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俄两国已经基本确定,2025年8月15日,川普与普京两位总统在美国阿拉斯加会面,讨论与俄乌战争相关的问题。
1
从最初的"特别军事行动"到今天的全面战争,普京发动的对乌克兰入侵战争已经3年多了,让俄国在人力物力财力等多方面都承受了巨大的损失。同时,久拖不决的战争,让俄国在全球地缘政治上也遭受挫折,中亚的多个俄国盟友,意识到俄国的衰落而开始于俄国日渐疏远,导致世界各种地缘政治力量乘机介入,如在土耳其的大力促进下,最近在美国川普总统见证下达成的阿塞拜疆/亚美尼亚的和平协议。
普京本想用这场战争来强化俄国利益,并提高自己在国内的政治地位,但陷入战争泥潭的现实却带来适得其反的效果。面对这个事与愿违的局面,普京领导的俄国正在经受着来自各方的巨大压力,如美国/西方国家逐渐强化的经济制裁。就普京个人而言,他面临的最大危险不是川普总统虚张声势/但难以兑现的进一步经济制裁,而是俄国国内潜在反抗势力带来的政治风险。
2
战争的最大特点是它的不确定性,任何意外事件都可能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站期间,希特勒经历多次德国军人设计和参与的暗杀/军事政变,均侥幸逃脱。2023年6月,处于俄乌战争中的普京,也经历了一场未遂军事政变。
瓦格纳集团是俄罗斯的一个私人军事公司,曾参与俄国入侵乌克兰的战争。因为军事物资的分配不均问题,瓦格纳集团领导人普利戈任与俄国国防部长产生纠纷。2023年6月23日,双方之间的矛盾失控,瓦格纳集团奋起反抗。6月24日,普京将瓦格纳的行动定性为"叛乱"。在控制了俄国多处军用设施后,瓦格纳军队向莫斯科进发,直接威胁普京的政治地位。这场叛乱最终以失败告终。
乌俄两国国力悬殊,从国土面积/人口/经济规模这些衡量国家实力的指标来看,乌克兰军事上战胜俄国的入侵几乎是不可能的。然而,在美国/欧洲盟友的帮助下,通过持久战给俄国在人员/经济/地缘政治方面造成日益严重的损害,乌克兰可以增加俄国因内部爆发冲突而结束战争的可能性。
瓦格纳未遂军事政变表明,普京的权力并非看上去那么坚实,他面临来自俄国内部的真实威胁的确存在。在这种情况下,普京任何服软的表现,都可能为他潜在对手提供取而代之的理由,并以国家利益为名结束战争。
3
为了自身的利益,中国半公开地支持俄国持续这场战争。今年7月初,中国外交部长王毅明确告诉欧盟最高外交官卡拉斯,中国政府无法承受俄罗斯在乌克兰的失利,因为中国担心美国随后会将全部注意力转移到北京身上。
王毅的说法立刻成为海外一些华人自媒体人摆拍吃惊的话题,他们似乎忘记了,川普再次上任不久排斥乌克兰/示好俄国时,自己别着舌头给出的解释,"那是为了联俄抗中"。
尽管与中国存在着各种利益纠纷,尽管未来与中国的纠葛不可避免,但中国是俄国目前无法缺少的支持者,是一个普京不得不接受的现实。王毅对欧盟外交官的这番话,也间接地堵住了普京在乌克兰问题上服软的退路。
4
川普总统曾提议举行美/俄/乌三方国家首脑会谈,欧盟(德国)也坚持乌克兰总统泽莲斯基必须参见会谈,但这些要求多会被普京拒绝。如果有会谈,只是普京/川普双方会谈。若美欧坚持三方会谈,普京将不会参加。
对于即将到来的8月15日这场阿拉斯加峰会,美国/欧盟/乌克兰似乎在统一思想,帮助川普总统制定在会谈中讨论的和平方案。这番努力的真实意图,是防止川普总统在没有欧盟/乌克兰在场时,单方面在会谈中答应普京的要求。
这样的谨慎是必要的,但更可能的情况是,普京将在会谈中巧妙地掌控会谈/主导话题,不给川普拿出自己方案的机会,或拿出一个与普京的要求相似的方案。这样,会谈将主要集中在普京强硬且不现实的和平方案上。
无论是参加并主导美俄两方会谈,还是顶住压力拒绝参加三方会谈,普京的首要/甚至唯一的目的是维持强硬的形象,而不是达成任何停火协议。川普总统倒是会很乐意帮普京这个忙。
