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四五月,我在成都布莱梅口腔医院歪打正着地完成了一场全口植牙手术。
这趟回国,我自己本来没有什么任务,主要是陪太座去华西口腔医院治牙,顺便四处逛逛,吃点火锅麻辣串,过过嘴瘾。三周前,太座先我一步返蓉。我留在加拿大,是因儿子要做一台脑部手术。幸好手术顺利,我才安心踏上旅途。
这段分隔的三周里,我们几乎每天微信联络。让我意外的是,太座最后竟没有选择成都华西口腔医院治牙。众所周知,无论是常规治疗还是高难度的种植、正畸、颌面外科,华西口腔都是全国公认的头号权威,北京协和也只能屈居其后。后来才得知,她是被那艰难的挂号和冗长的诊疗流程吓退,短期回国的病人实在难以排队消耗。
说起华西医院的校名,我一直没有彻底弄清楚。专门去Google查询,得知如下:
华西医科大学的校名沿革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的教会创办时期,一百多年来经历过多次更名与合并,前后共有6个名字:华西协合大学, 华西大学,华西医学院,四川医学院,华西医科大学,四川大学华西医学中心 ,俗称“华西坝”。为简便起见,以下统称华西。
抗战八年,烽火连天,大陆的高等学府或西迁或流亡,云南与四川成为重要的学术避难所,也因此留下两条别具意义的教育之路。
一条是昆明的西南联合大学,北大、清华、南开三校汇聚草屋竹篱,坚持办学。师生在警报声中写论文、做实验,杨振宁、李政道、钱钟书等在此崭露头角。另一条便是成都的华西协和大学,1905年由美国、加拿大和英国的基督教会合办,医学、牙科为主,兼顾农学与教育。抗战后,齐鲁大学、金陵大学、金陵女子文理学院和部分燕京大学院系等教会院校相继迁来,使华西一度成为大后方教会大学的汇合地,史称“华西坝五大学”。华西医院则是沿西方医学教育模式建立的医院,战时在救护难民、防疫抗病方面功不可没,堪称后方的医卫屏障。
若说当时的西南联大代表中国教育部体系的最高学术水平,那么华西大学便是教会大学体系的巅峰。战后,联大三校各自回归,华西也送走各路同道,但那八年的印记,至今仍镌刻在校园的一砖一瓦间,一边是民族气节,一边是济世仁心。
华西大学钟楼(柯里斯纪念楼)始建于1926年,以纪念美国捐赠者J. Ackerman Coles。1954年重建为中式古典风格,飞檐翘角,方厅庄重,与周围的中西合璧建筑群相映成趣,是华西的标志性建筑。
(网络图片)
太座的父母,都是上世纪四十年代末走出华西校园的毕业生。岳父出自华西协和大学,岳母则毕业于齐鲁大学。
(去给岳父岳母扫墓时所摄)
老岳父当年和我聊起他年轻时在华西校园的见闻,总让我忍俊不禁。那时的校园里,教职员多是西方人,却不少人能操一口纯正成都话;学生则几乎全是中国人,上课却必须用英语。外人若偶然闯入,一定会惊讶:一群中国学子用流利的英语交谈,而那些蓝眼睛黄头发的洋人,却随口就来一句“你哥子太不醒眼了”,“瓜娃子恼火得很,点儿都不撇脱”,就连如今的成都年轻人,也未必能说得如此地道。
这一切可追溯到1909年,3月9日加拿大英美会在成都四圣祠北街教堂后的一间屋子里开办了加拿大学校,最初仅五名学生。1924年志德堂落成后,学校迁入新址,学生渐多。为了让来川的传教士和子女们学会中文和四川话,志德堂设立了语言训练学校,学制两年,教师都是中国人,严禁师生间说英语。这些学生中,后来不少进入了华西协和大学。
华西口腔的学术与临床实力长久被世界认可,是一块金字招牌。1998年前,美国与加拿大甚至有一项特殊政策:凡华西口腔硕士及以上毕业生,只需通过几项严格的专业考试,便可在北美直接执业,无需重新就读美加大学。我来温哥华以后的一个邻居钟先生便是通过此类考试成为牙医,妹妹大学同学的老公毛先生也是通过这种方法在西雅图开了牙科诊所。
我有两位朋友是华西口腔的骄傲。
一位是中学同学吴大怡,温文尔雅,文质彬彬。文革“大串联” 时,我们同属一组七人北上北京,在天安门广场接受领袖接见。那天凌晨三点起床,从东单接待处步行至长安街静候。十点大会开始,林彪先讲,湖北口音晦涩难懂;接着周总理讲话,中气十足。游行时,广场上百万学子缓缓蠕动。远远望见天安门城楼上的领导人全穿着解放军军装,认不出谁是老大。行至城楼西端,楼上有人随行而动,忽见老毛摘帽挥手,那独特的头型立刻被辨出。顷刻之间,学生们像打了鸡血般狂呼口号,后面的拼命向前冲,前面的又反身挤回来。我们被困在中间动弹不得,活生生被挤成人肉三明治,几乎窒息。好不容易才被挤出广场,七人队伍早已失散。待到绕城一周先后回到东单接待处相见时,个个都狼狈不堪,疲态尽显,有个人还只剩了一只鞋。之后大家各奔东西,时有联系。多年后,吴大怡已是口腔医院副院长,声誉斐然。可惜太座回国植牙时,他不在成都,无缘求医。
