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多利亚日,长周末阴雨连绵,网上偶然看到一张跟昨天askerfor先生所发草书风格类似的作品

二张字风格很类似,也是以涨墨法做吸睛三板斧,也都是连绵长条幅,这是当代草书的最大流行趋势。

但水平上,这张草书比昨天askerfor先生所发那张,水平还是高出不少。

高在用笔和结字。

用笔方面,笔画线条的质量高出很多,线条显得更立体;笔划的衔接也更凝练,没有那么多多余的成分,显得更精准更老辣。昨天那张作品,字与字,笔画与笔画,衔接的地方有很多不必要的累赘成分,用笔粗陋,线条质量很差,笔画甚至抖动,字形生硬古怪,不一而足。。。

结字能力,也就是字形方面,这种也更古典,很多字的草书结构,是从古人草书里提炼出来的,所以字形看起来很精彩,很古典。这种提炼和拿来,远高于江湖体草书中,对草书写法的生搬硬套。但也仅此而已,不过是借用了古人的精彩,远远无法到达古人随心所欲顺手即能写出精彩架构的程度。古人能发明出精彩,今人不过是借用古人的精彩。

说完这张字的优点,说说我认为的缺点。缺点是,风格太现代。虽然几乎每个字都有古人的影子,都是借用而来的,比较耐看,但整体是当代流行体草书的风格。当今,有太多人这样如法炮制草书,众人风格单一。共同的特点是,用笔简单无变化,即使笔画质量不错,但从头到尾,除了偶而穿插的涨墨法,其他都是同一个缭绕笔法,也就是绕圈圈,极度缺少古人草书里笔法的变化。怀素的草书,虽然也有很多缭绕很吸睛,但同时又有很多更古典的细节,如笔画有很强的提按和顿挫,以营造呼应关系...... 这些提按顿挫,是王羲之晋人小草的用笔特点。而当代流行草书,比起晋人风格的小草,缺乏很多东西,但最缺乏的,是提按顿挫的变化。这些提按顿挫的变化,难度很大,被当代的聪明人集体绕过了。

当代草书的那种套路,大凡只要掌握基本控笔能力的人,很快就能在草书创作上达到这种千人一面的风格。所以大量的当代人,不需要学很久,很多学书法不到两三年的初学者,都能写出这种风格。只要有基本的控笔能力,有较好的毛笔和纸墨,并能潜心从古人作品里提炼一些字形,甚至用更直接的办法,直接从今人作品里借用,很快就能写出这种显得很立体的笔画和线条,和充满萦绕的看起来很古的草书字形,难度很小。

但人多即俗,一万人都能这么写,只能是俗。

俗的定义有很多,其中一个是:大家都会且大家只会的东西,就是俗。

不想提这张作品的作者,只对事,不对人。这张字是某位书友参加某个书展被淘汰下来的作品。而那些最终入选的作品,其实也并不比这张字水平高多少,当然也不低多少。只不过有些人字外功夫更强,路子更通,人脉更深,所以入选,仅此而已。

不过,不能不承认,当代的草书创作群体呈现的井喷式的爆发,对古人笔法的取舍,大胆地进行存易弃难,以达到当代草书在形式感上的胜出,以及对古趣的快速呈现,确实是当代书法的一个进步。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