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是个普通娃,琐碎事儿不少,对很多人来说可能都不算是事儿,但对我和女儿来说,这就是生活、是变化、是成长。
事件发生时间 10/2024 ~ 4/2025
2024年8月中旬,开始了女儿的大学最后一年,对于心知肚明的“找工作”这个话题,我一直闭口不谈。主要是我家儿子从暑假里开始寻找实习机会,发了几十个简历也没个声响,我内心隐隐焦虑,没有多余的精力来关注女儿啦。
十月份的一天,女儿打过来电话:“妈妈,有个事儿想跟你聊聊,我觉得有点冒险。”
我问:“啥冒险呀?”
女儿说:“我想毕业后继续留在Liza的创业公司,再冲一下。”
我知道 Liza,女儿大学的第一个暑假工作就是跟着 Liza 做的,参见《女儿的大学生涯(5)--第一个暑期工》,从此再也没有离开过。有时间就多做,没时间就少做。不过女儿一直不看好这份工作,从收入待遇,到公司的发展愿景,她时常跟我抱怨,怎么现在竟然想要留下来?
不过我一直觉得创业公司挺好的,可以锻炼人啊!杂乱、活多、员工少,几年拳打脚踢下来,应急处事能力肯定会飞速成长呀!
所以我鼓励女儿说:“挺好的,你觉得冒什么险了?”
女儿说:“工资少,也不知道公司以后是否可以成功,而且还需要签四年的合同。”
我说:“工资少没关系,大不了我继续救济你,反正比学费应该便宜多了。四年后你也才27岁,还年轻,换工作,转方向都来得及。至于公司能否成功,谁也说不定。”刚刚分析完毕,我的务实本性就跳了出来:“不过你刚才说再冲一下,你知道往哪儿冲吗?”
女儿说:“我就是不知道往哪儿冲!”
我完全忘了该鼓励她留下来磨练自己,竟不自觉地脱口而出:“那你留在那儿干什么?”
女儿说:“公司目前已经在两个学校里创建了After school 的项目,开始实践 Liza ‘爱的教育’ 理念来帮助哪些家庭环境不健康的孩子们。我们现在有三个行政管理员工,大家配合得挺好的。只是另外两个人都是国际生,一个今年年底离开,一个明年三月份离开,到时候就剩我一个,我担心自己处理不过来,所以说冲一下。”
我说:“他们走了,公司可以再招人呀!”
女儿说:“我们一没钱,二没保险,三不能办身份,招不到人的。”
我听了心里有点凉,不过还是保持着对女儿的支持:“那你得辛苦一段时间了。不过妈妈永远支持你!年轻的时候不要怕,年老的时候才不会悔。”
女儿:“妈妈,我就是觉得有点对不起你。其实我也很想自己能够找到一份高薪、体面的工作,让所有认识你的人都羡慕你,赞扬你的育儿观点,让他们看看,不上藤校的孩子也可以做得很好!”
哦,原来是来给我灌迷魂汤的!别说,还真的特别好使,我的豪言壮语立马脱口而出:“有女如此,夫复何求?妈妈就是砸锅卖铁,拼死也要做你的坚强后盾!”
就这样,女儿找工作的事儿我还没有来得及关注就已经结束,心里瞬间轻松不少。虽说这份工作没有世俗意义上的美好前景,但对女儿来说,不乏是一个特别的经历。女儿竟然表示,她甚至有点期待过过苦日子呢!年轻真好,让她尽情地折腾吧!
......

没想到寒假回来,女儿的想法彻底变了,不知道是跟什么人,谈了什么话,做了怎样的价值评估,她决定开始发简历、找工作。(我一直有点怀疑,是不是我那个“你知道往哪儿冲吗?”的问题引起了她的思考)
我这二十四孝老妈的原则就是“以不变应万变”——只要女儿是自己想要做的,纵然千变万化,我都始终如一的无条件支持!
