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中共在台湾议题上常用一种说辞:暂不动武是出于“中华民族一家亲”“中国人不打中国人”的情面与道义。这种表述在亲共舆论场被反复渲染,似乎暗示中共对台湾有“克制”和“善意”。
然而,回顾中共的历史实践与权力逻辑,这种说法不仅虚伪,还掩盖了其在台海的战略被动与现实困境。
一、历史早已证明:中共从不对“同胞”手软
从建政之初到今天,中共对待本国民众时,几乎没有因为“同胞”身份而留情。-
毛泽东时期
大跃进与人民公社运动导致数千万非正常死亡,失败后无人问责,反而用政治高压掩盖真相。
“打倒一切牛鬼蛇神”运动,将成千上万人打成“地富反坏右”,摧毁生计与生命。
-
邓小平时期
1989年天安门民主运动,解放军奉命进京,以实弹和坦克镇压和平抗议的学生与市民,造成大量死伤。
只要权力受到威胁,中共绝不犹豫动用致命武力。
-
习近平时期
新冠疫情封城剥夺基本生存自由,大规模强制核酸、强制疫苗,外地武警进驻上海等地维稳。
对香港“雨伞运动”和反送中抗议的大规模暴力镇压,对异议人士持续跨省抓捕、秘密关押。
二、不打台湾的真实原因:力量与成本的计算
中共对本国民众毫不留情,那么迟迟不动武的原因并非“民族情感”,而是战略算计:-
军事风险
台海两栖作战高度复杂,解放军在制海权、制空权、登陆能力上尚无速胜把握。
一旦陷入持久战,将引发军事消耗与国内政权合法性危机。
-
国际反应
台海冲突几乎必然引发美日等盟友的军事介入与经济制裁,对依赖国际市场的中国经济是沉重打击。
-
内部维稳压力
全国战时动员会迫使中共调整国内资源分配,可能引发对既有政策不满的集中爆发。
与其冒险,不如继续用舆论与经济渗透削弱台湾防卫决心。
三、宣传功能:掩盖恐惧,塑造形象
“同胞不打同胞”是一个双向包装的宣传工具:-
对内
用民族情感掩饰军事能力不足,转移民众对“迟迟不打”的质疑;
维持“统一”叙事,减少战略被动暴露。
-
对外
向台湾释放“善意”信号,分化岛内舆论,制造部分人的幻想;
在国际社会塑造“克制”形象,争取外交缓冲空间。
四、中共对内与对外暴力模式对照
领域 | 对内行动(针对本国公民) | 对外行动(针对境外或外国对手) | 说明 |
---|---|---|---|
政治镇压 | 镇反、大跃进批斗、“文革”清洗、六四屠杀、香港镇压、跨省抓捕 | 对外政治批判、网络舆论战 | 对内直接动用军警暴力;对外多为口头和舆论 |
军事武力 | 1989年坦克镇压民众;新疆、藏区武警戒严 | 边境冲突(有限规模)、海空拦截 | 对内军事化维稳规模远超对外作战 |
社会管控 | 封城、强制核酸与疫苗、户籍制度、网络封锁 | 限制签证、贸易制裁 | 对内干预深入个人生活;对外多为象征性措施 |
经济打击 | 强拆、冻结资产、查封企业、限制账户 | 关税战、出口管制 | 对内可任意剥夺财产;对外需权衡代价 |
人权与自由 | 任意拘押、酷刑、失踪、剥夺言论权 | 境外追捕异议人士(秘密行动) | 对内完全无视人权;对外多在灰色地带 |
现实对比:对外装克制,对内下死手
一个最直观的例子是:-
在台湾,民众可以随意嘲讽、恶搞习近平,媒体公开批评中共领导人,赖清德甚至公开称台湾是独立国家,中共只能装没看见。
-
在大陆,任何人在社交平台调侃习近平,都可能立刻被警方传唤;严重的会直接失踪或被秘密关押。
彭立发,方艺融,董琼瑶,深圳罗湖举牌抗议习近平未能公布信息便被消失的勇士,这些都是活生生的例子。
在习近平“定于一尊”的方针下,中共逐步形成了一个不成文却铁一般执行的政治规则——“领袖不可触及”原则。
它的核心逻辑是:任何针对中共最高领导人的批评、讽刺、质疑,不论大小、不论真假,都会被视作对政权安全的直接威胁,必须立即清除、严惩。
这一原则不仅让舆论空间完全封闭,也迫使地方公安、国安系统对相关信息零容忍、快处置,哪怕只是转发一个段子,都会被定性为“攻击国家领导人”。
这种巨大反差,正是中共对外“演克制”、对内“动真刀”的缩影。
结论
“中共不打台湾是因为中国人不打中国人”不过是话术包装。中共历史上一再证明,对毫无反抗能力的“同胞”毫不留情;不打台湾,只因力量不足、成本过高、风险过大。理解这一点,才能看清台海局势的真实逻辑,也能避免被中共“善意”叙事所迷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