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伯甲骨文——生命、人和田猎(1)

  谷雨时节雨润五谷百果,复活节日儿童围着兔子彩蛋嬉闹,处处可见春天里的生机,发“生命、人和田猎”段落应时应景。

地球生物从简单到复杂,从植物到动物,直到有了智人。生命的物理学本质就是对抗熵增,维系自己生命的秩序,比如人体的消化、呼吸、循环、免疫、生殖等八大系统的核心价值都是延续物种、对抗熵增。人类历史要比我们知道的要更多,越来越多的最新考古发现直接挑战人类起源于非洲的传统说法,比如中国发现600万年前古猿头骨化石和30万年前古人类下颌骨。正如造字比我们知道的要早很多,至少在7000年前就已经从符号记录慢慢走向造字了,系统的证据只是时间的问题。可以确定的是,人类超级网状结构的人脑传递信息的何其复杂,就是认知飞跃的原因和结果,然后才有了人类让自己的种群占据生态优势的农业革命。

探寻走来的路,包括解读甲骨文、金文,目的在于理清脉络,寻找民族性格特点、文化精神的根源,比较不同语言文字的民族如何在历史的长河中,面对自然和同类,历经千万年的反省得失、抽象观念,到形成思想、超越精神,形成不同的信仰和哲学。维特根斯坦说:“语言是思想的边界”,作为记录语言的古文字从无到有,是人的本能、感觉、认知、意志、智慧的结果,它是历史的历史(抽象历史)、思想的思想(以思想记录思想),是每个文明生存哲学的晶核,文字是判断文明成立与否的重要标志,文明让人类意识的能量进阶,它影响和塑造着人们今天的思维方式。在过往的多少万年里,不知道有多少因为各种缺陷和运气不佳而被淘汰掉的部落、种群,甚至文明,他们永远地消失了,他们是我们的前车之鉴。

植物

木森树才植斧枣杏桃某李竹桑兰芸蓉薇草花华齐采

农耕

农田耕井燎辱以播灌死朽

动物渔猎

动物牡牧驯饲为畜牢马驾骡逐羊敢犬狂狐狼飞鸟乌燕鹰佳翼获奋熊能鼠兔皮弦单弹弓兽鱼渔网纲虎凤龙鹏鹤宠狮蜂蚊蛇虫蚕英雄



人页首脑面目眉媚牙耳职心之足腰要骨毁

   甲骨文

树(樹)shù

【牛伯】“树”的本义是用鼓声祈愿树木茁壮生长。种植,培育(《管子·权修》:“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木本植物的总称。

《说文解字·木部》生植之总名。播种、培育、种植等农事的总称。魏励:本义为植树,泛指种植。

【解析】甲骨文造字由木和又(手)会意构成,表示种树。金文由豆(声旁)和又(手持。形旁)形声构成,后加入“木”,尌”为声旁,尌”中“壴”(鼓)和“寸”(手)。从无到有造字至少经历了3,500年的时间,这期间,“樹”字中有木有手还有鼓,其中“尌”又是声旁,一个字同时照顾到形、声、意,如此精巧的造字显然是对于每个字符号的选择经过广泛和持久的打磨而在三千多年前脱颖而出。从采集到种植和耕种是人类第一个伟大的革命,伴随种树的庆祝祈愿一类的聚众活动反映在造字里。古代的礼器玉琮,内圆外方中空通天。表示天圆地方。中间的宇宙树通天,动物和大树都是人借用通天神的媒介。因为精巧得无以伦比,所以一直沿用至今。种树还有一个重要用途就是木柴做饭和木炭取暖,家有梓树三棵,一年柴火不用愁。

