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文学城
» 博客
»2025回国记 (一) 成都茶馆:一杯茶里的城市人生
2025回国记 (一) 成都茶馆:一杯茶里的城市人生
在北京上小学时,父亲经常带我们家小孩子去剧院看京剧。印象最深的是马连良先生演的《空城计》,看的最多的是杜近芳出演的《佘赛花》,一共看了三遍,差点被老爹培养出了一个小票友。不过由于京剧节奏缓慢,加之念白尤其是韵白不大听得懂,所以更加喜爱的其实是观看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的话剧。看的最多的是两部剧,一部是《龙须沟》,一部是《茶馆》。人艺演员的功力,后来的演员绝难比肩。那时就牢牢记住了四个最主要演员的名字:于是之,郑榕,蓝天野,英若诚。英若诚的儿子英达后来在影视领域混得风生水起,郑榕的女儿更是出色,赴美留学事业有成。文学城里的博友们很多都认识她,乃著名的博主逍遥白鹤也。不过虽然看了几次话剧《茶馆》,可在北京除了喝过大碗茶,从未涉足茶馆,一来是年幼,二来四九城内茶馆数量实在是太少。
11岁时随父母从北京搬到成都,当初感觉此地土的掉渣。西部地区早上亮得晚,每天一大早摸黑上学途中,总是能看见很多黑暗中的街道上有那么一间很大的店铺,灯火通明,人声鼎沸,热闹非凡,走近一看是茶馆。当时特别惊讶,咋这么早就有这么多的人来泡茶馆。久而久之才习惯了,明白过来那时候的人们或提着鸟笼、或抱着麻将,会在茶馆里消磨整个上午。那些竹椅和木桌、玻璃茶碗和小火炉,是成都人情味最浓的地方。

2009年以后没有回过成都,这次回去,面目全非。铺天盖地高楼大厦,绿树成荫草木葱茏,亭阁龙翔凤翥,舞起街头巷宇。唯一熟悉的地方仅剩茶馆了。头几天阴差阳错在布莱梅牙科医院做了全口植牙手术。初装假牙,咀嚼功能退化很多,美食味道在嘴里更是无法体验,十分苦恼。幸好喝水喝茶不影响口腔,因此后来的30多天内,主要的去处是成都各个茶馆。
成都市的茶馆遍布各处,据说目前有17,000多家。望江楼公园,武侯祠,新都桂湖公园,植物园,人民公园,黄龙溪,众多名胜古迹著名景点都曾光顾,游览为辅,喝茶为主。与多年前的同学好友或兄弟姐妹在茶馆里一坐,轻松愉快,满嘴火车:家长里短,名人轶事,往事追忆,今日趣闻。前些年兴盛的同学会,在成都主要地点发生在餐厅与茶馆。同学们多年未见,都在社会上磨练成精,过去的羞涩与拘谨一扫而空,言语间坦诚许多。记得一句话曾经说过:“拉着同学的手,好像回到十八九,拉着老婆的手,恰似左手握右手。”但凡在茶馆里遇到一群人在开同学会,必定是最热闹的那一群,七嘴八舌,谈笑风生,老成都的闲情逸致就在这沸沸扬扬的吆喝声中慢慢晕开。当然,与帽子叔叔一起饮茶就是另外的故事了。

成都人爱喝茶,这是大家都知道的事。但成都的茶馆,不仅仅是喝茶的地方,更是一种生活方式,一种独有的城市文化。
成都人喝茶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早在西汉,四川就是茶叶产地。到了唐宋,成都已经有了类似今天茶馆的“茶坊”“茶肆”。到了清末民国,成都的茶馆已经开遍了大街小巷,既是邻里闲聊的地方,也是传递消息、看戏听书的场所。茶馆成了城市生活的缩影。清末成都人傅崇炬所著的,记录当时成都社会万象的《成都通览记载》,1909年成都有茶馆518家,有街巷516条。这意味着过去成都市中心几乎每条街道上都有茶馆。这些茶馆从清晨六点一直开到傍晚,生意非常红火。茶客的比例是一个相当惊人的数字,即便在当今,成都的茶馆恐怕也仍是四川之最,中国之最,世界之最。
成都的茶馆讲究“一个竹椅、一杯盖碗茶、一把耳刮子”,坐下来就是半天。喝的是茶,聊的是天,过的是一种节奏慢、生活松弛的日子。茶馆既是老人们的乐园,也是年轻人社交的舞台。很多人生大事,甚至商业交易,也常在茶馆谈成。
茶的种类虽不如江南繁多,但茉莉花茶、竹叶青、毛峰、绿茶等样样讲究。茶馆师傅泡茶的手艺也是门道十足,动作利索,泡茶、端茶、收杯一气呵成。特别是掏耳朵服务,成都人称之为“采耳”,更是成都茶馆的一绝,轻巧精致,许多外地游客慕名而来,只为体验一次那种“耳根发麻”的舒服感。
望江楼公园离我以前工作的单位不远,园内翠竹摇风,薛涛井静卧幽处,茶馆飘香,人语喧哗。才女薛涛,遗韵犹存,诗情与茶香同在。
出国前在薛涛井前拍的最后一张全家福,时光荏苒,涛声依旧,人已垂垂老矣。
