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二哥他们村度过整个夏天最开心的一天,而这一天几乎让我完全确立了这场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的真正的认识,说真的,那时脑子里和意识中根本没有“农村是个广阔天地”这样的口号,这句话是多年以后看了些知青文学和知青影视剧才知道的。也正是有了这一天之后,无论后来知青文学和知青影视剧如何描写知青的那段上山下乡的经历有多苦难,我都认为那是为了煽情而煽情。事实上,在后来的日子里,两个哥哥谈起那段经历,更多的是怀念,如同我们怀念我们的童年、怀念我们的少年、怀念我们的青年一样,充满着甜美,因为那同样是一段回不去的时代。
城里来的知识青年可以和村里的年轻人一样下河摸鱼、上山抓野肉,下田插秧劳作一样的记工分,我到现在也不知道当时哥哥们每天赚到的公分到底值多少钱,或是能换回多少粮食、多少两肉。可是我实实在在的看到二哥他们想吃鸭子的时候就打开后门吆喝着把鸭子从池塘里引到边上宰杀,想吃鱼时就到河边下网捞鱼,米饭直接从楼下仓库里搓两把稻谷放打米机里去壳蒸煮。而之前大哥他们村的知青,稍微的比不上二哥他们村,但大哥作为生产队的酿酒能手,想吃肉时打两斤酒到生产队长或生产队会计家一起加个菜是没问题的。在这种山清水秀的农村生活,这样的生活完全可以用丰富多彩来形容。
二哥以要送我和十六哥回家为借口,跟知青小组组长请了几天假便和我们一同走回我们村。
一路上二哥指着河那边的一排山峦告诉我哪座山山脚下的村庄是哪个哥在那里插队,哪座山山脚下的村庄是哪个姐在那里插队。大都是我们院里的哥姐们和武装部的哥姐们,都是熟人,至于东门街的那些哥姐们我很少和他们有接触,很多都是只闻其名不知其人。和大哥他们去农村插队落户一样,院里的父母们都有意安排男孩在一个村,女孩在另一个村,为的是怕这些知识青年太有知识闹出不该有的乱子来。只有外地来的知青组比如柳州、百色那边来的知青会有男女混搭的知青村,以及林场那边的知青有男女知青在一个生产队里,所以在两个哥哥的知青生活中都没有知青文学和知青影视剧里的那种情爱场景出现。
回到村里,奶奶很开心,也不知道她吩咐哪个堂哥到河里网回一大盆鱼,还在竹林里捉回一盆竹笋虫,用鼎锅煮了一鼎锅的新米饭,所谓新米就是当年收的第一季稻米,那是真的香。我的心思并不在饭桌上,在和二哥回来的路上我就一直缠着他要他教我游泳,就一直盼着晚餐早点结束,然后都河边洗澡。
可偏偏那天叔伯们和堂哥他们在田里劳作到天黑才收工,其时正是农村抢收抢种的“双抢”,农活相当的繁忙,每天的晚餐都是点着煤油灯在昏暗中开餐,这一点我是很习惯了的。那晚的月光也很好,吃完晚饭也不知道是几点钟,就呼啦的一群堂兄弟们涌往河边。农村没有电灯,当然也就没有路灯了,在农村走夜路的经验就是,看着地面上白亮的地方绝大多数就是路了,照着白亮的地方踩下去就不会掉到水田里,有月光那就简单多了。
二哥只是在河边浅水区教我怎么用双脚打水,也不做任何示范就和其他堂哥们游到河中间去了,这让我很烦恼,看着他们在河里像浪里白条一样游得那个丝滑,心里那才是真的羡慕嫉妒恨。是的,有堂哥跟我说过,家在河边的人不会游泳真的很丢脸。这时的我,早就把奶奶“欺山莫欺水”的告诫抛到九霄云外,一心只想学会游泳。
我的一双手撑在水下的鹅卵石上,双脚不停的打水,头使劲往上仰,心里默默的叫着“我可以游”。可等到二哥他们在河里游了四五个来回上岸说:“回家!”我还是一无所成,很沮丧的跟着哥哥们回去睡觉。
在农村有个好处就是不用时钟,早上听到公鸡叫或是各家的黄狗子、白狗子、黑狗子们一阵狂吠,就自然醒了,然后就能听到各家木门打开的吱呀声,接着就是有人从牛栏里牵牛出去的声音。
二哥回来也没有闲着,因为是“双抢”的时节,早早的二哥和堂哥们跟着叔伯们一起到田里插秧去了。我舍不得离开二哥,也跟着到水田边看他们插秧,看着看着就忍不住的跳进水田,二哥瞪了我一眼让我老实在田埂上待着,八哥却说:“你想学插秧?我教你啊!”
