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做了内窥镜机器人手术之后第六日:回想加拿大医疗,再对比中国,细思极恐

2025年四月三日在美国北卡州某医院做了内窥镜机器人手术——Laparascopic and robotic Nissen fundoplication。手术持续了一小时。

今天已是四月八日,恢复状况挺好。

手术当天可以回家,当天可以下地走动,可以做家务、遛狗、正常上班工作。基本没有什么疼痛,所以医生开的止痛药Oxy我服用了两天半就停了。此药会导致便秘,且容易让人有依赖性,所以只要不是疼痛难忍,这种药最好赶紧停。我是能不吃药就坚决不吃药的。

停了止痛药以后没什么问题,而且四天的便秘终于好了。

但是,2022年疫情期间我跟脸书上一个来自加拿大大温哥华地区兰利的加拿大女病友聊天,她说的完全不是这么轻松。她是2011年在大温地区离我家步行距离五分钟的一家大医院做的同类手术,竟然要住院三天;术后恢复艰难且漫长。

她跟我的情况很不一样:第一,我当天出院,手术后观察一小时就打发我回家了,而她住院三晚才让出院;第二,她恢复了大半年,我目前的情况看样子两周就基本恢复常态了。

什么原因,导致天壤之别?我很好奇,所以既然在家休息养伤,那就多上网调查研究——

原来,加拿大因为是全民公费医疗,机器人手术开展极其不普遍,因为政府不提供资助——对于全民医疗体系,政府的资助只会雪中送炭,而不会锦上添花,因此最先进、最新潮的仪器、设备、材料、药品都不会优先考虑。这也就是为什么我在温哥华做脂肪瘤手术给我用可吸收线缝合伤口,而在美国用的是胶水——当然胶水比缝针更舒服了!缝针费时,伤口会更长时间暴露,所以愈合没有用胶水快,也更容易留下疤痕。我有了对比才知道好坏。上面的这个病友做的是内窥镜手术,那家医院没有机器人,虽然比传统的开膛破腹的手术要微创,但是没有机器人辅助的手术精确。机器人手术会带来更小的创伤、更轻的疼痛、更快的恢复。

人工智能查询,得知加拿大虽然有机器人手术,但是最新数据显示只在14个城市中有30台机器人开展手术,每年仅仅做6000台手术。在大温哥华地区,仅在温哥华总医院有一台,还是2017年私人捐赠100万加元而购买的。

而在美国,机器人手术已经相当普及。早在2017年,全美有2770台达芬奇机器人系统开展手术,占全球同类手术的65%。2019年至今,平均每年开展约80万台机器人手术。

加拿大4000万人口每年的6000台机器人手术,和美国3亿多人口每年80万台机器人手术,怎么比?

细思极恐。

有人说,既然温哥华总医院有一台机器人,那我为什么不去那里做?毕竟离家近。

你要知道,既然加拿大机器人少,根据病人病情优先顺序,十年八年也不会轮到我,因为我的病(返流性咽炎,LPR)属于常见病,六个人中有一个,多少加拿大医生只说靠调整生活方式和服用抑酸药即可,根本不会让我们这些人去薅加拿大的社会主义羊毛。

这也就是说,即便我在加拿大做这个手术,钱倒是一分不花,但是受罪要多受百倍的罪,且要排队数年。这样的全民医疗体系有什么可吹捧的呢?

况且,上面那个女病友的主刀医生2018年还有医疗官司缠身——我搜了他的大名,有说这种手术他在当地数一数二,也有铺天盖地的新闻报道说他的一个病人死在了手术床上,而他向家属隐瞒死亡原因。病人的妻子和两个儿子将他一纸状书告到了法院。这种官司即便医生赢了,对他的事业也是巨大的打击。谁还再敢找他动刀?

再者,美国做同类手术的医生,在你方圆几十里以内一搜能搜出一大堆。但是,据上面的女病友说,在她2011年做该手术的时候,当时她的主刀医生是整个加拿大西部唯一能做该手术的医生。没的可选。

我又在人工智能上查了中国机器人手术开展状况。上面说,机器人手术在中国广泛普及,尤其近年来有显著增长。中国也引进了美国达芬奇机器人系统进行手术,其中用其开展泌尿系统手术在中国最为常见。

而且,中国自主创新也有长足进展,中国医生2024年已经成功开展了远程手术,克服了地域和远途造成的求医障碍。

细思极恐。

生活在加拿大,只有你不幸得了绝症或被疑似绝症,才会很快进入医疗服务系统中,而且一旦进入,平心而论,医疗服务还是可圈可点的。倘若是一般慢性病,虽无生命危险,但久久不根治,严重降低生活质量,也让人心烦意乱。

特鲁多上台以来,加拿大政坛着迷于“政治正确”等白左意识形态,不思进取、创新止步。疫情以来,为了拉动疲软的经济,移民部竟然使出了短期内良莠不分,鱼龙混杂引进数百万低端临时居民的损招,一时间如入无人之境,还美其名曰说是以移民带动消费,带动劳动力市场,而如今又要将他们驱逐。

特鲁多十年,加拿大医疗在崩溃——

600万加拿大人长期没有家庭医生。

看个不会死人但影响生活质量的慢性病,排队五、六年是常态。

尖端医疗科技不常见,同样的手术,要比在美国多受活罪。

当然,一分不花是真的。

但是生命无价。挣钱就是为了活得更健康,活得更自在。

所以,周围朋友有的说加拿大医疗体系好,有的说美国医疗体系好,有的说中国医疗体系好;也有反过来的,有贬低加拿大的,有贬低美国的,有贬低中国的。其实,这些人绝大多数都没有各国的切身经验,他们得出的结论都是存在于想象当中,或者是人云亦云而已。

我都深度经历了,才有了切身体会。

怎么说呢?各有利弊,没有哪个体系是百分百完美的。你又不想去中国乌央乌央全是病人的医院,又想像中国那样看病快;你又想像加拿大那样一分不花,但又不想久等;你又想享受美国最尖端的医疗科技和水平,又嫌费用高昂,即便用了保险,自费也不算低廉;你又说日本的服务好,自费部分可以承受,但是日本的文化是不紧要的病不希望你去给人家找麻烦。谁家是完美的呢?

不过,总体感觉,当然还是买个保险,自己再花一些钱,早日把病看好的是最重要的。一分不花,不是生命的终极目的。



上图:术后恢复,每天吃布丁、喝新西兰Manuka蜂蜜水。



上图:术后每天喝日本汤,确实够清淡,嘴里能添点儿咸味道。

SUDreamers 发表评论于
回复 '兵团农工' 的评论 : 我用的保险,自费部分大约前前后后3000多美元。
兵团农工 发表评论于
请问你这个手术到美国做的是多少钱?

我希望加拿大能做到多轨制,也就是说,

你可以挑选任何医疗制度。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