黄龙溪溪水潺潺,古茶馆临水而坐,茶客对弈闲聊,时光慢得刚好。竹椅藤桌,老树成荫,耳边是水声,也是笑声,仿佛整个古镇都泡在一盏清茶里。

这黄龙溪地处双流,距我当年下乡插队的地方不远。边喝茶边回忆当年下乡时的情景,没有峥嵘岁月的体验,只有痛苦万分的感受。
我当年下乡在仁寿县籍田区新秦公社,俗名秦皇寺。丘陵地区,食品以红薯为主。这红薯平时闲来啃一下还不错,每日当顿吃就成了噩梦。早上10点开始翻胃,酸水不断地冒出来。那会儿盼星星盼月亮,就盼着能吃上一顿米饭。
下乡第2年生产队附近新建了一座成都军区氮肥厂,为贫瘠的土地增添了一份现代化的景像。氮肥厂的职工都是来自于全国各地农村的解放军战士,身强力壮,面孔质朴。记得特别清楚的是,太阳还没落山,我和社员们还在挥汗如雨饿着肚子在田埂上插红薯秧子的时候,那些大兵们已经用罢晚餐外出散步,坐在高处的田坎上,一边居高临下地看着我们,一边愉快地大声交谈。反差之大,难以让人愉悦。
某日我与插队队友挑着一担红薯去正兴镇赶场,也就是北方所称的赶集。准备把这一担红薯卖掉,换一顿回锅肉和米饭。路经氮肥厂,见到一位首长正在视察,身边簇拥着很多干部战士。一位解放军大哥告诉我,这位就是成都军区司令员梁兴初将军。当时吓了我一大跳,差点把整担红薯散落在地。
顺便一提,这正兴镇又称苏码头,是热门博主华西新城的老家。
这梁兴初将军大名鼎鼎,脾气暴躁,专打硬仗,号称梁大牙,是当年林彪手下四野第一纵队司令员,一纵改名38军后是首任军长。辽沈战役时,梁兴初指挥过黑山阻击战,是林总的爱将。朝鲜战场上也善于打仗,被彭德怀称之为万岁军。
1967年五六事件之后,梁兴初从广州军区副司令员位置上调到成都军区任司令员,后来也成为四川省革命委员会副主任。地点虽变,秉性未改,后来发生的一件事情让成都人知道了他的厉害。
话说一日梁将军的女儿乘坐16路公共汽车回北门成都军区家中,上车后掏出一张10元大钞买票。当时的车票是一毛三分钱,售票员无钱可找,又听不懂广东话,两人随即发生争执。公车司机将车停在川医口腔医院对面的小天竺派出所门口,众人扭送梁女进了派出所。进去以后被百般羞辱,据说还遭受了一点皮肉之苦。女儿回家后向父亲哭诉,将军大怒。即刻调派一辆卡车满载军人赶赴小天竺派出所,进去之后一顿狂飙,所有的办公用品都被砸的稀烂,在场的民警一个也没有逃脱挨打的命运。
此事旋即传遍成都,市民们当时没有新闻可看,个个幸灾乐祸。
写本文时,为了查证此事真伪,特地去访问了ChatGPT和DeepSeek.前者给出错误答案,后者是一如既往的拒绝回答。
如今的秦皇寺已经变成了成都天府新区的中央商务区,现代化高楼林立,面目全非。

如今许多成都茶馆外貌上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变,亭台楼阁,鸟语花香。闹中取静。静逸悠然。

成都市最著名的茶馆是鹤鸣茶社。如果你只去一个成都茶馆,那非鹤鸣茶社莫属。它位于人民公园内,始建于1933年,是成都现存最老、最有名的茶馆之一。这里每天早上人声鼎沸,有人在喝茶看报,有人按摩掏耳朵,有人在树荫下下棋,热闹非凡。茶社名字取自“鹤鸣九皋,声闻于天”,既有古意也接地气。

鹤鸣茶社可以说是成都茶馆文化的代表。最早建茶社时,这里还是城郊园林,如今却成了闹市中的世外桃源。茶社四周是高大的银杏树,铺一地金黄;院内布满竹椅石桌,夏天坐在树荫底下喝茶乘凉,冬天阳光晒在身上,暖洋洋的。

茶社每天五六点开门,天还没亮,就有早起的茶客来抢位。尤其是节假日,座位一位难求。老人们喜欢带着孙子来吃早点喝茶,打打麻将;年轻人也开始爱上这种节奏慢的早晨,点上一壶清茶,在氤氲茶香中刷手机、看书,或者干脆什么也不做,静静地坐着。

最值得一提的是那群掏耳朵的师傅,他们身穿蓝布褂子,身手灵巧。掏耳时会拿着一盏小灯照着耳道,用细长的银针轻轻探入,还能配合节奏发出“嗒嗒”声响,既舒服又神奇。许多外地游客觉得新鲜,专门来体验这一项非遗技艺。

鹤鸣茶社也不只是喝茶这么简单。它还时常举行评书、川剧、曲艺等演出,是老成都文化的传承地。这里不仅仅是一个地理上的地标,更是一种精神上的寄托。哪怕你独自一人来到这里,也不会感到孤独。

与鹤鸣茶社共存的是集众多成都名小吃的餐厅,这些名小吃是当年我的最爱,胜过豪华大餐。

成都的小吃,就像茶馆边上的盖碗茶,细水长流,百吃不厌。哪样最巴适还真难说,随便抓个钟水饺、担担面、夫妻肺片出来,哪个背后没有点趣事?
