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北极熊之旅 3:曼尼托巴博物馆拾忆》
若敏
2025年8月7日,阳光斜斜洒进酒店房间, 时针才刚越过下午两点半。一路奔波的我们终于安顿下来。 小洁却已无法支撑,带着四十小时未眠的倦意, 与久违的枕头紧紧相拥。她是药剂师,夜班一结束便直奔机场, 如今终于抵不住疲惫。

我立在窗前,看见时光缝隙里漏下一抹宁静,忽而心生念想: 不如去探访那座被誉为“曼尼托巴之魂”的博物馆。 我一向钟情博物馆,总觉得最真实、最直观的历史, 都藏在它们的展厅里。

(酒店的大堂)
导航显示步行只需十二分钟,仿佛旅程里的一枚轻巧伏笔。 我在群里轻声一问,小宁立刻响应。

(酒店大堂)
二点五十分, 我们在酒店大堂相视一笑,迈开脚步, 奔赴一场与时间赛跑的博物馆之旅。
【时光旅伴】
小宁,80后,长居瑞士, 湖光山色早已将她的气质熏染得澄澈而温润。我们虽隔着年岁, 却在同一频率里共振。她举起相机时,总能捕捉我眼中所想; 她整理手帐时,总能镌刻下旅途的灵动瞬间;她递来的调料, 总恰到好处。所谓心有灵犀,大抵如此。

有些相遇,像银河赠予的星轨,让旅程多了温柔的回响。 细腻而有趣,她是我心目中理想的旅行伙伴。
【一小时初识博物馆】

Manitoba Museum,二十四加元的门票,不仅是一纸凭证, 更像是一把开启时空之门的钥匙。直到瞥见闭馆时间, 我们才意识到只剩下短短六十分钟。相视一笑,飞奔向自然展区, 仿佛赶赴一场限时盛宴。

北极狐的毛皮,柔若月光,在指尖流淌;

北极熊厚厚的脂肪层, 则是它们在极地生存的秘密。

讲解员引导我们触摸比较, 她轻声解释:北极熊猎食海豹,只取脂肪,其余留给其他生灵共享。 原来,自然从不浪费,只有循环与馈赠。

白鲸的标本静静伫立,光洁的表皮仿佛还回荡着北冰洋的歌声。 据说,它来自丘吉尔镇,是一头因伤离世的白鲸。生命已逝, 却在此化为永恒的艺术,让人心生怜悯。
【雪原民族与传奇帆船】
因纽特人展区里弥漫着雪原的气息。



他们不喜欢“爱斯基摩人” 的称呼,更愿意被称为“Inuit”——“真正的人”。 这是自我命名的坚持,也是民族最质朴的尊严。

转角处,迎面便是传奇的 Nonsuch 号。1668年,它首次驶入哈德逊湾, 开启了哈德逊湾公司波澜壮阔的历史——北美最古老的贸易公司, 便是从丘吉尔的皮毛买卖起步。

展馆里的这艘船,是1968年的复制品。动人的是,在入驻之前, 它曾再次扬帆,从英格兰横渡至哈德逊湾,历时三个月, 重走当年的冒险之路。
我与小宁登船,狭窄的船舱里,却氤氲着17世纪的海风与勇气。
【时空回廊】
九个主题展厅,像九道折叠的时空。

前一刻,野牛群奔腾如雷; 下一刻,已置身二十世纪初的温尼伯街头。

老药店的琉璃瓶盛着琥珀色的时光;电影院里, 黑白默片轮回着无声的悲喜;华人洗衣店蒸汽氤氲, 诉说着移民的辛劳与坚韧。

最动人的,是那些不经意的细节: 一束光恰好照亮因纽特人的冰屋模型;

玻璃展柜里, 古老的器物与当代游客的脸庞相互映照。 古今在这一刻完成了默默的对视。

【船歌】
最终,我们仍回到 Nonsuch 号身边。橡木船身凝固着冒险与开拓的史诗。指尖轻叩船板, 空洞的回响仿佛是历史的余音。

我不禁想象:1668年它破浪而行时,水手们是否见过北极光? 他们是否设想过,三百多年后,会有人隔着展柜,与他们对话?

短短一小时,却似跨越数世纪的漂流。博物馆最动人的, 从来不是藏品本身,而是它们编织的时空经纬。我们在此刻, 得以与无数个过去与未来相逢。

闭馆铃声响起,我与小宁依依不舍,转身告别。 温尼伯的风穿过穹顶,仿佛带来曼尼托巴的心跳。

温尼伯最大的博物馆,果然名副其实。它不仅收藏, 更讲述着文明的篇章。


世上的博物馆,皆是时空的胶囊, 收藏着人类文明的火种。而我们,在推门而入的那一刻, 便成了历史的摆渡人。
【温尼伯的夜色】
回到酒店稍作休整,便收到 Shawna 与海东的消息——他们终于抵达。傍晚六点半, 我们相约在一家越南河粉店。

热气腾腾的牛肉河粉,汤清味醇,牛肉鲜嫩,片片堆叠得出乎意料。 香脆的天妇罗点缀其间,更添风味。一餐丰盛,带来久违的满足。

饭后分头而行。Shawna 与海东继续他们的“打卡”行程,而我们——小洁、小敏、 小宁与我——则缓步走向老火车站与人权博物馆附近的公园。



小敏因脚伤在酒店憋了一天,此刻举着手机兴奋拍摄, 眼里闪烁着光亮。
【温尼伯联合车站:百年回响】
这不仅是一座仍在运作的火车站,更是一扇时光之门。门外, 是今日川流不息的车流;门内, 却似乎回荡着一个世纪前的脚步与梦想。