另一位好友贾孔平,是太座的中学同学,玉树临风、谦谦君子。我们同年同日从农村被招工进城,进入同一系统工作。1977年,他考入川医口腔,一路读到博士留校任教。无论是在口腔医院治牙还是在大学执教,老贾在同行中都是翘楚,口碑极好,而且人品人缘超好。我家住华西附近,回家途中常与他邂逅,三观相投,每次都聊得尽兴。1990年,他获得公派赴意大利进修的机会,心情大好。不料临行前夕发生意外:他有位寡居的姨妈,住在一栋没有厕所的小洋楼,老贾每天傍晚都会准时去帮她倒马桶。那天他走出小洋楼去公厕,楼旁的新建高楼正在封顶,工人拆脚手架时粗暴作业,一根钢管自天而降,直插他头部,当场酿成悲剧。三十五年过去,我仍不时想起他的音容笑貌,心中悲愤难平。
言归正传。
我回成都以前三周,太座与她的弟弟分别联系了三家牙科医院。其中一家预交了1万多块钱的诊治费,然后是长期没有下文,无法进一步联系。待到我回到成都以后与他们又去了一次,才得知这家医院刚刚倒闭了,要求索赔的病人把那里挤得水泄不通,太座预交的钱款至今也没有归还。另外一家医院,因为规模太小放弃了。太座最终选定一家中国德国合资兴办的牙科医院---布莱梅联合口腔医院。
我回到成都的第3天,时差基本倒了过来,与太座和他弟弟一起去了布莱梅医院。除了陪他们植牙,我还有一个自己的想法:我的牙齿受家庭的遗传影响,脱落了不少。在温哥华多年,陆陆续续装了很多次活动假牙。众所周知,美国加拿大的牙科收费高昂,我为自己的活动假牙付出了不少银子,因此也想趁他们植牙之际,为自己再重新做一对上下两排活动假牙作为备用。
步入大门,甚为惊讶,这个医院的规模比我在温哥华经常拜访的牙科诊所大了几十倍,医生护士和接待人员的总数接近100人。
挂号大厅可容纳多人
在挂号台,值班小姐查询了太座的资料和电话号码之后,又向我索要资料。我心想要做活动假牙,因此也未加提防,提供给了他们。然后另一位带位小姐直接把我们带到了二楼孙院长的办公室。孙院长年纪轻轻,看上去精明能干,把我们安排先去做360度X-Ray照片。在温哥华,我们照的照片全部都是那种很小的片片,护士用一个专门设施,内含底片放入病人的嘴中咬住,然后拍照。布莱梅医院这360度的照片不需要咬任何东西,一个设备围着头绕两圈就结束。
孙院长其貌不扬,手艺却是高超。
回到孙院长办公室,他开始口若悬河地进行分析。首先非常坚定的告诉我,我的牙床很坚固,可以进行植牙。我当时大脑陷入迷失,因为我在温哥华的牙医曾经明确地告诉我:我的骨质比较疏松,不适合植牙。还没有来得及进行比较判断,孙院长接下来的话又让我手忙脚乱。他在大屏幕上不断的在我的牙齿影像之间进行分析,什么部位植入种植体,其间的距离,上下的安排,等等等等,听得我晕头转向。因为完全没有思想准备,被孙院长一顿忽悠,没有丝毫抵抗就败下阵来。不过,我当时还是本着缺哪颗牙植哪颗的想法,建立起只植一部分牙齿的构想。未曾想孙院长的话还没有完,他接下来的结论是我必须拔掉所有现存的牙齿,然后做上下两排整体全口植牙。其原因是我上面的几个牙齿由于没有对面牙齿的阻挡,已经进入疯长模式,越来越长,保留它们已经失去意义。我大脑下意识跳到多年前我炒股的情况:那会儿那些股票的状况怎么不像我的牙齿一样疯涨?
太座的牙齿比我健康很多,仅需对两颗已经坏掉的牙齿进行植牙即可。
我有几分哭笑不得,来的时候是配角,只想做两排活动假牙。没想到一瞬间成了主角,须做全口植牙,时空错乱的感觉顿时降临。遥想当年,陈道明,周迅和赵薇等人,本来是陪同学或者朋友去艺术学院报考,结果自己却歪打正着的被招进了学校。我这情况好像也有点类似,不同的是人家是喜从天降,我这可是悲入心来。自己好好的牙齿要被拔掉,难免心痛。
太座姐弟倒是极力主张我听从孙院长的建议或曰命令,来一个全口植牙。这下没办法了,孙院长再牛逼,俺还有一星半点的反抗之力;太座那可是家中的老板啊,她说啥我得听啥,不动脑筋照办,这是我家一贯的优良传统。出门旅行,不管是多次自驾周游美国,还是远赴欧洲澳洲,目的地和路线攻略全部来自太座,俺只有操办订机票选酒店等一应杂事的差事。心里纵使有一千个理由不愿意,嘴巴里也不敢流露出来,典型的耙耳朵。更何况她是出于好意,而且,而且,最重要的是,买单者也是她。我16年没有回国,在国内早就没有了开户银行,当然也没有存款,更没有微信支付和支付宝,连电话都是头一天刚刚开通的。16年期间太座倒是不断的回国,因此国内的那些支付手段她早已经应付自如,银行账户里也有足够的资金。到了这个份上,我能选择说不吗?
