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是校友”,我却失去了一切 (人工智能写的微小说)

第一章:一封温柔的邮件

李强,38岁,来自中国,在美国加州一所大学读完硕士后留在硅谷一家科技公司当程序员, 大龄单身, 曾经谈过几个对象, 都无疾而终。社交圈狭窄的他,生活规律却孤独,尤其每逢节假日,面对空荡的公寓与远在故乡的父母,他时常感到心里空空的。

一天午休,他收到一封意外的邮件:

发件人:张雯雅
主题:来自校友的问候

亲爱的学长,您好:

我叫张雯雅,是您XX大学的校友,现在也在美国生活。
在LinkedIn上看到您是我们学校毕业的,感到格外亲切。
在海外遇见校友真的很难得,所以斗胆打扰一下。

希望您一切安好,期待您的回信。

诚挚的,
张雯雅

李强看完邮件,竟不自觉微微一笑。邮件字句真挚,像是在寒冬中点燃了一点温度。他礼貌地回信,两天后便收到了张雯雅更长的一封回信,还附了一张照片——一位穿着浅蓝色连帽衫、笑容温柔的女孩,站在母校图书馆前,仿佛那年秋日的回忆重现。



第二章:感情建立

他们从邮件转到了微信聊天,很快发展成每天几句问候的“老同学”。张雯雅聊天节奏拿捏得恰到好处,从不冒犯,但总能找到李强的情绪缝隙轻轻触碰。

有一次,她在凌晨1点发来一句:“学长,你还在加班吗?注意身体哦。”
李强看着手机愣了几秒,然后笑着回:“你怎么知道我还醒着?”
她回复了一个笑脸,“感觉你是个责任感很强的人。”

不久后,他们开始视频聊天。画面中的张雯雅声音轻柔,背景干净整洁,偶尔她还抱着猫咪出镜,说那是“陪伴自己渡过最孤单时光的小动物”。

李强被击中了。那种看似平凡却温暖的生活气息,让他越来越依赖与她的联系。

第三章:信任与引诱

随着感情升温,张雯雅偶尔会提到自己最近尝试虚拟货币投资,在一个“内部测试平台”里赚到了一些小钱。她从不主动推荐,但会“无意中”展示盈利截图:

“学长你这么聪明,肯定比我操作得还稳。”

她说这个平台很小众,是她表哥做金融技术时内部流出的机会。起初李强并不动心,但她生日那天发来了一个邀请链接,并附上一段语音:

“我其实也挺怕打扰你,但这是我特别为你争取的机会,只想和你分享。别有压力。”

李强心动了。他试着投了500美元,不出三天,账户上便显示“盈利100美元”,而且可以顺利提现。

他开始动摇,并投入更多。

第四章:陷入深渊

李强一边“操作”,一边继续和张雯雅视频。有时他们会聊起各自的家庭、童年、梦想,甚至她还带他“远程走过母校的林荫小道”,通过视频回忆大学生活。

她说:“学长,我一直觉得你这样的人,值得被照顾一辈子。”

“我觉得,遇见你,是我这几年最大的幸运。”

她笑了,像是有些不好意思:“那你就答应我,好好经营你账户上的资产,我想你早点退休。”

第二天,李强用掉所有积蓄,又刷了两张信用卡,总共投入了十万美元。

随后,平台“升级维护”,冻结提现,并要求他缴纳2,000美元“解冻保证金”。

他慌了,去问雯雅。她安慰道:“我也被卡住了,别怕,我也交了钱,就差一点点了。”

他借了钱交了“保证金”,但平台再也打不开。她的微信头像变成了灰色,LinkedIn账户也被删除——她彻底消失了。

第五章:梦醒时分

李强崩溃了。他几乎一夜之间失去了所有积蓄,还背上数万债务。

最让他痛苦的不是金钱,而是那个他曾经相信的“人”,那种曾经陪伴他的温柔,原来只是一个剧本。

他开始自我怀疑,甚至怀疑人与人之间还能否产生真正的连接。他失眠、暴瘦、与世界断联了几个星期。

一次偶然的心理咨询中,心理师提醒他:“这不是你的错,是有组织的情感操控。他们专门研究人的孤独。”

他也在网络上找到了一个“反杀猪盘”志愿者小组。群里几十个和他有类似经历的受害者,正齐心协力收集证据,举报诈骗平台。

第六章:反击

李强振作起来,整理好所有聊天记录、视频片段、转账流水、平台截图,将它们提交给FBI网络犯罪中心,并向银行申请资金追回, 未果。

他写道:

杀猪盘不是普通的感情骗局,而是一场对人性孤独的精准猎杀。

他们利用的是你的善良、孤独、信任。

所以,如果你曾被“校友”“老乡”“志愿者”“投资导师”温柔以待,请务必多一个警觉。

因为有时候,他们最先杀死的,是你的信任。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