普京将主宰美俄阿拉斯加会谈
ShalakoW (2025-08-12 15:14:02) 评论 (0)
美俄两国已经基本确定,2025年8月15日,川普与普京两位总统在美国阿拉斯加会面,讨论与俄乌战争相关的问题。
1
从最初的"特别军事行动"到今天的全面战争,普京发动的对乌克兰入侵战争已经3年多了,让俄国在人力物力财力等多方面都承受了巨大的损失。同时,久拖不决的战争,让俄国在全球地缘政治上也遭受挫折,中亚的多个俄国盟友,意识到俄国的衰落而开始于俄国日渐疏远,导致世界各种地缘政治力量乘机介入,如在土耳其的大力促进下,最近在美国川普总统见证下达成的阿塞拜疆/亚美尼亚的和平协议。
普京本想用这场战争来强化俄国利益,并提高自己在国内的政治地位,但陷入战争泥潭的现实却带来适得其反的效果。面对这个事与愿违的局面,普京领导的俄国正在经受着来自各方的巨大压力,如美国/西方国家逐渐强化的经济制裁。就普京个人而言,他面临的最大危险不是川普总统虚张声势/但难以兑现的进一步经济制裁,而是俄国国内潜在反抗势力带来的政治风险。
2
战争的最大特点是它的不确定性,任何意外事件都可能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站期间,希特勒经历多次德国军人设计和参与的暗杀/军事政变,均侥幸逃脱。2023年6月,处于俄乌战争中的普京,也经历了一场未遂军事政变。
瓦格纳集团是俄罗斯的一个私人军事公司,曾参与俄国入侵乌克兰的战争。因为军事物资的分配不均问题,瓦格纳集团领导人普利戈任与俄国国防部长产生纠纷。2023年6月23日,双方之间的矛盾失控,瓦格纳集团奋起反抗。6月24日,普京将瓦格纳的行动定性为"叛乱"。在控制了俄国多处军用设施后,瓦格纳军队向莫斯科进发,直接威胁普京的政治地位。这场叛乱最终以失败告终。
乌俄两国国力悬殊,从国土面积/人口/经济规模这些衡量国家实力的指标来看,乌克兰军事上战胜俄国的入侵几乎是不可能的。然而,在美国/欧洲盟友的帮助下,通过持久战给俄国在人员/经济/地缘政治方面造成日益严重的损害,乌克兰可以增加俄国因内部爆发冲突而结束战争的可能性。
瓦格纳未遂军事政变表明,普京的权力并非看上去那么坚实,他面临来自俄国内部的真实威胁的确存在。在这种情况下,普京任何服软的表现,都可能为他潜在对手提供取而代之的理由,并以国家利益为名结束战争。
3
为了自身的利益,中国半公开地支持俄国持续这场战争。今年7月初,中国外交部长王毅明确告诉欧盟最高外交官卡拉斯,中国政府无法承受俄罗斯在乌克兰的失利,因为中国担心美国随后会将全部注意力转移到北京身上。
王毅的说法立刻成为海外一些华人自媒体人摆拍吃惊的话题,他们似乎忘记了,川普再次上任不久排斥乌克兰/示好俄国时,自己别着舌头给出的解释,"那是为了联俄抗中"。
尽管与中国存在着各种利益纠纷,尽管未来与中国的纠葛不可避免,但中国是俄国目前无法缺少的支持者,是一个普京不得不接受的现实。王毅对欧盟外交官的这番话,也间接地堵住了普京在乌克兰问题上服软的退路。
4
川普总统曾提议举行美/俄/乌三方国家首脑会谈,欧盟(德国)也坚持乌克兰总统泽莲斯基必须参见会谈,但这些要求多会被普京拒绝。如果有会谈,只是普京/川普双方会谈。若美欧坚持三方会谈,普京将不会参加。
对于即将到来的8月15日这场阿拉斯加峰会,美国/欧盟/乌克兰似乎在统一思想,帮助川普总统制定在会谈中讨论的和平方案。这番努力的真实意图,是防止川普总统在没有欧盟/乌克兰在场时,单方面在会谈中答应普京的要求。
这样的谨慎是必要的,但更可能的情况是,普京将在会谈中巧妙地掌控会谈/主导话题,不给川普拿出自己方案的机会,或拿出一个与普京的要求相似的方案。这样,会谈将主要集中在普京强硬且不现实的和平方案上。
无论是参加并主导美俄两方会谈,还是顶住压力拒绝参加三方会谈,普京的首要/甚至唯一的目的是维持强硬的形象,而不是达成任何停火协议。川普总统倒是会很乐意帮普京这个忙。
