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说,绝大多数有孩子的老中自己都没有真正体验过什么是幸福教育。幸福对不少老中来说,绝对是一个抽象的名词,奢侈不着地的想法,生存是第一位。共产党接管中国之后,一起都是党安排的,只有绝对服从,哪有什么自由选择?比如大学分配工作就是个例子,拆散了不知多少对情侣,离家背井。解放前的自由,解放后的奴隶,这绝对不夸张的。教育是极其烧钱的。解放前重男青女现象严重,家里的钱重点给男孩。我祖父也是这样,男孩家里给钱读书,女孩自己拿奖学金,甚至读师范才行。解放后,土豪资本家全都成为了无产阶级,还谈什么教育自由。
不管是国内,还是国外,高中毕业前大家基本都在学一样的东西,差别是课外活动。有一些在高中的时候可以选择技术学校。但到了大学阶段,专业完全是自己选的,但对于不少老中,专业其实是家长选的。
去过不少子女教育论坛,主要讨论的是什么专业最赚钱,容易进,却从来没有讨论过孩子自己的想法,他们的选择。来自台湾的华人其实也差不多。记得著名华人导演李安来自台湾,在哥伦比亚大学学电影的。毕业后好长时间没有工作,没有人投资赞助拍电影,一直待在家里,靠夫人的收入维持生活。后来是台湾政府的资助,在独立电影节成名,取得了不少成就,但他妈妈还是认为拍电影不是正当职业。
我一朋友的孩子最近从政府部门主动离职。她是电脑专业毕业,但因为对电脑没兴趣,工作后没多久就烦倦了,最后因为身体的原因,不得不离职,在家里专心艺术创造。艺术是她最喜爱的。其实不只是华人,不少亚裔家庭也都这样,孩子上大学选专业完全是根据什么专业毕业后好找工作,薪水比较高,完全忽略了孩子自己的爱好,孩子读学位完全是为了满足家长的需要。
我过去说过,我朋友的孩子曾经参加过美国奥林匹克队,本科进入了MIT,三年就毕业了,顺利拿到了哈佛,芝加哥大学,UCSF的博士录取。他最后去了UCSF。博士还没读多久,被人拉去创业,结果创业失败,自己也不想读博士了,只好做房地产经纪人。他爸爸非常失望,但也没办法,孩子大了,管不住了。
读文科等不热门的专业,工作往往是非常难找。一个朋友嫁给老美。这个老美是博士毕业,读文科的,一直找不到工作。好找他家境不错,靠遗产就可以轻松过日子。不少老中用失败的例子来否定幸福教育,但追求实际教育悲剧也不少,改行甚至自杀的也不少。相比之下,幸福教育最多没工作而已,似乎没听到去走绝路的。如果真是到了那个地步,肯定会有别的办法去生存,比如开网约车之类的。
我想随着老中经济上的改善,他们的后代肯定会越来越注重自己的幸福感。据说犹太人当年也是这样,只学热门的专业,而现在学什么的都有。我当年来美国,也有学电脑的想法,甚至都被录取了,但有更好的,更有兴趣的机会同时存在,我毫不犹豫选择了后者,即使钱少赚了点,人生的经历是有钱也买不到的。后来发现,赚钱未必是实现财政自由的唯一途径,而是你怎么投资理财,怎么节省,如何贷款,否则钱赚的越多,花费也多,到头来还是没钱度日。
我认为,过多干涉孩子的自由选择其实是对他们没有信心,也许是对自己也没有。美国跟中国还是不大一样。当年在中国,铁饭碗是人人羡慕的。我毕业的时候包分配,但没干多久就不想干了,没意思,没前途,能看到几十年后的自己,整天就想到要出国。后来改革开放,就业机会和种类大幅度增加,但现在,工作机会变少,体制内的工作又成了大热门,甚至有人为了这些工作去读跟它们有关的专业。中国人真是能适应,不去问问政府为什么工作机会变少,而是去改变自己,忍受现实,几千年的奴性不是一下子就可以改变的。当然,现在的制度也不允许这样的改变。
到了这个年代,在美国,基本的生存应该不是什么大问题。前面说过,金钱买不到幸福。即使收入不高,只要注意投资,生活节俭,同样可以达到小康水平,甚至财富自由,晚年无忧无虑。为什么要强制自己的孩子去拼热门专业?何况行行出状元。实在是没有这个必要。如果孩子自己喜欢,那是最好,不喜欢也应该尊重,毕竟那是他们的人生,不是你的。你自己没有自由幸福,不等于他们也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