另一位业务员周小姐接过了孙院长的任务,带领我们去了她的办公室。孙院长指出了革命大道理,周小姐把道理掰碎了细细道来。首先展示了挂在墙上的大型图片:欧盟五六个国家驻成都的领事馆官员们将这里作为指定医院,中国南极科考队的队员也常来这里植牙。大家落座后,周小姐娓娓道来:成都布莱梅联合口腔医院作为德国在中国唯一的分支机构,将纯正的德国种牙技术和诊疗服务带到中国,践行九大德国严谨诊疗服务标准,建立了一套标准化、规范化、敬业化的德国诊疗模式与管理服务体系,保护每一位缺牙患者都能享受德国的诊疗服务。宣传做完,她开始列举植牙所选用的材料:目前国际上主流的牙种植体材料和系统,基本都以医用纯钛或钛合金为核心,但研发、加工、表面处理技术的差别让各国品牌有一定口碑高低。总体上有欧洲系,北美系和亚洲系,具体依次排名是瑞士,瑞典,德国,美国以及韩国。本院采用的是韩国与瑞士的合资产品,其质量基本上与瑞士的相同。其次,医生的水平也可以充分保证。本院有一半的植牙医生是德国人,无论是理论上还是实践上,技术都绝无问题,加上他们已经在成都驻扎了很久,临床经验比在德国时有了很大的提高。最后道出谈话的核心问题:价格。周小姐分门别类的对各个部分价格进行了说明,骨粉是正宗的瑞士牛源脱蛋白异种骨,这是全球应用最广、临床数据最全,被称为骨粉中的黄金标准,价格较高;种植体材料选用的是瑞士与韩国合资厂的产品,瑞士质量韩国价格;另外,2024年起,中国对外国生产的的种植体进行了集采,也就是大规模采购,导致进口材料的价格雪崩式下降,以上种种让我们可以在2025年以低于以前一半的价格进行高品质植牙。七算八算,给我们列出了总额,我的全口植牙一共是7万多块钱人民币,太座的两颗牙一万多。还没有完,本月适逢本医院七周年的纪念日,所以再给我们一个很大的优惠,砍掉余额,总数只需缴纳5万。回想起在加拿大种植一颗牙齿就要数千加币,5万人民币才合1万加币,这可真是天上掉馅饼,千值万值啊。
周小姐忽悠完毕,太座与我双双入坑,手术时间定为两天后。缴完费后,周小姐给了我们6张抽奖券,带我们去门口抽奖拿奖品。不知道是不是太座的手气好,她抽到了一堆奖品:微波炉,电风扇,手提箱等等,三个人6只手拿起来都费劲。
时值午餐期间,周小姐带我们三人去食堂领了三份午餐,四菜一汤大米饭,有荤有素有味道,口感比后来一次在社区食堂吃的午餐好多了。后来几天才醒过神来,那次午餐基本上就是我自己的牙齿与美食亲密接触的最后时光了。
饭毕,周小姐引来一位医院的协调员常小姐相见。协调员功能与公关小姐类似,代表医院听取和反映患者的病情并及时反馈,治疗过程中随时帮助患者解决一些问题。后来通过多次接触,发现常小姐简直是医院的小太阳,治疗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她总是热心帮忙、耐心解答。活泼可爱、心地善良,让我们觉得又温暖又贴心。
小常带我们游览了一遍医院各处,大开眼界。这个医院规模之大,设备之齐全,是我在温哥华的牙医小诊所根本难以望其项背的。楼梯处挂满了锦旗表示感谢,其中一幅写道;“吃嘛嘛香”,让我一下子就想起来几年前读过皮卡兄写的一篇植牙的文章,结尾处就是这4个字。
3楼走廊上出现了几幅布莱梅城市的画面。
其中一副特别眼熟,随即想起来了,俺自己还在那里留过影。
2018年,太座与我游览了北欧五国丹麦、挪威、瑞典、芬兰和冰岛,当时手懒,未写游记。踏入丹麦之前,先行在德国的法兰克福、汉堡、布莱梅和吕贝克预热。布莱梅游览了一天,印象非常深刻,极其喜爱。这个城市与格林童话的作者格林所写《布莱梅的城市乐手》密切相关,市内街道上有很多铜制的动物雕像。城市不大,但是有不少观景点。为了帮助游客顺利地找到每个景点,城市规划者在路面上嵌了许多直径2厘米的铜币,每隔一米左右距离嵌一个,指引游客走向不同的景点,非常亲民。市中心的“四个小动物叠罗汉”的雕像,成了布莱梅的标志之一,它们形态各异,十分逗人喜爱。前不久读了热门博主因来小提琴的游记,才知道它们都想成为音乐家,在那里引吭高歌。音来在那里和它们合了影,实至名归,我在那和它们一起照相,有点儿附庸风雅。
两天后又赴布莱梅医院,进行第一次手术,主刀医生是德国的巴沙尔博士,太座的手术医生是孙院长。
手术前护士对我进行了例行检查,发现血压有点高。护士们问我有没有吃降血压药,我说每天都有。她们问我药品的名称,我打开手机的图片给她们看。她们很明显的吃了一惊,大声问道:“你吃的还是进口药?”这一问瞬间让我羞愧无比,俺这脸庞饱含岁月的沧桑,在她们眼中估计就是乡下进城来寻医的村民吧。
15分钟后再量血压,已经恢复正常,随即把我安排进了手术室。一位护士小姐姐先向我展示了骨粉,表明这骨粉是正宗的,童叟无欺。然后躺在手术椅上,全身盖满了白布,包括脸部,什么也看不见,只能听。脑海中随即浮现出一个画面:旧社会那些失去生命的人,在一片唢呐声中,其待遇不正是如此吗?
10点整,巴沙尔博士踏入病房。他简单的对护士们交代了几句,便掀开我脸部头巾的下部,按照流程给我注射麻药,进行清理,然后静候。等待过程中,我的手机内设闹钟开始响了,我自己不知道如何是好,博士交代护士从我的裤包里面取出手机,将其暂停。
准备工作结束,巴沙尔博士操刀上阵。由于麻药劲道十足,体会不到疼痛。耳朵倒还有点儿灵敏,能够听见博士用钳子拔取我的牙齿时发出的嘎嘎声,心痛啊。下部牙齿被拔光以后,医生开始在我的牙床上进行种植体的安装。此时,放在桌子上的手机突然开始铃声大作,持续不断,坚持不懈。我暗自有点奇怪,太座一般给我打电话,响三声不接她就关机了。这回是咋搞的,为什么总是不停?巴沙尔博士肯定也听得不耐烦了,小声对旁边的护士们开玩笑说:“一定是这家伙的老婆担心他在外面鬼混,现在来追责了。”我忍不住哼的一笑,他大惊:这老小子居然懂英语!?
