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文学城
» 博客
» 文化差异的屏障 -人与人之间的最远距离
文化差异的屏障 -人与人之间的最远距离
2025-09-30 04:57:27
在这里 我用自己的思索、
脚步和心情耕耘着一片田地…
原创文、图(除注明外),
敬请尊重
我所在的小地方是发达的现代化国家。民主、平等、自由、人权,这些代表当今文明的标志性理念,不仅是这个国家建构的基础,也贯穿在法律与各种管理政策条规中。在这些大的方面我赞赏、全面认同,可毫不费力的融入。但具体的生活经常性的存在于‘结构’和大词达不到之处,-在社会的毛细血管中存在着你先前无从知道的、从历史中沉淀来的特性和原生的东西构成的文化,这里突起的差异,有的可以用‘入乡随俗’调整自己去适应和接受,有的则不能。不能的部分即我以下要写的‘屏障’。
从我们曾经的女邻居说起。未与她见面前我已得知她与我有共同的阅读爱好,见面时我就主动与她聊起自己喜爱和最近读过的书。…其实我俩交流起来挺费劲的,因为她几乎不会说英语,(而她是高校老师)-。或因有随好奇而来的诚意- 她听清我爱的作者名,-毛姆。我也很快明白了-她不读毛姆,因为信仰不同-,那时我刚到此地,这话让我吃惊不小,…,-这个不太好的开始其实已将我推到‘屏障’面前。
几年过去后,我基本已能用当地语言与人日常交流。比邻而居的数年足以让我与她之间至少算熟人,虽然她很少与我说话。
某个周日,离我们不远的城市举办船节,当时我先生工作的公司就位于船演水域岸边。那天,公司给雇员发家庭观赏票,我先生得到他同事的赠卷,就请了女邻一家同往,两家各驾一车一起高高兴兴的去看船。
到了地方,我先生与邻居先生去到看场后边站着聊天。因为怕女邻干坐无趣,毕竟是我们邀请人家结伴而来我理应尽‘地主之谊’,我就自然的坐在她旁边,想着不时相互会心一笑,时或评说几句…。然而,接下来发生的竟完全超出了俺的理解力。
我在邻居女士旁边坐下时,她连头也没朝我这边偏一下,眼睛始终直视前方,面无表情。后来也始终保持着这个姿势和这个表情,偶尔哄哄膝下小儿或与坐另一侧十岁女儿聊两句,她像是在表示她的另一侧坐着一位与她’不认识‘、不相干的人。
直到现在我都难以想象当时那种缺乏正常人性的怪异场面:与你同来的熟人犹如陌生人一样坐你旁边,…。我于是与坐在不远处常到我家来的我先生同事太太聊了几句…,其间那位太太不时朝我的邻居女士投去注意力,让我突然想起,这对同事夫妇当然知道邻女一家是随我们来的,邻居女士是要用对我无礼的方式给先生的同事们做个‘贵人’示范?
那时我居住此地已若干年,已注意到有当地人很追求一种‘身份感’,但这种人全世界到处有,不是什么‘特色文化’,而邻居女士的这种追求到了极致以至赤裸裸的无礼,则是文化与习俗层面的事情了。主要是,这位是学过教育学的师范教师,且当着年纪尚幼但已懂事的孩子的面…。
对被我(们)视为浅薄、幼稚可笑,很掉体面的行为,这位纯当地文化背景的教育工作者似乎有着完全相反的理解,做起来坚定且自然而然,-这是我当时的困惑。
多年后,我从媒体看到揭露本地当年亚洲殖民地时代的历史文件片,和相关访谈节目…,方才明白,根源于殖民时代的殖民主意识习惯甚至绵延在不太久前的课堂里。所以,不自觉地自视‘上人’对某类‘他种人’施以无礼,应该是在此地人难以消除的文化习惯。
邻女那天的举动某种程度上代表着当地文化,首先就体现在邻女的那一套在这边儿,应该是大概率的,奏效的:
那事之后,目睹过女邻无礼的那位太太和她的先生又一次来我家时,恰巧女邻丈夫有事进来几分钟,同事夫妇将崇慕的眼光投向男邻,感觉他俩的呼吸都屏住了。…。~
且,那位女邻的‘高贵’式无礼,这些年来我从其他邻里那里亦领教过。
原女邻搬走后旁边入住了新邻一家,新女邻(据说是心理医生)初搬入的那段时间,时不时带着孩子来我家敲门串门。有一次,她说丈夫二天出差外国,她一人下班后要接回孩子,做饭是个问题。我理解她在向我求助,就说会在明日提供主食‘炒面’待晚餐时送去(她自买现成的配菜即可)。
那晚,我在约定的时间端着一大盆刚出锅的西红柿炒面过去时,见餐桌后端坐一妇人。新邻女说那是她的婆婆,我立刻微笑要与其打招呼,但是对方面无表情(似乎眼皮也没抬一下),她并没有要答理我的意思。我不记得新女邻说了受人之惠后应有的感谢之词,…,只记得,我干干的把面盆放在了空无一物的餐桌上,又自顾自的干说了几声‘谢谢’‘请吃好’之类,然后快步逃离了那场尴尬。
是不是因为我送去的‘主食晚餐’太简单而过低于人家的期待?但是我之前就是这么与新女邻约的呀,况且我自己也很忙,接住她的暗示,适时为她们做出一锅热面,从时间上说已在强己所难了。。。也许那位‘婆婆’有交往障碍症?果真如此倒是蛮可原谅的。但事实并非如此。在后来她过来照顾孙辈时,不仅偶尔街上见面会与我互打招呼,假期来小住还和她老公一起来我家串门。如果事先约好的我必热络款待。
然而,新的问题来了。不认识不相干的人坐在一起有啥好聊的?于是在有一次无趣的老话重谈后,我先生说起我们回国时他眼见的中国的变化,这时那位‘婆婆’像是无法忍受了,说出带着(我认为)种族偏见的关于China和Chinees的话。完全忽略听话的人是谁。这倒也罢,更有,她每次无礼的说及完全轮不到她谈的事情(具体内容在此略去)。