钟水饺,皮薄馅嫩,一口下去先是甜,再是辣,再带点麻——就像成都人说话,软是软,但骨头硬。传说钟水饺最早在北门外的茶铺头边摆摊,茶客一边喝茶,一边点个水饺垫肚子,结果味道一绝,慢慢就红遍成都。后来搬进屋头开了店,名气越做越大,成了家喻户晓的小吃。
担担面更是街头巷尾的灵魂。以前是小贩挑着担子走街串巷,担担面这名字就是这么来的,如今连温哥华都有担担面门店。那面条煮得刚刚好,浇头一勺红油辣子,加上碎花生和葱花,香得隔条街都闻得到。80年代担担面的总店在春熙路和总府街交界处省图书馆对面。我考研时整天泡在省图书馆,中午肚子饿了就去对面店里吃三碗担担面,一毛钱一两粮票一碗,三碗下肚,精神焕发,考试过关,担担面功不可没。
夫妻肺片的故事也热闹,听名字以为是啥怪菜,其实是牛肉、牛杂切成薄片,拌上麻辣红油。它是从卖冷串串起家的,一对夫妇靠这门手艺吃饭养家,结果小摊生意越做越好,后来干脆叫“夫妻肺片”打了招牌。成都人爱吃也爱八卦,这名字一传十十传百,成了招牌小吃。
龙抄手(成都人称馄饨为抄手)是老成都人的心头之好。最早的龙抄手店也在春熙路边上,红底金字的门头,走进去就有种体面的老味道。皮薄馅足,红油汤头又香又辣,咬一口抄手,热气扑出来,肚子和心头都暖了。小时候能吃上一碗龙抄手,那感觉跟现在上星级餐厅差不多。
著名女排国手张蓉芳的妈妈高青莲当年就在龙抄手店上班,张蓉芳当年没少吃抄手。营养好,长得高,一路打排球打出了世界冠军。亮妈当年与张蓉芳是同行,不知有没有光顾过龙抄手。现在虽说龙抄手开了不少分店,味道有好有坏,但成都人还是会专门认几家老店去吃,那种骨头汤打底、撒了紫菜虾米的红油抄手,一吃就晓得有传承。
吃完这些小吃,嘴头麻辣正浓,咋个解辣?当然是要找家茶馆坐到,喝口盖碗茶,吹哈壳子,摆哈龙门阵。在鹤鸣茶社,早上占个位置,泡一壶碧潭飘雪,边上有削耳朵的、有吆喝卖糖油果子的,空气里都是松林、茶香和人情味。
说到底,小吃是填肚子的,茶馆是养精神的。两样合在一处,才是成都人真正的日子——慢悠悠、热热闹闹,嘴巴不闲,心头不慌。

鹤鸣茶社附近有一座保路运动纪念塔,它见证了四川人民反抗清政府的历史。纪念塔为花岗石六角高塔,庄严肃穆,塔下刻有烈士姓名。纪念塔与旁边热闹的茶馆形成动静对比,彰显成都的文化底蕴。
1911年,四川爆发保路运动,反对清政府铁路国有政策。川汉铁路原由地方出资兴办,民间资本力量强大。清政府为还债将铁路权转让给外国银行,引发民愤。四川民众掀起抗争,成立保路同志会,声势迅猛。清廷派兵镇压,酿成成都血案,激起更大民怨。清军南调导致武汉兵力空虚,为武昌起义创造契机。其结果,保路运动成为辛亥革命爆发的导火索,是清朝覆灭过程中的关键转折点,加速了清王朝的灭亡。
步出鹤鸣茶社,可以看到一个著名的相亲角。长长的步道上挂满了相亲者的资料,粉色纸为女性,蓝色为男性。这是成都茶馆文化衍生出来的现实社交,也是现代人情感焦虑与传统观念的交汇点。它既有些尴尬,也很真实。不少父母一般坐在铺着塑料布的小摊后头,或下棋,或聊天,茶杯在手,目光炯炯。大家互相打听条件、交换微信。尽管很多年轻人并不买账,但这却成了老年茶客喝茶之外的新消遣,也是一道奇特的城市风景线。