于是寒假期间,女儿利用和闺蜜聊天、打游戏的间隙,修改简历,查找招聘广告,一个月的时间,发了二十个应聘申请。
女儿高中时在我的引导劝说下选了计算机专业,但几年下来,她已经意识到自己不大适合编程,一是能力有限,二是一遇到问题就烦躁,很难静下心来。当然,也不是自己不能解决问题,只是耗费的时间和精力比较多。她目前觉得自己更喜欢和人打交道的工作。其实我也一直觉得女儿适合做基层项目管理之类的工作,因为她的天赋非常均衡。
女儿的预产期在正月里,我妈建议我给她起名叫圆圆,因为正月也称元月,表示新年伊始,万象更新。但由于是女孩,就用了圆圆满满、团团圆圆的圆,这就是咱中文同音字多的好处。
女儿出生后,邻居奶奶给她测了八字,因为命数太好,特地告诉我们,说她五行什么都不缺,名字随便取。当时我那个得意呀,姥姥取的名字的圆满寓意和邻居奶奶测的八字五行平衡竟然完美绝配!可万万没想到,随着女儿渐渐长大,我越来越觉得这均衡的命数有问题啊!
- 女儿物欲强,想要的东西得多,有一定冒险精神,但同时不失小心谨慎。
- 女儿自主意识强,想做的事儿就一定要去做,但比起儿子来说,还是比较听劝的。
- 从幼儿园时就开始,对学校里的规章制度、活动机会,以及老师性格特点的搞得清清楚楚,但过不了多久就忘记了,有时候我再提起,她会茫然的表示:“我说过吗?不记得了。”
- 在我眼里,女儿很自我。但在她的朋友圈里,她倒是那个最有同理心和包容度的人。
- 女儿比较感性,做决定时犹犹豫豫,遇到困难容易烦躁。但时常也冒出些超乎寻常的哲理,似乎也不乏思考。
- 喜欢艺术,但缺乏想象力;容易伤心落泪,但没有玻璃心......
遗憾的是,随后几天里,女儿只收到几个直接拒绝的Email,绝大多数都如石沉大海。寒假结束,女儿返校后就忙起来了,偶尔也提交个申请,不过都没有什么结果。
大约二月底、三月初的某个早晨,女儿打电话给我,非常懊悔地说:“哎呀呀,我太蠢了!Amazon 给我发了面试通知,但我没有及时查看,今天早晨看到的时候,面试时间的链接已经过期了。”
唯一的一个回复竟然就这么错过了,我也觉得非常遗憾,情不自禁地埋怨女儿:“啊?你现在正在找工作期间,怎么可以不及时查看Email?”
女儿说:“我知道,是我自己的问题,所以才很后悔呀!以后我一定天天查看Email。 不过他们是周五下午才发给我的通知, 我这周末正好有活动,特别忙,周一课业又多,一时没有来得及查看,一下子就错过了。”
听到女儿的辩解和保证,我为刚才对她的埋怨感到有点不好意思。女儿自己已经很伤心了,我没有及时安慰,竟然还在伤口上撒盐,实在不应该呀!赶忙趁这个机会给女儿打抱不平:“什么?周五下午发通知,周二一早就过期了,这也太没诚意了吧?”
女儿低声说:“妈妈,今天已经是周三了......”
哈哈,太急于求成了,想当然的还以为是周二呢。不过即便是周三,也还不到一周啊,这有效期实在是有点短哟!
女儿继续说:“妈妈,我还是想给他们发个Email, 一是解释一下原因,二是想再争取一下,问问他们能否可以再给我一次机会。”
见女儿如此坚持不放弃,我很是欣慰:“嗯,应该回复一下。顺便争取一下,肯定没有什么坏处啊!”
很可惜,结果又是石沉大海。
没想到几个星期后,4月8号,女儿打电话兴奋地告诉我,Amazon 突然又跟她联系了,问她对这个职位还有没有兴趣,女儿当即给了肯定的答复。于是双方书来信往,很快就约好了面试时间—— 4月16号,周三下午2:00点。
4月14号周一,女儿打电话来抱怨说:“Amazon 怎么这么不靠谱?刚刚又接到了他们的通知,说要增加一个面试,定在明天下午,而且还是我上课的时间。我已经告诉过他们我的课程安排了,真不理解他们为什么还是定在那个时间段。”
我也觉得有点突发奇想,强人所难,不过还是提醒女儿说:“是不是因为时差的问题?他们没有算清楚?还是你没有跟他们表达清楚?咱们是美东时间?”
