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力及早预防 思考我友人与阿尔滋海默症

加拿大姥姥 (2025-08-12 16:54:27) 评论 (0)

我在上篇拙文写了“我友人与阿尔茨海默症”,得到不少网友关注。确实这个病目前在医学界还没有十分明确有效的预防方法。但专家同时指出,改善和控制生活方式,可以降低患病风险或延缓病情,结合我友人的情况,谈一点粗浅看法。

一、家族原因

我友父亲曾患有阿尔茨海默症。

话分两头,有人认为这是她患病主要原因,我认为是部分原因,或者说正因为有家族病史,做为自己更要当心才好。但并不是绝对与必然,不意味凡有家族史的人一定会得这个病。父母亲有这个病,孩子们没有患病的大有人在。说明基因虽不能改变,但良好的生活方式可以降低患病风险。我友患此病,与她的生活方式、心理状态、社交方面,尤其是退休后的生活状态,有很大关系。

二、家庭生活环境

我友家庭生活条件优渥。举个小例子,上世纪50年代,由京剧界发起抗美援朝筹款买飞机。她母亲拿了家里值钱东西去捐,走到半路发现丢了,又返回家中取了再去捐。改革开放前,我友就佩戴名牌手表。

我友父母只有她一个孩子,可以想见他们对她得有多好。但她脾气不好,爱生气,经常心情不好,退休后又不爱参加社会活动,长期缺乏锻炼。

2011年,我见到友人女儿。刚聊一会儿,友人女儿就对我说,你脾气真好,真羡慕,你和你女儿关系这么好。我妈就不行,我妈老和我吵架。

友人女儿专门在北京买了大房子,接她退休后一起居住,但后来因为脾气,性格,女儿也没辙,只好再分开。

可见家庭条件好并不意味着就不会换上阿尔茨海默症。要保持良好情绪,遇事不生气,不着急,保持精神愉快,积极参加社会活动,积极锻炼身体,尽力创造丰富的精神生活,或许对克服遗传因素,预防老年痴呆症有帮助。

三,退休后的心态状态没跟上

想我友人退休前有职有权,很多时候都是她说了算,有话语权,又有好强上进。退休后和原来不一样,失落感,患得患失,一点儿事就爱与子女吵架,或多或少会直接影响到她的心情,情绪。连同我在内,没有能及时引导她注意自身变化,忽视了客观上对于她的职能转变带来的心理变化。长此以往,势必影响到她的大脑功能及健康。

我记起大约13年前,我听到加拿大中文电台早上的广播说,现在很多老人家退休了,反而听到老人家抱怨,退休了,合不来,爱吵架,爱生气,怎么办?人啊要有感恩之心,让我们用感恩的心情过老年,用感恩的心情迎接每一天。

现在我也老了,越来越觉得这段话特别管用。如果我友人也这么去想,去调整,那么心里的情绪,状态,会不会就不一样?当然,具体个案得具体分析。

四、脑子给关上了

2018年,友人住我家时,不爱看电视,不爱看手机,也从不上网,只爱看多少年来习惯了的小报纸。动作上是拿着报纸看,一问,就跟没看一样。现在想想,其一,惯性思维,不爱接触新东西,把自己与新东西,新时代脱节。其二,不接触新事物,对新东西不感兴趣,其三,不爱动脑筋,让脑神经无的放矢积极不起来。

退休后不爱出门不爱动,与外界接触少,交流少,少动脑。

专家说,大脑中海马体管记忆。经常用脑,刺激,激活它,对于防止阿尔茨海默症俗称老年失智症,大有关系大有好处。反之亦然。

五,早发现、早预防,比后悔药管用

我友人曾在疫情中患脑血栓,被医生抢救回来,只留一点点小毛病,走路有一条腿有一点慢。不动,不爱动,越来越不动,坐轮椅又有专人照顾。可想而知,各方面的因素加在一起才使得病情发展快。

后期阶段,最难受的是家人。我还有朋友的爸爸得了这个病,妈妈是医生,全职一个人在家照顾到后期,墙不是墙,地不是地。尽管如此,仍然是她的妈妈照顾到最后。她的妈妈能挺到照顾到最后,我听着就敬佩,个中之难是外人不知道的。所以,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还是前期预防更重要啊!

想我友人从退休到确诊,有十余年时间,从确诊到今天不到七年。从那么优秀的专业人才患病。本来孩子那么孝顺,为她着想,终未成行。好好的人生一副牌就这么没有了。不无遗憾,惋惜。如果我们能从中得到一点点启示,一点点挽救,帮助,也是好,也是敬畏生命。

结尾,虽然,我不能深刻写出原因,但是,有一点是肯定的,心里的不快乐占上风,好事也不当好事,郁郁寡欢,老爱生气,确实是一个重要原因。用一位超市收银小姑娘的话说,快乐是一天,不快乐也是一天,何不让自己快快乐乐呢!

感谢文学城博客前辈留言,很有参考价值,对我也很有帮助和启发,写出此文。

感谢文学城博客,感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