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咳嗽惹的祸:我与百日咳的缠绵
湘江边的小镇,五月槐花飘香,夕阳将老槐树的影子拉得像一幅泼墨画,疏淡中透着诗意。阿莲,三十出头的音乐老师,笑起来眼睛弯成月牙,嗓子清亮如山泉,唱起歌来能让江对岸的渔夫驻足。她常在老槐树下教孩子们唱《茉莉花》,歌声如风,缠绕着花香。可最近,她咳得厉害,咳得像要把心肺掏空,每咳完还带着一声尖锐的“哮”,像老式火车进站的汽笛,刺耳又无奈。
“莲姐,你这咳嗽咋个回事咯?怪吓人的!”卖臭豆腐的王婶一边翻着滋滋作响的豆腐,一边皱眉问,湘味普通话里透着关切。阿莲摆摆手,挤出笑:“没事,可能是着凉了,喝点姜汤就好了。”可她心里犯嘀咕,这咳嗽快一个月了,夜里咳得像敲鼓,白天上课得偷偷含颗糖压一压,免得嗓子哑得像老鸦。
小镇诊所里,老中医李大夫摸着花白胡子,眯着眼听她诉说,眼神像在读一本古书。“这咳嗽,不简单呐,”他慢悠悠地说,带着点湖南腔,“怕是百日咳找上门了。”阿莲一愣:“百日咳?那不是小伢儿才得的病吗?我都这把年纪了!”李大夫摇摇头,递给她一副中药方子,纸上墨香犹存:“时代变咯,病也变咯。如今这百日咳,不挑年纪,谁都可能中招。”
百日咳,学名 Pertussis,是个狡猾的家伙,像个不请自来的远房亲戚,赖着不走。它由 Bordetella pertussis革兰氏阴性菌引起,传染性强得像小镇上的八卦,一传十,十传百。从湘江边的石板街到纽约的摩天大楼,只要有人咳嗽,它就能搭上“顺风车”,借着飞沫四处作乱。这病有个让人头皮发麻的特点:咳嗽能持续两三个月,咳得人筋疲力尽,咳完还得吸一口长气,发出标志性的“whoop”声——就像阿莲夜里咳得邻居王婶都敲墙抗议的那种。
阿莲熬着中药,苦味混着槐花香,她刷手机搜“百日咳”,结果吓了一跳。原来,这病在全球卷土重来,叫啥“pertussis re-emergence”,像个老戏骨重返舞台。疫苗普及后,百日咳发病率一度跌到谷底,可近十年,欧美、澳洲,连中国的高疫苗覆盖地区,病例都蹭蹭往上涨_cking rise. 成年人症状不典型,常被误认感冒,拖着不治,成了“移动传染源”,把病传给脆弱的婴儿和老人。阿莲越看越心惊,想起镇上幼儿园前阵子几个小孩也咳得厉害,莫非是自己不小心传出去的?愧疚像根刺扎进她心头,她赶紧给李大夫打电话:“大夫,我这病咋防?咋治?还有,我得做点啥,别害了别人?”
