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 最忆是大连(中):老虎滩/傅家庄/旅顺…(修改版)

性情中人,分享真性情。看似古舊書,說的是千秋話。
打印 被阅读次数
上次次写这篇文字时,我把发生在傅家庄的往事,张冠李戴到老虎滩的头上了。所以要重写这个部分;也谢谢各位指正我的朋友。

大连当年交通不如现在方便。能搭公交车去到的好玩处,印象比较深的还有老虎滩、夏家河、棒棰岛等。见识了星海公园的改造和跨海大桥后,就不想再看“新鲜事物”,没有再去这些地方,好存住当年的美好记忆。

老虎滩的古今

老虎滩是大连另一处海滨景点,说起老虎滩,不由得想起大连动物园的东北虎,园内的东北虎,个头超大、毛色超漂亮,比北京动物园的老虎更威风帅气,即便它咪着虎眼睡觉,也又帅又彪悍。

老虎滩这名字来自一个古代民间故事“石操打虎”。当年这里天高海阔人烟稀少,有老虎出没,也不是太稀罕的事,只是有勇气打虎的人并不多,石操便是一位堪比武松的打虎勇士(可能还是山东老乡)。

老虎滩前有三座锯齿状的礁石,叫“虎牙礁”,据说是被石操砍断的虎牙;石操持剑与恶虎单打独斗,最后一剑削掉半个虎头。死虎趴在地上变成一座山,缺了半个头,就是老虎滩西南面的“半拉山”。石操自己也累倒变成一座山,卧在老虎滩东南的海面上,如今叫“石槽/石操山”。石操的恋人当然也要变成“望夫石”。

野兽、勇士加美女,中外传奇皆是此套路。不过这个故事勾勒出了老虎滩的地形地貌,如同一只无头猛虎伏卧海滩,附近有数座突出海面的礁石、小岛,分别是这个打虎故事中的其它节点。此故事来自网路,大家姑妄听之。

老虎滩景区山海交错,海岸线有四千多米长,曲折蜿蜒;既有原生态的山海错落相拥,加上现代的设计建设,让人耳目一新。我记得在老虎滩的礁石上拍过一些照片,一时还没找到。

傅家庄的暗流

大概是在1979年,我和男朋友(后来我先生)还有一位同班同学,一起去傅家庄海滨游玩。我先生水性很好,看见那么开阔的天然海面,要下水畅游,还说要游到对面的海岛上去。我水性不好,为安全起见,租了一个汽车轮胎/泳圈备用。那位同学不愿意下水,留在岸边看管衣物。

先生本以为带着我游到老虎滩对面的小岛,是轻而易举的事。只是我们游了很远,已经完全看不到身后的海岸,却一点没有拉近与小岛的距离。这时还发生了一件令我们很困惑的事,无论我们如何用力游,总是在一条大船的旁边徘徊不前,之前我们已经超越过许多停在海中的船,可就是无法超越这条船。有附近渔船上的渔民看着我们哈哈大笑,说我们陷在“溜子”里面了。当时我没听懂这句话,想象成《智取威虎山》里面东北土匪的行话“带溜子”。后来才明白是说我们被卷入了海面下的暗潮中,被海潮裹胁着漂流、自己却没有感觉(后来李安的影片《少年派的奇幻漂流》,那条小船就是随海潮漂流)。

我们努力激水,没有意识到被海流带走的危险。只是下海的时间已经比较长,我感觉全身冰冷发木,就努力说服先生放弃游去小岛的企图,于是我们转头游回海滩。还好我套着大汽车轮胎,掉转方向以后,应该是横切了海流、脱离了“溜子”;回到的岸边时,发现离我们下海处的岸边至少有两、三百米远。

此时的我全身已经冻僵,嘴唇和指甲都发紫,踉踉跄跄爬上岸,立刻趴倒在被太阳晒得热烘烘的鹅卵石沙滩上, 脑中一片空白,半个多小时之后才缓过劲来,眼前只有蓝天碧海和绿色的小岛,像刚刚做了一场梦。

夏家河的细沙滩

上次说过,大连地处狭长的半岛上,东临黄海,西临渤海。星海湾和老虎滩都在黄海一侧(东面),夏家河的海岸则在渤海湾一侧。黄海的海水是深蓝色的,反倒是渤海湾的水,颜色较黄;夏家河在渤海一侧,海水是黄色的。

