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手机,或说碎片化网络资讯的斗争,已经有些年头了。是在大约十几年前,从我有了第一部iPad开始的。iPad给过我不计其数的快乐时光,包括所有上厕所的时间。平板一拿,不觉时光飞逝。在网络世界的畅游,让我忘记周遭的一切,仿佛进入无我的心流状态。可惜,这种平板上的心流,不像运用在工作和学习中的时候那样,总会给我平静和满足感。我跟进过无数论坛狗血、明星八卦、扮靓小贴士、各大商铺打折信息、笑话集锦、历史名人揭秘,也不能说我毫无收获。可是,多数时候,当我终于能以万钧之毅力,叉掉最后一个窗口,把发烫的平板拿去插电以后,我感到内疚和空虚,同时发现饭没做、碗没洗、衣服还在洗衣机。这感觉可不好。
有了智能手机后,斗争变得更加困难了。因为我从前并不会把iPad带着到处走动,挣扎只限于在家的时候。现在可难了,这个恼人的小妖精,几乎二十四小时,跟我形影不离,时时刻刻都可以诱惑我,使我屡屡成为对自己失信的人——拿起手机前:就五分钟,看看天气和邮件;拿起手机后:股市行情不能不看,有没有人回我的帖啊?关注的博主更新了没有?上个星期网购的衣服 ,到哪儿了?……哎呀不好,三十分钟了!不行不行,这条短视频,我得打开看看说的啥。如此这般,一而再,再而三地,无法自拔。放下手机后:今天天气啥样哩?
多年下来,我发现:只要不碰手机,什么都来得及做;只要碰了手机,那,就什么都有可能咯。在工作日,情况会好一些,毕竟工作占据了巨量的时间。到了节假日,早上起来,先刷个手机;吃完早饭,再刷个手机;等家人洗漱出门,还有五分钟,刷个手机;上了车,今天不归我开,坐后排刷个手机;排队结账,前面还有三个人,刷个手机;餐馆等饭,刷个手机……一个休息日下来,本以为还能在自由的时间里,干出什么大事,却原来只是多出了几个小时自由上网的时间而已。
几年来,我做过多次努力,想把手机偷去的时间夺回来。至今,取得了一些些成果。总的来说,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在努力。我的成果之一是,改掉了带手机上厕所的习惯。这个好处非常明显。我家里某个还沉溺于此习的人,平均上厕所要三十以至五十分钟。我却可以速战速决。我的逻辑是:既然可以在任何地方上网,为什么要在厕所上网?是因为厕所的气氛特别温馨吗?
成果二是,部分改掉了起床就要摸手机的习惯。从某一天开始,我把手机的充电器移出了卧室。这样就很大程度避免了深夜和早晨刷手机的可能。然而不时地,我仍然会在从卧室去厨房的路上,绕道探望我的小亲亲。这每一次绕道,基本上,二十分钟就没了。手机,简直了!时间吞灭器。
所以,为了集思广益,我买了本书《原子习惯》(Atomic Habits by James Clear)。这本书给出了一些改掉坏习惯的思路。比如说,你要让做这件事变得困难、没有吸引力、没有满足感、同时要让跟这件事相关的物件消失。像是,你特别嗜吃一种炸薯片,就可以把它藏在一个很难看到的角落,或者根本不买。一段时间你看不到它,就可能会忘记,至少不会频繁地吃。沉迷于看电视的人,可以每次看完电视,就拔掉所有的接线。再看的时候,还得把所有的线重新接上,有时候嫌麻烦,就会算了。
但是我觉得这些办法,对手机不太适用。因为手机不仅是娱乐工具,也是生活和工作工具。我到哪里,都必须带着,地位不输我的钥匙。而且我的手机现在都不用开关机,指头一点就能看,啥困难都没有。再加上,手机无与伦比的吸引力和即时满足感。看起来,手机的设计简直是对改掉坏习惯的见招拆招,生来就带有上瘾机制。
但是,所谓开卷有益。我虽然没有即刻从这本书里,学到戒掉网瘾的办法,却学到了一个建立好习惯的门道。那就是:让这件事变得简单。举例来说,锻炼的目标不要定成做一百个俯卧撑,而是一个。读书的目标也不要是一百页,而是一页。万事开头难,你只要开始了,后面有些是自动发生的。最后你会发现,几天之后,你绝对不止每次做一个俯卧撑。关键的问题是,第一个。我亲测有效。
在这之后,我忽然意识到,如果我不再纠结于和手机的缠斗,而是致力于好习惯养成,手机问题将不攻自破。假如我可以提高锻炼和读书的优先级,每个休息日,锻炼两小时,读书三小时,好好做饭两小时,那我就根本没什么功夫刷短视频和鸡零狗碎帖了。或者,转化零碎时间的职能。五分钟,做点手臂运动。三分钟,冥想一下。一分钟,聆听周围的声音。引用书中的一句话:“好的一天和坏的一天的区别,往往由几个关键时刻的选择决定。”希望我让健康的选择成为习惯,摆脱与手机的每日角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