如今虽然时代在变,但成都茶馆依旧热闹。传统茶馆仍然人气不减,成都人口从我离开时的300万暴增到2000多万,喝茶人的口音也从成都话扩展到了天南海比各地语言。东北腔,新西兰音(“新西兰”是多年前成都人对西北地区人的简称,即新疆西藏甘肃兰州), 四川各地人乱七八糟的川普(
四川普通话),四面八方轮番轰炸。年轻人开的新式茶空间也越来越多,有的主打国风,有的结合咖啡和书店。茶馆不再只是老年人的专利,也成了城市年轻人追求慢生活的一部分。
一些新兴茶馆比如“隐茶屋”、“听风馆”等,用更文艺、更静谧的方式重新定义了“泡茶”的意义。他们在保持传统茶艺的基础上,更注重空间氛围、服务体验、社交属性,也吸引了很多外地游客和文艺青年。
在成都,喝茶不仅是解渴,更是一种文化传承。茶馆,是城市的记忆库,是生活的放大器,是成都人最舒坦、最有烟火气的角落。而鹤鸣茶社,正是这座城市文化的缩影。一壶茶、一方桌、一群人,让时光在茶香中慢下来。泡一杯盖碗茶,找个位置坐下,也许你就开始真正了解成都了。
水星98 发表评论于
回复 '海风随意吹' 的评论 : 非常高兴见到海风,谢谢海风的夸奖,实在是不好意思。海风和我是同时代的人,有很多共同的经历,所以往往能够在你这里得到共鸣。当然,海风所作出的杰出成就是我永远都不能够达到的,我有自知之明。
水星98 发表评论于
回复 'xyz66' 的评论 : 非常感谢您不吝笔墨热情洋溢的表扬,实在是不敢当。我在其他博主那里经常看到您的留言,每次都可独立成篇,水平高,文采好。我强烈希望您多写博客,让我们多欣赏大作。周末愉快!
绿珊瑚 发表评论于
看水星的全家福照片,倒着看总觉得帅星像个明星。终于想起来了,有些像年青的王志文。
阿迪2000 发表评论于
川峡四路,自故好声乐,少愁苦,士女多歌,巷陌闻笛;是以文风不衰,雅俗共赏。
我6月初也在成都,川大、望江楼、九眼桥……还去了峨眉乐山等地。四川盆地夏天有点热,其他方面都挺好的。
百万庄大侠 发表评论于
写的真好,写出了茶文化的历史,也写出了成都小吃的特色,更令人动容的是水星拍摄的那张(川军将士抗战)的雕塑,这雕塑体现出了川军的灵魂、、、、在抗日战争中四川军民是立下了大功的,写的非常全面,描述的非常真实,成都的确是一座去了就不想走的城市,为水星点赞!
晓青 发表评论于
排队读文!写得真好,没去过成都,看着湿度真大。
歲月沈香 发表评论于
哈哈…十几年前,我在成都人民公园茶馆也掏过耳朵,那时20元:)
歲月沈香 发表评论于
在交响乐《成都》的音乐声中读着水星的“成都茶馆”大帖真是一大享受。大赞水星的好文笔好游记。
成都我很熟,我先生的母亲就是地道的成都人,所以,他在成都有很多的亲戚。成都的茶馆是成都的一大亮丽的风景线,尤其是几个公园里的茶馆特别有特色,那一把竹椅子和一杯盖碗茶可以让人在公园里呆上一整天。现在成都茶馆依然保留,生意火爆。
“ 在成都,喝茶不仅是解渴,更是一种文化传承。茶馆,是城市的记忆库,是生活的放大器,是成都人最舒坦、最有烟火气的角落” 水星说得真好!
