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神秘選舉!新教宗將如何被選出?

英語奇葩說

堪比金瓶掣籤的史上最神秘選舉!新教宗將如何被選出?

教宗方濟各(Pope Francis)於2025年4月21日去世後,新教宗的選舉將遵循天主教會悠久的傳統,通過秘密會議(Conclave)進行。這一程序歷史悠久,旨在確保選出羅馬天主教會的最高領袖——教宗。以下老哈利就為您揭秘新教宗選舉的詳細程序,簡單清晰又帶點趣味,幫你快速搞懂這場頗具神秘色彩、堪比藏傳佛教靈童轉世金瓶掣籤的“教廷版選舉”!


1. 教宗空位期(Sede Vacante

教宗去世後,教廷進入“教座空缺”時期(Sede Vacante,意為“座位空缺”)。這段時間由樞機團(College of Cardinals)負責管理教會事務,但他們的權力有限,只能處理日常行政,不能做重大決策,比如改變教義或任命新樞機。

  • 教廷總務長(Camerlengo):這位樞機負責空位期的具體事務,比如確認教宗去世(傳統上會輕敲教宗額頭三次並呼喚其本名)、銷毀教宗的漁人戒指(防止偽造文件),以及組織秘密會議。
  • 喪葬與悼念:教宗去世後,會舉行9天悼念期(Novendiales),包括葬禮和追思彌撒。方濟各的葬禮預計簡樸,符合他的謙卑風格。

2. 秘密會議的準備

新教宗的選舉在秘密會議(conclave)中進行,通常在教宗去世或退位後的15-20天內開始(方濟各去世後,預計5月初啟動)。具體準備如下:

地點:會議在梵蒂岡的西斯廷教堂(Sistine Chapel)舉行,教堂內有文藝復興繪畫與雕塑大師米開朗基羅的壁畫《最後的審判》,氣氛莊嚴又帶點“壓力”。

  • 參與者:只有選舉樞機(Cardinal Electors)有投票權,即80歲以下的樞機。2025年4月,符合資格的樞機約有120-130人(具體人數因年齡限制隨時變化)。其他非選舉樞機可參與討論,但不能投票。
  • 隔離準備:為確保不受外界干擾,樞機會被“鎖”在梵蒂岡(“Conclave”源自拉丁文 cum clave,意為“用鑰匙鎖”)。他們住在聖瑪爾塔之家(Domus Sanctae Marthae),一個現代化的宿舍,但會議期間禁止使用手機、網路或與外界聯繫。

3. 秘密會議的選舉流程

秘密會議是選舉的核心,程序嚴謹又帶點儀式感,像一場“神聖的真人秀”。以下是具體步驟:

(1) 開場與誓言

  • 樞機進入西斯廷教堂,齊唱《聖神請來》(Veni Creator Spiritus),祈求聖靈指引。
  • 每位樞機宣誓保密,承諾不洩露會議細節,違者可能被逐出教會。誓言後,非相關人員(比如工作人員)被趕出,總務長喊“Extra Omnes!”(所有人都出去!),會議正式開始。
(2) 投票流程

  • 選舉方式:新教宗需獲得三分之二多數票(若有120位樞機,需至少80票)。投票匿名,確保自由意志。
  • 每日投票:每天最多四輪投票(上午兩輪,下午兩輪)。每輪流程如下:
    • 書寫選票:每位樞機在一張紙上寫下心目中的候選人名字,格式為“Ego eligo(我選)[名字]”,並摺疊選票。
    • 投放選票:樞機按資歷順序,將選票投入一個聖杯,同時宣誓“我見證基督將審判我的選擇”。
    • 計票:三名計票員(Scrutineers)公開唱票,記錄結果,然後用針線串起選票(防止重複計票)。
  • 燒選票:每輪投票後,選票被燒掉,通過西斯廷教堂的煙囪釋放信號:
    • 黑煙(無結果):添加濕稻草或化學物,表示未選出教宗。
    • 白煙(有結果):乾稻草或化學物,宣布新教宗誕生。
(3) 僵局處理

  • 若多輪投票(通常2-3天)仍無結果,樞機可暫停投票一天,進行討論或祈禱。
  • 根據1996年若望保祿二世頒布的《主的羊群》(Universi Dominici Gregis)及其後修訂,若僵局持續(約12-14天),可改為簡單多數(過半數)選舉,但這極少發生。
(4) 接受與命名

  • 當某位候選人獲得三分之二票,樞機團領袖(Dean of the College)會問:“你接受選舉為最高教宗嗎?”(Acceptasne electionem?)
  • 若接受,候選人會選擇教宗名(比如方濟各選了 Franciscus)。新教宗隨即穿上白袍,準備亮相。
  • 若候選人拒絕(歷史上極罕見),投票重啟。

4. 新教宗亮相

選舉結束後,新教宗從西斯廷教堂移步到聖伯多祿大殿的陽台,首次以教宗身份向群眾致意,稱為“Habemus Papam”(我們有教宗了!)。樞機團領袖會宣布:

  • 新教宗的教宗名(例如“Franciscus”)。
  • 他的本名和身份(例如“豪爾赫·馬里奧·贝尔戈里奥”)。
  • 新教宗隨後發表簡短講話,賜予“全大赦”(Urbi et Orbi)祝福。

5. 誰最可能當選?