而这后一点的无礼似乎也是自视‘上人’的当地人对待‘我辈’相当普遍的态度。不止一次,有村人到我家故意造次(我的真实感受是受到侮辱)的说或‘问’我类似的话和问题,-侵入你的隐私权范围无故施以骚扰,在我看来很过分的事那些人做起来毫无心理障碍。
最后一次就在不久前,斜对门老先生的后女伴,我与她比对其他村民更加不认识,她随其先生预约来我家做客,我们如常拿出时间和预备好的东西款待,我施以所有的和善陪其闲聊,但当他们离开时,看到我家去年完工的院围栅栏,老太太突然眼睛一翻对我说出了类似于邻女婆婆及‘三两村人’的无礼言语。
那是带着极大的妒意才可能有的‘恶意’,好像有什么让这些人眼红了。这是我从那些人的眼神看见的。虽然在此村居住多年,但我与这些人中的任何一员在所有方面没有过半分交集,从无过节,嫉妒、'恶意'从何而来?
异邦文化的障碍+人品教养的隔膜,两座大山横亘在我与T们之间,我无法也不想费神去查证所有这一切的原因,我认为应该与村民们习惯于以己度人和不谙在全人类的范围,包括尊严等等在内的所有各方面,人人平等的道理严重相关。是对'身分感'的极致追求的、不自觉的'上人'意识,引出的嫉妒,然后是空虚鼓动出的参与欲,…。
前一段时间刷到过几次‘箴言’式微信小视频,说’认知低的人‘会把别人施来的好意理解成讨好自己…’。后来,见‘鲁豫与窦文涛对谈’中将这类认知差距界定为‘人与人之间的最远距离’。我的上述经历告诉我,人与人之间最远的距离是:你以潜意识里平等的心态向对方出示好意或援手,而对方认为是你理应的讨好行为,不仅如此,ta或许认为你因此还沾了ta的光。~
另有一次见一女士博主的视频,说遇到别人拿捏时她会即地反击,因为她不能容忍被当作‘二百五’。
’ 二百五‘一词敲打到了我。显然,上面提及的先后女邻,女邻婆婆,和跑到我家对我语言‘造次‘的村邻们,把我(们)都当‘二百五了’。
反击?我的反击是‘远离’t们,所以不给t们再次的机会是我正在做的。
我以上叙述的事件是以避重就轻为原则从我的经历中筛选出的,就是说我在此文滤掉了更‘…’的事。好在以上这些也足以为可供研究文化差异的素材做个初步小结。
写此文有更大的希望。即,能为当地有识与有影响力之士在研究解决当下此地某类社会问题时,提供些许深层的线索。
上图是2023年去法国Tours一带小住后回程拍的路景。
照片上的景象可以是世界上任何角落,这让我联想到某位哲人的话(大意):我居住的任何地方都是我的故乡。我想这句话应该加上这样的前提:当且仅当我对人与人之间那段最远的距离予以最充分的尊重时, …。
dhyang_wxc 发表评论于
2025-10-01 17:37:55
回复 '甫田' 的评论 :
這個https://daohuanblog.wordpress.com/2025/01/06/,應該能用。
dhyang_wxc 发表评论于
2025-10-01 17:35:40
回复 '甫田' 的评论 :
這個問題很大——呵呵,希望我們的所指在同一頁。我以前的博文略談到了一些,但與這裡的問題角度不同:https://daohuanblog.wordpress.com/2025/01/06/%e3%80%8a%e8%80%81%e5%ad%90%e3%80%8b%e8%ab%87%ef%bc%9a%e5%8d%81%e4%b9%9d%ef%bc%8c%e3%80%8c%e6%ad%a4%e4%b8%89%e8%80%85%e4%bb%a5%e7%82%ba%e6%96%87%e4%b8%8d%e8%b6%b3%e3%80%8d2/。
落在你的博文這個具體情形裡,就是可以容易混同於一國的國民,卻不那麼容易混同於那一國的國人。其根本原因在於民與人的範疇不一致。那麼這兩個範疇的具體內容都有哪些?癥結何在?我正在寫一個系列,大概需要1-2年才能寫完,會涉及,但可能不會專對這個問題。
甫田 发表评论于
2025-10-01 14:41:07
回复 'Mary888' 的评论 : 谢谢marry博友的留评。你的留言中有一点我非常认同:就是人与人交往中的距离感。我认为起码的礼貌就是用尊重对‘距离感’的保护,-这对任何人,无论任何信仰、或有无信仰是同一个道理。
甫田 发表评论于
2025-10-01 14:38:04
回复 'dhyang_wxc' 的评论 : 欢迎dhyang博友的留言点评并问好。
“民与人的问题…”,说得好。期待你有相关博文。
到时我会去造访、学习、讨论。
Mary888 发表评论于
2025-10-01 11:16:31
即便是满满的善意,都有可能被误解、被蔑视、被践踏,我是从小就领受过的,不知出路在哪里?后来信了耶稣,才知道人与人有距离的根源是人与神有距离,人人的罪性都隔绝了神的同在,人罪行大小的差别决定了神与人的距离长短,与神亲密再无可能。不能与神与生命亲密,当然就是与魔鬼与永死亲密,人很可怜------
耶稣基督就是神成为人,为人解决神人隔绝问题的。神人同在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就会缩短,甚至消失。因为圣灵引领的人,就有真智慧、真理解、真包容,不仅能理解善意,甚至能包容明显的恶意。
你的邻居如此,但是他国家中应该有很良善的传道人,甚至殉道士,你与这些人在一起,就是安居天堂的感觉:踏实平静喜悦-----但前提是你能不猜疑、误解他们。