树是人见到的最高大的植物,在人们常见的生命中生命力最持久,所以成语“开枝散叶”表示家庭人丁兴旺,后继有人。英语里有相同的表达,家谱的英语Family Tree 直译是家族树,从祖先根部开始向上向外发展开枝散叶,“枝”是承上启下表示祖上家庭的干系,“叶”是当下跃然纸上鲜活的个人,树木春来发新枝条,生生不息。生命用生命诠释,生命只能用生命诠释,古今中外无出其右。当然,作为学术名词,◆“家谱”的英语 genealogy来自古法语genealogie(族谱),来自晚期拉丁语genealogia,来自古希腊语γενεαλογ?α家谱),γενε?(代,血统)和-λογ?α(研究)构成。为研究血统的代代相传最后演化出今天的家谱英语一词genealogy。古希腊是2800-2000年前的一段文明,那个文明有这样的词汇,说明至少两千年前一定有家谱。中国、也是世界现有最古老、最详尽的家谱是孔子的家谱,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每代以固定的“字”作为辈分,同住一个乡的孔家后人辈分可以相差十代人。

◆英语“树”的翻译为tree,来自古英语trēotrēow(树),古英语来自原始日耳曼语* trew?(树,木),源于原始印欧语*dóru(树)。

桃    

桃(桃)táo

【牛伯】“桃”的本义是桃树(《诗经·周南·桃夭》: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古人在赞美、祝贺婚姻是常说“既和周公之礼,又符桃夭之诗”。“桃子”,传说是仙家的果实,吃了长寿,被认为是福寿吉祥的象征(仙桃;寿果)。“桃花”(桃花运,比喻指男人得到女人的特别爱恋)。还特指“桃符”,辟邪用,王安石《元日》:“千家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成了“春联”。

《说文解字·木部》果也(果子)。魏励:桃树,桃子

【解析】战国字的造字很不统一,字形有很大的想象空间。桃树原产于中国,产地范围广,造字的源头也就多。篆文的造字是由“木”(形旁)和“兆”(声旁)构成。桃子被列为“五果”(桃、李、梅、杏、枣)之一,后桃树经波斯向其它地方传出,所以也叫“persica”即波斯水果。中国云南发现桃260万年前的桃化石,与今天的栽培的桃、核无异。桃树结出的果实美味香甜,被称为寿桃,战国字里就有疑似“寿”的偏旁。世界上最早被驯化栽培的果树有椰枣、葡萄、无花果、油橄榄。汉字“果”是树果的象形字,集字见右图,树上的果实是什么呢?

人们喜欢说回归自然,但其实我们今天食用的菜果肉粮早已是一个人类经过千百年驯化改良创造的品种。苹果、梨、大枣、柿子等果木是嫁接的,当代的转基因技术改造口味、增加产量,自然界是没有这么高产和蜜甜水果的。被改良还有很多观赏花卉(菊花,兰花),亦或宠物(金鱼,小狗)。

“桃”的英语peach源自中古英语 peche,借自古法语 pesche (法语 pêche),来自通俗拉丁语 pessica,来自晚期拉丁语 persica,源自古典拉丁语 mālum persicum,源自古希腊语 μ?λον περσικ?νmâlon persikón)“波斯苹果”。原产于中国的桃子经波斯人栽种后传入罗马,罗马人就把“桃子”叫它波斯苹果。后来词汇演化为古法语的 pesche,英语借用为peach“杏”的英语为apricot来自古希腊语πραικ?κιον(杏),杏由古丝绸之路传入古罗马的时候被认为是一种桃子,但比较早熟,所以用拉丁语 praecocia“早熟的桃子”命名,源于praecoquum(早熟的苹果)。因为当时所有的水果都叫做苹果。

◆古罗马人成水果为苹果malum,《圣经》里蛇诱惑夏娃吃的就是苹果,后来牛顿的头被水果砸了悟出地球引力的还是苹果,直到1913年提出的“一天一个苹果,医生远离我”( an apple a day keeps the doctor away)的西谚还是苹果,这条格言源于149年前一句威尔士名句“Eat an apple on going to bed and you'll keep the doctor from earning his bread”( 睡吃个苹果,医生就挣不到面包),可见苹果在西方深入人心。



萌(萌)méng

【牛伯】“萌”的本义是草木的芽(《孟子·告子上》:“是其日夜之所息,雨露之所润,非无萌蘖之生焉”)。引申指发芽(《礼记·月令》:“天地合同,草木萌动”)。比喻事物发展刚刚显露端倪或情况,开端(《韩非子·说林上》:“圣人见微以知萌,见端以知末”)。开始发生(萌动)。

