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神秘的心灵(20) - 谎言悖论

海伦HH (2025-07-22 14:22:39) 评论 (0)

这是一个很烧脑但值得思考的问题。

前几天一位小学生跟我说,在夏令营活动时一位志愿者大哥哥对他们说:“我妈妈死了,我爸爸杀人关进监狱了。”稍停一会,大哥哥说:“这是假的。”(It’s a fake. )

小学生问我:“大哥哥的话到底是真的还是假的 ? 他妈妈真的死了吗?他爸爸是杀人犯?”

我知道那小学生有点焦虑与困惑,我回答:“大哥哥不是说‘那是假的’,是吗?”

“嗯,他说了。”小学生释然了。

其实,这话也可以理解成说谎者悖论。

说谎者悖论是最古老的语义悖论。

说谎者悖论起源于公元前6世纪,克里特哲学家埃庇米尼得斯(Epimenides)说了一句很有名的话:“我的这句话是假的。”这句话之所以有名,在于它没有答案。因为如果埃庇米尼得斯说的是真的,那就不符合这句话“我的这句话是假的”;如果他说的是假的,那就符合这句话“我的这句话是假的”,那这句陈述是真的。



哲学家埃庇米尼得斯

如果某人说他自己“我说的是假的”,那么他说的话是真还是假?

这话很难回答。

“我现在说的这句话是谎话”,这句子后来就被通称为“说谎者语句”,即谎言悖论。

具体来说,那大哥哥说,“我说的是假的”这句话,可理解为他妈妈没有死,他爸爸没有杀人;而从另一角度来看,大哥哥说的那句“我说的是假的”本身就是假的,那就是大哥哥的妈妈死了,他爸爸杀了人。

说谎的悖论在生活中并非罕见,为此而引起的心理困惑时常出现。

例如,有个女孩嬉皮笑脸地对着让她去相亲的妈妈说:“我有男朋友了,是个外国人。”她明明知道她母亲最不愿意家里有个洋女婿,因为母亲不会英语,担心沟通或生活习惯等方面出问题。那母亲听女儿这么一说,急了,严厉指责女儿不懂事理。女儿抛回一句:“我说的是假的!”然后扬长而去。

那女孩到底有没有洋人男朋友呀?

在生活中,如果有人无意间说了些得罪或冒犯了别人的话,经常会知趣地补上一句:“我说的是假的。”

这话的巧妙之处是,既可理解这不是真的,是谎言,免得对方不高兴;不过也可理解其所言的这句“不是真的”也是假话,那么,原本那句冒犯别人的话就是真的了。

语言的奥妙不可忽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