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过St. Luke教堂,一时愣神,恍惚过后回过神来,这或许是Lucas的昵称。名字被叫得最多,在日常生活里,因此可能也就越容易促进语言进化。Michael的Mike,Elizabeth的Liz,William的Bill,Catharine的Kate….发现没有,都简化成了单音节的字,叫孩子起床多么斩钉截铁。
汉语是单音节字,数字也是单音节,所以有人说中国人数学好,是因为在蒙学的时候就容易入门,单音节之间的运算自在简单,易记、易口算心算。屡屡得手后,轻松建立起了数学兴趣的心理激励机制。
汉语进化成为容易掌握的过程,可能大部分湮没于更古的时代里了,最拗口的上古《国语》已经是这个样子,也不过如此,还算容易把握的。长期的战乱导致的人口迁移,民族融合,更是加剧了汉语向简单明了的实用性进化。
大部分人类社会是把语言作为地位身份隔离的门槛,祭司阶层更是故意把语言文字复杂化,德语、俄语、法语的变性变格就是例证;拉丁语、希腊语、梵语,谁懂的谁补充一下?语言向实用的改革进化,大多是宗教革命以后的事了。
所以,语言的生命力,很有可能沿着汉语进化的道路,往简单明了发展,AI或许也能助力,今后形成全球化的机器语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