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慕大邮轮2:世界百佳球场——Mid Ocean Club》
文/若敏
2024年8月28日上午九时,晨光中的皇家海军码头, 粉红色珊瑚砂在朝阳下泛着蜜糖般的光泽。

邮轮"海洋旋律号" 的汽笛声惊起一群雪鹭,白色羽翼掠过翡翠色海面—— 这是我们与百慕大初见时的模样。

邮轮稳稳靠岸在百慕大的皇家海军码头。

球员们早早于八点半集合列队, 得以成为首批踏上这片迷人海岛的乘客。下船手续格外顺利, 导游的车辆尚未到来,正好留出时间, 让我们在码头边迎着晨光拍照留影。


高会长慷慨允许我与GJ一同前往球场观战。作为随行摄影师, 我为球友们拍照、录像,尽了一点绵薄之力, 也成了这场高尔夫旅程的见证者。

【风景如画的Mid Ocean Club】

车行45分钟,我们抵达坐落于塔克镇的Mid Ocean Club。这座球场是百慕大唯一跻身“世界百佳”的高尔夫球场, 也是这座小岛上最负盛名的体育殿堂。 球场由美国高尔夫设计先驱Charles Blair Macdonald(CBM)所设计, 将自然景观与竞技挑战完美融合,赋予人非凡的球场体验。

红蓝两队按高会长预先编排的名单摩拳擦掌,场上争锋,场下为友。 李存庆大哥所在的第六组只有三人,我便随车同行; 第七组亦是三人,GJ也随之而行。

【百年传奇的诞生】
1919年,美国步入禁酒令时代,也正是这一年, 一段影响深远的合作关系在百慕大诞生, 彻底改变了高尔夫运动与旅游产业的格局。Furness Withy轮船公司决定将百慕大打造成新兴旅游胜地, 并邀请CBM打造一座足以吸引世界目光的高尔夫球场。

CBM乘坐为此改道的“Moorish Prince”号启程,与Furness Withy高层一同踏上百慕大之旅。 然而球场的设计建设面临重重挑战:地形崎岖、珊瑚岩地质、 植被稀薄……CBM最终决定以英国和欧洲经典设计为蓝本, 因地制宜地构建出一系列“理想洞”。

1919年秋,CBM的挚友兼合作伙伴Seth Raynor登岛,开启球场修建之路,五年间往返十余次, 终于于1924年建成如今的Mid Ocean Club——不为追求悬崖奇景而牺牲击球体验, 而是精妙融合场地原始风貌与策略性布局。

【球洞之间,风景与智慧并存】
CBM将传统的Redan风格果岭融入三杆与四杆洞, 设计出令人难忘的第五洞“Cape”。 这是一座433码的四杆洞,发球台高耸于山巅,俯瞰湖泊, 壮丽如画。我们抵达之时,恰逢骤雨来袭,只得暂避球车中, 雨停方再开球,仿佛天意也为之动容。

第14洞拥有左高右低的果岭倾斜及复杂沙坑布局, 李大哥特地开车侦察一番才开球;

而16洞则是设计最具欺骗性的开球洞,看似狭窄,实则豁然开朗, 海风阵阵,视野开阔。

17洞则是一处绝佳的Redan洞, 夹在1号与18号洞之间,靠海而立;

而18号洞终点在左侧会所旁,右侧伴着红树林与植被, 似为整轮比赛写下最完美的句点。

球道或穿越山谷,或沿林间铺展,山石与松林、夹竹桃、 木槿交相辉映,海洋虽非主角,却以静谧背景的方式默默托举。 若以视觉体验论,这里更似一座山地花园球场。
【经典传承与现代改造】
上世纪50年代,传奇设计师Robert Trent Jones为Mid Ocean进行改造,增设发球台与沙坑, 使球场更具挑战性与现代感。而那第五洞Cape,仍是全场焦点: 抉择进取路线跨越水面,或谨慎布局绕行障碍, 每一杆都令观者屏息。

整座球场风格庄重典雅,起伏得宜, 有着令人惊艳的高架发球台设计,不仅考验技术, 更赐予球手与观众绝美海景享受。 那如Tiffany蓝般的大西洋在阳光下闪耀, 使得每一次挥杆都如梦似幻。