后来才得知电话是朋友打来的,用的是微信电话。他也不知道我正在手术,留言中多有责怪。
大约一个半小时以后手术完毕,医生交代,这次只做下半部牙床,一周以后再来做上半部,随之扬长而去,留下一堆护士善后。一位护士把我扶到轮椅上,推到另外一间病房睡下。此时常小姐悄然现身,手上一个托盘,放着一小碗蒸鸡蛋羹,一小碗稀饭。嘴里叔叔长,叔叔短,招呼我在温度合适的时候将它们解决掉,这波操作,把我感动到窒息。
旋即,几位医生和护士进来对我的牙床进行了取模。又等了一个多钟头,一整排临时过渡牙做好,我又被推进另一间诊室安装过渡假牙。一位女性李医生一边很有耐心地不断对假牙进行打磨和校正,一边对其助手吆三喝四,四川话与椒盐普通话交替进行,无缝丝滑转换,听得我是五体投地。
回家后第二天,下巴出现紫色淤血斑痕,第三天,斑痕延伸到脖子处,第四天,斑痕继续向下大面积蔓延至胸部。我心中不安,与常小姐联络,被告知此乃正常现象,不必大惊小怪。除去斑痕,脸部没有肿胀,牙部也没有疼痛感,平安度过了7天,斑痕消退了大半。
手术后的头三天,遵照常小姐的嘱咐,与太座去附近的社区医院挂了三天吊瓶,消炎消肿止痛止血。这是我这一辈子第一次挂吊瓶,感觉很新奇。惊异地发现吊瓶室内几十张椅子和旁边病房的十几张病床几乎满员,所有的病人都安之若素的坐在那里或者躺在那里尽情享受,真是一大奇观。有一点实在忍不住要吐槽:挂号室里一左一右两个护士,左边的护士和蔼可亲,右边的护士面目狰狞;左边的护士刷卡机轻而易举可以收费,右边的护士刷卡机无论如何不能工作;左边的护士建议我们挂内科,10块钱挂号费,右边的护士强令我们挂牙科,30块钱挂号费。先是听从了右边护士的命令,花了30块钱挂牙科,结果等了一个钟头也轮不上我们,因为只有一个医生,而且一直在做手术。转而重新去左边挂内科,很快就见到了医生。其实看病的要求完全一样,就是挂吊瓶消炎,白白损失了很多时间和挂号费。记得以前在国内的时候有一句至理名言:“宁左勿右”,现在看来在挂号的时候也应该遵循。
5月9日,再赴医院进行上半部植牙。手术前所有的流程重复一遍,又被盖上了白布。这一次为了不干扰医生的情绪,我事先把手机的音量设置成了静音模式,消除了博士一个想象的空间。
上半部的原生牙齿比下半部多,所以手术时间长一些,听到的嘎嘎声也多一些。与上一次手术不同的是,这一次手术中伴随了不少疼痛感。以前为了抵抗疼痛,一般我都是用劲咬紧牙关。现在完全不同了,无牙可咬,只能紧攥着拳头来抵抗,效果大打折扣。
简直是:刀锥入骨难成寐,冷汗如泉湿满巾。
手术后的过程与上一次基本相同,被推进另外一间病房。常小姐又端来了可口的饮食。然后又是取模、做假牙、打磨、修正。我心里开始做梦,一周以后就可以尽情的大吃大喝了。“吃嘛嘛香”的锦旗浮现在我的眼前,书写与皮卡兄共享心得的博文也开始打腹稿。
李医生安装假牙的诊室
万万没有想到,这一次术后的情况和上一次大不相同。第二天脸部就开始发肿,随后的几天越肿越厉害。尽管头三天如常去了社区医院挂吊瓶,结果没有什么作用,脸部肿胀的速度丝毫没有停止,继续扩大。小心翼翼的去照了下镜子,发现自己脸部完全变了形。小时候曾经读过一部抗日战争小说《烈火金刚》,卷首第一页就是一个日本军官猪头小队长与八路军排长史更新的搏斗。我一直没有对小队长的形象进行过具体的想象,照镜子那一瞬间,得到了答案。
肿胀消除的很慢,疼痛也在继续。与常小姐联系,她给我发了一些其他病人的脸部肿胀图像,告诫我病人都是彼此彼此,三个月之后情况就会好转。顺便一提,国内对于隐私权的概念基本没有,我也顺便欣赏了其他一些小队长的雅照。上网查了一下恢复的时间,大致3~6个月之间疼痛感会逐渐消失,这才放下心来。
没事时胡诌一首打油诗,聊以自嘲:“ 齿落风侵口,面肿似馒头。举箸难尝味,人间最惨愁。”
由于牙齿持续的疼痛,在国内余下来的很多天我一直不能去光顾美食,尤其是麻辣烫的火锅,遗憾至今。每天晚上喝点稀饭以后,经常出去转悠,幸好成都的夜景已经今非昔比。
回到加拿大以后,脸部已经恢复正常,可牙齿的疼痛仍然是时好时坏,上下牙的咬合也不是十分到位。无奈只好到本地的牙科诊所重新打磨,稍好一些。把本地牙科诊所重新照的片子传回布莱梅医院,被告知种植体与牙床的结合没有毛病,本地的牙科医生也如是判定。毫无办法,只能期盼在随后的几个月疼痛感消失后,再重新回布莱梅医院进行永久牙的种植,但愿这一过程不会拖得太久。
有时会想起:如果早就做好了全口植牙的思想准备,直接去华西口腔,会不会是另外一种结局?