于是我就学起插秧来,食指和中指夹着秧苗往水田里软糯糯的泥里插入,拇指一收拢,秧苗就插进去了,很简单。
然而,等我从水田这头把秧苗插到那头,就听到在田埂上分秧的十六哥哈哈大笑,原来我插的那排秧苗全都浮上水面,太尴尬了。更尴尬的是,我的小腿肚上不知什么时候附上了两只蚂蝗,一条全身通黑,一条带着金边。慌不迭的跳上田埂,十六哥不慌不忙的往两只蚂蝗身上吐口水,然后用棍子把它们从我的脚肚子上刮下来,顿时两道血从蚂蝗吸附的地方流出,有点痒。十六哥又在田埂边的一株黄金柴摘下一把叶子放入嘴里嚼烂,往我小脚肚子上的两处伤口敷去,这就把血止住了。
这不是我真正意义上的农村生活,因为,我总认为农村的米饭好吃,农村的鱼好吃,农村的鸭好吃,农村的竹笋虫好吃,还可以自由自在的骑在牛背上,我不明白堂哥他们为什么还是认为县城比村里好。
二哥他们插完秧,晌午过后,还要到晒谷场翻晒谷子。生产队的水牛们也耕完田,下午又是我们放牛的时间,十六哥照例扶我骑上那头老牛。老牛一如既往的温顺,总是慢条斯理的吃着牛坡上的嫩草。老牛的背很宽厚,宽厚到我可以躺在上面,就这么平躺着,睁开眼看着天上的朵朵白云,那时候的天空真的很蓝。
约莫六点钟,太阳偏西还没有下山,赶着一群牛去河边,这时候是水牛们最惬意的时候,它们在河滩的下游泡着水,鼻孔哼哧哼哧的,四脚和牛肚子上从水田里带上来的淤泥刹那间被流水洗净。而我们则在河滩的上游洗澡游泳,这时候渡口的渡船还在正常运营,有车来的时候,堂哥们会跟着车一起上船,当船行到河中央深水处,他们就爬上船头的桅杆上跳入水中。和龙岸寨博渡口的渡船不同,在我们这条河的这条渡船上有一位船工是我们的堂姐夫,所以我的这些堂兄弟们上船和回家一样简单。
我还只能是羡慕嫉妒恨的眼巴巴看着他们欢快的反复从船上跳下来,不会游泳,只能继续在河边摸着鹅卵石用双脚打水。
好巧不巧,也就是那天,水流是突然急起来的,就那么一下把我从鹅卵石堆推开,双手只能顺势一拨,身子便顺着水流出去好几米,而头还保持在水面上,没有一丁点慌张,反而是一阵惊喜,我居然可以游起来了。很快的就游到下游的水牛群里,我知道不能再往下游了,再下去就是一片沙洲,过了洲底,那可能就游到融安融水去了。于是爬上岸又回到上游,踩着鹅卵石往更深的地方走去,再次游起来,还真的学会了游泳。这下好了,完成父亲交给的任务,也不怕再被堂哥说河边人家的孩子不会游泳很丢脸了。
我兴奋的朝堂哥们喊“我也可以游啦!”