第一次见到水星的全家福照片,哈哈…照片是倒贴的,我只能弯着脖子看:)水星好帅,太太好漂亮,儿子好可爱,幸福的一家。
谢谢水星佳作分享,期待下一篇…水星周末愉快。
悉采心 发表评论于
哇,星哥一出手,就是一纸锦绣,看得很享受~~
从京城写到蜀都,从戏剧写到饮茶,从懵懂少年写到从容之岁,趣味横生,干货满满,真是好看极了。茶馆不稀奇,17000间茶馆则让俺咂舌;采耳也微知,“采耳套餐”则让俺瞠目。。。而把年轻时一对璧人携爱子的三口全家福、倒挂给我们看,则是俺获得的最大惊喜,——这正应了那句话:老照片总是经得起重温,正着看是影像,倒着看才是余味。。。创意满满哒:))
此外,水星大哥文采灼灼,激情饱满,一如既往。“亭阁龙翔凤翥,舞起街头巷宇”,让俺这个文字控立马拜服了:))
花似鹿葱 发表评论于
水星的成都茶馆抓住精华,成都真的是一座来了就不想走的城市啊。
麦姐 发表评论于
翘首以盼终于盼来了水星兄的回国系列,结果还来晚了,已经高朋满座,今天文城的朋友们都泡在水星兄家的成都茶馆里了,谢谢菲儿占座,否则挤不进来了。
学渣词穷,先抄学霸蓝山兄的作业:“读罢不得不佩服水星兄的文字功力,亲切,如上好的龙井,茶香四溢,郁郁菲菲;细腻,如喝工夫茶,细呷细品,欲罢不能;自然,如行云流水,往事如烟,数成都茶馆,看城市人生,水星的美文非同凡响。”+100!
水星兄笔下的成都和蓝山兄笔下的上海,都是妥妥的精品大作。水星兄这篇也是有人文有历史,有回忆有现实,生活气息浓郁,从一杯茶看成都人民的巴适生活。“黄龙溪溪水潺潺,古茶馆临水而坐,茶客对弈闲聊,时光慢得刚好。竹椅藤桌,老树成荫,耳边是水声,也是笑声,仿佛整个古镇都泡在一盏清茶里”,艾玛,俺今天被泡在了水星兄的优美文笔里。
谢谢水星兄,你轻易不出手,一旦发帖,就是精彩佳作!也谢谢带给我们周末福利,让我们看到了水星兄一家三口的靓照,放反了也不影响我们欣赏英气逼人的水星兄、端庄美丽的水星嫂还有机灵聪明的小帅锅!期待后续,祝水星兄阖家周末愉快!
蓝山清风 发表评论于
终于盼到水星兄的回国游记。读罢不得不佩服水星兄的文字功力,亲切,如上好的龙井,茶香四溢,郁郁菲菲;细腻,如喝工夫茶,细呷细品,欲罢不能;自然,如行云流水,往事如烟,数成都茶馆,看城市人生,水星的美文非同凡响。
以前我一直有一个愿望就是去武汉、重庆和成都,现在对那里更是心向往之。谢谢水兄的精彩分享!全家福拍得真好,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水星兄的一双浓眉大眼比我神气多了。哈哈哈。祝周末愉快!
石假装 发表评论于
非常同意你赞成都茶和小吃的说法,历史事件也超逗,我跟反动势力在刚北京认识时去坐车,5分的票他掏10块大钞,我赶紧掏零钱替他买了,去美术馆排队到了窗口他又拿出那张10块票,怕影响后面排队的人,我又掏零钱买了。感觉这家伙就是拿百万英镑蒙人的。
多伦多橄榄树 发表评论于
成都因为一首歌,变得很文艺~~
diaoerlang 发表评论于
星爷像港星,妥妥地赶在了红利时代的前面:)
水星98 发表评论于
回复 '混迹花草中的灰蘑菇' 的评论 : 真高兴见到蘑菇!小小的更正一下,由于我描述不准确,导致菲儿和你产生了误会,其实那张照片是我和太太以及儿子的合影。照片倒过来不是有意,确实是电脑排版所致。“感觉成都的茶馆和西方的咖啡馆一样,是城市的灵魂和脉动。” 蘑菇描绘得太传神了,很相似。 “掏耳朵,坚决拒绝”,哈哈哈,我也是,至今没有尝试过。谢谢蘑菇,周末愉快!
水星98 发表评论于
回复 'x潇潇' 的评论 : 谢谢潇潇的表扬!“我去成都街上没有茶馆,到处是红油厚厚的火锅,成都美女雾都养颜各个白嫩嫩的” 可能潇潇当年去是公差,没留意。我记得潇潇10年前在我的第1篇游记里面留言说在成都丢失了行李,可能严重影响了你的情绪。成都的美女还行,不过个头普遍都不高,和潇潇比相差好几条大马路。周末愉快!
