湾区金头脑

湾区金头脑 名博

2025年伦敦游记(5)威斯敏斯特大教堂

湾区金头脑 (2025-05-25 07:43:54) 评论 (0)

威斯敏斯特大教堂,通常西敏寺(Westminster Abbey), 是一座位于伦敦市中心的大型哥特式建筑风格的教堂,一直是英国君主(从英格兰、不列颠到英联邦时期)安葬或加冕登基的地点。





我们来到伦敦的第一天是周日,西敏寺举行礼拜仪式,不对游客开放;第二天是周一,我们上午九点多就来到了西敏寺外面,发现游客们在大排长龙。

此前,我不知道从哪里收到的信息,一直以为来西敏寺参观是不用预约的。结果来到现场就傻眼了。我赶紧根据西敏寺提供的二维码进行预约,结果五天之内的参观时间全部被人约满。最后,我决定参加不用预约的晚祷。



当天下午四点前,我们根据西敏寺工作人员的建议,提前一个小时来到寺外,准备参加五点钟开始的晚祷。

我们来的正是时候。排在我们前面的人只有十几个;不到二十分钟后,排在我们后面的人就有上百人。





到了下午四点半,最后一批参观西敏寺的游客已经离开;工作人员在检查了我们随身携带的物品后,允许我们进入教堂内。

从教堂西大门入内。西大门上方有十尊基督教殉道者塑像。



教堂内部庄严肃穆,富丽堂皇。





西敏寺是很多英国君主和名人的埋葬之地。

亨利三世为纪念爱德华而重建西敏寺,并将其遗体埋葬在西敏寺,亨利三世本人亦葬于此。此后大多数的英国君主都葬在这里,直至亨利八世和查理一世在内之后的大多数君主因西敏寺墓地饱和才开始安葬在温莎圣乔治礼拜堂。



其他西敏寺中安葬的英国名人包括:达尔文、狄更斯、吉卜林、牛顿、霍金。

我们随着人流一路来到前面的礼拜堂坐下,最后坐了几百人。下午五点,晚祷正式开始。在牧师的主持下,诗班开始唱诗、颂歌。

晚祷是一种传统上在日落时分举行的教堂礼拜,主要以吟唱圣咏和其他圣经颂歌为主。

约翰·马贝克创作的《公祷书》的第一部音乐版本,提供了传统圣咏的简化版本。在合唱晚祷中,整个礼拜仪式由主持仪式的牧师和唱诗班吟唱或吟诵。

晚祷持续了大约五十分钟。大部分时间是诗班在唱歌,有几次是全体参与者(包括我们)一起唱;大部分人是站着唱,少数虔诚的信徒是跪着唱。

我在美国基督教教会参加过多次类似这样的诗班颂唱;与之相比,英国圣公会的晚祷有几大不同:

其一是诗班穿着很隆重、整齐;其二是所用的用具很精致、讲究;其三是音调单一且高昂,与电视上看到的天主教仪式差不多。

在歌词上,晚祷上很高频率在唱颂上帝保佑英王,这里就要从英国圣公会的历史讲起了。

十六世纪初,西欧的宗教改革的理念,传播到英格兰。英格兰国王亨利八世原本非常忠于传统罗马天主教信仰,但由于亨利八世的妻子凯瑟琳长时间只育有一位女儿,亨利认定凯瑟琳不能为他生下儿子,并且与女副官安. 波林发生了婚外情。亨利八世向教庭提出与凯瑟琳离婚的要求,但是由于凯瑟琳的外甥查理五世为西班牙国王和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教宗不敢得罪,权衡之下没有同意。

亨利八世指使英国坎特伯雷大主教宣布亨利八世和凯瑟琳的婚姻无效。教宗克勉七世把亨利八世处以绝罚,而英国国会则通过了《最高权威法令》,宣布英国国王是“英国国教会唯一的最高的首长”,从此英格兰的教会与罗马教会脱离关系,英国圣公会成立。英格兰的教会组织虽然和天主教会分离,但教会的仪式和教义等,在亨利八世时期都留有很多天主教的传统。

亨利八世死后,英格兰宗教改革有所反复,天主教一度复辟;到了伊丽莎白一世在位,英国圣公会再次成为英国的法定宗教,并一直持续至今。

……

当天的晚祷仪式在“奉献圣礼”中结束,并在音乐的伴奏下,将保留的圣礼从高坛带到安息坛。随即有牧师一一熄灭坛上的蜡烛。

仪式结束后,我们按顺序离开西敏寺。

教堂内的国宝



圣爱德华宝座(Saint Edward's Chair)亦称加冕椅,是英国君主加冕礼专用御座。如今宝座现存於西敏寺内一个紧邻着亨利五世墓的现代底座上被严加看管,只在加冕仪式时才会搬出,最近一次宝座用于加冕仪式是在2023年5月6日于现任国王查尔斯三世的加冕典礼上。

离开西敏寺前,在教堂中殿西墙看到美国总统富兰克林. 罗斯福的石碑。该石碑于1948年11月12日在西敏寺揭幕。



美国之鹰徽章上有一个橡树叶花环。雕塑家是赫伯特·威廉·帕里瑟。碑文由英国首相克莱门特·艾德礼和战时首相温斯顿·丘吉尔共同撰写,内容如下:

谨纪念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Franklin Delano Roosevelt,1882 年—1945 年),他是自由和英国的忠实朋友。四次担任美国总统。

此前,西敏寺还没有纪念过任何外国国家元首。艾德礼和丘吉尔为这块覆盖着星条旗的牌匾揭幕。罗斯福夫人和许多亲戚出席了这个简短的仪式。

从西门离开西敏寺后,我们去北门外逛了一下。



西敏寺始建于公元960年。现存的哥特式建筑建于十三世纪;十六世纪时加建了亨利七世女士礼拜堂,十八世纪时加建了塔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