接下来,当有汽车过渡时,我也爬上了渡船,还不敢爬上船头的桅杆上,就在船头的起降板上往河里跳,然后拼命的往河边游去。
就这么游着,一直游到二哥他们收工也来到河边洗澡,然后很得意很兴奋的告诉二哥我会游泳了,二哥只是淡淡的说:“早就应该这样了。”
这时候,发现家门前的这条河是如此的美,河边的竹林婆娑,河中铺满了鹅卵石,清澈见底,抢水鱼在水底穿梭,渡船上的船工不急不躁的拉扯着船边的钢索,船在河两岸来回,哦,原来这也是我的家。
我的岁月(五十二)
上方谷雨 (2025-08-09 08:18:45) 评论 (1)在二哥他们村度过整个夏天最开心的一天,而这一天几乎让我完全确立了这场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的真正的认识,说真的,那时脑子里和意识中根本没有“农村是个广阔天地”这样的口号,这句话是多年以后看了些知青文学和知青影视剧才知道的。也正是有了这一天之后,无论后来知青文学和知青影视剧如何描写知青的那段上山下乡的经历有多苦难,我都认为那是为了煽情而煽情。事实上,在后来的日子里,两个哥哥谈起那段经历,更多的是怀念,如同我们怀念我们的童年、怀念我们的少年、怀念我们的青年一样,充满着甜美,因为那同样是一段回不去的时代。
城里来的知识青年可以和村里的年轻人一样下河摸鱼、上山抓野肉,下田插秧劳作一样的记工分,我到现在也不知道当时哥哥们每天赚到的公分到底值多少钱,或是能换回多少粮食、多少两肉。可是我实实在在的看到二哥他们想吃鸭子的时候就打开后门吆喝着把鸭子从池塘里引到边上宰杀,想吃鱼时就到河边下网捞鱼,米饭直接从楼下仓库里搓两把稻谷放打米机里去壳蒸煮。而之前大哥他们村的知青,稍微的比不上二哥他们村,但大哥作为生产队的酿酒能手,想吃肉时打两斤酒到生产队长或生产队会计家一起加个菜是没问题的。在这种山清水秀的农村生活,这样的生活完全可以用丰富多彩来形容。
二哥以要送我和十六哥回家为借口,跟知青小组组长请了几天假便和我们一同走回我们村。
一路上二哥指着河那边的一排山峦告诉我哪座山山脚下的村庄是哪个哥在那里插队,哪座山山脚下的村庄是哪个姐在那里插队。大都是我们院里的哥姐们和武装部的哥姐们,都是熟人,至于东门街的那些哥姐们我很少和他们有接触,很多都是只闻其名不知其人。和大哥他们去农村插队落户一样,院里的父母们都有意安排男孩在一个村,女孩在另一个村,为的是怕这些知识青年太有知识闹出不该有的乱子来。只有外地来的知青组比如柳州、百色那边来的知青会有男女混搭的知青村,以及林场那边的知青有男女知青在一个生产队里,所以在两个哥哥的知青生活中都没有知青文学和知青影视剧里的那种情爱场景出现。
回到村里,奶奶很开心,也不知道她吩咐哪个堂哥到河里网回一大盆鱼,还在竹林里捉回一盆竹笋虫,用鼎锅煮了一鼎锅的新米饭,所谓新米就是当年收的第一季稻米,那是真的香。我的心思并不在饭桌上,在和二哥回来的路上我就一直缠着他要他教我游泳,就一直盼着晚餐早点结束,然后都河边洗澡。
可偏偏那天叔伯们和堂哥他们在田里劳作到天黑才收工,其时正是农村抢收抢种的“双抢”,农活相当的繁忙,每天的晚餐都是点着煤油灯在昏暗中开餐,这一点我是很习惯了的。那晚的月光也很好,吃完晚饭也不知道是几点钟,就呼啦的一群堂兄弟们涌往河边。农村没有电灯,当然也就没有路灯了,在农村走夜路的经验就是,看着地面上白亮的地方绝大多数就是路了,照着白亮的地方踩下去就不会掉到水田里,有月光那就简单多了。
二哥只是在河边浅水区教我怎么用双脚打水,也不做任何示范就和其他堂哥们游到河中间去了,这让我很烦恼,看着他们在河里像浪里白条一样游得那个丝滑,心里那才是真的羡慕嫉妒恨。是的,有堂哥跟我说过,家在河边的人不会游泳真的很丢脸。这时的我,早就把奶奶“欺山莫欺水”的告诫抛到九霄云外,一心只想学会游泳。
我的一双手撑在水下的鹅卵石上,双脚不停的打水,头使劲往上仰,心里默默的叫着“我可以游”。可等到二哥他们在河里游了四五个来回上岸说:“回家!”我还是一无所成,很沮丧的跟着哥哥们回去睡觉。
在农村有个好处就是不用时钟,早上听到公鸡叫或是各家的黄狗子、白狗子、黑狗子们一阵狂吠,就自然醒了,然后就能听到各家木门打开的吱呀声,接着就是有人从牛栏里牵牛出去的声音。
二哥回来也没有闲着,因为是“双抢”的时节,早早的二哥和堂哥们跟着叔伯们一起到田里插秧去了。我舍不得离开二哥,也跟着到水田边看他们插秧,看着看着就忍不住的跳进水田,二哥瞪了我一眼让我老实在田埂上待着,八哥却说:“你想学插秧?我教你啊!”
