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大瞬间】第255期
两件诺奖收藏品
——物理学大师签名封(续)
BayWatcher (84研)
【编者按】作者关注20世纪科学家特别是物理学大师的签名件,其藏品在国内科学史界小有名气。《科大瞬间》曾发表过他以BayWatcher为笔名有关收藏20世纪物理大师签名封的趣文《【科大瞬间】我的收藏 伟大物理学家签名封》一文,既有知识性又有趣味性。本期继续刊登他的续篇,以飨读者。
转眼又到了“节日季”(Holiday Season):感恩节、圣诞节直到下个元旦,一个来月里面的节假日几乎占到四成!以笔者的体验,这一季节还是“收藏季”——若干件特别有价值且有意义的藏品,都得自这段时间。究其原因,人们大多有闲工夫在家、在网。加上黑色星期五的刺激:一方欲出手、一方欲进手,于是一年到头藏品转手的峰值就出现在圣诞音乐荡漾的时分。

这不,2023年11月底在西班牙的International Autograph Auctions Europe S.L. 拍卖上的一件带签名的首日封,惊鸿一现即令笔者瞠目。现将其拍卖说明¹节译如下:
诺贝尔奖得主:
华盛顿特区国家科学院成立100周年纪念版,1863-1963年发行的精美和多重签名纪念[首日]封,上面有十一位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的签名,其中包括拉比(Isidor Isaac Rabi,1898-1988年,美国物理学诺奖获得者,1944)、欧·沃尔顿(1903-1995年,第一个分裂原子的爱尔兰物理学诺奖获得者,1951年)、李政道(1926 -,美籍华人物理学诺奖获得者,1957)、杨振宁(1922 -,美籍华人理论物理学家、物理学诺奖获得者,1957)、詹森(J. Hans D. Jensen,1907-1973,德国核物理学家、物理学诺奖获得者,1963)、梅耶(Goeppert Mayer,1906-1972,德裔美国理论物理学家,物理学诺奖获得者,1963)、费曼(Richard Feynman,1918-1988,美国理论物理学家,物理学诺奖获得者)、汉斯·贝特(Hans Bethe,1906-2005,德裔美国理论物理学家,物理学诺奖获得者,1967年)、汉内斯·阿尔文(Hannes Alfven,1908-1995,瑞典等离子体物理学家,物理学诺奖获得者,1970年)、路易斯·尼尔(Louis Neel,1904-2000,法国物理学家、物理学诺奖获得者,1970)和丹尼斯·加博(Dennis Gabor,1900-1979,发明全息术的匈牙利裔英国物理学家,1971年物理学诺奖获得者)。所有人都用蓝色或黑色墨水在信封正面空白区域单独签下了自己的名字。邮戳盖于华盛顿特区,1963年10月14日。
此封有多处亮点,或者价值点。多达十一位的诺贝尔物理学得奖人签名,却不是最主要的。实际上,笔者更热衷单独的签名件而不是这种“诺奖团签”。笔者依次列出所认为的亮点:
一,理查德·费曼²的签名。费曼生前在美英即有极大的知名度,无论是物理学界内或者界外。1999年,在英国学术期刊《物理世界》举办的130位世界顶尖物理学家参与的票选中,费曼跻身有史以来最伟大物理学家之十以内!费曼的公众声望,得自他在加入调查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失事事件的作为。他绕开官方调查的繁文缛节,深入基层走群众路线。最后在千万人实时目睹的电视镜头前,用了简单的一个冰水冷却实验,展示阻塞燃料的橡胶圈失效,从而暴露出发射爆炸的症结所在。此举使费曼家喻户晓。伴随着他的几部书(《别闹了,费曼先生!》、《你管别人怎么想?》和物理学生的红宝书《费曼物理学讲义》)的畅销,签名件也一路暴涨:二十年前就到了$8000的价位,直追爱因斯坦的。现如今和薛定谔、霍金等不多的几位大师的同在过万(刀)的一档上!须知薛、霍等的签名件是属于少之又少的,而费的却不算少见,竟然也居于高位,只能说是供求决定的。曾经见过老费的一件的签名卡片,别出心裁地写着一句(大意):
我真不明白为什么有人对于签名很有兴趣。——理查德·费曼
这就是所谓的“不签之签”,带有哲学上“否定之否定”的意味。因而大大抬高其价值,倘如没有记错——可惜未找出原来的图片——Abebook.com上面标价$12,000,那可是始于2022的大通胀十年前的行情! (类似的“不签之签”,笔者所藏的一件亦附于此³)。