Mid Ocean Club历来是国际赛事的东道主,声誉卓著。 站在那些曾迎接过冠军球员的发球台上,不禁感叹:高尔夫的魅力, 正是这些融合风光、历史与挑战的独特瞬间。
【百慕大之美,不止一座球场】
百慕大不仅有Mid Ocean Club,另有Port Royal与Tucker’s Point两座风景优美的球场。虽我未能亲至, 但从照片中已感受到其惊艳色彩与多彩海景。 同行的球友们在接下来的行程中一一体验,也不虚此行。


此次比赛,蓝队赢得胜利,赢得每人十美元奖金,气氛欢乐而友好。

发球时刻表如下:
• 12:00 红队 John Sun / Nara Wong | 蓝队 Harry Win / Meilian Li
• 12:08 红队 Selina Shum / Ren Gang | 蓝队 Yang Qing / Angela Xiang
• 12:16 红队 James Gao / Chen Yulin | 蓝队 Jack Cheng / Shawn Wang
• 12:24 红队 Zhenhui Zhang / Jianwei Shen | 蓝队 Zhou Nan / Zhang Min
• 12:32 红队 Peter Hou / Tang Xiaoyan / Cui Yong / Jenny Lang
• 12:40 红队 Li Cunqing / Lv Shubin | 蓝队 Jack Wang
• 12:48 红队 Jenny Lee | 蓝队 Yu Ling / Lily Li

百慕大太美了,我不禁想起吐温先生的话:“你死后会上天堂, 而我将留在百慕大。”
文/若敏
2024年8月28日上午九时,晨光中的皇家海军码头,

邮轮"海洋旋律号"




高会长慷慨允许我与GJ一同前往球场观战。作为随行摄影师,

【风景如画的Mid Ocean Club】

车行45分钟,我们抵达坐落于塔克镇的Mid Ocean Club。这座球场是百慕大唯一跻身“世界百佳”的高尔夫球场,

红蓝两队按高会长预先编排的名单摩拳擦掌,场上争锋,场下为友。

【百年传奇的诞生】
1919年,美国步入禁酒令时代,也正是这一年,

CBM乘坐为此改道的“Moorish Prince”号启程,与Furness Withy高层一同踏上百慕大之旅。

1919年秋,CBM的挚友兼合作伙伴Seth Raynor登岛,开启球场修建之路,五年间往返十余次,

【球洞之间,风景与智慧并存】
CBM将传统的Redan风格果岭融入三杆与四杆洞,

第14洞拥有左高右低的果岭倾斜及复杂沙坑布局,


17洞则是一处绝佳的Redan洞,


球道或穿越山谷,或沿林间铺展,山石与松林、夹竹桃、
【经典传承与现代改造】
上世纪50年代,传奇设计师Robert Trent Jones为Mid Ocean进行改造,增设发球台与沙坑,

整座球场风格庄重典雅,起伏得宜,

Mid Ocean Club历来是国际赛事的东道主,声誉卓著。
【百慕大之美,不止一座球场】
百慕大不仅有Mid Ocean Club,另有Port Royal与Tucker’s Point两座风景优美的球场。虽我未能亲至,


此次比赛,蓝队赢得胜利,赢得每人十美元奖金,气氛欢乐而友好。

发球时刻表如下:
• 12:00 红队 John Sun / Nara Wong | 蓝队 Harry Win / Meilian Li
• 12:08 红队 Selina Shum / Ren Gang | 蓝队 Yang Qing / Angela Xiang
• 12:16 红队 James Gao / Chen Yulin | 蓝队 Jack Cheng / Shawn Wang
• 12:24 红队 Zhenhui Zhang / Jianwei Shen | 蓝队 Zhou Nan / Zhang Min
• 12:32 红队 Peter Hou / Tang Xiaoyan / Cui Yong / Jenny Lang
• 12:40 红队 Li Cunqing / Lv Shubin | 蓝队 Jack Wang
• 12:48 红队 Jenny Lee | 蓝队 Yu Ling / Lily Li

百慕大太美了,我不禁想起吐温先生的话:“你死后会上天堂,
(完稿于2025年5月25日,美国亚特兰大)
(谢谢Cui Yong提供部分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