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澳洲首都堪培拉Canberra

mungji (2025-07-23 20:57:36) 评论 (1)

关于澳洲联邦首都Canberra,现在通译作“堪培拉”。然而联邦政府除辖管各州(省)外,也管辖境内三个境内领地(包括“堪培拉”)及七个海外领地,这里仅先说“堪培拉”。

在早期的华人报纸上,广益华报在早期有所关注,但相对报导较晚,尤其在选址的报导中也出现偏差。下面仅录数段(原文中没有英文地名,故补上以方便了解):

  1. 世间官商士庶居其地者,多欲得其地利之权。忆昔澳洲倡议联络之初,六省皆悦建都于鸟修威坑上,隔雪梨不下百咪之遥。盖以实藏而论,则而鸟修威为最富,次则域多利而坚士兰。然此三省又以鸟修威为适中之地。惟初联络时美经决定建都于某埠,百工未兴,欲速不达。宪驾已临,故将美利畔为暂居之所。岁月如流,至今数载,鸟修威官员则怨美利畔横占其权;乃因凡建都于该埠,其地必旺而商务众,富贵多来安居。但别省颇不悦雪梨独占其美利焉。据域多厘省人说,美利畔街道广阔,楼房雅洁,合为京都之地。鸟修威人亦称省内地广肥美,人民丰富,港口雅致。十月二号在六省政局内诸多驳论。域多厘省始准鸟修威用纸笔登载省内入一埠名陈列于政局台上,任众议员以投简之法,舍寡从众;必择一地,立为京都,不许久延。今将所登载之埠名录列:爹吉地Dalgety、潜麻Tooma、间巴喇Canberra、滔密Tumut、连虾士Lyndhurst、力佐治Lake George、柯巴喇Bombala、也士根巴喇Yass-Canberra、柯伦治Orange、暗觅爹Armidale。(“选举澳京”:广益华报1908年10月10日第5页)
  2. 美利畔埠六省总政局选择新建京都之地,其最多公举者则是也士间巴喇,乃鸟修威南方铁路,隔雪梨六百九十咪,隔美利畔六百咪远。悦举此地者共有三十九名。今作选举已成,六省京都照依前约,坐在鸟修威之地。虽已此为,但不能立即动工。一欠资财,二欠裱绘图则;或延留至三五年,或十年八载亦未可知也。当是时,别党政员在位,或再更改地盘,亦无法阻止;因洋人国例常闻更改。为政者若能齐心,可称百事任意而为。试看昨两礼拜皆说爹吉地埠为最妙,今忽变卦又不悦爹吉地之埠矣。此地名也士间巴喇者乃坐在也士埠及间巴喇之中央,故以此两埠为名也。(“选定也士间巴喇为六省建都之地”:广益华报1908年10月17日第5页)
  3. 澳洲新京都为六省总政之地,乃在鸟修威省隔雪梨一百九十余咪,隔美利畔六百咪远,前报多登。美利畔埠总政局十一月六日号又再提议,诸多驳论。比若居东之某政员自有地业在东,预知京都成立,价值渐增,则说东方为美;居西者亦说西善,执拗难平。有说也士及间巴罅相夹之地为适宜。有南省政员说爹吉地埠为最妙,域多厘省政员说都勿埠最合。驳论既多,难分孰是。后再用头简之法,舍少从众。政局主席亦说再次投简为合。当开票时,公举都勿善者十七人;举也士间巴罅善者十九人。故舍十七而取十九,亦照日前所据,以也士间巴罅为建新都之地。闻陆六省上下议员俱悦批准以此埠为正京都,料必他日可无更改之意矣。故也士埠老幼居民喜悦于心,兼形于外,街上颜色旗号张扬,并奏乐等以称贺。(“选再择京地 众意如前”:广益华报1908年11月14日第5页)
  4. 澳洲议建六省京都已历多年,其言论之繁,曾志前报。至今始接到美利畔消息云,联邦内务大臣奥摩厘曾将预备在鸟修威省也士间巴喇建都之计划宣布。其词云,本年二月二十号已从洋人折扶利购地约十七万零八十个半衣架。此地名曰鈪顿,以作暂时在城外设写字楼﹑建寓所并小屋等,俾司事者与建造工人等居处之用。本年二月一号,已议准拨银八千磅,作在此地创路建桥经费。仝日并议定拨银二千一百零二十二磅,作购买开筑桥路器具之用。二月三号议准在该处建筑一水闸,以约束葛打河Cotter River之水;又一所约束爹流冧布喇地方﹑茂郎古劳Molonglo River之河流,俟建成而后止,预备需银五百磅。正月二十号议用银五百磅,在芒士曹劳莫劳山上筑暂用天文台一所,并设备当需之器具。又二月九号议用银五百四十磅,开筑道路约阔十二尺,由此山下而达天文台上。又二月十七号议定设避野兔铁网在鈪顿Acton草场围,绕物业外圆长七英里。按此宣布出后,料新建京都之期,或在于不远矣。 (广益华报1911年4月1日 第2页“澳洲联邦预备建京都之计画”)
  5. 澳洲各省于一千九百年以前﹐各自为政。自一千九百零一年元月﹐始在雪梨宣布设立联邦政府于美厘彬埠﹐距今葢已二十六年矣。至去年乃有迁都本省坎比拿之决定﹐各种工程次第告竣。经于本月九号将政府迁移该埠矣......。(东华报1927年5月14日第7页“联邦政府迁往坎比拿”)
广益华报1908年10月10日第5页在“选举澳京”中的陈述比较混乱,主要在两点:

其一是“据域多厘省人说,美利畔街道广阔,楼房雅洁,合为京都之地。鸟修威人亦称省内地广肥美,人民丰富,港口雅致”,这种情况是民间争议,而投票选择的议员着眼点则在选址原则及政治上考虑的更多(这方面将会分别列出议员的观点)。

其二,有三个选址基本上会排除。首先是连虾士Lyndhurst,它离雪梨太近,但在众多选址中不具优势,出局是必然的。另外两个是柯伦治Orange和暗觅爹Armidale,都在雪梨以北且接近昆士兰,与选择雪梨与墨尔畔距离的中间位置的原则不合,仅是照顾昆士兰方面的情感而提供选择,故也不会考虑。



在有权投票选址的议员中有一个基本共识,所选的应在Monaro Highlands的范围之内。其分歧以在Yass – Canberra 与Dalgely – Tooma的两个连片范围选择。后者有一个致命的弱点,就是早在1906年选址是确立在Dalgely的,后来雪梨方面“反对接受Dalgely,并拒绝承认英联邦要求的额外领土”(见“Federal Capital Site”, Riverine Herald, 8 October 1908, Page 2);同时Tooma紧贴州界不远,而雪梨方面是希望“首都尽可能靠近100英里的界限”,故而在众议院以39票对33票被否决(见“Friday, October 9, 1908”, Argus, 9 October 1908, Page 4);但Canberra不能成为单独的选择,必须包括Yass及Lake George 在内的整个地区在内。百多年过去,堪培拉Canberra已然成形,也在扩展,但并不是将向北面的Yass伸延,而是向南的山区扩展(含葛打河水库)

至于确立堪培拉成为首都过程的争议就不一一解说了,可参考1908年期间澳洲的英文报导;而雪梨或墨尔畔两大城市都没有成为首都,却非得在荒野之地建新的城市,这就有可说的。

最早提议联省成为联邦的是雪梨总督,故初议的地点是在雪梨的1888年,各州的总督、纽四兰及斐济都有代表到场(后来纽四兰及斐济因各种原因没有加入联邦)。1888年之后雪梨总督与其它州的总督意见相左,改由维多利亚总督主持,故到联邦政府成立时维多利亚总督顺理成章成为联邦政府总理,联邦政府也由此而在墨尔畔办公,而首都地点则先挂起来,先解决宪法及国家初建时需统一的内部事务,偶然也会作为议案讨论。

1904年开始,首都的问题摆成急务,是雪梨或墨尔畔成为首都的争议随之而起。即使留到今天来讨论,也会争论不休。

雪梨是澳洲第一个建筑的城市,更是澳洲近现代史开始的地方,也是20世纪海运年代与东南亚联系最密切的城市,假如以历史的厚重感,雪梨应是不二之选。但雪梨最遗憾的地方是刚登陆的地方应是现在的北雪梨,那建设的重心是在情人港的北部。局限于选址,早期雪梨的建设缺乏规划性而不得不向西部阶段性发展,工业、商业、住宅等区域交叉伸展,却又因西部处于低洼盘地又伸展不开。在政局来说,昆士兰是较晚时候分割出去,故关系较为密切,而在联邦选票中又得不到多数。

墨尔畔的情况不一样,略晚于雪梨建设,故整个布局较雪梨完善。维多利亚州相邻的南澳及塔省无论经济或人的交往密切,所以观点较为接近,略去西澳及北澳不计,三省对两省时,纽省就略占下风。更不用说,受都选址本来就是雪梨与墨尔畔之争,对昆士兰影响不大,所以吵来吵去都是纽省和维省的事。

堪培拉从确定地址到基本可以陆续迁入办公前后近20年。

回过头看Canbeera的中文译名,现在是堪培拉,但曾有“间巴罅”( 广益华报)和“坎比拿”( 东华报)的译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