夏家河离市区好像比较远,游人不太多;夏家河与星海公园、老虎滩的鹅卵石海岸不同,夏家河海岸是绵延不断的细沙滩,海岸浅而平,走进海中百米,海水还不会没顶。当年有首流行的台湾民谣《澎湖湾》(晚风轻拂澎湖湾,白浪逐沙滩…),就像在说夏家河。我们也是在夕阳下的沙滩上奔跑,一排排白色的海浪,从远处朝岸边涌来。很多年之后,我在墨西哥又见过类似的海滩。

如今的夏家河子是大连四大传统海水浴场之一,海滩开阔平坦、海底为均匀细沙泥质结构,平均浪高不超过半米,潮间带延伸达数百米,是天然的浅水游泳区。

夏家河也有其缺点,就是海水含沙量比较高,不如星海和老虎滩清澈,从夏家河海滨上岸之后,全身沾满细沙,一定要冲洗身体(在星海下水之后,我们有时候并不冲水就直接回校了)。

棒槌岛

棒槌岛在大连市东南约5公里处。棒棰岛名字的来历,是因在离岸500米远处的海面上,有一小岛高突海面,远远望去,好似过去农妇捣/洗衣服用的一根棒槌。棒槌岛南面是开阔的大海和鹅卵石海滩,北面是山峦,登临棒槌岛的主峰,大连市区的景色和海滨风光尽收眼底。

棒棰岛有海、有山、有岛,风景优美,远离闹市,岛上有著名的棒棰岛宾馆,是多组不同风格的别墅群。我上学那些年(70年代末),棒棰岛并不对外开放,夏天往往会有国家级会议在此举行;这里也是避暑和疗养胜地。如今的棒棰岛已经对外开放,官方网站说,棒棰岛是“国家4A级旅游度假胜地”。

当年我是跟着长辈们进入棒棰岛的,那年暑假后期,在这里召开全国经济工作会议。我也跟进去听了一些“老同志”的讲话,当时大多数干部都支持“经济改革开放”,让我觉得中国的经济发展前途无量。如今这些都已是过眼云烟了。

最牛火车站

当年我搭火车去大连上学,是在三月中旬。可是刚一走出大连站,刺骨的寒风扑面而来,加上地面打滑,吹的我踉踉跄跄站不稳;心想大连的风怎么比北京的还大还冷;大连站怎么比北京站还更大更空旷。

大连火车站分上下两层,下层有售票大厅,上层是候车室,两侧有很长的栈桥,就像后来高速公路的引桥。当年的大连火车站在全国独占鳌头,连北京站和上海站都没有这种立体双层设计。

在日俄战争之后,日本占领了辽东半岛,并成立南满铁路株式会社。满铁总部在1907年从日本迁到大连; 大连站是由南满铁路株式会社承建的。设计师为太田宗太郎,仿照东京上野站(1932年落成)设计,1937年竣工。

听说在大连开始了改革开放建设之后,大量的旧建筑被拆毁,大连火车站地处青泥洼桥的中心地段,是具有往昔风采的“历史建筑”,才得以被保留下来。也有人说,是日本有人专门出资要求保留的(姑妄听之)。总之,能留下就该点赞!

旅顺军港

说到旅顺,因为人口流量小,老火车站也很小。不过,小镇旅顺的战略位置非常重要。旅顺和大连一样,是天然良港(岩石结构,不积淤泥);旅顺港最早为满清的北洋水师所建,后被俄国、日本占领。在日俄战争中,旅顺是俄国和日本争夺的港口。今天仍然是中国北方最重要的军港之一,也是北海舰队的基地。

小镇除了有军事要塞和驻军,本地居民并不多。当年的旅顺很像日本或者西方国家的小镇,没有公交车,人们都步行出门,连骑车的人都不多。城里没有高楼大厦,房子大都是西式独栋建筑,整体看上去,很像孩子的积木搭出来的童话世界。或许我没仔细观察小镇的阴暗面,我只感到旅顺美观整洁,岁月静好。

在旅顺的白玉山上,可以遥望旅顺口的海道出口。 背靠着百年前服役的大炮留影(我们几位女生当时爬上炮筒拍照,可惜照片找不到了)。走过平静安恬的旅顺街头,遥想上世纪初这里曾经硝烟弥漫,日俄两军交战,却屠杀了许多当地百姓,将他们扔在万人坑中,实在心有余悸,不忍回首,也更感受到和平的可贵。

昔日的大连是一座现代、安恬而唯美的北方城市,虽然远离江南水乡,还是觉得可以套用白居易的《江南好》:“大连好,风景旧曾谙。日出花红胜火,春来水绿如蓝,忆南,最忆是大连”。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