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小厨,秀小包

陈默 (2024-09-02 07:14:16) 评论 (15)

昨天傍晚把小厨送到JFK机场。这会儿他上了伦敦飞北京一程的航班,我心里也踏实了。

疫情后的回国之旅,再没有了家门口就天天有直飞的便利,各种转接、晚点、拼“车”(机)让人头疼。虽然他说“没事没事”,我还是很心疼,也忍不住有隐隐的担心。

我和闺蜜说,孩子高中大学的日子,其实是最让家长操心的:青春期或多或少的反叛、同侪压力下的莽撞逞能,加上可能发生的开快车、喝酒、乱性,甚至用药......但那时我真的很放心,觉得孩子不是犯浑的人,道理都讲清楚了,他会好好的。出意外的概率毕竟很小,绝大多数的孩子们(包括我们自己)即使有磕碰不都顺利长大?我是真的放心,什么都是“没事的”、“不要紧”。闺蜜说她那时是担心的;现在孩子们大了,即使离得远远的,她也不操心了。我说“我怎么和你反着呢”?

我想,我是年轻时把自信和不羁都用尽了,没有细水长流。

现在小厨出门坐个飞机,会主动给我发至少六个信息:到机场了、过安检了、登机了、落地了、过关了、回家了/到旅馆了......

我并没表现过自己的担忧,他应该是自己感觉到了。比如有时我哥等远方家人没及时回信息或点赞朋友圈,我可能会在家里担心嘀咕,小厨就明白我的心没有以前那么“大”了......

疫情三年的朝夕相处,让小厨看到我渐渐变弱,不再是他小时候很“崇拜”的那个“拎着两个箱子,两眼一抹黑就来了美国”的勇敢妈妈了。

从孩子的眼里意识到自己在变老变弱,是一件既苦又甜的事。

这次儿子先去波士顿住了一段,回家那天先坐火车去曼哈顿,然后坐高峰期的快车巴士回家。他说只有一个小书包,下车走10分钟即可,不要去接。

我算好巴士到站时间,不自觉地走到了路口,远远看到儿子走过来。我们在夕阳下相互笑着招手。

想到我早年回国,大家都还没有私家车的年代......我回美时向来东西不多,哥哥时常就送我坐两站巴士在鼓楼转接机场大巴,很方便,比出租便宜又可靠。有一次我妈气喘吁吁赶到巴士站,说我忘了睡觉穿的小汗衫,我还嗔怪她多此一举,说本来就是留在家下次回来穿的。

但我马上明白,妈妈就是想借机再看我一眼。感动,难过。妈妈打圆场说:“嗨,你看我还能追车,身体不错,你也放心了”。

那时候我妈60出头,比我现在大不了几岁。

两代人,就在孩子越飞越远、父母倚门盼归中,走过一生。

不说伤感的,说个开心的:我得到了一个特别钟爱的宝贝!

小厨送我一个新包包:Delvaux,1829年成立的比利时经典皮具品牌。自从小厨疫情期间迷上了做手工皮包,对这方面颇有心得。他说这个包没有明显标志,很适合我:“别人看着以为你从TJMax淘的最好,你不是不愿意有压力吗”?嗯,他了解我啊,真是亲生的~

一本书大小的肩挎小包,但很厚,能装东西。拉链处覆盖着一条宽皮带,既好看又防偷。小巧玲珑、做工精细。肩带可卸,拎着也很别致。

我又想念起我妈妈,她比我更喜欢精巧的小玩意,如果她看到这个包包,肯定也会爱不释手。

(ZT)这几张图是从官网截的。以后去纽约,会去五大道上她家的专卖店关注一下~

谢谢看帖。祝大家长周末愉快!