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国流水账3–感动在三镇

笨鱼看世界 (2025-07-24 07:26:07) 评论 (1)

在武汉只停留了三天,居然跑遍汉阳,武昌和汉口三镇。周日晚上到达武汉天河机场,廖师傅来接机一切顺利,入住汉阳开发区的皇冠假日酒店。

次日早饭后先生就直接去研发中心上班,我则等待表弟松接我去武昌家里。距离上次见面已有八年,他们搬进了新房子,二叔已在疫情初期离世,二婶身体尚好,但基本足不出户。当年正准备去澳大利亚留学的侄女,已学成回国,在武汉的一家外资医药公司工作了。由于我的时间紧,松不得不请假,侄女也特地安排在家上班,使我在周一上午也能见到大多数家人。不知算不算典型的三世同堂家庭,各种现代化的家电,精致整洁的三室公寓,我带了一包需要洗涤的衣物(离家已十余天,又不放心酒店洗衣房洗内衣),待我吃完午饭离开时,洗衣机已把衣物洗好烘干。二婶热情地让我带上他们网购的时鲜水果……生活如此方便,一家人其乐融融,令人羡慕。

傍晚在离酒店不远一个很有情调的饭店石总请吃饭。石总也是老朋友了,曾美国公司总部培训几年,离我们家不远。聚会气氛轻松随意,他们特地把上晚自习的儿子接来,那个当年四五岁的小石头,已经是中学生了,看着这一家人的成长,禁不住感叹年轻真好。吃的什么大多记不起了,只是念念不忘那个清炒蚕豆……

周二上午我独自坐地铁去协和医院。十四五年前,先生外派到武汉技术研发中心,我也和协和医院的超声科建立了合作关系,那时每年都有协和医院超声科的一个医生来我伦敦的医院进修学习,我也和他们一起做研究课题。如今这些年轻医生都已成为技术骨干,在医院大显身手……謝主任更是个人情味十足的领导,从来把我当成自家人,使得我每次回来都有一种回娘家的亲切自在感觉。这次见到所有当年的老朋友,聊着往事,谈着家常,特别新冠时冒着生命危险,进入ICU检查病人的过程,尽管他们说得如此轻描淡写,我却能感受到那份悲壮……西区医院的张主任特地定了一束花送我,那天正是5/21,据说是年轻情侣送花高潮,为此等了好久,感动……

饭桌上谢主任指着一条一尺半长的大白刁,告诉我大白刁鲜美但有很多细刺。这条鱼是把小鱼刺的基因剔除后的科研成果,没想到居然有幸吃到华科大转基因工程的产物,的确肉质肥嫩鲜美且无刺……

想去看看先生口中的新扩建的研发中心,也想见见他的老同事们。我自告奋勇给他们做个健康讲座,也算做点有用的事吧。

晚上谢绝了参加先生的应酬早早休息,小袁主任的电话一下点醒了我,尽管已经退休,也许还可以发挥一点余热嚒。约好次日去她的医院和研究生讨论一下,而后一起吃个午饭,她送我去高铁站。小袁主任以前也在协和医院,曾在英国进修学习,后来受聘儿童医院。新冠初期建造火神山医院曾紧急受命负责医疗设备配置管理,在我看来是一个满载能量,无所不能的年轻医生。

儿童医院也在市中心,也许不是传染病季节,也许没有走对地方,令我意外的是没有电视里儿童医院的熙熙攘攘,孩子的哭闹……谈谈原理,看看设备,一下子就到了吃饭时间,匆匆扒了几口饭,就和小袁主任坐上预订的网约车,直奔武汉车站。

我们正在车里谈笑风生,老公电话来了“你拿错护照了”,这简直是晴空霹雳,我自诩一向缜密,绝对不是我应该的错误。掏出天天背着的护照,果不其然,错了!!我每天都看到它,居然没有一次打开检查一下,刻骨铭心的教训啊!这时我们据车站也就15分钟车程,离开车不到一小时,怎么办?小袁主任快人快语,安慰我总有办法,要和车站客服沟通;先生则已让廖师傅拿着我的护照直奔车站大约需要一小时;看来唯一办法是改签,但必须由订票人操作。无奈微信为我订票的老妹,还好她手机不离身,还好武汉到北京高铁车次频繁,她立即为我改签了两小时后的车票。总算尘埃落定,正午的艳阳高照,酷热难耐,小袁贴心的把我安置在到达口的肯塔基快餐店,并打电话通知廖师傅,然后才坐网约车返回医院。

当廖师傅出现,交换护照,并把我送到入口,终于刷脸进站了。跌宕起伏的一个多小时,充满着自责且感动,我的一个错误,引得多少人为我忙碌。如果我是一个人面对这个问题,又该如何应付呢?亲情友情包裹着,我是如此幸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