理論上,任何受洗的男性天主教徒都可能當選教宗,但實際上,現代教宗幾乎都從樞機中選出,且通常是選舉樞機之一。考慮因素包括:

  • 地理背景:方濟各是首位拉美教宗,未來可能選歐洲、非洲或亞洲樞機,反映教會全球化。
  • 神學立場:保守派與進步派間的平衡是焦點,方濟各的改革路線(偏左派思潮的重視窮人、環境保護等)可能影響選擇。
  • 年齡:通常選60-75歲的樞機,確保健康和領導力。
2025年,熱門候選人可能包括意大利的馬泰奧·祖皮(Matteo Zuppi)、菲律賓的路易斯·塔格萊(Luis Tagle)或保守派代表匈牙利的彼得·埃爾多(Péter Erd?),但秘密會議的結果往往出人意料!


6. 有趣花絮

  • 保密至上:秘密會議極其保密,手機被屏蔽,教堂被掃查防竊聽。洩密者可能被逐出教會。
  • 歷史奇聞:過去選舉曾因政治干預或長時間僵局引發爭議,例如1268-1271年的選舉拖了近三年!
  • 方濟各的選舉:2013年,方濟各在第五輪投票當選,過程僅兩天,顯示樞機對他的支持迅速凝聚。

總結

新教宗的選舉是一場神聖又嚴謹的“教廷大戲”,從空位期到秘密會議,再到白煙升起、陽台亮相,每一步都充滿儀式感。方濟各去世後,預計5月初的秘密會議將選出新教宗,繼續引領全球12億天主教徒。程序保密、結果難料,但正是這份神秘,讓新教宗的奇葩選舉充滿了不可預測與期待!

PS 漲知識了:樞機主教為什麼又叫紅衣主教?

大家看到了,這100多位樞機主教在新教宗的誕生中起到了絕對核心的作用。「樞機主教」的英語是 Cardinal,這個詞源自拉丁語 cardo,意為「樞紐」或「軸心」,引申為「關鍵的」或「主要的」。在羅馬天主教會中,樞機主教(Cardinals)是教會高層的要職,負責輔佐教皇並參與選舉新教皇,因此被視為教會的「樞紐」人物。

樞機主教又被稱為「紅衣主教」是因為他們在正式場合穿著鮮紅色的服裝,包括紅色長袍(cassock)、紅色法帽(biretta)和紅色披肩(mozzetta)。紅色象徵著他們願意為信仰犧牲,甚至流血(殉道)。

一張含有 建築, 紅色, 柳橙, 聖衣 的圖片AI 產生的內容可能不正確。

這種傳統可以追溯到中世紀,紅色服裝在13世紀左右成為樞機主教的標誌,特別是在教皇保祿二世(Pope Paul II,1464-1471年在位)時期正式確立。紅色不僅代表權威,也提醒樞機主教他們對教會的忠誠和責任。

在美国土生土长的鸟类中,北美红雀(Northern cardinal是最常見的品種之一,在我所居住的North Carolina就隨處可見。北美红雀的拉丁学名为Cardinalis cardinalis,就是根據樞機主教cardinal來命名的,所以它又有一個好聽的名字叫红衣主教鸟,看看它們全身的紅色羽毛,而且头上都有明显的紅色的冠,很像天主教会的枢机主教們的红袍及帽子。曾經風靡一時的手機遊戲“憤怒的小鳥”就是以這種鳥為原型創造的哦!

一張含有 鳥類, 樞機主教, 喙, 紅色 的圖片AI 產生的內容可能不正確。

歷史上有哪些著名的紅衣主教?

托馬斯·沃爾西(Thomas Wolsey,1473-1530)

英格蘭樞機主教,亨利八世時期的大臣,權傾一時。他掌控英格蘭教會和政府事務,試圖促成亨利八世與凱瑟琳王后的婚姻廢除,但最終因失敗而失勢。他的奢華生活和政治手腕使他成為文藝復興時期最具爭議的紅衣主教之一。

一張含有 油畫, 服裝, 人的臉孔, 直向 的圖片AI 產生的內容可能不正確。

黎塞留(Cardinal Richelieu,1585-1642)

法國樞機主教,路易十三的首席大臣,被譽為現代外交和中央集權的奠基人。他通過三十年戰爭和國內改革鞏固法國的地位,削弱貴族權力,對法國歷史影響深遠。他的形象也在文學作品(如《三劍客》)中被廣泛描繪。

一張含有 服裝, 油畫, 藝術, 人員 的圖片AI 產生的內容可能不正確。

馬薩林(Cardinal Mazarin,1602-1661)

法國樞機主教,黎塞留的繼任者,路易十四早期的攝政顧問。他在法國大革命前的政治和外交中扮演了關鍵角色,幫助法國在西發利亞和約中獲得優勢,奠定了法國在歐洲的霸權。

一張含有 人的臉孔, 服裝, 油畫, 直向 的圖片AI 產生的內容可能不正確。

約翰·亨利·紐曼(John Henry Newman,1801-1890)

  • 英國樞機主教,著名的神學家和牛津運動領袖。他從英國國教轉向天主教,後被封為樞機主教。他的著作對天主教神學和教育有深遠影響,2019年被封為聖人。
一張含有 服裝, 人的臉孔, 油畫, 人員 的圖片AI 產生的內容可能不正確。

好了,關於教宗選舉和紅衣主教的故事講完了,你預測誰會當選下一任新教宗?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