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税重压下中国这一行业率先崩盘,特朗普笑了?

我和你,米和油,同住地球村
打印 被阅读次数

上次特朗普“意外”赢得大选,人还是“懵”的。作为美国史上第一位没有公职没有军事背景的总统,他在党内外支持度有限,虽然大话说了不少,但大事干的不多。这次选举特朗普大获全胜“二进宫”,党内是说一不二的“大佬”,政府里是说二不一的“老大”,选举前他是美国的,选举后美国是他的。于是放飞自我,敢想敢说还敢干,直接面向世界开打关税战。美国是世界第一大市场,进口总额比排名其后的4个国家加一起都多。所以想继续“占美国便宜”的国家都退避三舍,唯有中国以关税对抗,导致关税飙升,两国贸易停摆。

因为中美双方的经济模式的互补性很强,双方都在承担贸易战的痛苦,所以在日内瓦会谈才迅速达成协议各退一步。但是关税仍然存在,仍然会对中国面向美国的“外向型制造业”的产生毁灭性的打击。要想知道会产生什么后果,就得先捋一捋这个行业是怎么来的。

中国改革开放前,出口制造业主要以手工制作为主,对美国的贸易基本等于零。

而美国制造业在二次世界大战后占据了全球一半以上的制造业产出,世界各国大量依赖美国商品,美国蓝领工人的工资也成为世界第一。于是,那些低利润劳动密集型的日用产品开始从国外进口。当时主要生产这类产品的香港和台湾人口有限,所以规模还没有大到对美国制造业产生影响的程度。

当中国大陆改革开放时,陆续有“港商”“台商”拿着订单来中国“试水”,催生了“两头在外”(原料从外进,产品在外销)的“外向型制造业”。因为中国劳动人口庞大人工低廉,这种外加工制造业蓬勃发展,从“两头在外”逐步发展为“一头在外”(原料本地生产)和外企贴牌制造。这种生产模式给外商带来丰厚的利润,所以外资不断涌入,导致美国的低端产品制造业逐渐消失,并且逐步扩大到其他中高端产业。

对于美国来说,因为制造业外移,蓝领工人失业率大幅度上升,底层入群规模扩大,导致美国经济结构“生病”了。特朗普“医生”开的药方就是加关税,想通过加关税让制造业回流。

对于中国来说,对外加工业可以脱贫但不能致富。外向型加工利润低消耗大,赚不了多少钱。这就像盖房子的民工赚个工钱,长工给地主种地赚份口粮一样,处在利润链的最低端。所谓的“外向型经济”其实是“外国依赖型经济”或者说难听一点是“洋奴经济”,哪天“洋老板”不高兴,生意也就没得做了。

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是靠对外加工制造业强大的。比如加拿大,具有庞大的汽车制造业,但却没有一个自己的汽车品牌。结果面对美国关税,汽车业立即面临倒闭危机。

所以中国提出“腾笼换鸟”“发展新质生产力”,开发和生产自己的产品。但是口号是口号,实行很难。因为给外国人加工赚的是“Easy Money”,啥也不用想,干就完了。而且这种企业提供了大量工作岗位,解决了很多人的就业问题。谁愿意自己砸自己的饭碗?

所以,改变中国制造业结构,靠中国自己很难完成。多亏特朗普打关税站,即使是10%的关税,基本就挤压了这种产业的大部分利润变得无利可图。所以首先崩盘的是那些利润微薄或贴牌生产的外向型加工制造业,这种企业将转移到其他工资低没有关税的国家继续生产。可以预见首先离开的是“外资”“外商”,然后是仍旧可以拿到国外订单的“中资”企业。留下的是已经具有世界水平的制造业,只能开发“新质生产力”,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改变,然后就是中国企业到国外建立自己的“外资”企业。

中国的外向型制造业是在美国的参与下发展起来的,所以与美国一定程度的“脱钩”有利于制造业的转型。如果转型成功,世界上将会有越来越多中国品牌的产品,贸易逆差也会失去“代加工”的水份而变得越来越小,对中国和世界都是一件好事。

不管特朗普的打关税战的初衷是什么,这个结果是他想要的吗?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