耶稣信仰叫信徒多与外人交往,那些因为信耶稣而拒绝友谊的,是不读的;但是他们也有自己的考量,因为非信徒没有多少神的品性,太近了大概怕被伤到,然后把这种猜疑当现实,主动保持距离了。
伤人的从来不是远距离的,都是近距离的,所以耶稣说:人的仇敌就是自己的家人,但是要信徒爱仇敌,为逼迫自己的祷告,为咒诅自己的祝福。
罪人之间的关系,本质像刺猬与刺猬之间的关系,想亲近但都有刺-----基督信仰叫人明白了还爱,其他的文化掩盖这些事实,结果很多良善的受害很深,还不明就里。
dhyang_wxc 发表评论于
2025-10-01 08:00:12
這篇觸及了民與人的問題。沒見有人深入討論過。我正在對這個問題抽絲剝繭中,很高興看到這個問題有人注意到。
甫田 发表评论于
2025-09-30 19:00:21
回复 'elfie' 的评论 : 谢谢elfie网友留言和指教。
您说的很可能都是对的。不过你好像误会了我的意思。本文内容完全与‘交友’‘和社交方式’等等的无关。
甫田 发表评论于
2025-09-30 18:57:38
回复 '竹野' 的评论 : “楼主在德国?不是二百五,你的善意被他们认为是讨好”。
是。原女邻和新女邻两位应该主要是认为我在“讨好”。后面到我家来由妒意驱动的翻起大眼睛对我说‘造次’言语的几位,估计就是二百五眼了~~。
谢谢竹野网友,给你的回复时我边写边笑。
我不在德国。在一个比德国小得多的地方。~
甫田 发表评论于
2025-09-30 18:40:32
回复 'elfie' 的评论 : 我在大学时与俄罗斯同学浅聊过,很友善的。不过从未进入过俄罗斯社会的毛细血管,恕不敢多言。
甫田 发表评论于
2025-09-30 18:33:43
回复 '格利' 的评论 : 谢谢格利网友的鼓励。 我写的全部是我的亲历,而且,如文中所言,选材上是以避重就轻为原则的。很高兴你感兴趣于对文中所言问题的进一步探讨。我一直认为这些材料是相当珍贵的社会学领域的文化比较的课题。因为只有在做学术时人们能更直面现实,按科学研究的原则说真话。
竹野 发表评论于
2025-09-30 17:44:17
楼主在德国?不是二百五,你的善意被他们认为是讨好
elfie 发表评论于
2025-09-30 16:49:01
Another thing is about Russians. Russians are also very hard to befriend with, kinda of the people you described. I speak very good Russian but I found out they only are interested in knowing other Russians and/or people they already know well of. It's not easy to get into their social cycle. If you want to make friends in Netherlands or Europe Jews are much easier to befriend with. Jewish people are more open to all kinds of people from outside.
elfie 发表评论于
2025-09-30 16:43:22
Dutch people are very direct and honest. Also compartmenized, meaning they are having close knit social circles. So it's not easy to befriend with them. Dutch people are nice but only practically friendly. One specific way to get to know Dutch people better is to ask for help and know some Dutch. They like to be helpful. So you should ask for help, but not offering help if you want to make friendswith Dutch people. They may seem blunt in the way they talk. It's just how they are. They are not hiding anything to be polite. So it's not that they are rude to you. You got to adapt to their ways of socializing.
格利 发表评论于
2025-09-30 16:36:50
非常细腻的心理分析和社会现象分析,如果真的存在这种情形,对于外来者或新人的态度以及高人一等的看法确实是一个问题。关注进一步的探讨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