蓝天白云915LQB 发表评论于
难怪写的这么亲切,原来是四川老乡。虽然我是重庆人 但是成都更为亲切一些。因为我在成都断断续续住过很长时间。如果让我挑选回国定居的地方,一定是成都。
谁说文学城不文学?文学城像博主这样,又有文采又有阅历,三观又正的博主越来越多了。
这篇对成都写的真好,赞一个。
水星98 发表评论于
回复 '迪儿' 的评论 : “我80年代末去过成都,当时穷学生囊中羞涩,但几乎尝遍了以姓氏命名的各种美食小吃,也喜欢茶馆的竹椅和盖碗茶,是盖碗茶吗?希望我的记忆是对的。” 迪儿太棒了,那会儿就尝遍了各类美食小吃,幸好那时不贵。迪儿说得对,成都茶馆里都是用盖碗茶。现在成都确实很少有传统意义上的茶馆了,都尽量做的高大上。不过如果你去公园,那么里面一定有不止一个茶馆。人民公园里面就有三个茶馆。“在宽窄巷子的一间书店的户外西式茶座喝了一壶茶。茶的滋味忘了,但记住了被蚊子围攻的狼狈。” 哎呀,实在是对不起,迪儿受苦了。我这次也是被蚊子咬了几十个包回来。
水星98 发表评论于
回复 '音来小提琴' 的评论 : “听说成都人是中国人中最会享受生活的,日子过得最悠哉。” 过去的确如此,连我回成都节奏都一下慢了下来。不过现在成都南边的高新区和天府新区有很多特大公司,那里的年轻人也很卷。谢谢音来鼓励!
水星98 发表评论于
回复 '二胡一刀' 的评论 : “成都现在人太多了。闹" 是呀,人口30年增长了7倍,相当于半个加拿大人口了。好多人尤其是重庆人不满意,说成都是“成冠吸” (陈冠希)。成都话里面成和陈同音。
水星98 发表评论于
回复 'Tina_芬兰' 的评论 : “特别特别爱成都老茶馆,那个彭镇的老茶馆简直成都活化石啊” Tina对成都太熟悉了,一眼就看出来观音阁茶馆是彭镇的,慧眼识珠,佩服!“春去秋来,人来人往,时光的韵味才得以沉淀。” 说得真好!
水星98 发表评论于
回复 '绿珊瑚' 的评论 : 谢谢珊瑚姐。“我想你是故意让全家福倒着的” 不是不是,因为我用手机翻拍过去的照片,存入电脑以后再上传到文学城,它就自动反过来了。不过这样也好,反正我太太不准我上传她的照片,这样她就不知道了。
水星98 发表评论于
回复 '林向田' 的评论 : “80年代末去过一次成都,对成都的茶馆印象很深” 很高兴林兄对成都的茶馆印象好。
水星98 发表评论于
回复 '亮亮妈妈' 的评论 : “张蓉芳。她个子在成都算是高的,但在排球队算是小个子。她弹跳力好,跳起来有滞空感,手上变线快,所以可以突破高大拦网” 是的,我记得张蓉芳的个子是1米74,在中国女排中算是矮的,亮妈比她高多了。不过成都女孩普遍都不高,她算是鹤立鸡群了。庄宇珊我听说过,希望她将来可以大显身手。
水星98 发表评论于
回复 '若敏' 的评论 : 谢谢若敏前来!那张照片反过来了,没有办法,怎么调都调不正确。欢迎若敏以后有机会去访问成都,不会让你失望的,至少在饮食方面。你的古巴游记是我前去的向导,很有用。
yuntai 发表评论于
水星兄回国大帖千呼万唤始出来,先赞一下!水星兄这篇不仅有令人目不暇给的所见所闻,还有满满的亲情乡情,令人感慨。品茶,听戏,掏耳朵,也样样新鲜有趣,尤其是那个相亲角充满喜兴,还有品种繁多的成都小吃,也勾起我难忘的回忆。以前去过两次成都,春熙路的小吃记忆犹新,武侯祠,杜甫草堂等等景点当年游客就很多,现在好像又多出很多新景点啊?静等后续精彩分享!
水星98 发表评论于
回复 '亮亮妈妈' 的评论 : “我真去过名店龙抄手呢。好像吃的是不辣的,成都的辣我实在是受不了。当年把红油用水冲掉再吃饭” 哈哈,我估计亮妈就去吃过。我和亮妈一样,刚去成都的时候绝对是不敢碰辣的,而且也根本不敢喝茶,觉得太苦。没想到过了几年以后吃的比本地人还辣,也可以喝茶了。广场上那座雕像还在,估计全国也没剩几座了。那个雕像是1969年做的,我们当时在旁边看那个头好大,结果立上去就不大了。锦江宾馆是当时成都市最好的宾馆,亮妈当年入住那里,待遇很高啊。谢谢亮妈的美言!
