辈那样在吃上面花费太多时间,餐饮从业者也是的,这是个辛苦程度远超一般人想象的行业,尤其是那些没有实现标准化的小餐饮店,真的干不了,除非是热爱,作为一种工作,365天无休天天这样干,年轻一代是无法接受的了的,所以很多东西会慢慢消失的,想保留就标准化,工业化,也就是预制菜化,所以,为适应现代化生活,收起你的讲究,赶紧加入预制菜行列中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