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问我,开悟是什么?我当时心想,这也正好,最近自己也有些小感受,就随便分享一下吧。
这段时间我在整理自己的 403B 账户,把钱转进了 Rollover IRA,又要帮老妈打理国内投资,手里突然多出一笔现金,需要重新做资产配置。美股、A股、港股市场同时琢磨,既要布局,又得慢慢建仓,说实话挺折腾的。但在这个过程中,我突然意识到,心态比账户数字更重要 —— 那种在纷扰中仍能保持冷静的感觉,也许就是某种小小的开悟吧。
这种心态让我想到古装剧里打仗的场景:大军压境、两军对垒,鼓声和呐喊震天,可我方主帅依然面不改色,挥手调兵。之所以稳得住,靠的正是对自己战略的信心。投资也一样,虽然不至于“生死一线”,但毕竟是真金白银。我就是自己账户的统帅,心稳不稳,直接决定我能否打赢这场仗。
很多人觉得“开悟”很神秘,好像离生活很远。但我慢慢体会到,它其实就是一种心境的转变。就像有一天你突然醒过来,发现天还是那片天,柴米油盐还是那堆事,可心境已经完全不一样了。
我第一次听说“开悟”,是在一本讲禅宗的小册子里。有个僧人问赵州禅师:“什么是道?”赵州说:“平常心是道。” 当时我有点懵,觉得怎么可能这么简单?后来才慢慢明白,这句话挺厉害的 —— 开悟不是要跑去深山老林,也不是要搞点神奇的体验,而是回到最普通的日子,看到事物原本的样子。
我觉得开悟的第一个表现,是对“我”的看法变了。平时我们老是想着:我是某人的孩子、某人的同事、某种性格的人,好像“我”是个固定的东西。可仔细看,其实“我”只是一些念头和记忆临时拼起来的,就像流水,一直在变。现代心理学叫“自我解构”,说白了就是别老把自己看得那么固定,那么沉重。
第二个,是心境更安然。开悟不是没烦恼,是让烦恼绑不住你。就像你做了个噩梦,醒来后梦还在脑子里,但你已经知道那不是真的。生活里我也见过这样的人,他们遇到很大的变故,还是能笑得出来。他们是有感受的,却能坦然面对。无常就是常态,反而因此会多了一份轻松:看一朵花、一片叶,都觉得挺好。
第三个,是行为上会更自然。真正开悟的人,不会摆架子,更不会觉得自己比别人高一等。他们照样做饭、种花、打理生活,不过少了焦虑和算计。帮别人也是随手的事,不是为了表现,也不是因为“应该”。那种自然,让人觉得特别舒服。
开悟离我们不远,它常常藏在小事里。比如被批评时,不急着辩解,先笑笑;工作很忙的时候,能提醒自己这只是暂时;甚至想到死亡,也没那么怕了,因为生死本来就是个过程。
前阵子还碰到一件小事。有个人主动说要把我写的一首诗谱成曲,还打算唱出来。我没太当回事,就随口答应了,因为以前我们合作过。后来TA发消息说弄好了,让我去看看。结果点开一看,啥都没有。我去问了下,TA才说:“抱歉,有人不让我理你,就把它给删了。”我听完就笑笑,也没多问是谁。要是以前,可能还会琢磨琢磨。现在觉得,生命太短,不值得为这种小事耗心思。只做想做的事,只交想交的人。
再说回投资。这次中美市场的布局,让我发现,最大的收获不是账户涨了多少,是心态更稳了,打开了格局。哪怕市场风浪大,心里也能安定下来,不会轻易慌乱。
当然,开悟也不是终点。有禅师说过,“悟后起修”。就算你明白了一些道理,旧习气还是会回来的,就像湖水再清,也得常常打理。开悟只是看见真相,能不能在日常生活里活出来,才是真正的功夫。
所以到头来,我觉得开悟不是变成别人,而是更自在地做自己。它不在远方,不在书里,就在我们的一呼一吸、一举一动里。也许当你真的放下一些执著,就会发现:其实自己一直都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