大中央车站的“姐妹作”

联合车站由纽约大中央车站的设计团队 Warren and Wetmore 设计,1911年落成。它承袭法国美术学院派的典雅风格, 外墙采用曼尼托巴本地的廷德尔石,其上星罗棋布的化石纹理, 让建筑本身也成为一部凝固的地质史书。

车站里陈列着许多历史照片,仿佛是一座小型博物馆。此刻, 偌大的大厅空旷无声,我们自在地行走、品味。

移民的门户
20 世纪初,无数新移民在此下车,踏上草原三省的土地。 这里不仅是交通枢纽,更是人生新篇章的起点, 见证了无数希望与离别。

今日的地标
随着铁路客运的衰落,联合车站在1976年被列为“ 加拿大国家历史遗址”,1989年纳入遗产铁路名录。至今, 它仍服务于 VIA Rail 的旅客。从这里可乘火车穿越草原,甚至北上丘吉尔—— 全程需48小时。对追寻北极熊的人来说,飞机显然更高效。

走进大厅,仰望高耸的穹顶,触摸石墙纹理, 仿佛还能听见蒸汽机车的汽笛声,从百年前悠悠传来。

离开车站,我们在公园里与加拿大鹅逗趣, 看滑板青年一次次跃起又落下。

(我和小洁)

夕阳西沉,天空渐渐染上金色。

(小宁拍摄)

我们踩着长长的影子,迎着晚风, 缓缓走回酒店。



此刻,历史与当下,建筑与自然, 都悄然融化在温尼伯温柔的暮色里。
(完稿于2025年9月27日,美国亚特兰大)
(摄影:若敏,感谢小宁摄影师拍摄的照片)
若敏
2025年8月7日,阳光斜斜洒进酒店房间,

我立在窗前,看见时光缝隙里漏下一抹宁静,忽而心生念想:

(酒店的大堂)
导航显示步行只需十二分钟,仿佛旅程里的一枚轻巧伏笔。

(酒店大堂)
二点五十分,
【时光旅伴】
小宁,80后,长居瑞士,

有些相遇,像银河赠予的星轨,让旅程多了温柔的回响。
【一小时初识博物馆】

Manitoba Museum,二十四加元的门票,不仅是一纸凭证,

北极狐的毛皮,柔若月光,在指尖流淌;

北极熊厚厚的脂肪层,

讲解员引导我们触摸比较,

白鲸的标本静静伫立,光洁的表皮仿佛还回荡着北冰洋的歌声。
【雪原民族与传奇帆船】
因纽特人展区里弥漫着雪原的气息。



他们不喜欢“爱斯基摩人”

转角处,迎面便是传奇的 Nonsuch 号。1668年,它首次驶入哈德逊湾,

展馆里的这艘船,是1968年的复制品。动人的是,在入驻之前,
我与小宁登船,狭窄的船舱里,却氤氲着17世纪的海风与勇气。
【时空回廊】
九个主题展厅,像九道折叠的时空。

前一刻,野牛群奔腾如雷;

老药店的琉璃瓶盛着琥珀色的时光;电影院里,

最动人的,是那些不经意的细节:

玻璃展柜里,

【船歌】
最终,我们仍回到 Nonsuch 号身边。橡木船身凝固着冒险与开拓的史诗。指尖轻叩船板,

我不禁想象:1668年它破浪而行时,水手们是否见过北极光?

短短一小时,却似跨越数世纪的漂流。博物馆最动人的,

闭馆铃声响起,我与小宁依依不舍,转身告别。

温尼伯最大的博物馆,果然名副其实。它不仅收藏,


世上的博物馆,皆是时空的胶囊,
【温尼伯的夜色】
回到酒店稍作休整,便收到 Shawna 与海东的消息——他们终于抵达。傍晚六点半,

热气腾腾的牛肉河粉,汤清味醇,牛肉鲜嫩,片片堆叠得出乎意料。

饭后分头而行。Shawna 与海东继续他们的“打卡”行程,而我们——小洁、小敏、



【温尼伯联合车站:百年回响】
这不仅是一座仍在运作的火车站,更是一扇时光之门。门外,

大中央车站的“姐妹作”

联合车站由纽约大中央车站的设计团队 Warren and Wetmore 设计,1911年落成。它承袭法国美术学院派的典雅风格,

车站里陈列着许多历史照片,仿佛是一座小型博物馆。此刻,

移民的门户
20 世纪初,无数新移民在此下车,踏上草原三省的土地。

今日的地标
随着铁路客运的衰落,联合车站在1976年被列为“

走进大厅,仰望高耸的穹顶,触摸石墙纹理,

离开车站,我们在公园里与加拿大鹅逗趣,

(我和小洁)

夕阳西沉,天空渐渐染上金色。

(小宁拍摄)

我们踩着长长的影子,迎着晚风,



此刻,历史与当下,建筑与自然,
(完稿于2025年9月27日,美国亚特兰大)
(摄影:若敏,感谢小宁摄影师拍摄的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