2025回国记(五)阴差阳错全口植牙记
水星98 (2025-10-01 09:06:03) 评论 (15) 今年四五月,我在成都布莱梅口腔医院歪打正着地完成了一场全口植牙手术。
这趟回国,我自己本来没有什么任务,主要是陪太座去华西口腔医院治牙,顺便四处逛逛,吃点火锅麻辣串,过过嘴瘾。三周前,太座先我一步返蓉。我留在加拿大,是因儿子要做一台脑部手术。幸好手术顺利,我才安心踏上旅途。
这段分隔的三周里,我们几乎每天微信联络。让我意外的是,太座最后竟没有选择成都华西口腔医院治牙。众所周知,无论是常规治疗还是高难度的种植、正畸、颌面外科,华西口腔都是全国公认的头号权威,北京协和也只能屈居其后。后来才得知,她是被那艰难的挂号和冗长的诊疗流程吓退,短期回国的病人实在难以排队消耗。
说起华西医院的校名,我一直没有彻底弄清楚。专门去Google查询,得知如下:
华西医科大学的校名沿革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的教会创办时期,一百多年来经历过多次更名与合并,前后共有6个名字:华西协合大学, 华西大学,华西医学院,四川医学院,华西医科大学,四川大学华西医学中心 ,俗称“华西坝”。为简便起见,以下统称华西。
抗战八年,烽火连天,大陆的高等学府或西迁或流亡,云南与四川成为重要的学术避难所,也因此留下两条别具意义的教育之路。
一条是昆明的西南联合大学,北大、清华、南开三校汇聚草屋竹篱,坚持办学。师生在警报声中写论文、做实验,杨振宁、李政道、钱钟书等在此崭露头角。另一条便是成都的华西协和大学,1905年由美国、加拿大和英国的基督教会合办,医学、牙科为主,兼顾农学与教育。抗战后,齐鲁大学、金陵大学、金陵女子文理学院和部分燕京大学院系等教会院校相继迁来,使华西一度成为大后方教会大学的汇合地,史称“华西坝五大学”。华西医院则是沿西方医学教育模式建立的医院,战时在救护难民、防疫抗病方面功不可没,堪称后方的医卫屏障。
若说当时的西南联大代表中国教育部体系的最高学术水平,那么华西大学便是教会大学体系的巅峰。战后,联大三校各自回归,华西也送走各路同道,但那八年的印记,至今仍镌刻在校园的一砖一瓦间,一边是民族气节,一边是济世仁心。
华西大学钟楼(柯里斯纪念楼)始建于1926年,以纪念美国捐赠者J. Ackerman Coles。1954年重建为中式古典风格,飞檐翘角,方厅庄重,与周围的中西合璧建筑群相映成趣,是华西的标志性建筑。
(网络图片)
太座的父母,都是上世纪四十年代末走出华西校园的毕业生。岳父出自华西协和大学,岳母则毕业于齐鲁大学。
(去给岳父岳母扫墓时所摄)
老岳父当年和我聊起他年轻时在华西校园的见闻,总让我忍俊不禁。那时的校园里,教职员多是西方人,却不少人能操一口纯正成都话;学生则几乎全是中国人,上课却必须用英语。外人若偶然闯入,一定会惊讶:一群中国学子用流利的英语交谈,而那些蓝眼睛黄头发的洋人,却随口就来一句“你哥子太不醒眼了”,“瓜娃子恼火得很,点儿都不撇脱”,就连如今的成都年轻人,也未必能说得如此地道。
这一切可追溯到1909年,3月9日加拿大英美会在成都四圣祠北街教堂后的一间屋子里开办了加拿大学校,最初仅五名学生。1924年志德堂落成后,学校迁入新址,学生渐多。为了让来川的传教士和子女们学会中文和四川话,志德堂设立了语言训练学校,学制两年,教师都是中国人,严禁师生间说英语。这些学生中,后来不少进入了华西协和大学。
华西口腔的学术与临床实力长久被世界认可,是一块金字招牌。1998年前,美国与加拿大甚至有一项特殊政策:凡华西口腔硕士及以上毕业生,只需通过几项严格的专业考试,便可在北美直接执业,无需重新就读美加大学。我来温哥华以后的一个邻居钟先生便是通过此类考试成为牙医,妹妹大学同学的老公毛先生也是通过这种方法在西雅图开了牙科诊所。
我有两位朋友是华西口腔的骄傲。
一位是中学同学吴大怡,温文尔雅,文质彬彬。文革“大串联” 时,我们同属一组七人北上北京,在天安门广场接受领袖接见。那天凌晨三点起床,从东单接待处步行至长安街静候。十点大会开始,林彪先讲,湖北口音晦涩难懂;接着周总理讲话,中气十足。游行时,广场上百万学子缓缓蠕动。远远望见天安门城楼上的领导人全穿着解放军军装,认不出谁是老大。行至城楼西端,楼上有人随行而动,忽见老毛摘帽挥手,那独特的头型立刻被辨出。顷刻之间,学生们像打了鸡血般狂呼口号,后面的拼命向前冲,前面的又反身挤回来。我们被困在中间动弹不得,活生生被挤成人肉三明治,几乎窒息。好不容易才被挤出广场,七人队伍早已失散。待到绕城一周先后回到东单接待处相见时,个个都狼狈不堪,疲态尽显,有个人还只剩了一只鞋。之后大家各奔东西,时有联系。多年后,吴大怡已是口腔医院副院长,声誉斐然。可惜太座回国植牙时,他不在成都,无缘求医。