水星98 发表评论于
回复 '菲儿天地' 的评论 : 菲儿,实在是不好意思,我表达有误,让你和大家误会了。那个赌气的小孩是我的儿子,我是黄衣服那位。
海风随意吹 发表评论于
终于盼到了水星兄的成都游记。文字活色生香,照片超棒,能切身感受到成都的生气勃勃,又能跟着水星的个人回忆和历史背景回望来路,跨越时空。记得水星兄曾提起儿子长得帅,果然如此!父母俊朗靓丽,儿子结合了父母的优点,货真价实的小帅哥。成都人的会生活誉满全国,的确如此啊。谢谢分享,周末快乐!
xyz66 发表评论于
Wow, 水星博主一出手就是洋洋洒洒的大作,仿佛听到鹤鸣茶社传来“各地人乱七八糟的川普(四川普通话),四面八方轮番轰炸。” 哈哈,读得太过瘾了!赞!
“嘴头麻辣正浓,咋个解辣?当然是要找家茶馆坐到,喝口盖碗茶,吹哈壳子,摆哈龙门阵。” 一转眼,博主又变身为当代杜甫:”铺天盖地高楼大厦,绿树成荫草木葱茏,亭阁龙翔凤翥,舞起街头巷宇。” 哈哈,厉害啦:)
同意菲儿推荐的,你们是”好时尚幸福的一家子,堪称年度最靓家庭代表”,照片上可以看出成都人特有的热情,坚韧,豁达开朗的性格,即使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
水星妙笔生花地写出成都茶馆文化的前世今生,令人神往。。。以前去成都都是来去匆匆,没有闲暇好好坐下来,像真正成都人一样悠哉悠哉享受生活。以后一定补上。
欣赏水星这段关于成都饮食文化的小结:
“小吃是填肚子的,茶馆是养精神的。两样合在一处,才是成都人真正的日子——慢悠悠、热热闹闹,嘴巴不闲,心头不慌。”
混迹花草中的灰蘑菇 发表评论于
哇,我最近没常进城,一来就赶上水星兄更新,还有菲儿、亮妈、…好几位博友都有大作在首页,我真是有福啊:)水星兄那张全家福好棒,你父母都好帅,又新潮,那个年代绝对是引导时尚潮流的吧?那张照片我看是到着的,估计是文学城排版的问题。
读水星兄的大作感觉就像在成都的茶馆听说书,听水星兄潇洒自如的谈古论今,那个传神,就差拍案叫好了!感觉成都的茶馆和西方的咖啡馆一样,是城市的灵魂和脉动。喜欢水星兄描述的一切,除了掏耳朵,坚决拒绝,哈哈哈
问好水星兄,周末愉快!
x潇潇 发表评论于
水星今年年去成都,多谢报告。水星文章亲切!茶香情深,俊俏的当年要翻过来(*^_^*)。
我去成都街上没有茶馆,到处是红油厚厚的火锅,成都美女雾都养颜各个白嫩嫩的……
周末愉快!
迪儿 发表评论于
水星大哥这篇读的我心里痒痒的。我80年代末去过成都,当时穷学生囊中羞涩,但几乎尝遍了以姓氏命名的各种美食小吃,也喜欢茶馆的竹椅和盖碗茶,是盖碗茶吗?希望我的记忆是对的。
你说现在成都还有17000家茶馆,我怎么没找到一家呢。去年在成都出差,到达第一天就问前台,推荐附近茶馆。前台告诉我,传统意义的茶馆已经不多了。比较多的,是居民区里的麻将馆,主要是打麻将。
我不死心,和周末带我玩的朋友说想泡茶馆,他们带我去了人民公园的茶馆,可惜人满为患,等位等不起。后来,在宽窄巷子的一间书店的户外西式茶座喝了一壶茶。茶的滋味忘了,但记住了被蚊子围攻的狼狈。
音来小提琴 发表评论于
看得好过瘾啊,水星兄一出笔就不凡。成都我八年前去过,很喜欢,听说成都人是中国人中最会享受生活的,日子过得最悠哉。
水星98 发表评论于
回复 '暖冬cool夏' 的评论 : 暖冬好!谢谢暖冬的谬赞!那张全家福是我背着太太贴上去的,她严禁我做出此举。因为是用手机拍以前的照片,所以放到文学城就反过来了,没办法修正。等下了首页我就把它取掉。
二胡一刀 发表评论于
成都现在人太多了。闹。
Tina_芬兰 发表评论于
特别特别爱成都老茶馆,那个彭镇的老茶馆简直成都活化石啊!多年前还去过上海朱家角一家老茶馆,那个韵味真绝!相比之下,北京的茶馆文化没落了,茶馆已经不是普罗大众能消遣的寻常去处了,取而代之的现代奶茶店,咖啡店,缺少老茶馆那种古朴的神韵。春去秋来,人来人往,时光的韵味才得以沉淀。
绿珊瑚 发表评论于
老弟的回乡集太好看了。
我想你是故意让全家福倒着的。不过我还是看到美丽快乐的一家子。
林向田 发表评论于
80年代末去过一次成都,对成都的茶馆印象很深。
亮亮妈妈 发表评论于
还有,你提到成都出来的主攻手张蓉芳。她个子在成都算是高的,但在排球队算是小个子。她弹跳力好,跳起来有滞空感,手上变线快,所以可以突破高大拦网。这次去德州看女排比赛,四号位来自福建的小将庄宇珊打球很有点像张蓉芳的打法,令人鼓舞。庄宇珊身高1.84,比郎平高一公分,希望可以成为下一届奥运会的主要进攻手。
若敏 发表评论于
谢谢水星分享,有一张照片要倒过来。成都还没去过,向往之中
亮亮妈妈 发表评论于
看到了,看到了!谢谢水星。我真去过名店龙抄手呢。好像吃的是不辣的,成都的辣我实在是受不了。当年把红油用水冲掉再吃饭:)最喜欢的是夜宵金水醪糟,好吃的狠。
水星这次在成都逛茶馆好巴适哦。喜欢武侯祠和杜甫草堂。成都是老百姓生活的好地方。对了,以前广场上的那座毛主席像还有么?我们那时候就住在锦江饭店现在是锦江宾馆了。
赞全家福,我在电脑上看是倒的。但还是可以看出来一家人颜值特别高!
