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话题,我们的印象中好像只有华人“坐月子”,在过去封建落后的年代,代代相传的那种传统“坐月子”观念,如中式月子饮食,还要求产妇一个月忌风、忌冷、不可以洗澡、洗头,需要调理汤水,注重养生膳食,很多东西不可以乱吃,有忌口。宝宝的护理也有一套歪理,所以很多传统的“月子护理”是和现代科学格格不入的。
早两天还看到一篇文章,谈中国正在衰败的十大行业,其中有一个就是“月嫂行业”,当然主要原因还是生育率走低,传统“月嫂模式”的局限性,收费高昂和民间“月嫂行业”的不规范等等弊病引起。
这次我去看刚出生的小孙女,饶有兴致地参观了一个西人的“月子中心”HOMB,令我惊讶的这是一个完全没有华人背景的特护中心,别说运营管理者,连工作人员都没有一位华人,所有的理念和华人“坐月子”又是完全不一样!
其实在西人主流社会,也有这种类似于“坐月子”的护理服务,不是突然跟风而来的,他们叫
Postpartum Care Centre 或叫Maternity Retreat / Confinement Centre,近十年发展得比较快,这和墨尔本华人社区中流行的“月嫂”和“月子中心”形成一种并行的特殊妇幼护理。当然这些西人的Postpartum Care Centre的主要以英语为主,适合于西人,以及在澳洲出生和长期居留,特别是生活习惯已经完全西化了的这一代。
开始我以为HOMB是个很大的Centre中心,坐落在犹太人区域的Elsternwick,其实就是一个有点风格的民宅,面积不到600平米,但有4睡房(包括三个整套的套间),所以最多一次只能同时接待三对母婴。说起来是个“中心”,其实并不大,每个时间段一对母婴都有2-3位护理人员。晚上婴孩哭闹,她们会培训新妈妈一种安顿婴孩的方法,实在不行护理人员会将婴孩带到另一间独立的房间,由护理人员帮助看护,让产妇可以睡好觉。饮食也可以根据产妇的需求提供特别制作的菜肴,据称全部都是新鲜有机食材,当然会根据营养师做健康饮食的指导,但不提供中餐。

这个就是Homb Postpartum Care Centre

干净整洁的星级居住环境

厨房

老爷爷居然也吃上一顿“月子餐”
藜麦,炖牛肉,烤玉米,鳄梨和西红柿
服务的套餐可以很多选择,但起点从5天开始。护理团队全天候 24/7 待命,提供以产妇需求和产后护理为重点护理;这些护理涵盖母乳喂养支持、一般婴儿护理、营养、体能训练、自然疗法等。也注重培育母婴良好的睡眠质量、充足的营养,母婴情感培养,以及克服产妇产后抑郁症风险等关键因素。这个团队拥有各种技能和资质,包括注册护士、助产士、IBCLC 哺乳顾问、自然疗法师和营养师、分娩陪护师、产伤治疗师、体能治疗师、夜间保姆、育儿知识教育者和温柔睡眠顾问,全方位以最佳方式指导和支持母婴度过整个入住期间。
当然该“月子中心”的收费不便宜,每一晚是1300澳元(两天就相当于1万人民币),所以即便是10天,也要上万澳元。我饶有兴致搜索了一下此类“月子中心”,收费基本上差不多,据称所有的护士和护理人员都有专业执照,甚至清洁工都达到医院手术室清洁人员的标准。所以尽管价格昂贵,但平衡所能给的服务和受到的婴幼儿看护的技巧培训,智者见智,仁者见仁。

“华人月子中心”和“西人月子中心”的比较
假如没有这种西化了的高端“Postpartum Care”,传统西方护理又是怎样?在墨尔本是不是有华人的“月嫂”和“月子中心”服务?
在澳洲,传统西方产后护理通常是医院产后几天就出院,之后由家庭医生 (GP)、社区护士 (Maternal Child Health Nurse) 定期上门探访和跟进。我们小儿子在澳洲生的,当时是去公立产院Mercy hospital顺产的,当天产妇就被要求洗澡,喝冷的果汁,两天就回家,不也好好的?而且公费医疗报销全部费用,自己一分钱都不要花。当然当时没有现在这种“坐月子”的服务,很多本地澳洲人至今都没听说 “月子餐”和“月嫂”这回事。
但近年来随着中国大陆、香港、台湾、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华人移民非常重视“坐月子”,华人社区家政公司也可以找到住家的“月嫂”,这也催生了现代的华人“月子中心”。目前墨尔本、悉尼、布里斯班都有几家规模化、酒店式的华人背景的“月子中心”,服务对象主要是中高端华人家庭。

乍一看,即便在澳洲“月嫂”的费用并不低(前几项是月的价格)
所以“车到山前必有路”,各家根据自己的偏爱、各自的需求和经济实力,总会选择到一种适合自己的产后恢复方案。祝各位年轻父母亲和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们有一位健康可爱的宝宝,也让新妈妈平安健康、产后恢复得更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