另一位好友贾孔平,是太座的中学同学,玉树临风、谦谦君子。我们同年同日从农村被招工进城,进入同一系统工作。1977年,他考入川医口腔,一路读到博士留校任教。无论是在口腔医院治牙还是在大学执教,老贾在同行中都是翘楚,口碑极好,而且人品人缘超好。我家住华西附近,回家途中常与他邂逅,三观相投,每次都聊得尽兴。1990年,他获得公派赴意大利进修的机会,心情大好。不料临行前夕发生意外:他有位寡居的姨妈,住在一栋没有厕所的小洋楼,老贾每天傍晚都会准时去帮她倒马桶。那天他走出小洋楼去公厕,楼旁的新建高楼正在封顶,工人拆脚手架时粗暴作业,一根钢管自天而降,直插他头部,当场酿成悲剧。三十五年过去,我仍不时想起他的音容笑貌,心中悲愤难平。
言归正传。
我回成都以前三周,太座与她的弟弟分别联系了三家牙科医院。其中一家预交了1万多块钱的诊治费,然后是长期没有下文,无法进一步联系。待到我回到成都以后与他们又去了一次,才得知这家医院刚刚倒闭了,要求索赔的病人把那里挤得水泄不通,太座预交的钱款至今也没有归还。另外一家医院,因为规模太小放弃了。太座最终选定一家中国德国合资兴办的牙科医院---布莱梅联合口腔医院。
我回到成都的第3天,时差基本倒了过来,与太座和他弟弟一起去了布莱梅医院。除了陪他们植牙,我还有一个自己的想法:我的牙齿受家庭的遗传影响,脱落了不少。在温哥华多年,陆陆续续装了很多次活动假牙。众所周知,美国加拿大的牙科收费高昂,我为自己的活动假牙付出了不少银子,因此也想趁他们植牙之际,为自己再重新做一对上下两排活动假牙作为备用。
步入大门,甚为惊讶,这个医院的规模比我在温哥华经常拜访的牙科诊所大了几十倍,医生护士和接待人员的总数接近100人。
挂号大厅可容纳多人
在挂号台,值班小姐查询了太座的资料和电话号码之后,又向我索要资料。我心想要做活动假牙,因此也未加提防,提供给了他们。然后另一位带位小姐直接把我们带到了二楼孙院长的办公室。孙院长年纪轻轻,看上去精明能干,把我们安排先去做360度X-Ray照片。在温哥华,我们照的照片全部都是那种很小的片片,护士用一个专门设施,内含底片放入病人的嘴中咬住,然后拍照。布莱梅医院这360度的照片不需要咬任何东西,一个设备围着头绕两圈就结束。
孙院长其貌不扬,手艺却是高超。
回到孙院长办公室,他开始口若悬河地进行分析。首先非常坚定的告诉我,我的牙床很坚固,可以进行植牙。我当时大脑陷入迷失,因为我在温哥华的牙医曾经明确地告诉我:我的骨质比较疏松,不适合植牙。还没有来得及进行比较判断,孙院长接下来的话又让我手忙脚乱。他在大屏幕上不断的在我的牙齿影像之间进行分析,什么部位植入种植体,其间的距离,上下的安排,等等等等,听得我晕头转向。因为完全没有思想准备,被孙院长一顿忽悠,没有丝毫抵抗就败下阵来。不过,我当时还是本着缺哪颗牙植哪颗的想法,建立起只植一部分牙齿的构想。未曾想孙院长的话还没有完,他接下来的结论是我必须拔掉所有现存的牙齿,然后做上下两排整体全口植牙。其原因是我上面的几个牙齿由于没有对面牙齿的阻挡,已经进入疯长模式,越来越长,保留它们已经失去意义。我大脑下意识跳到多年前我炒股的情况:那会儿那些股票的状况怎么不像我的牙齿一样疯涨?
太座的牙齿比我健康很多,仅需对两颗已经坏掉的牙齿进行植牙即可。
我有几分哭笑不得,来的时候是配角,只想做两排活动假牙。没想到一瞬间成了主角,须做全口植牙,时空错乱的感觉顿时降临。遥想当年,陈道明,周迅和赵薇等人,本来是陪同学或者朋友去艺术学院报考,结果自己却歪打正着的被招进了学校。我这情况好像也有点类似,不同的是人家是喜从天降,我这可是悲入心来。自己好好的牙齿要被拔掉,难免心痛。
太座姐弟倒是极力主张我听从孙院长的建议或曰命令,来一个全口植牙。这下没办法了,孙院长再牛逼,俺还有一星半点的反抗之力;太座那可是家中的老板啊,她说啥我得听啥,不动脑筋照办,这是我家一贯的优良传统。出门旅行,不管是多次自驾周游美国,还是远赴欧洲澳洲,目的地和路线攻略全部来自太座,俺只有操办订机票选酒店等一应杂事的差事。心里纵使有一千个理由不愿意,嘴巴里也不敢流露出来,典型的耙耳朵。更何况她是出于好意,而且,而且,最重要的是,买单者也是她。我16年没有回国,在国内早就没有了开户银行,当然也没有存款,更没有微信支付和支付宝,连电话都是头一天刚刚开通的。16年期间太座倒是不断的回国,因此国内的那些支付手段她早已经应付自如,银行账户里也有足够的资金。到了这个份上,我能选择说不吗?