女儿一听,当即警醒,匆忙挂了电话,赶紧去发Email确认面试时间,包括周三的面试。
唉!23啦,还像个孩子一样,不是迷迷糊糊,就是马马虎虎,还说别人不靠谱,什么时候才能真正长大呀?
……
4月15号晚上8:30,女儿又打电话给我,上来就自我检讨:“哎呀,妈妈,我昨天真不应该冤枉 Amazon,今天面试的那个人特别好,跟我聊了很多面试中需要注意的细节,还给我透露了面试时有可能被问到的几个问题,让我好好准备。”
我赶紧借机会夸女儿:“哈哈,肯定是因为你好,所以面试官才喜欢你!”
女儿得意地说:“那是!而且她还告诉我,不要把自己定位在候选人上,要以那种‘我已经在这个岗位上工作了’的心理状态,来与面试官交流。”我听了有点似懂非懂,女儿已经转移话题:“可是,妈妈,明天的面试可就没这么好过了,因为面试全程都需要说中文。”
女儿一直觉得自己的中文不够好,不过在中文上,我倒是信心满满:“太好啦!说中文,这不是你的强项吗!我见过的ABC里,还没有谁比你的中文说得更好的啦!”
女儿说:“日常听说我还可以,但专业表达能力就没那么好了。不过说实话,其实我的英文表达也不行,很多时候我能理解别人的意思,可就是不知道怎么说。至于中文的读和写,我差得就更远了。”
我安慰道:“每个人的表达能力都不一样,我们主打的就是一个真诚。面试一般也不会考你的读写能力。即使是考,你也可以直接告诉他们,自己的读写能力差一些,但是通过短时间的加强学习,读写也肯定算不上是什么难题,而且对于专业的技术词汇,中文比英文好学多了!”
女儿仍旧不放心:“我就是担心以后真的工作时,被领导发现自己没有这么好,得多丢人啊!”
我笑着说:“你想得太多了吧!等面试通过,拿到offer以后再担心这个也不迟吧?更何况,只要你通过面试,就说明他们已经认可你啦!入职后再发现问题,那再培训呗,毕竟招个员工也不容易呀!哎?我倒是挺好奇,他们怎么要用中文面试?”
女儿说:“这是个新增部门,主要是面对中国用户,据说要招30个人。”
我一听,立马燃起了期望:“啊?一下子招这么多,看来你很有可能会捞到一个职位呀!想想你以前的面试经历,好像还没有失败过耶!难道这次会继续延续这个奇迹吗?”
面对我的得意忘形,女儿异常冷静:“妈咪,这回是你想多了吧!我觉得我还是赶紧准备面试的问题吧。不过我现在需要去练习国标舞,跟人家约好了,咱们能不能晚一点再聊?大约10:30左右。”
晚上 10:26,女儿打电话过来。针对每一个问题,女儿先是阐述她的故事和想法,我需要帮她选取信息,调整语句表达,然后她再重复演练,一直折腾到凌晨一点半也没弄完。尽管两个人都挺兴奋,但实在是太累了,于是决定先去睡觉。
4月16 号早晨 9:00点,我和女儿又聊了两个多小时才把所有的问题都搞定。接近中午,女儿说她得复习一下技术知识。我一听就傻眼了:“啊?难道还要当场写 code?”
女儿说:“那倒不一定,但肯定会问到一些知识点。妈妈,你能不能继续在电话上陪我,如果遇到某些专业概念我不是很清楚,还得需要你帮我翻译成中文。”
我自然是义不容辞。但仅仅半个小时后,女儿就说饿了,也很累。我劝她说:“还是先做午饭吧,吃完了以后也不要再复习了,休息一下。2:00面试,搞得太累也不利于临场发挥,大不了就当这次是练习中文吧!”
……
尽管我劝女儿时语气轻快,但随后,眼睛却忍不住一个劲地往时钟上瞄。
- 1:40,还有20分钟女儿就要面试了。
- 2:00,女儿开始面试了。
- 2:30,不知道面试进行得怎么样啦?她会不会很紧张?快结束了吗?
- 3:00,面试应该结束了吧?
- 3:30,女儿怎么还不给我打电话?
