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读了贾平凹先生的(山河传),它是记述西安市近二三十年城建发展和农民工队伍在其间的转化发展的过程的书。读完,与贾先生基本有二十年视角重合的我(即观察西安的城建发展的二十年),颇为感慨,略述如下。
这本书是以一个贸然进城打工的农民工的视角,记述他因缘踏进民营公司,随农村出生已发达的私营老板,转战西安那时期各地域区块,随之公司做大做强的过程。他公司经过房地产经营领域的各种关口:立项/拿地/房屋拆迁/建筑施工/房地产售卖等等。这书既是农民工在城市站稳脚跟个人发展的奋斗史,也是西安乃至全国基建大发展,乱并痛着快乐着的全过程。
感慨著者精妙有四:
1,作者对农村生活和农民的思维特点极为熟悉,故而写出的人物立得住,人物语言及性格特点,完全符合人物的特点。这里面,有主人公,更有他的老板,老板的有文人特质的朋友,有公司各阶层。人物形象各异。很有特点。
2,是对西安改革开放后,特别是近二十多年之间,城建发展各时期发生的大事了然于胸。如西安城建口曾出过一批“蛀虫”,而且不是“一天之蛀”,是成“十年的蛀”。如2013年西安城建系统自上而下“进局子”一批人,有些我都认识,曾看着他们怎样发达。但这是中国改革开放后,全国各大中城市飞速发展过程中,到处都有发生的“事情”。如我就知道,重庆城建口也是一批人“进局子”。西安城建那次地震,直接后果是把长安区秦岭山麓附近违规建筑的几十个别墅小区整体拆除了!造成了多少亿的损失!这金钱,若是投入到西安的工业发展或其他方面,会有多大的不同。而这违规啊腐败啊,发生之时,多少人都见证,都无能为力,都坐视不语。螳螂挡臂,又能怎样?
3,是写出人的复杂性。如老板的文人气质的朋友,其实也是知书达理的。但做生意搞项目时,甚或帮朋友摆平事情时,行为也很“出格”。如文人气质使得他同那老板,一起劝长安山麓边的村长卖山边洼地给他两,由他们找人“疏通关卡”,自出费用,不惜功力地不惜材料地建成三院极具传统意味的四合院。这房舍即用于自住,又用于“勾兑”领导。还用于在帮人摆平“事情”时关押人质的所在。
4、里面有很多农村出生的中国人的小理想。如他老板,任何时候,即使宴请关系完毕很晚了,也需回家一碗油泼面来垫底,才算“吃过饭”。或者很讲“义气”,对曾经有恩的人,尽全力为其“养老送终”。
小瑕疵部分:
1,其中几个知识分子人物,写得比较粗。如其中主人公村里老教师,写的论农民工进城发展各个出路及可能性等等的网文,文字比较生硬,我都怀疑是别人代笔。这么生硬的文笔,怎么可能是写出过像散文(丑石)那样洗炼文字的同一个作家所写。转念一想,长篇小说,作家要应对多种文体,可能某时也穷于应付,或者就是以此表达那位老学究的书生意气也未可知。
2,也可能是此作品的优点,即写出了农民工及其领导,在相处过程中的野蛮性。我理解他们之间的相处,属于“我吃透了你,拿住了你。所以我叫你做狗你就得做狗,我叫你做人上人你就得做人上人。”那么一种仿佛旧社会帮会习气的残存似的纽带东西。因此,整篇作品文字即显得粗粝。谁叫人家写的是农民工题材的长篇小说呢。
因主人公及其周围人的讲话及做派,让我想起了我曾经的两个农民出身的领导。一个是中专毕业在销售公司任职,一个是大学毕业在电子公司任职。我跟他们交道得来的认知,就是说话骂人特别狠!有时觉得仿佛遇到了“流氓”。简言之,不想有交道。即他们身上的农民习气让人有点受不了。但贾作家是陕西巨笔,能在纽约图书馆读到的中国文人出版物,只有他们几个。而且,身为中国人,又怎能避开这些话题,避开这些人。
简言之,很感谢贾作家关注有关农民工与城建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其实很大很重要。但除他之外,我还未曾见过有人对此“说上一嘴”。这是很有益的尝试。(贾作家曾经笑说,他最熟悉农民,也只会写好他们。现今的尝试,可以称之为农民工眼中的城市建设怪象!故而,要在这本书中找城市感城市属性,基本找不到。哈哈!)
仅以此记!