于是我就学起插秧来,食指和中指夹着秧苗往水田里软糯糯的泥里插入,拇指一收拢,秧苗就插进去了,很简单。
然而,等我从水田这头把秧苗插到那头,就听到在田埂上分秧的十六哥哈哈大笑,原来我插的那排秧苗全都浮上水面,太尴尬了。更尴尬的是,我的小腿肚上不知什么时候附上了两只蚂蝗,一条全身通黑,一条带着金边。慌不迭的跳上田埂,十六哥不慌不忙的往两只蚂蝗身上吐口水,然后用棍子把它们从我的脚肚子上刮下来,顿时两道血从蚂蝗吸附的地方流出,有点痒。十六哥又在田埂边的一株黄金柴摘下一把叶子放入嘴里嚼烂,往我小脚肚子上的两处伤口敷去,这就把血止住了。
这不是我真正意义上的农村生活,因为,我总认为农村的米饭好吃,农村的鱼好吃,农村的鸭好吃,农村的竹笋虫好吃,还可以自由自在的骑在牛背上,我不明白堂哥他们为什么还是认为县城比村里好。
二哥他们插完秧,晌午过后,还要到晒谷场翻晒谷子。生产队的水牛们也耕完田,下午又是我们放牛的时间,十六哥照例扶我骑上那头老牛。老牛一如既往的温顺,总是慢条斯理的吃着牛坡上的嫩草。老牛的背很宽厚,宽厚到我可以躺在上面,就这么平躺着,睁开眼看着天上的朵朵白云,那时候的天空真的很蓝。
约莫六点钟,太阳偏西还没有下山,赶着一群牛去河边,这时候是水牛们最惬意的时候,它们在河滩的下游泡着水,鼻孔哼哧哼哧的,四脚和牛肚子上从水田里带上来的淤泥刹那间被流水洗净。而我们则在河滩的上游洗澡游泳,这时候渡口的渡船还在正常运营,有车来的时候,堂哥们会跟着车一起上船,当船行到河中央深水处,他们就爬上船头的桅杆上跳入水中。和龙岸寨博渡口的渡船不同,在我们这条河的这条渡船上有一位船工是我们的堂姐夫,所以我的这些堂兄弟们上船和回家一样简单。
我还只能是羡慕嫉妒恨的眼巴巴看着他们欢快的反复从船上跳下来,不会游泳,只能继续在河边摸着鹅卵石用双脚打水。
好巧不巧,也就是那天,水流是突然急起来的,就那么一下把我从鹅卵石堆推开,双手只能顺势一拨,身子便顺着水流出去好几米,而头还保持在水面上,没有一丁点慌张,反而是一阵惊喜,我居然可以游起来了。很快的就游到下游的水牛群里,我知道不能再往下游了,再下去就是一片沙洲,过了洲底,那可能就游到融安融水去了。于是爬上岸又回到上游,踩着鹅卵石往更深的地方走去,再次游起来,还真的学会了游泳。这下好了,完成父亲交给的任务,也不怕再被堂哥说河边人家的孩子不会游泳很丢脸了。
我兴奋的朝堂哥们喊“我也可以游啦!”
接下来,当有汽车过渡时,我也爬上了渡船,还不敢爬上船头的桅杆上,就在船头的起降板上往河里跳,然后拼命的往河边游去。
就这么游着,一直游到二哥他们收工也来到河边洗澡,然后很得意很兴奋的告诉二哥我会游泳了,二哥只是淡淡的说:“早就应该这样了。”
这时候,发现家门前的这条河是如此的美,河边的竹林婆娑,河中铺满了鹅卵石,清澈见底,抢水鱼在水底穿梭,渡船上的船工不急不躁的拉扯着船边的钢索,船在河两岸来回,哦,原来这也是我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