《说文·艸部》艸芽也(草木发芽)。魏励:本义为植物的芽。

【解析】篆字造字由“艸”(嫩叶。形旁)和“明”(照耀,明了。声旁)形声构成,义草木的芽,声旁“明”对植物的发芽有着决定性意义,所以“形声造字”的定义远远框不住古人如此设计的深意,这正是汉字的绝妙的唯一。从荒蛮的远古走来,人类认知超越所有其它动物的原因应该有很多,超级网状结构的人脑传递信息的何其复杂,就是认知飞跃的原因和结果。首先,人类让自己的种群占据优势是从农业革命即解决温饱打开突破口,就是创造用人工的方法利用动植物的生命滋养自身的生命,这需要以生命理解生命、洞悉其生态位,然后像养育子自己的孩子那样让植物生根发芽成长成熟,掌控动物饮食和生活习性,让它们不但长大,而且繁衍并适合圈养。人能驯化动植物,不仅是旁观者的认知,而是生命面对生命的深度思考和实践上的介入,只有人做到了。

一友,田候萌,母亲姓侯,他的名字用一种巧妙的文化外延诠释了父母和孩子血缘亲情和对他未来的生机勃勃期许。小田笃信“日拱一卒,功不唐捐”(1% better everyday,80年代初他从西安考入中国最高学府学习无线电,那个年代该系集聚象牙塔尖的优质生源,生命能量由此孕育萌动迁跃到绚丽迸发。发芽的种子开花结果,他的独苗考入同校,其乐融融的一家三代同出一门的生命之藤常青。后来,友人离开研究院去企业工作,常回来和研究院的同事聚会,多是他买单,尽管研究院的同事们收入不菲。就是他的这份厚道和聪明使他从间接认识走进了我的视野,符合司马光《资治通鉴》里所说的德才兼备。本书所用《故训汇纂》(商务印书馆)就是从他的万卷藏书中找到,开车送书取书。训诂衔接甲骨文和今天,汉字本义由萌发、结果、传承……

◆“萌芽”的英语为germinate,源自拉丁语germinatus(发芽)。

◆发芽还可以用sprout,它也有喷、涌、涌现的意思,来自古英语sprūtan(喷水,注射器),源于原始印欧语的*spreutan?(发芽,弹,跳)。植物发芽以物理弹射、喷发现象描述,别样思维。相比较,汉字造字完全是别样的思路,也就有今天不一样的文化。农耕文化打造民族性格,因为生计靠周而复始的四季,所以相关事宜要有超季节前的思维,比如春耕前半年就要准备好腐熟的肥料。但这种超前思维是建立在四季温度的笃定预期之上。这种文化塑造出的民族性格就是喜欢储存、储蓄,未雨绸缪,因为要考虑灾年的收成。相对于靠贸易生存的民族,这种超前思维是否更有发明创造的优势尚未可知,因为贸易文明需要考虑的相关事宜包括天气,还有其它贸易伙伴的气候及人文因素。

 



耕(耕)gēng

【牛伯】“耕”的本义是用犁翻松田地。引申为耕作,耕种(《商君书·慎法》:“民之欲利者非耕不得,避害者非战不免,境内之民莫不先务耕战,而后得其所乐”)。引申为以某种劳动谋生。古写作“畊”,孟子提出的“井田法”是否实施过难以考证。

《说文解字》犁也。魏励:本义为用犁翻松土地。

【解析】甲骨文造字就是“井”(井田),而后加上“田”或者“耒”(犁地耪地工具)字符会意构成。井田制产生于夏代,到了西周就比较普遍,即一块方地中间被阡陌纵横的水沟分划成“井”字样,甲骨文中的“乢囲”字样被认为是井田耕地的证据(《殷契粹编》),战国字出现明确的“田井”字形。《周礼·地官·小司徒》载:“乃经土地而井牧其田野,九夫为井,四井为邑,四邑为丘,四丘为甸,四甸为县,四县为都,以任地事而令贡赋,凡税敛之事”,即一块被划为“囲”样的地,由9个人耕种,4块这样的地叫做1个“邑”,邑后再丘、甸、县上推到“都”,行政层层赋税的管理构架,是由井田决定的政治制度