问好水星,周末快乐!
水星98 发表评论于
回复 '菲儿天地' 的评论 : 谢谢菲儿的不吝表扬,心里非常高兴!当然也惭愧有加,我这水平比蓝山兄差太远了。坚决支持菲儿伉俪去成都一游,我能肯定你们不会失望。成都人不排外,很包容,也喜欢帮助人。成都的南面发展迅速,面积已经超过了老成都,和浦东的发展轨迹相似。饭馆餐厅遍地都是,高档中档大排档并存,辣的和不辣的都丰富,一定能够轻易找到符合菲儿口味的菜。我去了几次连锁店陶德砂锅,环境高雅,价廉物美,很受年轻人喜欢。
暖冬cool夏 发表评论于
Wow,水星兄洋洋洒洒的回国成都茶馆记真精彩,你融入了历史人文还有记忆深处的成都,娓娓道来,韵味十足!一茶一世界!最精彩的是那张一家三口照,意气风发的帅哥和恬静淑贤甜美的太太,还有可爱的孩子,悠悠岁月情!赞!
菲儿天地 发表评论于
这篇大作内容太丰富了,都不知道从哪里说起了!真挚、细腻的个人回忆,加上城市文化的见证,从京剧、话剧到成都茶馆、地方小吃,穿插插队岁月与人物轶事,既有生活气息,又有历史厚度。语言也极其自然生动,“嘴巴不闲,心头不慌”“耳根发麻的舒服感” “一个竹椅、一杯盖碗茶、一把耳刮子”。哇塞,真是形象,又接地气。水星兄这么久没有回去,一出手便是一篇既能引人共鸣、又能唤起时代记忆的好文。和蓝山兄写的上海有一拼!:)
成都我们疫情前都订好了机票,酒店,疫情一来,啥都乱套了。这几年又发现自己一点都不能吃辣了,就断了去成都的念头。不过水星兄这篇,唤起了我再访成都的勇气(原来只去过重庆,坐的邮轮),也让LD圆个梦,这就让他订机票去,哈哈,他一直像去成都,喜欢吃辣。我发现这些成都小吃不便宜呢,夫妻肺片要40!钟水饺,担担面,赖汤圆我原来在北京请过我哥,我在合资企业工作,他从上海来北京看我,午饭我溜出去请他吃了川菜,还给他买了皮夹克,人家现在还念念不忘呢,哈哈。
珍贵的全家福必须大赞,漂亮的小水星为什么鼓着小腮帮子,是在赌气吗?水星爸爸烫发有型又精神。妈妈美丽的笑容,新式的花裙,还有小水星擦得发亮的皮鞋,哇,好时尚幸福的一家子,堪称年度最靓家庭代表!还有,感觉水星妈妈和白鹤妈妈有一点神似呢。:)
先说这么多。水星兄一篇顶我十篇游记。太多想点评的了。:)
菲儿天地 发表评论于
回复 '水星98' 的评论 : 水星兄把那张最珍贵的片片倒过来。悄悄话。
跟亮妈,硅谷一起慢慢读文!:)
水星98 发表评论于
回复 '菲儿天地' 的评论 : 也给菲儿上冰茶!
水星98 发表评论于
回复 '亮亮妈妈' 的评论 : 欢迎亮妈,看到文中有你了吗?
菲儿天地 发表评论于
哇塞,水星兄终于上游记了,给麦子和大家占座!:)
亮亮妈妈 发表评论于
我坐板凳读成都!
水星98 发表评论于
给居士上好茶!你同事那个新名声我还没有听说过。
硅谷居士 发表评论于
谢谢分享!成都人很会生活啊!
我的年轻同事告诉我,成都还有一个名声--中国男性同性恋之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