李大夫约阿莲到诊所,还叫来卫生院的张医生。张医生,80后,黑框眼镜,讲话快得像机关枪,带着点长沙口音:“莲姐,百日咳不是绝症,但得科学应对。诊断先:你这症状,典型的痉咳期,咳嗽后有哮声,八九不离十。但得做鼻咽拭子检测,查 PCR(聚合酶链式反应),或血清学检测,看抗体水平。”
“治疗咋弄?”阿莲急切问,嗓子沙哑得像砂纸。张医生推推眼镜:“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像阿奇霉素(Azithromycin),是首选。早用能缩短传染期,减轻症状。你咳了一个月,抗生素效果可能打折,但得吃,防细菌继续作妖。”他顿了顿:“预防最重要。你得隔离,口罩戴严实,别去学校上课。镇上其他人,最好查疫苗接种记录,没打加强针的,赶紧补上。”
阿莲听着,冒出个问题:“这疫苗咋没保护好我?”张医生叹气:“疫苗不是铁壁铜墙。百白破疫苗(DTP)能降重症风险,但免疫力会随时间衰减,尤其是成年人。国外推TdaP加强针,专防百日咳,可咱们这儿还没普及。”
诊所外,槐花飘落,阿莲闻着中药的苦香,陷入沉思。小时候,村里人得病,去庙里烧香拜佛,求观音保佑。如今科学发达,PCR、抗生素、疫苗,这些硬邦邦的词,成了对抗疾病的“神器”。可她觉得,科学和信仰不冲突——科学是灯塔,照亮未知;信仰是烛光,温暖恐惧。她想起《圣经》:“The light shines in the darkness, and the darkness has not overcome it.”(光在黑暗中照耀,黑暗不能胜过它。)又想到庄子《逍遥游》:“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科学治病,哲学治心,缺一不可。
李大夫递给她一杯茶,慢悠悠地说:“莲丫头,中医讲究阴阳平衡。你这咳嗽,肺气不宣,热毒内蕴。我开的方子,有桑白皮清肺热,浙贝母化痰止咳,还有甘草调和诸药。喝了能舒缓症状,但得配合西药,标本兼治。”阿莲点点头,觉得中医像一首老歌,悠长深沉,西医则像摇滚,直击要害。
阿莲咳嗽渐缓,但好奇心像槐花般绽放。她追问张医生:“这病以后会不会更厉害?有啥高科技能搞定?”张医生笑:“莲姐,你这是要当疾控专家咯!未来,科技会给咱们更多武器。”
他提到mRNA疫苗,简直像生命的魔法。“你知道Moderna和BioNTech的COVID疫苗吧?那就是mRNA技术,像写代码一样,设计一段RNA,教身体造抗体。百日咳疫苗未来也可能用这招,精准、高效,还能快速改版,对付变异菌株。”阿莲眼睛发亮:“这不就是生命的交响乐?科学家像作曲家,谱写免疫的乐章!”
张医生接着说,mRNA疫苗的艺术不止于科学,还有哲学的影子。每支疫苗,都是人类对未知的挑战,是对“存在”的探索。他提到海德格尔:“Being is not a thing, but a clearing.”(存在不是物,而是一片澄明。)mRNA疫苗,打开的不正是生命的澄明之地?
可阿莲更关心自然疗法。“西药、中药之外,还有啥招?”她问。李大夫捻着胡子:“中医推拿能帮大忙。按揉天突、膻中、肺俞穴,疏通肺经,缓解咳嗽。手法得轻柔,像抚琴,不能硬来。”他还推荐冥想:“每天早晚,盘腿静坐,观呼吸,调心神。咳嗽扰心,冥想能让你心静如水,免疫力也强些。”
阿莲试了推拿,找镇上老推拿师陈伯。陈伯的手法像在弹古筝,轻重有度,按完她觉得胸口松快,像打开一扇窗。她还跟着网上的正念冥想教程,学着专注于呼吸。第一次冥想,她心猿意马,想着课表、咳嗽、孩子们的笑脸。可慢慢地,她感受到一种宁静,像槐花落在江面,无声却深邃。她想起佛家“诸行无常”,疾病如浮云,来了又去,关键是心不被困。
李大夫还开了药膳方:梨膏汤,雪梨配川贝、百合,清肺润燥;或枇杷叶粥,枇杷叶加粳米,止咳化痰。阿莲煮了一锅梨膏汤,甜中带苦,喝完嗓子舒坦,像被春风抚过。她感叹,中医是艺术,西医是科学,自然疗法是哲学,三者交织,像一幅立体的画。
阿莲问:“别的传染病研究,咋帮百日咳?”张医生说,传染病研究像星辰相连,牵一发而动全身。比如,结核病研究发现的免疫佐剂,可能增强百日咳疫苗效果;流感研究里的鼻喷疫苗技术,可能让百日咳疫苗更便捷。甚至,埃博拉研究的病毒载体平台,未来可能承载百日咳抗原。