二,杨振宁?、李政道?的签名。李和杨是1957年物理学奖的分享者,但众所周知?,半个世纪来他们难得同时亮相,遑论在同一物件上签名。此封有他们两位的共签,是笔者自2000年来关注和收藏签名以来的首见,真是应了可遇可见不可求!题外一句,清华大学三年前筹办“清华科学博物馆”,笔者带话去给主办人:杨先生居于清华园,何不把他们那篇得诺奖论文以重磅纸打印出来,请其签名于上;我再设法去联络李先生,请示他愿否加签。一俟玉成,由“科学博物馆”收藏和展示——它完全符合科学博物馆“珍品展柜”的标准。为此,笔者还提供了原始论文的pdf件,算助其一臂了吧。
三,梅耶夫人?的签名。梅耶是继居里夫人之后第二位拿到物理学奖的女性,与居里夫人得奖时隔了六十年。而她得奖之后又过了半个多世纪,2018年才迎来了下一位物理学奖女性得主(唐娜·西奥·斯特里克兰?)。1931年梅耶的博士论文是研究原子的双光子吸收之可能性,是另一个诺贝尔奖级别的工作。梅耶夫人的存世签名也是颇少见的,缘因她去世较早。
如上所述,笔者一眼即看到了此拍品的重点。惊叹之余,下决心务必收入囊中。拍卖对它的估价€400-€500,起拍€400(上面所述任何一项单独签名价值都不止于此),估计是由于它被放进邮品集藏而不是签名件集藏拍卖。而集邮在东西方当下都属明日黄花,此封也明珠暗投了。我不敢掉以轻心,先预设了一个数倍于起价的最高出价,守株待兔。因为拍卖会现场在西班牙的11月30日正午开始,美国中部的早上八点待我上网查询时,拍卖早已经开始了五个小时。看此件已有标识:Sold;再看成交价:€550——噢,应该是抢到了吧!
初次见它就觉得似曾相识。翻查了藏品纪录,果然已有了“姊妹封”。一件八位诺贝尔奖物理学奖得主的签名首日封,原始说明?:

它也是华盛顿特区国家科学院成立100周年纪念封,也是1963年10月14日华盛顿特区的邮戳,也是同样五分美国邮票,也有沃尔顿的签名(字迹比照全同)!其中的德布罗意、拉比¹?(热剧《奥本海默》中第十五分钟和小奥一起赶夜班火车的那位;前一封上的贝特则是奥本海默指定的曼哈顿计划理论组的头头)、和汤川秀树¹¹等几位物理大咖,笔者另有其单独签名封。此封是2021年5月直接购于瑞士的收藏网站brandesautographs.com。当时还有两件诺贝尔化学奖十余个得主的团签,系同样的邮票首日封。估计这几封出自同一个制作者——他曾有极不寻常的关系,竟然串联到了三十来位诺奖得主们一一签名留念。
而五十多年后,这些签名首日封却星散到了瑞、西几国几地。其中物理学家的这两集合封,又沿着不同的路径,积跬而至北美德州远水楼。
2023年12月1日初稿
2023年12月26日二稿于德州远水楼

注释:
1 NOBEL PRIZE WINNERS: A good multiple signed commemorative cover issued on the 100th Anniversary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Washington DC, 1863-1963, featuring the signatures of eleven Nobel Laureates in Physics comprising Isidor Isaac Rabi (1898-1988, American physicist, Nobel Prize winner for Physics, 1944), Ernest Walton (1903-1995, Irish physicist who was the first to split the atom, Nobel Prize winner for Physics, 1951), Tsung-Dao Lee (1926- , Chinese-American physicist, Nobel Prize winner for Physics, 1957), Yang Chen-Ning (1922- , Chinese theoretical physicist, Nobel Prize winner for Physics, 1957), J. Hans D. Jensen (1907-1973, German nuclear physicist, Nobel Prize winner for Physics, 1963), Maria Goeppert Mayer (1906-1972, German-born American theoretical physicist, Nobel Prize winner for Physics, 1963), Richard Feynman (1918-1988, American theoretical physicist, Nobel Prize winner for Physics, 1965), Hans Bethe (1906-2005, German-American theoretical physicist, Nobel Prize winner for Physics, 1967), Hannes Alfven (1908-1995, Swedish plasma physicist, Nobel Prize winner for Physics, 1970), Louis Neel (1904-2000, French physicist, Nobel Prize winner for Physics, 1970), and Dennis Gabor (1900-1979, Hungarian-British physicist who invented holography, Nobel Prize winner for Physics, 1971). All have signed with their names alone in blue or black inks to clear areas of the cover. Postmarked at Washington DC, 14th October 1963. One very light, minor stain only very slightly affects three of the signatures, otherwise VG.
2 费曼,Richard Phillips Feynman(1918.5.11–1988.2.15),美国理论物理学家,因对量子电动力学的贡献,他于1965年与朱利安•施温格及朝永振一郎共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3 应笔者之请题签,方校于2010.7.29在《CUSPEA十年》(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年7月初版)扉页上的留言:

4 杨振宁, 英文名Chen-Ning Franklin Yang(1922.10.1 - ),中国理论物理学家。他与李政道于1956年共同提出宇称不守恒理论,因而分享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5 李政道,英文名:Tsung-Dao Lee(1926.11.24 - ),美国华人物理学家。他与杨振宁于1956年共同提出宇称不守恒理论,因而分享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6 兹录网文“物理学史八卦集锦”一段(作者不详):“大家现在都知道李杨闹翻了,其实何止他们一对儿闹翻了——Weinberg和格拉肖,两人高中同学,同在哈佛做教授,同时拿Nobel物理奖,闹翻了。t'Hooft and Veltman, 师生关系,闹翻了。”
7 玛丽亚•格佩特-梅耶,Maria Goeppert-Mayer(1906.6.28 - 1972.2.20),德裔美国物理学家。因提出原子核壳层模型而获得1963年诺贝尔物理奖。
8 唐娜•西奥•斯特里克兰,Donna Theo Strickland(1959.5.27 - ),加拿大物理学家,美国光学学会会长。她于2018年因为高强度超短脉冲激光研究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是继1963年的玛丽亚•格佩特-梅耶之后第三位获得该奖的女性。
9 Signed FDC, 6.5 x 3.75 inch, (Washington), (14.10.1963), signed in blue ink by eight Nobel Prize laureates: Hideki Yukawa, G.P. Thompson, Karl Siegbahn, Isidor Isaac Rabi, C.D. Anderson, Louis-Victor Broglie, Ernest T.S. Walton and Sir James Chadwick.
10 西多•艾萨克•拉比,Isidor Isaac Rabi(1898.7.29 - 1988.1.11),美国犹太物理学家,因发现核磁共振(NMR)而获得1944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11 汤川秀树,日语:ゆかわ ひでき,Yukawa Hideki(1907.1.23–1981.9.8),日本理论物理学家,1935年发表推测介子的存在,后被实验证实。因此,汤川在1949年成为首位日本人诺贝尔奖得主。
编辑:许赞华
校对:沈涛,滕春晖
排版:俞霄
常务编委:
许赞华 803 | 陈锦雄 812
刘扬 815 | 黄剑辉 815
滕春晖 8111 | 沈涛 822
投稿邮箱:kedashunji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