读贾平凹(山河传)有感
西安游子 (2025-09-30 10:01:46) 评论 (1)最近读了贾平凹先生的(山河传),它是记述西安市近二三十年城建发展和农民工队伍在其间的转化发展的过程的书。读完,与贾先生基本有二十年视角重合的我(即观察西安的城建发展的二十年),颇为感慨,略述如下。
这本书是以一个贸然进城打工的农民工的视角,记述他因缘踏进民营公司,随农村出生已发达的私营老板,转战西安那时期各地域区块,随之公司做大做强的过程。他公司经过房地产经营领域的各种关口:立项/拿地/房屋拆迁/建筑施工/房地产售卖等等。这书既是农民工在城市站稳脚跟个人发展的奋斗史,也是西安乃至全国基建大发展,乱并痛着快乐着的全过程。
感慨著者精妙有四:
1,作者对农村生活和农民的思维特点极为熟悉,故而写出的人物立得住,人物语言及性格特点,完全符合人物的特点。这里面,有主人公,更有他的老板,老板的有文人特质的朋友,有公司各阶层。人物形象各异。很有特点。
2,是对西安改革开放后,特别是近二十多年之间,城建发展各时期发生的大事了然于胸。如西安城建口曾出过一批“蛀虫”,而且不是“一天之蛀”,是成“十年的蛀”。如2013年西安城建系统自上而下“进局子”一批人,有些我都认识,曾看着他们怎样发达。但这是中国改革开放后,全国各大中城市飞速发展过程中,到处都有发生的“事情”。如我就知道,重庆城建口也是一批人“进局子”。西安城建那次地震,直接后果是把长安区秦岭山麓附近违规建筑的几十个别墅小区整体拆除了!造成了多少亿的损失!这金钱,若是投入到西安的工业发展或其他方面,会有多大的不同。而这违规啊腐败啊,发生之时,多少人都见证,都无能为力,都坐视不语。螳螂挡臂,又能怎样?
3,是写出人的复杂性。如老板的文人气质的朋友,其实也是知书达理的。但做生意搞项目时,甚或帮朋友摆平事情时,行为也很“出格”。如文人气质使得他同那老板,一起劝长安山麓边的村长卖山边洼地给他两,由他们找人“疏通关卡”,自出费用,不惜功力地不惜材料地建成三院极具传统意味的四合院。这房舍即用于自住,又用于“勾兑”领导。还用于在帮人摆平“事情”时关押人质的所在。
4、里面有很多农村出生的中国人的小理想。如他老板,任何时候,即使宴请关系完毕很晚了,也需回家一碗油泼面来垫底,才算“吃过饭”。或者很讲“义气”,对曾经有恩的人,尽全力为其“养老送终”。
小瑕疵部分:
1,其中几个知识分子人物,写得比较粗。如其中主人公村里老教师,写的论农民工进城发展各个出路及可能性等等的网文,文字比较生硬,我都怀疑是别人代笔。这么生硬的文笔,怎么可能是写出过像散文(丑石)那样洗炼文字的同一个作家所写。转念一想,长篇小说,作家要应对多种文体,可能某时也穷于应付,或者就是以此表达那位老学究的书生意气也未可知。
2,也可能是此作品的优点,即写出了农民工及其领导,在相处过程中的野蛮性。我理解他们之间的相处,属于“我吃透了你,拿住了你。所以我叫你做狗你就得做狗,我叫你做人上人你就得做人上人。”那么一种仿佛旧社会帮会习气的残存似的纽带东西。因此,整篇作品文字即显得粗粝。谁叫人家写的是农民工题材的长篇小说呢。
因主人公及其周围人的讲话及做派,让我想起了我曾经的两个农民出身的领导。一个是中专毕业在销售公司任职,一个是大学毕业在电子公司任职。我跟他们交道得来的认知,就是说话骂人特别狠!有时觉得仿佛遇到了“流氓”。简言之,不想有交道。即他们身上的农民习气让人有点受不了。但贾作家是陕西巨笔,能在纽约图书馆读到的中国文人出版物,只有他们几个。而且,身为中国人,又怎能避开这些话题,避开这些人。
简言之,很感谢贾作家关注有关农民工与城建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其实很大很重要。但除他之外,我还未曾见过有人对此“说上一嘴”。这是很有益的尝试。(贾作家曾经笑说,他最熟悉农民,也只会写好他们。现今的尝试,可以称之为农民工眼中的城市建设怪象!故而,要在这本书中找城市感城市属性,基本找不到。哈哈!)
仅以此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