他还提到,人工智能(AI)在发力,用机器学习预测流行趋势,精准锁定高风险人群。X平台的 syndromic surveillance,通过咳嗽相关帖子,实时预警疫情。“这就像科幻电影!”阿莲惊叹,“未来,疫苗会不会像画画,随手一挥就成?”张医生笑:“有可能!CRISPR-Cas9基因编辑,能改造细菌毒素基因,让它失去致病力。mRNA技术还能跟纳米技术结合,疫苗像微型机器人,直达免疫细胞。”
可阿莲又问:“这些高科技,普通人用得上不?”张医生沉默片刻:“这得看政策和钱。疫苗、检测、治疗,成本不低。发达国家还好,发展中国家就难了。这不光是科学问题,还是伦理问题——健康公平,谁来买单?”阿莲想起尼采:“That which does not kill us makes us stronger.”(凡不能杀死我们的,终使我们更强大。)百日咳让她看到科技与人性的交织,也让她更珍惜生命的每一瞬。
阿莲好奇:“美国那边,有啥公司搞百日咳的药或疫苗?”张医生翻笔记本,列出几家美股公司:
- 辉瑞(Pfizer, PFE):生产TdaP疫苗(Boostrix),覆盖百日咳、破伤风、白喉,正研发新型呼吸道疫苗。
- 葛兰素史克(GlaxoSmithKline, GSK):Infanrix和Boostrix是全球百日咳疫苗主力,市场份额巨大。
- 默沙东(Merck, MRK):主打HPV和肺炎疫苗,但在抗感染领域有积累,未来可能涉足百日咳。
- 赛诺菲(Sanofi, SNY):Adacel是其TdaP疫苗,广泛用于青少年和成人。
- Dynavax Technologies(DVAX):专注疫苗佐剂,其技术可能提升百日咳疫苗效果。
- Moderna(MRNA):mRNA技术先锋,虽未直接开发百日咳疫苗,但其平台可能用于未来设计。
- BioNTech(BNTX):与辉瑞合作COVID疫苗,其mRNA技术也可能应用于百日咳。
病好了,阿莲重回课堂。她给孩子们讲故事:从前,有个“百日咳”妖怪,钻进嗓子闹腾。智慧仙人发明疫苗和药,配上推拿、冥想、药膳,把妖怪赶跑。可妖怪狡猾,换马甲回来。于是,仙人研究新法术,教大家戴口罩、勤洗手。孩子们听得入迷,嚷着要做“小仙人”,守护家人。
阿莲看着他们的笑脸,觉得百日咳像一面镜子,照出人类的脆弱与坚韧。她想起艺术里的咳嗽:柴可夫斯基《天鹅湖》的哀婉旋律,像咳嗽后的喘息;莫奈《日出》的雾气,像疾病笼罩的清晨。她想到宗教:佛教“诸行无常”,提醒疾病是常态;道教“天人合一”,让她觉得预防疾病是与自然共存。
她又想到哲学:康德的“实践理性”,说人类有责任用知识守护彼此;尼采的“超人”,让她相信每战胜一次疾病,人类就更强大。mRNA疫苗像毕加索的画,打破常规,重组生命;推拿像书法,刚柔并济;冥想如禅诗,空灵却深邃。
那晚,阿莲在槐树下写了一首歌,《百日的风》。歌词里有科学、信仰、哲学,还有自然疗法的温暖。她唱着,觉得心被治愈,像槐花落在江面,涟漪荡开。她想,这首歌会传遍小镇,传到更远。
几个月后,阿莲的歌火了。镇上人学会戴口罩,卫生院组织疫苗接种,幼儿园开了推拿课,老师们还试着带孩子们冥想。百日咳病例少了,笑声多了。
阿莲站在老槐树下,看着孩子们跑来跑去,想起里尔克:“Perhaps all the dragons in our lives are princesses who are only waiting to see us act, just once, with beauty and courage.”(或许生命中的龙,都是等待我们以美丽和勇气行动的公主。)百日咳是条龙,但人类用科学、自然、艺术,把它变成公主。
她抬头望天,槐花飘落如雪。她轻声说:“这世界,真美。”那一刻,她仿佛听见宇宙回应:“Keep going, for the stars are watching.”(继续前行,星辰在注视。)mRNA的魔法、中药的古韵、推拿的轻柔、冥想的澄明——这些,是人类存在的回响,是对生命的礼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