1
从最初的"特别军事行动"到今天的全面战争,普京发动的对乌克兰入侵战争已经3年多了,让俄国在人力物力财力等多方面都承受了巨大的损失。同时,久拖不决的战争,让俄国在全球地缘政治上也遭受挫折,中亚的多个俄国盟友,意识到俄国的衰落而开始于俄国日渐疏远,导致世界各种地缘政治力量乘机介入,如在土耳其的大力促进下,最近在美国川普总统见证下达成的阿塞拜疆/亚美尼亚的和平协议。
普京本想用这场战争来强化俄国利益,并提高自己在国内的政治地位,但陷入战争泥潭的现实却带来适得其反的效果。面对这个事与愿违的局面,普京领导的俄国正在经受着来自各方的巨大压力,如美国/西方国家逐渐强化的经济制裁。就普京个人而言,他面临的最大危险不是川普总统虚张声势/但难以兑现的进一步经济制裁,而是俄国国内潜在反抗势力带来的政治风险。
2
战争的最大特点是它的不确定性,任何意外事件都可能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站期间,希特勒经历多次德国军人设计和参与的暗杀/军事政变,均侥幸逃脱。2023年6月,处于俄乌战争中的普京,也经历了一场未遂军事政变。
瓦格纳集团是俄罗斯的一个私人军事公司,曾参与俄国入侵乌克兰的战争。因为军事物资的分配不均问题,瓦格纳集团领导人普利戈任与俄国国防部长产生纠纷。2023年6月23日,双方之间的矛盾失控,瓦格纳集团奋起反抗。6月24日,普京将瓦格纳的行动定性为"叛乱"。在控制了俄国多处军用设施后,瓦格纳军队向莫斯科进发,直接威胁普京的政治地位。这场叛乱最终以失败告终。
乌俄两国国力悬殊,从国土面积/人口/经济规模这些衡量国家实力的指标来看,乌克兰军事上战胜俄国的入侵几乎是不可能的。然而,在美国/欧洲盟友的帮助下,通过持久战给俄国在人员/经济/地缘政治方面造成日益严重的损害,乌克兰可以增加俄国因内部爆发冲突而结束战争的可能性。
瓦格纳未遂军事政变表明,普京的权力并非看上去那么坚实,他面临来自俄国内部的真实威胁的确存在。在这种情况下,普京任何服软的表现,都可能为他潜在对手提供取而代之的理由,并以国家利益为名结束战争。
3
为了自身的利益,中国半公开地支持俄国持续这场战争。今年7月初,中国外交部长王毅明确告诉欧盟最高外交官卡拉斯,中国政府无法承受俄罗斯在乌克兰的失利,因为中国担心美国随后会将全部注意力转移到北京身上。
王毅的说法立刻成为海外一些华人自媒体人摆拍吃惊的话题,他们似乎忘记了,川普再次上任不久排斥乌克兰/示好俄国时,自己别着舌头给出的解释,"那是为了联俄抗中"。
尽管与中国存在着各种利益纠纷,尽管未来与中国的纠葛不可避免,但中国是俄国目前无法缺少的支持者,是一个普京不得不接受的现实。王毅对欧盟外交官的这番话,也间接地堵住了普京在乌克兰问题上服软的退路。
4
川普总统曾提议举行美/俄/乌三方国家首脑会谈,欧盟(德国)也坚持乌克兰总统泽莲斯基必须参见会谈,但这些要求多会被普京拒绝。如果有会谈,只是普京/川普双方会谈。若美欧坚持三方会谈,普京将不会参加。
对于即将到来的8月15日这场阿拉斯加峰会,美国/欧盟/乌克兰似乎在统一思想,帮助川普总统制定在会谈中讨论的和平方案。这番努力的真实意图,是防止川普总统在没有欧盟/乌克兰在场时,单方面在会谈中答应普京的要求。
这样的谨慎是必要的,但更可能的情况是,普京将在会谈中巧妙地掌控会谈/主导话题,不给川普拿出自己方案的机会,或拿出一个与普京的要求相似的方案。这样,会谈将主要集中在普京强硬且不现实的和平方案上。
无论是参加并主导美俄两方会谈,还是顶住压力拒绝参加三方会谈,普京的首要/甚至唯一的目的是维持强硬的形象,而不是达成任何停火协议。川普总统倒是会很乐意帮普京这个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