古代农耕时期的四业“渔樵耕读”,“耕”字代表农民,书面比“种田”要来得更普遍。“耕”字如此重要,以至于今天回看农业革命,“刀耕火种”一词成为经典概括,用火烧荒、烧山,然后用铁器垦拓荒原开辟新耕地,而耕字本身就带着“井”,所以“刀耕火种”里有井,甚至井田制。当然,这是对多数平原而言。在山区,梯田农业也是最早的农业技术类型。美洲山区3,000年前有的培高田农业技术,用来种植块状根如芋头、薯蓣、树薯等植物,今天世界上的很多薯类都原产于美洲。工业革命后各种农业技术的产生使农耕不再囿于地理、土壤和气候的限制,从深耕使地表水上升、耙地防止水分蒸发到滴灌,再到抗病、抗旱作物的新品种,更有转基因技术加持,使作物高产、稳产,养活今天世界约80亿人口。

英语的“耕”为cultivate,源于拉丁语cultus(耕),colō(耕,耕种),源于原始印欧语k?el(转,动)。词的源头把翻地和转动相联系,而汉字用的是农具、田。

◆“犁地”为plough(plow美式英语),同源有古日耳曼语、北欧语、荷兰语、斯拉夫语,这些语言的词汇均由pl-开头,可见那些地区古代农耕也很发达,而且语言相通。北欧的土地划分是一块地养活一个家庭,以八头牛在一定的时间内所能翻耕的土地为一个单位。比丹麦人更早移居不列颠撒克逊人的耕作和生活方式进步相同,加上语言上的共通,他们最后与不列颠共存。而希腊语耕种地“斯巴台”的斯巴达的拼音形式在这里不见踪影,尽管希腊文明对英语国家影响深刻。

 



井(井)jǐng

【牛伯】“井”的本义是水井(《击壤歌》:“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引申指乡里(背井离乡)。整齐而有条理(井井有条)。像井的东西(天井;矿井)。

《说文解字·井部》八家一井,象構韓形(古制八家共汲一井)。 魏励:本义为水井。

【解析】造字是井的象形文字,简单字形并且很多集字,可见井字出现得很早,从发轫于大河的文明因为人口压力向河岸远处发散,远离河道的广阔土地上水井的出现让生产、生活的水源得到保障,生产力大幅度提高。在所有农事中,水源是首要条件,特别是在降雨不足、不均的地区,井是生命之源,以至于水井影响后来的历史,甚至人的性格的是井田制(well-field system),即把土地分隔成方块,因为形状像“井”字,所以叫“井田”,自商朝开始至西周成熟的井田制是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共存的制度,它的等级划分和赋税制度对后来的政治制度具有一定的影响,文化上有人为中国的礼乐出自井田制。中国被西方人称作“东方水利专制主义”的生产、生活方式与最初的土地管理制度密切相关,从黄帝到夏再到周,农耕因工具和制度的更新一次次地显著提高生产力,让平民社会敦睦九族井然有序。

农耕文化打造民族性格,因为生计靠周而复始的四季,所以相关事宜要有超季节前的思维,比如春耕前半年就要准备好腐熟的肥料。但这种超前思维是建立在四季温度的笃定预期之上。这种文化塑造出的民族性格就是喜欢储存、储蓄,未雨绸缪,因为要考虑灾年的收成。相对于靠贸易生存的民族,这种超前思维是否更有发明创造的优势尚未可知,因为贸易文明需要考虑的相关事宜不但要考虑天气,还要考虑其它贸易伙伴的人文因素及其当地的气候变化。

◆源泉、水井、喷出的英语翻译是well,来自古英语wielle(井),来自原始日耳曼语*wallij?(井,漩涡,浪),源于原始印欧语*wel(转向,风,滚动)。词的源头和人工挖的井没有任何关系。Well的另外一个意思是:好,很好,来自古英语wel,wæl,well(很好,非常,非常容易,非常好,完全,相当,接近),来自原始日耳曼语*wela,*wala(希望,如所希望的),来自原始印欧语*welh?-(希望,愿望)。井是人的生命之泉,是活下去的希望,英语这个词well的意思对照朱熹的“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在地球的东西的人们词句间心有灵犀,遥遥相望。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