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之路(二十六)不再谈梦想

打印 被阅读次数


现在有句流行语:中产家庭作死三件套:买房背巨额房贷、全职妈妈、上私校的孩子。

刚听时觉得是段子,再听,心里发酸。

这三样看似都是为了家庭更好的选择,组合在一起,却像三颗定时炸弹,绑定在一个单薪运转的系统上。一旦有人失业,整个家庭都可能被卷入深渊。


中年,有时就像人生的一次暂停。不是停止前行,而是被迫按下了重置键。

先生的裁员危机,在我们头顶盘旋了一年多。那种知道迟早会来却无能为力的日子,他每天照常出门、吃饭、陪孩子,装作轻松,眉头却从没真正舒展过。

我们眼睁睁看着很多同行慢慢沉下去,曾经光鲜的职位不再值钱,简历发出去石沉大海。中年失业,真的是手停口停。转行,两个字都显得那么遥不可及。

幸运的是,他被裁后一周内收到一家小公司的 offer。虽然薪资大大缩水,却也算是稳住。

这,成了我们的转折点。

我们第一次真正意识到:一个家庭不能只靠一个人的收入维持。

如果下一次没有这么幸运,我们怎么办?孩子还小,生活还长。我们开始问自己:我们还会什么?还能做什么?有没有别的出路?


那时,我们在邻镇意外买下了一套出租房。原本是陪朋友看房,朋友没买,我们却留下了那一套。学区好、治安佳,我们天真地以为这种房子出租不会有问题

于是翻新了厕所、厨房、后院和车道。孩子们在前后院奔跑,邻居热情,日子充满希望。直到房客搬进来,一切戛然而止。

通过经纪人,我们招了一位 Section 8(政府补贴)的租客。起初我不了解这个群体,只知道政府会支付房租。没想到对方频繁开派对、酗酒、吸毒,邻居们的态度迅速冷淡下来。原本温暖的社区变得冷漠,我们也成了不受欢迎的人

想卖,却赶上市场下滑,卖了就亏,只能硬着头皮继续出租。

买它时看中的是价格低、地税便宜,但前屋主是老人,享有地税优惠。我们接手后,税率恢复正常,现金流几乎被吞光。


换了几任租客,问题层出不穷。但也正是这些年,把我们当房东的心磨了出来。

直到遇到最后一位租客,一位同样是 Section 8 的女士,生活自律、邻里融洽。她租住十多年,甚至想买下这套房。最终因孩子在学区受到隐形排挤放弃购买,但在我们决定出售时,她主动搬离,帮了我们极大的忙。

这套房子,从机会变成负担,最终却成了提醒。提醒我们:投资不是冲动,而是眼光、耐性和反思的集合。

它是我们重新思考收入结构资产配置的起点。

不再幻想暴富,而是一步一步,搭建自己的多元收入支撑系统。


中年之后,我们不再谈梦想,而是谈选择;

不再问有没有必要,而是衡量值不值得、能不能长久


回到房地产,我们更清楚:凡事有代价,也有积累。房东的心,是熬出来的。

helenshoe 发表评论于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