另一位业务员周小姐接过了孙院长的任务,带领我们去了她的办公室。孙院长指出了革命大道理,周小姐把道理掰碎了细细道来。首先展示了挂在墙上的大型图片:欧盟五六个国家驻成都的领事馆官员们将这里作为指定医院,中国南极科考队的队员也常来这里植牙。大家落座后,周小姐娓娓道来:成都布莱梅联合口腔医院作为德国在中国唯一的分支机构,将纯正的德国种牙技术和诊疗服务带到中国,践行九大德国严谨诊疗服务标准,建立了一套标准化、规范化、敬业化的德国诊疗模式与管理服务体系,保护每一位缺牙患者都能享受德国的诊疗服务。宣传做完,她开始列举植牙所选用的材料:目前国际上主流的牙种植体材料和系统,基本都以医用纯钛或钛合金为核心,但研发、加工、表面处理技术的差别让各国品牌有一定口碑高低。总体上有欧洲系,北美系和亚洲系,具体依次排名是瑞士,瑞典,德国,美国以及韩国。本院采用的是韩国与瑞士的合资产品,其质量基本上与瑞士的相同。其次,医生的水平也可以充分保证。本院有一半的植牙医生是德国人,无论是理论上还是实践上,技术都绝无问题,加上他们已经在成都驻扎了很久,临床经验比在德国时有了很大的提高。最后道出谈话的核心问题:价格。周小姐分门别类的对各个部分价格进行了说明,骨粉是正宗的瑞士牛源脱蛋白异种骨,这是全球应用最广、临床数据最全,被称为骨粉中的黄金标准,价格较高;种植体材料选用的是瑞士与韩国合资厂的产品,瑞士质量韩国价格;另外,2024年起,中国对外国生产的的种植体进行了集采,也就是大规模采购,导致进口材料的价格雪崩式下降,以上种种让我们可以在2025年以低于以前一半的价格进行高品质植牙。七算八算,给我们列出了总额,我的全口植牙一共是7万多块钱人民币,太座的两颗牙一万多。还没有完,本月适逢本医院七周年的纪念日,所以再给我们一个很大的优惠,砍掉余额,总数只需缴纳5万。回想起在加拿大种植一颗牙齿就要数千加币,5万人民币才合1万加币,这可真是天上掉馅饼,千值万值啊。
周小姐忽悠完毕,太座与我双双入坑,手术时间定为两天后。缴完费后,周小姐给了我们6张抽奖券,带我们去门口抽奖拿奖品。不知道是不是太座的手气好,她抽到了一堆奖品:微波炉,电风扇,手提箱等等,三个人6只手拿起来都费劲。
时值午餐期间,周小姐带我们三人去食堂领了三份午餐,四菜一汤大米饭,有荤有素有味道,口感比后来一次在社区食堂吃的午餐好多了。后来几天才醒过神来,那次午餐基本上就是我自己的牙齿与美食亲密接触的最后时光了。
饭毕,周小姐引来一位医院的协调员常小姐相见。协调员功能与公关小姐类似,代表医院听取和反映患者的病情并及时反馈,治疗过程中随时帮助患者解决一些问题。后来通过多次接触,发现常小姐简直是医院的小太阳,治疗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她总是热心帮忙、耐心解答。活泼可爱、心地善良,让我们觉得又温暖又贴心。
小常带我们游览了一遍医院各处,大开眼界。这个医院规模之大,设备之齐全,是我在温哥华的牙医小诊所根本难以望其项背的。楼梯处挂满了锦旗表示感谢,其中一幅写道;“吃嘛嘛香”,让我一下子就想起来几年前读过皮卡兄写的一篇植牙的文章,结尾处就是这4个字。
3楼走廊上出现了几幅布莱梅城市的画面。
其中一副特别眼熟,随即想起来了,俺自己还在那里留过影。
2018年,太座与我游览了北欧五国丹麦、挪威、瑞典、芬兰和冰岛,当时手懒,未写游记。踏入丹麦之前,先行在德国的法兰克福、汉堡、布莱梅和吕贝克预热。布莱梅游览了一天,印象非常深刻,极其喜爱。这个城市与格林童话的作者格林所写《布莱梅的城市乐手》密切相关,市内街道上有很多铜制的动物雕像。城市不大,但是有不少观景点。为了帮助游客顺利地找到每个景点,城市规划者在路面上嵌了许多直径2厘米的铜币,每隔一米左右距离嵌一个,指引游客走向不同的景点,非常亲民。市中心的“四个小动物叠罗汉”的雕像,成了布莱梅的标志之一,它们形态各异,十分逗人喜爱。前不久读了热门博主因来小提琴的游记,才知道它们都想成为音乐家,在那里引吭高歌。音来在那里和它们合了影,实至名归,我在那和它们一起照相,有点儿附庸风雅。
两天后又赴布莱梅医院,进行第一次手术,主刀医生是德国的巴沙尔博士,太座的手术医生是孙院长。
手术前护士对我进行了例行检查,发现血压有点高。护士们问我有没有吃降血压药,我说每天都有。她们问我药品的名称,我打开手机的图片给她们看。她们很明显的吃了一惊,大声问道:“你吃的还是进口药?”这一问瞬间让我羞愧无比,俺这脸庞饱含岁月的沧桑,在她们眼中估计就是乡下进城来寻医的村民吧。
15分钟后再量血压,已经恢复正常,随即把我安排进了手术室。一位护士小姐姐先向我展示了骨粉,表明这骨粉是正宗的,童叟无欺。然后躺在手术椅上,全身盖满了白布,包括脸部,什么也看不见,只能听。脑海中随即浮现出一个画面:旧社会那些失去生命的人,在一片唢呐声中,其待遇不正是如此吗?
10点整,巴沙尔博士踏入病房。他简单的对护士们交代了几句,便掀开我脸部头巾的下部,按照流程给我注射麻药,进行清理,然后静候。等待过程中,我的手机内设闹钟开始响了,我自己不知道如何是好,博士交代护士从我的裤包里面取出手机,将其暂停。
准备工作结束,巴沙尔博士操刀上阵。由于麻药劲道十足,体会不到疼痛。耳朵倒还有点儿灵敏,能够听见博士用钳子拔取我的牙齿时发出的嘎嘎声,心痛啊。下部牙齿被拔光以后,医生开始在我的牙床上进行种植体的安装。此时,放在桌子上的手机突然开始铃声大作,持续不断,坚持不懈。我暗自有点奇怪,太座一般给我打电话,响三声不接她就关机了。这回是咋搞的,为什么总是不停?巴沙尔博士肯定也听得不耐烦了,小声对旁边的护士们开玩笑说:“一定是这家伙的老婆担心他在外面鬼混,现在来追责了。”我忍不住哼的一笑,他大惊:这老小子居然懂英语!?