- 4:00,我的心无奈地沉了下去——看来这次面试没戏了,否则女儿一定会在第一时间兴奋的告诉我结果,哪怕只是一句话。
后来女儿表示,其实她一直都知道自己的技术水平与这个岗位要求相差很大,但她跟我聊天的时候并没有把这个顾虑说出来,她觉得一旦说出来,这种担忧就可能成真了。
但我跟女儿说:“我倒是觉得说出来可能会更好。因为一旦说出来,就表明你已经接受了这个现实差距,不再纠结了,面试的时候或许能够更坦然。我总是觉得人的潜意识反而会在很多情况下决定事件的最终结果。”(这个理念我也只是有一些模糊的体会,毕竟人的思维意识是一个非常复杂东西,不知道大家都怎么理解。)
女儿略表认可,然后兴奋地表示,这次面试虽然没有成功,但面试官的友好态度让她信心大增,更加激发了她投简历的斗志。
……
放下电话,我倒是陷入了小小的焦虑当中。
我了解女儿与生俱来的性格特点,她能够成为现在的样子,已是尽我所能培养达到的最佳结果了。我觉得女儿挺好的,可看到那么多“别人家的孩子们”都早已尘埃落定,而她却仅仅拿到了一次面试,不由得内心羡慕嫉妒。
但我也知道,这种潜意识里的焦虑和不安,不会给女儿带来任何好处,我必须要改变这种心态,于是不停地给自己PUA:“没关系,不用担心,担心也没用,女儿一定会找到工作的!”但遗憾的是效果甚微。
断断续续折磨了我好久,直到某天,我又想起多年前见过的一句话:“成人的不成功是短暂的,不成人的成功是短暂的。” 我相信女儿的为人,那她现在所面临的不成功一定会是短暂的,所有的这些挫折和困难,只是她漫长生活旅途中的点缀,最终会成为她绚丽多彩的生命画卷上的点睛之笔。瞬时间,我豁然开朗。
后来跟女儿谈到我曾有的焦虑,女儿笑着说:“妈妈,我觉得你对我找工作的焦虑应该比我自己还严重,我可从来都没有觉得我找不到工作!”
女儿还告诉我,她前几天跟大学期间第一个实习单位的老板,Paul,聊了一次。女儿很佩服欣赏 Paul,因为他在面试时从不在乎对方的技术经验,他关注的只是人品和资质。女儿问他有没有后悔过招来的人,Paul 说,从来没有。我听了以后也很佩服他,不同凡人呀!
女儿告诉 Paul 说自己想要转换工作性质,Paul 觉得继续待在 Liza 这里,应该也是个不错的选择,不过他也给女儿推了一个QA的职位,搞得女儿还挺不好意思的。女儿说,她其实更愿意将 Paul 定位为自己的人生导师,找他聊,并没有期望他给自己推荐工作。
听女儿说完,我的鼻子有点儿发酸。女儿自尊心很强,在我看来甚至是有些自傲,不过,也正是这份不羁和桀骜让我感动。面对这个折腾不止,知难而上的女儿,我这个做妈妈的,除了祝福,还能做什么呢!
女儿5月10号毕业典礼,17号去台湾,是个课程设计的交流项目。然后去日本看朋友,再回中国看奶奶,回到美国就已是6月中旬啦。估计在此之前,她找工作事不会有什么进展。幸好在还有Liza 的创业公司兜底,虽不大可能有世俗意义上的成功,但肯定会给生活增添不少充实、快乐的精彩画面!
后记:
写这篇文章的初衷是分享我对女儿找不到工作而产生的焦虑。我以为自己灵命成长了得,应该可以坦然面对这个状况,但在现实面前,自己的幻梦不堪一击。好在我知道自己的焦虑不会对现实产生任何好的影响,反而会给孩子增加压力,所以努力调整自己的心态,尽量保持乐观、积极、能量满满状态,成为孩子们的坚强后盾。
最后,记录一个女儿近期的成长变化,她开始学着接受人与人之间的不同。
女儿说,一旦开始接受别人和自己的不一样,心态就平和了。这种不论断的相处方式更容易使对方敞开心扉、倾诉自己的故事,这又进一步让自己更加了解和理解对方。如此循环往复,人与人之间就会建立比较深层次的信任关系。
其实这些都是我的认知体会,现在却从女儿的嘴里说出来,尽管语句仍旧是磕磕巴巴,不全面,不顺畅,但听在我的耳朵里,心里有说不出的自豪和喜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