后来才得知电话是朋友打来的,用的是微信电话。他也不知道我正在手术,留言中多有责怪。
大约一个半小时以后手术完毕,医生交代,这次只做下半部牙床,一周以后再来做上半部,随之扬长而去,留下一堆护士善后。一位护士把我扶到轮椅上,推到另外一间病房睡下。此时常小姐悄然现身,手上一个托盘,放着一小碗蒸鸡蛋羹,一小碗稀饭。嘴里叔叔长,叔叔短,招呼我在温度合适的时候将它们解决掉,这波操作,把我感动到窒息。
旋即,几位医生和护士进来对我的牙床进行了取模。又等了一个多钟头,一整排临时过渡牙做好,我又被推进另一间诊室安装过渡假牙。一位女性李医生一边很有耐心地不断对假牙进行打磨和校正,一边对其助手吆三喝四,四川话与椒盐普通话交替进行,无缝丝滑转换,听得我是五体投地。
回家后第二天,下巴出现紫色淤血斑痕,第三天,斑痕延伸到脖子处,第四天,斑痕继续向下大面积蔓延至胸部。我心中不安,与常小姐联络,被告知此乃正常现象,不必大惊小怪。除去斑痕,脸部没有肿胀,牙部也没有疼痛感,平安度过了7天,斑痕消退了大半。
手术后的头三天,遵照常小姐的嘱咐,与太座去附近的社区医院挂了三天吊瓶,消炎消肿止痛止血。这是我这一辈子第一次挂吊瓶,感觉很新奇。惊异地发现吊瓶室内几十张椅子和旁边病房的十几张病床几乎满员,所有的病人都安之若素的坐在那里或者躺在那里尽情享受,真是一大奇观。有一点实在忍不住要吐槽:挂号室里一左一右两个护士,左边的护士和蔼可亲,右边的护士面目狰狞;左边的护士刷卡机轻而易举可以收费,右边的护士刷卡机无论如何不能工作;左边的护士建议我们挂内科,10块钱挂号费,右边的护士强令我们挂牙科,30块钱挂号费。先是听从了右边护士的命令,花了30块钱挂牙科,结果等了一个钟头也轮不上我们,因为只有一个医生,而且一直在做手术。转而重新去左边挂内科,很快就见到了医生。其实看病的要求完全一样,就是挂吊瓶消炎,白白损失了很多时间和挂号费。记得以前在国内的时候有一句至理名言:“宁左勿右”,现在看来在挂号的时候也应该遵循。
5月9日,再赴医院进行上半部植牙。手术前所有的流程重复一遍,又被盖上了白布。这一次为了不干扰医生的情绪,我事先把手机的音量设置成了静音模式,消除了博士一个想象的空间。
上半部的原生牙齿比下半部多,所以手术时间长一些,听到的嘎嘎声也多一些。与上一次手术不同的是,这一次手术中伴随了不少疼痛感。以前为了抵抗疼痛,一般我都是用劲咬紧牙关。现在完全不同了,无牙可咬,只能紧攥着拳头来抵抗,效果大打折扣。
简直是:刀锥入骨难成寐,冷汗如泉湿满巾。
手术后的过程与上一次基本相同,被推进另外一间病房。常小姐又端来了可口的饮食。然后又是取模、做假牙、打磨、修正。我心里开始做梦,一周以后就可以尽情的大吃大喝了。“吃嘛嘛香”的锦旗浮现在我的眼前,书写与皮卡兄共享心得的博文也开始打腹稿。
李医生安装假牙的诊室
万万没有想到,这一次术后的情况和上一次大不相同。第二天脸部就开始发肿,随后的几天越肿越厉害。尽管头三天如常去了社区医院挂吊瓶,结果没有什么作用,脸部肿胀的速度丝毫没有停止,继续扩大。小心翼翼的去照了下镜子,发现自己脸部完全变了形。小时候曾经读过一部抗日战争小说《烈火金刚》,卷首第一页就是一个日本军官猪头小队长与八路军排长史更新的搏斗。我一直没有对小队长的形象进行过具体的想象,照镜子那一瞬间,得到了答案。
肿胀消除的很慢,疼痛也在继续。与常小姐联系,她给我发了一些其他病人的脸部肿胀图像,告诫我病人都是彼此彼此,三个月之后情况就会好转。顺便一提,国内对于隐私权的概念基本没有,我也顺便欣赏了其他一些小队长的雅照。上网查了一下恢复的时间,大致3~6个月之间疼痛感会逐渐消失,这才放下心来。
没事时胡诌一首打油诗,聊以自嘲:“ 齿落风侵口,面肿似馒头。举箸难尝味,人间最惨愁。”
由于牙齿持续的疼痛,在国内余下来的很多天我一直不能去光顾美食,尤其是麻辣烫的火锅,遗憾至今。每天晚上喝点稀饭以后,经常出去转悠,幸好成都的夜景已经今非昔比。
回到加拿大以后,脸部已经恢复正常,可牙齿的疼痛仍然是时好时坏,上下牙的咬合也不是十分到位。无奈只好到本地的牙科诊所重新打磨,稍好一些。把本地牙科诊所重新照的片子传回布莱梅医院,被告知种植体与牙床的结合没有毛病,本地的牙科医生也如是判定。毫无办法,只能期盼在随后的几个月疼痛感消失后,再重新回布莱梅医院进行永久牙的种植,但愿这一过程不会拖得太久。
有时会想起:如果早就做好了全口植牙的思想准备,直接去华西口腔,会不会是另外一种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